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国文化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时代将在不久的将来

       他用艺术的双手,创造了很多经典的伟人形象,比如马克思和恩格斯等等。

  他用艺术的双手,创造了很多中华传统人物形象,比如老子、孔子、李白、杜甫等等。

  他用艺术的双手,创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平凡的小人物。

  他还担任着中国美术馆的馆长。

 《鲁健访谈》来到了中国美术馆,对话中国美术馆馆长、雕塑艺术家吴为山。

    用艺术作品描绘时代篇章

      我们看着他,他也在看着我们,这是艺术跨越时空的力量,在7月的中国美术馆,《伟大征程 时代画卷》用它特有的方式,描绘着建党百年的中国故事,400余件美术作品,如同一个个历史剪影,让美术馆成为感知峥嵘岁月,展望未来征程的交汇点。一层圆厅的中央,油画《启航——中央一大会议》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登船启航时的历史瞬间,用画笔定格“红船精神”。

   展厅里,颜文樑、徐悲鸿、李可染、陆俨少,几代中国美术家在创作上的接续探索,引领着各历史时期的审美创造,也感召着新时代美术工作者进一步的思考。该以怎样的新视角描绘党史的厚度,该以怎样的方式续写辉煌的篇章?吴为山说,百年美术创作,是丰碑,也是新的起点。

       以百年党史为主线精心策划的展览,也是一部浓缩的百年中国美术史。此次展出的作品,主要遴选自中国美术馆近13万件馆藏,不少在库房沉睡多年的藏品,如延安时期的版画等等,也得以重新面世。通过“典藏活化”,美术作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而通过收藏展览国际美术作品,中国美术馆也正在架设一座“美术的桥梁”,连接中国与世界。

        用文化影响力吸引艺术知音

      以美育提升人文素养,增进国际交流,如何更好地打造“世界一流的美术馆”是作为馆长的吴为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吴为山说,我不敢奢望拍卖会上的作品能买回来,但我们有一个比金钱还重要的,那就是中国文化的魅力。

     吴为山表示,真正的中国艺术大师的作品、真正的中国画,是一个人要用一生来画一张画,到最后是高度提凝、高度凝聚来体现艺术价值。我们不要故意地去希望西方人在短时间、世界人在短时间内对中国艺术家的高度肯定,我觉得需要一个过程,中国的审美、中国的文化,为人类所作出巨大贡献的时代将在不久的将来。

         把作品的价值交给历史来决定

      节目中鲁健问道,艺术品有些时候它也是一种艺术商品,可能会面临这种艺术品定制的问题,艺术家现在会屈从于市场吗?商业能代表它这种艺术价值吗?

   吴为山表示,真正的艺术家,他应该是远离市场。艺术家最重要的是思想的滋养,情感的真挚,创作的自由。如果把自己置身于市场的洪流里面去,就会成了市场的奴隶,成了商人手中的武器。真正的一个艺术家,他应该看得更遥远,应该看得更深。这个遥远是指两个方面,第一是历史的悠久的遥远,第二是未来的遥远。艺术的价值不是由市场来定的,它是由历史来定的。只要真正地用心,始终不变地去创作,这些作品它在历史上都会有价值。

       加强审批管理 拒绝城市雕塑批量生产

   作为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吴为山多次提案希望城市雕塑要加强管理,“城市雕塑本来是艺术品,所有的雕塑它要有审批”。

  吴为山进一步解释道,审批不仅仅是这个地方能不能立,立多大的问题,还有它的内容,艺术形式、作者的资质,这应该有一个系统的管理,还要有科学与艺术、规划、建设、园林、工艺、雕塑、设计理论等多方面专家的组合。

      一个城市就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一个符号,要放眼世界,做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城市形象出来。

        艺术表达真善美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2012年9月4日的纽约联合国总部,一场特别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在此启幕。吴为山雕塑艺术国际巡展联合国特展以艺术的方式在这里将中国与世界连接,其中讲述孔子和老子故事的雕塑作品《问道》感染了来到现场的观众。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亲临特展时,用毛笔写下“上善若水”,赠送给吴为山,并表示这些作品蕴含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更是全人类的精神之美。

   2019年5月,吴为山创作的雕塑作品《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又一次促成了东西方雕塑艺术的对话,作品在意大利艺术研究院揭幕并展出。这组融合了西方文艺复兴写实传统与东方文化写意精神的作品,不仅被意大利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也让中国雕塑家的作品首次走进了达·芬奇的故乡佛罗伦萨。


  吴为山评价这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平和的对话,是一种平静的对话。文化走出去,一定要达到一个重要的效果,就是要让文化被人家请过去,而不是强硬地走出去,要被请过去就是客人,是客人他就会对你以礼相待。只要真正地表达了真善美,它一定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吴为山很多老子形象的作品都是写意的方式,西方观众能理解吗?吴为山对这一点也有自己的看法: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它并没有隔阂,最重要的就是艺术家把自己真实的情感表现出来,艺术、情感是相通的,所以我们大可不必计较。我们现在要走向世界,按照西方人的模式去做,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解。

       塑以载道 将人物雕塑成时代的坐标

    用可视的形象,将每一个人物雕塑成时代的坐标,是吴为山艺术创作不懈的追求。上世纪80年代,吴为山开始尝试为一些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等人物塑像,希望年轻人在每一次与这些人物的“对视”中,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力量。陶行知、鲁迅、季羡林、费孝通、杨振宁,500多件作品,30多年探索,吴为山在一次次创作中寻找灵感,而想要“读懂”不同时代的他们,塑造出饱含中国精神的人像,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

     “'像’是一个通俗说法,其实这个'像’里面包含了几层意义。如果神不像的话,形像也不会打动人,形神具备,达到高度的统一,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像。”“塑以载道,就是要把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改造世界、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的精神给塑造出来。”吴为山道出“塑者何为”的内涵。

编辑:          戴萌萌 

     责任编辑:    刘   亮

   转自 :         央视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考了六次,雕塑红遍国外,如今他执掌中国美术馆
馆长说经典 | 万山红遍 李可染
吴为山:在中国与世界之间行走
“中国写意
“塑者归来——熊秉明艺术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
吴为山:怀家国之心 为人民雕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