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真菌药物
userphoto

2023.06.04 广西

关注

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大体分为五个类别,分别是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嘧啶类抗真菌药物、棘白菌素、唑类抗真菌药物。

一、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破坏真菌细胞膜,导致真菌死亡

1.两性霉素B

(1)广谱抗真菌药物,抗真菌作用强大,尚无药取代,经典的治疗危重抗真菌药物。用于:

·1、隐球菌病,尤其是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鞘内注射)常与氟胞嘧啶合用

·2、念珠菌病
·3、球孢子菌病
·4、侵袭性曲霉菌病

(2)口服、肌注难以吸收,常静脉滴注

(3)对哺乳动物细胞膜也有作用,故副作用较多,如:

·1、急性毒性反应:最常见,表现为寒颤高热、头疼、恶心呕吐、血压下降

·2、肾毒性:剂量依赖性,多数可逆

·3、电解质紊乱:肾小管酸化所致的低K ,Mg2

·4、血液系统:正色素性贫血

·5、心血管:静滴过快和低K导致室颤,心跳骤停

·6、神经系统:眩晕,抽搐

(4)副反应多,需慎重。用药前使用解热镇痛剂和抗组胺药物预处理,静滴时需同时使用地塞米松2-5mg静滴

(5)新剂型:传统剂型的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钠复合物)副作用多而限制了其应用。新研究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剂型,毒副反应低,不良反应明显降低。备注:尽管脂质体不强调预处理,但个人微薄的用药经验仍建议使用。

2.制霉菌素

大体同两性霉素B,毒副反应更强,注射剂不常用,口服不易吸收,临床主要用来漱口治疗口腔真菌病,及口服治疗肠道白色念珠菌感染

3.灰黄霉素

抗浅表真菌药,对所有皮肤浅表真菌均敏感,作用机制未明

二、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

代表药:特比萘芬

常用于用于浅部真菌感染,对癣菌的作用强于咪康唑和伊曲康唑,用于皮癣,但对酵母菌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甲癣无效

三、嘧啶类抗真菌药物:阻断真菌DNA合成,哺乳动物缺乏酶而不受影响

代表药:氟胞嘧啶,特点:
·1、化学合成药物,干扰真菌核酸代谢,对哺乳动物无效,但仍有骨髓抑制毒副反应
·2、抗菌谱,只对隐球菌、念珠菌和球拟酵母菌有效
·3、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易耐药,故多与其他抗真菌药物联用,有协同作用

四、棘白菌素:抑制细胞壁合成,优于第一代三唑类药物如氟康唑和伊曲康唑

代表药:卡泊芬净、米卡芬净、阿尼芬净。特点:

·1、侵袭性念珠菌病:杀念珠菌效果强大,与两性霉素B效果相当,且不良反应较低

·2、用于不能耐受或者其他药物疗效不佳的曲霉菌病

·3、18岁以下不宜使用

·4、对新型隐球菌、毛孢子菌无效

五、唑类抗真菌药物

作用机制:1、抑制细胞膜合成使其通透性增加,导致真菌死亡;2、干扰真菌ATP代谢,抑制其生长。可分细为三唑类和唑类。三唑类包括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是临床常用的抗深部真菌药物。唑类包括酮康唑,咪康唑、克霉唑。

(1)氟康唑

1)第一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广谱,对白色念珠菌和隐球菌疗效好,对曲霉无效,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天然耐药。

2)不良反应低,每日剂量大于0.8g或使用过一周可头疼、腹泻、皮疹。用于

·1、念珠菌病:口腔、食管、阴道、尿道念珠菌病均具有良好疗效

·2、隐球菌脑膜炎:艾滋病患者时多与氟胞嘧啶合用,疗效良好

·3、某些地方流行性真菌病:如球孢子菌脑膜炎

·4、其他深部真菌病:白色念珠菌所致的肺,腹腔,肝脓肿,败血症等

(2)伏立康唑

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较第一代抗菌谱增加,对耐药念珠菌同样有效,适用于侵袭性曲霉病,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病,免疫缺陷人群威胁生命的感染,其他深部真菌感染,包括克柔念珠菌。

·1、皮疹:约20%

·2、肝功能损伤:约10%,通常可逆;用药期间需检测肝肾功能

·3、视觉异常:约10%,如黄视;用药超过1月者需检测视觉功能

(3)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类似氟康唑和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可作为高危患者预防药物和两性霉素B不能耐受或者难治性真菌感染

(4)酮康唑:二线抗真菌药物,已逐渐被氟康唑取代

(5)咪康唑、克霉唑:皮肤癣菌和念珠菌感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杀灭真菌药物介绍
抗真菌药物及真菌感染的治疗
抗真菌药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一文总结,抗真菌药物分类及临床用药特点
常用抗真菌药物的应用及不良反应
夏季多发真菌病,抗真菌病药用药指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