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破天惊重见昆仑


 

内容简介

本文用详实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证明了我国上古时期的昆仑丘就是非洲中部的高峰----鲁文佐里山的玛格丽塔峰,昆仑墟就是非洲中部占据卢旺达、布隆迪和刚果(金)西部的圆形山脉,弱水之渊、炎火之山、昆仑丘皆在其上,其北有流沙。本文从昆仑的神圣地位、文献记载、历代考证与确认、昆仑方位的确定和昆仑的确认以及延伸六个方面来论述。

 

正文:

一、引子

昆仑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祖宗之山 ,神圣尊崇,那里有黄帝之宫,丰隆之葬,万物尽有,在中华文化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人们一直以为泰山是中国的国山,实际上昆仑山的地位远在泰山之上,昆仑才是当之无愧的国山。昆仑在历代典籍中被反复提及,《山海经》、《史记.禹本纪》、《水经》、《水经注》、《尚书.禹贡》、《穆天子传》、释氏《西域记》、《淮南子.天文训》、《尔雅》、《河图括地象》、《周穆传》、《十洲记》、《扶南传》等均有记载,可谓连篇累牍,史不绝书,在中国所有的大山之中,这种现象是绝无仅有的。这既体现了昆仑在历代中国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也体现了历代对昆仑的关注与重视,这在慎终追远、尊天敬祖、重视叶落归根的国度,这是非常正常,非常容易理解的。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昆仑不知在什么时候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在现实中我们没法确认他的位置,以至于让我们从中原找到了西域,从南疆找到了藏东,这每一座大山,看看有几分相似,仔细比对,却又不能确定,感觉和记忆中的昆仑不那么吻合,以至于竟成了一桩疑案。千百年来,人们不停地寻找,找的大山越多,真相反倒越发模糊了。作者本着考之山川、验之文献的原则,以山为主,辅之以河流湖泊和自然环境特点以及物产的描写,试着拂去历史迷雾,还原昆仑真容。之所以以山为主,辅之以河流湖泊,主要考虑到数千年间,山可以不变,但是河流湖泊可能发生改变。

二、历代文献关于昆仑的记载及综述

历代文献关于昆仑的记载十分丰富,现撮其要者做一个简单的梳理,或许在梳理的过程中会有所启发。

1. 《水经》云:无热丘者即昆仑山。

2. 《扶南传》云:阿耨达山即昆仑山。

3.《穆天子传》云:海内昆仑丘。在西北帝之下。方八百高万仞。又云:西王母告周穆云。山去咸阳三十六万里。高平地三万六千里。

5.《十州记》云:昆仑陵即昆山也,在北海亥地去岸十三万里。此约指佛经苏迷山也。又东海中山名方丈。亦名昆仑。(《十洲记》原文:昆仑号曰昆陵,在西海戌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万里,……咸阳去此四十六万里。)

8.《周穆传》述西王母云:去宗周瀍涧一万一千一百里。

9.《神异经》:昆仑山有铜柱。其高入天围三千里。荣氏注云。柱洲昆仑山东南万二千里有无外山。

10.《史记》云:昆仑山去嵩高五万里高万一千里。郭璞云:高二千五百余里。

11. 12.《河图括地象》云:地中央曰昆仑,昆仑东南,地方千里,名曰神州。又云:昆仑者,地之中也。《初学记》引《河图-括地象》:昆仑山为天柱,气上通天。

13.《庄子-知北游》: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

14.屈原《九章-涉江》: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楚辞·天问》曰:“昆仑悬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15.《尔雅-释地》:三成(层)为昆仑丘。

16.《淮南子-地形训》: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玄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谓之天帝。有九井九门,弱水环绕四周:“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淮南子-天文训》:昆仑者地之中也。

17.《竹书纪年》曰:周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

18.郦道元《水经注》卷一云:昆仑墟在西北,……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

19.《史记-大宛列传》中云: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篇末又云:《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

21.(战国)列御寇《列子·周穆王》曰:遂宿于昆仑之阿,赤水之阳。别日升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天子升于昆仑之丘……先王所谓悬圃。”

23.《山海经·西山经》云:“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蠚鸟兽则死,蠚木则枯,有鸟焉,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有草焉,名曰薲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已劳。河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泛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墨水出焉,而四海流注于大杆。是多怪鸟兽。”

24.《山海经.海内西经》云: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圆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羽民南。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东,又北,又西南,过毕方鸟东。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开明西有凤皇、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瞂。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梃木牙交。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又云: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

25.《山海经.大荒西经》云: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26.《搜神记》曰:昆仑之山,是惟帝之下都,环以炎火山。

    27、(汉)《大禹本纪》云:河水出昆仑东北陬,贯渤海,入禹所导积石山,赤水出其东南陬,西南注南海、丹泽之东。赤水之东,弱水出自穷石,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绝流沙南至南海。洋水出其西北陬,入于南海羽民之南。凡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去嵩高五万里。

28.1915年袁世凯颁布的国歌《中华雄踞天地间》云:“中华雄踞天地间,廊八埏,华胄从来昆仑巅。江湖浩荡山连绵,勋华揖让开尧天,亿万年。”

综上所述,可以归纳一下昆仑的特点:

1、 距离中国很远

    或云四十六万里,或云三十六万里,或云五万里,总之,这个距离应该远离中国本土。或许有人以为这个数只是个虚数,是不准确的。其实,古人对于距离的记载,精确程度是很高的,而对于高度的记载往往不太准确,这主要受限于当时的测量技术,高度或许仅仅是目测的结果。比如说杨衒之在《洛阳珈蓝记》里对永宁寺九层浮屠的记载为去地一千尺,算来就有三百多米高,每层的高度就有三十多米,这从当时的技术和建筑材料看,是很难令人相信的,即使以今天的技术和建材,九层之塔,三百多米,可能性也不大。当然这并不是作者故意夸大其词,只是对前所未见的庞然大物在震惊之余的目测结果。但是对于距离的测量就相当准确了。比如,汉代霍去病北逐匈奴二千余里,封狼居胥,临瀚海(今贝尔湖)。汉军二千余里就远离国境了,这三十六万里或者五万里,就是打个五折,也不会在境内吧。如果对所有的关于距离昆仑的记载都怀疑的话,简直就是不肖子孙了。

2、 昆仑很高

    关于昆仑的高度,诸文献或言二千五百里,或言万仞,或言万一千里,不一而足。万里固不可能,万仞,按照七尺或八尺一仞的话,大约两万多米,或许误差最小。不过不管怎么说,昆仑一定是远远高出众山的大山。

3、 昆仑很大

    《山海经》云:方八百里,所谓方八百里指的是长和宽都达到八百里。这样看来,方八百里,高万仞,那就是一个高原了,不像一座山,既然是高原,在上面也很难有高峻的气象,因为上面是平的。或者说,主峰高万仞,山基方八百里,这样,山就太平缓了,没有了高峻的气象,甚至走上去感觉不到是山了,只是一个长长的坡。另外,我们的祖先来自昆仑之巅(民国国歌云:华胄来从昆仑巅),如果昆仑是高耸入云的山峰,我们的祖先怎么生活?是不是太难为祖先了?或者说,我们的祖先放着好好的平地不住,干吗跑到山顶上去?其实,可以做一个假设,昆仑丘和昆仑墟是两个概念,方八百里的是昆仑墟,是一个小高原或山脉,高万仞的是昆仑丘,是高耸入云的山峰,这样一来,所有不通的也就都通了,昆仑既可以是方八百里,面积巨大,同时也高万仞,有着令人震撼的高峻气势,并且我们来自昆仑也就合情合理了。

4、 昆仑的方位。

    《淮南子.天文训》、《河图括地象》和《水经注》皆言昆仑在地之中,而《山海经.西山经》则云:海内昆仑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这两种不同的记载,看似矛盾,或许可以这么理解,祖先最初的居住地或曰发祥地在昆仑东南,所以昆仑就在西北了。但是随着势力范围的扩大,慢慢地控制了海内所有地方,昆仑就在地之中了。这一点在《河图括地象》里是可以得到印证的:地中央曰昆仑,昆仑东南地方千里曰神州。这神州便是祖先的发祥地,昆仑是在神州的西北,在大地的中央,可见古之人不余欺。

5、 昆仑的周边环境

《山海经》记载,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则燃,其下有弱水之渊,其南渊深三百仞,附近有不周之山,处在西海之南,流沙之滨。昆仑周围有许多河流,流向四面八方。《山海经》曰:河出昆仑。《尚书.禹贡》曰:河播为九河,皆为逆河,北入海。《山海经》曰:赤水东南流注氾天之水,洋水西南流注丑涂之水,弱水、青水出其西南隅,以东,又北,又东南。

从昆仑周围河水的流向上判断,昆仑不仅居天下之中,而且地势较高,这个天下应该是中间高四周低,这样河流才会向四周流去。如此一来,这昆仑之墟是不是在一个高原上呢?

综上所述,可以大致概况出昆仑的特点:极远,极大,极高,位于地之中,周边大河分流。其下有弱水之渊,其南有渊深三百仞,其外有炎火之山,距离不周山不太远。

三、历代对昆仑的考证

1、汉代昆仑说

汉代昆仑是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武帝批图视典而命名的,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汉武帝的命名,或许更多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而考之文献,多有不合。

(1) 在这个昆仑之下没有弱水之渊环之。

(2) 其南没有渊深三百仞。

(3) 其外没有炎火之山,沙漠之中虽有叫火焰山的地方,却只是砂石颜色,不能投物则燃。

(4) 周遭很少有河流,更不会向各个方向流淌。

(5) 高寒大漠,很难说万物尽有。

(6) 距离上明显太近,没有任何典籍记载,昆仑是在一万里以内的。

(7) 所谓三成(层)为昆仑丘,板桐、悬圃、天庭无处落实。

可见,此昆仑非彼昆仑。

2、 清代昆仑说

康熙帝认为汉代的昆仑不符合实际,因而重新确认了昆仑,即冈底斯山和巴颜喀拉山为大小昆仑。其实也是政治考量多于学术考量。和我们典籍中的昆仑差距还是很大的,考之典籍,不合之处和汉代昆仑说差不多,相比于汉代说法,多了一条证据,就是巴颜喀拉山是黄河的发源地。

3、 泰山说

现代有人提出昆仑是泰山的说法,这好像更不像了。考之文献,不合之处颇多。

(1) 距离上不对,五万里或三十六万里的距离和泰山放在一起,感觉太可笑了。泰山一直在中华文明的版图之内,距离帝都都在千里之内,与记载的距离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

(2) 方向不对,文献认为在周的西面,而且是极西,泰山在周的东面。

(3) 不是地之中,而是明显的在东部。同时也不符合在西北的说法,因为无论伊洛(在河南),还是阳城(夏的都城在山西),都在泰山的西部,泰山则在他们的东部了。

(4) 周围没有向四方流淌的河流,也不是大河之源。

(5) 无流沙,无炎火之山,没有不周山。

(6) 谈不上万物尽有,满山尽是松柏。

泰山说不过是坚持昆仑在本土的一种努力罢了。

4、 金字塔说

金字塔说是罗杰灵在他的《跨越三千年的因缘》一书中提出的观点,认为昆仑就是埃及金字塔。将三成为昆仑丘解释为吉萨三大金字塔,高万仞理解为是文化上的高度。这样解释未免过于牵强了,且有以下几点不足:

(1) 不在地之中,也不符合在西北的说法。

(2) 除尼罗河外,再无大河经过。

(3) 无炎火之山,也没有不周之山。

(4) 谈不上万物尽有。

(5) 方八百里无从谈起。

故而金字塔说经不起推敲,不过提供了新的思路,拓展了寻找的眼界。

5、 乞力马扎罗说

有人认为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是昆仑,确实挺像,高度很高,距离非洲火山不算太远,大约千里左右。不过也有很多地方不符合。

(1) 不够大,乞力马扎罗只是一座孤立的山峰。

(2) 周围没有分流的河流,而昆仑有赤白青黑四色河流。

(3) 不在地之中。太过偏东,几乎临近印度洋了。

(4) 没有弱水之渊,南面没有深渊。

此外,还有陕西华山说,陕西析城山说等等,因为不合之处太多,不在一一分析了。

四、昆仑方位的确定

以上各种昆仑说可以分为两类,一为域内说,即认为昆仑在中国境内,二为域外说,即认为昆仑在中国境外。域外说的基础是华夏民族是从域外迁移而来,不是中国的原住民。这也是最刺痛域内说坚持者的神经和自尊心,最不能被接受的前提假设。域内说的支持者坚持认为华夏民族是中国土生土长,独立发展而来的文明,从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一直到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传承而来。我认为,寻找昆仑不能坚持预设的前提,自己把自己给束缚住了,应该以更宽广的胸怀,更广阔的视角,从文献记录出发,验诸山川河流、自然环境、古迹遗存,或许会有新的发现。我们在国内找了几千年,却是始终差强人意,国内的大山应该都被梳理过了,真有被遗忘的小山大概也是不需要考虑的。在这种情况下,把目光投向国外也许有意外的发现。把目光投向国外,还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 昆仑的地位无比尊崇,高大美丽,是祖宗之山,照理应该是历代帝王祭祖之地,是人文累代、文物丰富之地,不会出现全民失忆。在我的家乡有一座小山,叫白佛山,海拔370米,平地高度不足300米,千百年来,石刻、文字清清楚楚,名字由峗山而白虎山、白佛山毫不混淆。毕竟,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虽有人口的交流变动,对白佛山的记忆却不曾变化,山也不会淡出我们的记忆,不会让我们拿着县志去到处寻找白佛山。以昆仑如此尊崇的地位,如此硕大的体量,如此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白佛山与之相比,简直低到尘埃里去了,白佛山尚且没有迷失,昆仑怎么会淡出我们的视线,让我们找不着了呢?难道昆仑会走吗?这绝无可能。那么一个合理的解释便是,山不转水转,我们离开了昆仑,昆仑才远离了我们的视线,我们不停地按照记忆中的形象寻找,找了很多,都是看看有几分相似,却又不能确定。从中原找到西域,从南疆找到藏东,却始终确定不下来,所以到域外寻找不失为一种选择。

2、 按照文献关于距离的记载,或言五万里,或言三十六万里,相较于霍去病长驱两千里北击匈奴,这个距离应该远离国境了,况且没有发现昆仑在国内的记录,所以到域外寻找并非突发奇想,而是合情合理的。

3、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四海”、“海内”的观念,称自己的国家为“海内”,比如四海之内皆兄弟,比如“海内存知己”等等。以中国居于亚欧大陆东南一隅的位置,不足以形成这种观念,按照传统上认为的夏代疆域,蜗居河南一隅,四面皆是蛮狄戎夷,固不足形成四海的观念,即使现在,中国只有东面和东南是海,西、北都不是大海。有人拿几个小湖就说这是海,这就有点可笑了,西面北面的山更大,东面南面也有山,为什么古人不把自己的国家称为“山内”呢?“海内”这一观念更像是随着迁徙从其他地方带来的,也就是说“海内”的观念形成于域外的某一个地方,就像随着迁徙带来了对昆仑的记忆一样。

4、 中国人称死亡为“一命归西”、“归西”,为什么没有“归南”、“归北”、“归东”的说法呢?重点是这个“归”,是回归,归西意思是回到西方。只有原来在西方,才能说是回归,这里面是不是包含了对故土的怀念和叶落归根的寄托呢。

5、 自周至汉,在国内局势安定的时候,都和西方有交流,比如周穆王西巡,张骞通西域。在周代,中国境内并无炎黄陵墓,现在的黄帝陵据说是建于秦代,炎帝陵大概是五代时期。为什么祖先的陵墓修建的这么晚?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侵入埃及,结束了延续3000年之久的法老时代。而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也就是说,我们的炎帝陵、黄帝陵都修建于埃及法老王朝灭亡之后,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6、屈原在《招魂》中对四方,特别是东方的描写,明显不符合楚国情况。如: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楚国东边是大海,哪里有长人千仞?这些描写倒是与《山海经》有几分符合。《山海经》中涉及东方的《海内东经》、《海外东经》、《大荒东经》都有大人国的记载。
《大荒东经》: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曰大人之堂。
《海内东经》:大人之市在海中。
《海外东经》: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
《招魂》和《山海经》都记载了现实中不存在的事,这恐怕不是巧合,而是共同反映了先民对远古生活的记忆。

五、确定昆仑山的位置

1、 根据文献记载和前面的分析,可以确定昆仑在大地之中,这可以理解为在某一块大陆的中间。在地球上有六块大陆,分别是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洲大陆、非洲大陆和南极大陆,方八百里的昆仑应该在某一块大陆的中间部分。南美大陆、北美大陆、澳洲大陆的大山在大陆的边缘,中间是平原或沙漠,存在大山的可能性不大,并且也没有流往西或者西南流的河流,可能性不大,南极大陆可以直接排除掉。这样就只剩下亚欧大陆和非洲大陆了,这两个大陆都是中间高,大河向四方奔流,都有可能。

亚欧大陆

 


(1)黄河、长江位于亚洲东部,自西向东流,注入太平洋。

2)湄公河印度河、恒河位于亚洲南部,自北向南流,注入印度洋。

3)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位于亚洲北部,自南向北流,注入北冰洋

4)多瑙河向西入大西洋。

非洲大陆

 

(1) 尼罗河向北入地中海。

(2) 刚果河向西入大西洋。

(3) 尼日尔河向南。

(4) 赞比西河向东南入印度洋。

但是仔细分析,却有不同,就是亚欧大陆各个大河的源头相距遥远而非洲的大河源头相对较为集中,因此非洲的可能性最大。

六、对昆仑山的确认

我们按照考之文献、验之山川,以山为主,辅之以河流湖泊的原则查找一下,之所以以山川为主,因为几千年间,山不会变化,而河流湖泊却有可能发生变化。

 

(一)、昆仑在西次三山系列中的位置

考之《山海经.西山经》,昆仑属于西次三山系列,该系列是按照从东到西的顺序介绍的,且前五座山的方向都是从东南到西北,总长1510里,第六座第七座向西延伸,总长500里,在折向西南400里就是昆仑了。根据这一特点,发现在非洲索马里半岛南端夹角处有一列向西北延伸的山脉,再把山峰逐一对照,会发现和《山海经》的记录惊人地吻合。

先看一下西次三山系列在地图中的位置,图中方块内标注的地名是根据《山海经》中的记载标注的。

 

 

下面是放大后的图片。

 

以下是《山海经》西次三山的记载:

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遥去辶】之泽,西望帝之捕兽之丘,东望【虫焉】渊。有木焉,员叶而白柎,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有兽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日,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

  西北三百里,曰长沙之山。泚水出焉,北流注于泑水,无草木,多青雄黄。

  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囟比】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有而色。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为祥。自峚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丕鸟】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山加鹞去鸟】崖。钦【丕鸟】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墨文曰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鵕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即其邑大旱。

  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观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里,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丘时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蠃其上金青雄黄,多藏琅?、黄金、玉,其阳多丹粟。其了有多采黄金银。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其中多玉,其阴多榣木之有若。北望诸【囟此】,槐鬼离仑居之,鹰鸇之所宅也。东望恒山四成,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搏。爰有淫水,其清洛洛。有天神焉,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蠚鸟兽则死,蠚木则枯,有鸟焉,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有草焉,名曰薲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已劳。河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泛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墨水出焉,而四海流注于大杆。是多怪鸟兽。

又西三百七十里,曰乐游之山。桃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是多白玉,其中多【鱼骨】鱼,其状如蛇而四足,是食鱼。

下面我们逐一对照一下

1、崇吾之山

    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遥去辶】之泽,西望帝之捕兽之丘,东望【虫焉】渊。有木焉,员叶而白柎,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有兽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日,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

    

   卫星地图标注的名称:East Usambara  mountains

 

与《山海经》对照一下,根据记载,河从东北流入渤海(此渤海为维多利亚湖,后面还有论述),而崇吾之山在渤海东南,所以说“在河之南。”

从第二幅图可以看到,在崇吾之山正西面有一座稍微矮一点的山,应该就是帝之搏兽之山。东面的【虫焉】渊和南面的【遥去辶】之泽在卫星地图上没有发现,或许是干涸了。

 

2、长沙之山

《山海经》:西北三百里,曰长沙之山。泚水出焉,北流注于泑水,无草木,多青雄黄。

 

卫星地图标注的名称:未发现名字,马卡尼亚市在其附近。

 

《山海经》云:西北三百里,曰长沙之山,请看下图。

 

两者直线距离二百五十里,考虑到实际道路的弯曲,可以说基本吻合。

 

《山海经》云:泚水出焉,北流注于泑水,请看下图。图中的“长沙之山、泚水、泑水”均按《山海经》标注。可以说是完全吻合。

 

 

 

3、不周之山

  《山海经》: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囟比】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

 

卫星地图标注的名字:Mounmt  Kilimanjaro NationalPark(乞力马扎罗自然公园)

 

《山海经》: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

 

方向和文献吻合,二者直线距离三百里,考虑到实际路线不会是直线,路程基本吻合。

 

《山海经》:北望诸【囟比】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周山正北有一座大山,叫Mount Kenya,应该就是诸【囟比】之山,从不周山(乞力马扎罗山)到诸【囟比】之山(Mount Kenya)应该有六七百里地,用望字是很准确的。在不周山附近有两座小山,应该就是崇岳之山吧。

 

 

 

从图中看出,泑水从不周山旁东南而行,接纳泚水后继续东行,但是没看到大的湖泊,不知道是泑泽不大,还是干涸了。

 

对于不周山的解释,有山不合,名为不周。有人认为是东非大裂谷,有人认为是没有顶部的金字塔。现在我们看看不周山(乞力马扎罗山)的顶部就明白什么是不周了。

 

  

 

看一下不周山(乞力马扎罗山)西边的山峰,就是一个半圆,这个半圆就是有缺口的火山口,这有缺口的火山口直径大约四公里左右。所谓周,就是圆周、周遭、周围的周,应该是首尾相连的圆形,不周便是圆有缺失。在这个半圆形的山顶面前,所有对不周山的解释就显得苍白而牵强了。确认乞力马扎罗山就是不周山还有两点证据,第一是乞力马扎罗山是一座孤立的山峰,又是非洲最高峰,高度为海拔5,895米,比较符合天柱的说法。第二,符合西次三山的顺序。

 

4、峚山

    《山海经》: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有而色。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为祥。自峚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

 

卫星地图标注的地名: Mount  Suswa Conservancy

 

《山海经》: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

 

 

峚山在不周山西北,方向和文献吻合,从不周山到峚山直线距离约四百七十里,略多于文献记载,算是大致符合。

 

文献记载,丹水西流,在卫星地图上没看到河流,有疑是河道的痕迹,方向是向西的。

 

5、钟山

     《山海经》: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丕鸟】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山加鹞去鸟】崖。钦【丕鸟】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墨文曰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鵕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即其邑大旱。

 

 

卫星地图标注的名字:没看到山的名字。

 

 

钟山在峚山西北,方向与文献吻合,直线距离四百八十里,略多于文献记载,大致吻合。

 

《山海经》:自峚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

 

其间大的湖泊有五六个,和文献高度吻合。

 

6、泰器之山

     《山海经》: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观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里,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

 

 

卫星地图标注的名字:埃尔贡山

 

 

钟山往西是泰器之山,方向吻合,直线距离约180里,相当吻合。

 

 

 

有发源于泰器之山的河流,向西而流,没发现流沙,或许因为气候变化。

    

7、槐江之山

    《山海经》: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丘时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蠃其上金青雄黄,多藏琅?、黄金、玉,其阳多丹粟。其了有多采黄金银。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其中多玉,其阴多榣木之有若。北望诸【囟此】,槐鬼离仑居之,鹰鸇之所宅也。东望恒山四成,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搏。爰有淫水,其清洛洛。有天神焉,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

 

卫星地图未标注名字。

 

 

 

槐江之山在泰器之山西面,方向和文献吻合。直线距离四百里多,略多于文献记载,基本吻合。

    

 

《山海经》:丘水出焉,北流注于泑水,与文献高度吻合。

 

8、昆仑之丘

《山海经》: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蠚鸟兽则死,蠚木则枯,有鸟焉,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有草焉,名曰薲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已劳。河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泛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墨水出焉,而四海流注于大杆。是多怪鸟兽。

 

昆仑之丘

 

卫星地图标注的名字:鲁文佐里国家公园


昆仑之墟

 

 

东非高原西北边缘,横跨东非裂谷两边的圆形山脉。

 

   昆仑丘在槐江之山西南,方向完全吻合,直线距离230千米,折合里数约在420里到500里之间,与文献记载的400里基本吻合。

 

9、乐游之山

《山海经》:又西三百七十里,曰乐游之山。桃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是多白玉,其中多【鱼骨】鱼,其状如蛇而四足,是食鱼。

 

卫星地图标注的名字:没有标注。

 

 

从昆仑之丘西行,直线距离为178千米,折合里数在329里到387里之间,和文献记载的370里完全吻合。

 

 

 

桃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与文献记载完全吻合。

综上所述,从索马里半岛下面夹角处开始的大山系列就是《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的西次三山系列,从崇吾之山开始,第三座大山就是不周山,第八座大山就是古代文献反复提及的昆仑之丘,昆仑之丘所在的大裂谷两侧的高大山脉就是方八百里的昆仑之墟。

 

 (二) 、昆仑的位置及周边

1、 《水经注》、《河图括地象》都说昆仑位于地之中,从图中看,这是完全符合的。

 

2、 《山海经》中说,昆仑之墟方八百里,下弱水之渊,河水东入无达,南有从极之渊,深三百仞,黑水在昆仑西北往西流,从下图中可以看到,非洲中部的这些山水和文献记载的完全吻合,毫无偏差。

 

 

 

昆仑之丘:鲁文佐里山(玛格丽塔峰)

弱水之渊:基伍湖

丛集之渊:坦噶尼喀湖

渤海:维度利亚湖

炎火之山:尼拉贡戈及附近火山

昆仑之墟:东非高原西北隆起地带

 

 

 

 

3、《山海经》: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

 

弱水之渊就是基伍湖,环之就是湖水成环形,基伍湖中间有岛,刚好成环形,并且就在昆仑丘之下。

 

4、《山海经》:外有炎火之山,投物则燃。

   

昆仑南有三四座活火山。

 

 

 

 

 

5、南有渊深三百仞。

 

坦卡你卡湖在昆仑正南,深度为1470米,三百仞也不是虚数。

 

昆仑方八百里。

 

圆形昆仑墟,南北、东西均不少于八百里。

 

6、《山海经.海内西经》云:河水出焉,而南流东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泛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墨水出焉,而四海流注于大杆。对照非洲的鲁文佐里峰周边的河流,可以说是分毫不差。

 

黑水:Aruwimi

河水:Dura River

赤水:River Nymwamba 

洋水:Talia River

氾天之水:乔治湖(赤水流注氾天之水)

丑途之水:爱德华湖(洋水流注丑途之水)

 

     从卫星地图上可以看出,赤水(RiverNymwamba)河水呈现浅红色,与名字相吻合,黑水(Aruwimi)河水呈现深黑色,盖因河流较深,据说有几百米,故而水的颜色较深,和名字吻合。《山海经》说,昆仑位于黑水之前,赤水之后,从图中可以看出昆仑(鲁文佐里山)位于黑水之南,赤水之北,和文献记载完全吻合。

 

      黑水西入刚果河,刚果河也就是黑水的下游。河水从昆仑东北南行东注于无达,无达应该是渤海(维多利亚湖)边缘的小湖,河出昆仑的说法在这里得到完全的印证。

《山海经》: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外。

 

 

 

河水出焉,南东流注于无达。这维多利亚尼罗河就是从维多利亚湖流出的尼罗河。

地图中右上角的河流,发源于昆仑丘东北角,以行其北,又折而西南入渤海。所谓又出海外,在渤海西北角连接两个湖泊的就是现在称为维多利亚尼罗河的尼罗河源头。实际上是指出了大河的第二个源头。西方人一直把维多利亚湖出湖的口看做尼罗河的源头,最近几年才有人往上寻找。而我们的老祖先五千年前就在入渤海(维多利亚湖)的河流中找到了尼罗河的真正源头,我们不是应该感到骄傲吗。

 

7、三成昆仑丘

百度百科:鲁文佐里山

虽然山脉地处赤道线附近,但山顶终年积雪,而且还常能见到冰川。一望无际的冰川,在赤道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鲁文佐里国家公园,占地面积1600平方千米。海拔2400米以下的山坡,被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覆盖,在这里可以看到金丝桃科的一些植物;海拔3000米的地方,密密麻麻着高达12米的细竹,以致人都无法进入;海拔3800米一带,成群生长着高达10米的杜鹃科的常绿树石楠。在比较肥沃的地方,树木茂盛,随处可见蔷薇科的一些低矮灌木。鲁文佐里国家公园中,已有75种树木得到确认,其中9种非常珍贵。在鲁文佐里国家公园内,动物和昆虫和种类繁多,仅常绿林时太有鸟类90种,蝴蝶15种。栖息在这里的无脊椎动物有60种,其中25种是这里独有的。公园里有上万头野牛,还有河马、大象、犀牛、长颈鹿、斑马和狮、虎等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非洲象、黑猩猩、长尾猴,是鲁文佐里公园的代表性动物。

其下曰樊桐,或曰板桐,就是1500米到2400米之间的高大密集的树木,樊桐的意思就是像樊篱一样密集的树木或高大的树木,第二层叫悬圃,一曰阆风,悬圃就是半空中的花圃,指的是2400到3800之间的各类奇异花卉,阆风就是好风,在赤道附近炎热的天气里,这里接近了冰川雪峰,这种凉爽是很惬意的。最高是层城,或曰天庭,就是人们上不来的地方,冰川,雪峰和白云相互依偎,不就是天庭吗?

 

8、 《山海经.海内北经》:昆仑虚南所,有氾林方三百里。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两龙。一曰忠极之渊。

 

      前面的论述已经知道,位于鲁文佐(昆仑丘)里正南,也同时位于隆起带(昆仑墟)正南的坦噶尼喀湖就是从极之渊,或曰忠极之渊。在从极之渊周围有没有森林呢?从下面的资料中可以明显看出,不但有,而且非常大。

 

百度百科 坦噶尼喀湖

坦噶尼喀湖四周地区森林茂盛,各种热带林木竞相生长。最引人注目的是香蕉林连绵不断,郁郁葱葱,那一串串沉甸甸的香蕉令人垂涎,一座座农家茅舍就掩映在香蕉林中。香蕉不仅是当地居民的主食之一,而且用香蕉酿制的香蕉酒是当地居民的传统饮料。香蕉酒度数不高,味道香甜可口,酒量大的人一天可喝上两三斤,有的地方的人还以香蕉酒当水喝。另外,还有一种形状奇特的树,这种树与一般的树不同,它没有枝丫,没有碎叶,在修长而结实的树干顶端,长着长长的翠绿欲滴的阔叶。这些阔叶也不像一般树木那样向四周扩散,它们只是整齐地向两侧伸展,既像开屏的孔雀,又似展开的扇面,这就是有名的旅行家树,也有人叫它“孔雀树”、“扇子树”。这种树最初生长在茫茫的沙漠上。当商旅和行人在满目黄沙、寸草不生的古漠中艰难行进时,热沙炙烤,烈日曝晒,疲惫不堪,干渴难熬,来到这种树下,不但可借浓荫纳凉,小憩片刻,驱除疲劳,还可用刀在树干上划出一条口子,流出清凉可口的汁液用来解渴。正因为这种树对人类有特殊的贡献,尤其是沙漠旅行者不可缺少的朋友,故被称为“旅行家树”,又名“旅人蕉”。

 

 

    (三)、“昆仑”二字的解释

    

    昆字在金文里写成

 

从字形上看,明显是弱水之渊加上两条河。

 

仑字在金文里写成:  

 

 

从字形看,是远处的昆仑山峰加上一道樊篱和两条登山的路。

 

      所以昆仑就表示昆仑墟上的弱水之渊、大河、山峰和茂密的森林以及登山的路,昆仑两个字的金文形式最形象最完整地表示了昆仑的特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山海经》中的记载和非洲中部的山川地貌完全吻合,只是和我们中国的地形地貌不吻合,那些认为《山海经》是战国好奇之士取《周穆传》、《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或者认为是“巫觋、方士之书”的人可以休息了。

 

    七、全文小结

    总之,以上通过对鲁文佐里(玛格丽塔峰)及东非高原东部边缘隆起带与《山海经》及其它文献相关记载的对照中,可以看出,无论是高度、面积,还是周边环境,河流湖泊,以及三层结构,大河之源,二者完全一致,惊人吻合,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昆仑墟就是东非高原西部边缘地区的隆起带,昆仑丘就是鲁文佐里山(玛格丽塔峰),这个结论虽然出人意料,却不容置疑,板上定钉。

 

周穆王西巡时,在河宗氏祭祀河神,采用的是沉圭璧的做法,与《山海经》中祭祀山川的方法基本一致。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周人本在非洲,祖先是夏的农官。后来因为夏不再重视农业,周用失其官(周人自己的说法),于是自窜于戎狄之间。辗转来到中国陕西一带之后,乃贬戎狄之俗,复修后稷之业,重视农业,兴修水利,奠定了中国三千年来以农为本的基本国策,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后记

对昆仑的寻找也是对祖先的追忆,我们不能根据自己的居住地来规定祖先的居住地,就象客家人不能因为自己住在长江以南就认为祖先住在长江以南。同样不能根据祖先居住地来选择不同的态度,祖先是不能选择的,祖先的居住地也不由我们选择。

 

 

推测一

    《山海经.西山经》可以肯地说描写的就是非洲的山川河流,因此,与昆仑同属西山系列的天山、华山、阴山、钟山、黄山、鸟鼠同穴之山等大家熟悉的名子,本不在中国境内,泾、渭、河、洛等河流也不是中国的河流。中国现在的这些山河不过是取了一个相同的名子而矣。是祖先来到亚洲东部后,用故土的名子重新命名了一翻罢了。就象西方人到非洲后,把我们的昆仑叫鲁文佐里山,我们的渤海叫维多利亚湖一样。

 

推测二

    由昆仑和神洲位置的确定,简单推测一下华夏族来中原之前的历史,或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上古时期,就是祖先生活在昆仑东南时期,这时把自己的生活区叫神洲,时间大约在公元前一万年左右。至今,在非洲东南部生活着许多黄种人,其中马达加斯加岛山超过九成为黄种人。

2、唐尧时期,八千年左右,这个时候发生了大洪水。

3、虞朝时期,在七千年到五千年之间。

4、夏朝时期,就是统治重心转到尼罗河中下遊时期,这一时期开始于公元前三干一百年,结束于公元三十一年,由大禹开创。来到尼罗河下遊,机遇与挑战并存。年年泛滥的尼罗河为下遊送去了大量肥沃土地,让古华夏人得到农业大丰收,同时,泛滥的河水严重危胁着人们的生存。这也激发了祖先的勇气和创造力,让古华夏人开创了辉煌的古代文明,照亮了人类的蒙昧,拉开了人类文明的大幕。

 

 

附诗二首:

 

读《山海经》其一

 

手中弱水三千丈

挥去激流触九天

淘尽浮尘天地阔

昆仑依旧傲人寰

 

读《山海经》其二

 

昆仑赫赫水悠悠

斗转星移几度秋

故土山河依旧在

衣冠言语迥然殊

艰难历尽开新地

却把杭州作汴州

今日重将迷雾去

三千年后一回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海经·海荒经》是远古西部地理记载
《山海经》1:昆仑山并非《山海经》的地理中心 ——附带指出《山海经》中的昆仑山和不周山的地理位置(修)
《山海经》地名考十一:昆仑三流沙
黄河的源头在哪?
《山海经》中的昆仑山与昆仑二字来历
《山海经》地名考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