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泉州,古风犹存的城市⑤|敬畏神明的古代泉州人造出世界最多的神明(二)

本文4806字 图片15幅  阅读9’   泉郡富美宫

【编者按】上期,乡音君邀请《天下之货仓》作者聊了聊泉州民间信仰的话题。本期作者应邀继续泉州民间信仰中不可或缺的“王爷信仰”。“王爷”也是古代泉人构的神明群体,始于南宋,盛于明清,影响广泛,最终形成闽南与台湾独特的“王爷” 文化圈。泉州奉祀“王爷”的庙宇极多,其仪式是往往又是铺境(社区)、村落最为隆重的民俗活动,亦是泉州重要的民间信仰体系之一。

泉州”王爷“为民间正神信仰

   “王爷”是古代朝廷的爵位,位阶仅次于皇帝,称“千岁”。一般认为,王爷神的职权直属天庭,由玉皇大帝敕封,是巡察人间善恶的神祇。“王爷神”来历最早起源于秦始皇焚书坑儒,360名儒生冤死后被玉皇大帝封为王爷接受人间膜拜等多种传说。

   在封建宗法社会中,泉州民间自发建造奉祀“王爷”的宫庙,往往士大夫们斥之为“淫祠”严加取缔。且泉人祭祀王爷的习俗与全国各地送瘟神习俗相似,故王爷信仰多被误认为是瘟神崇拜。泉人为保住自己信仰的神明,便以历史名人(多为各姓先祖)之姓名来命名原来有姓无名的“王爷”。如张王爷为张巡、郭王爷为郭子仪、白王爷为白起、狄王爷为狄仁杰、徐王爷为徐达等等彪炳青史的忠义之士。上期提到的张巡、许远其实也属于“王爷神"之列。

   泉州民间信仰的'王爷神",除个别神话人物外,绝大多数都是历史人物。其来源:一是有功于国家、民族的官员和忠臣清官;二是在统一国家、抵抗外族侵略、平乱中献身的忠烈义士;三是有益民众、受到敬仰的人物。 善于并热衷于造神的泉人也把不少本地历史人物造为王爷,如上期提到的惠安青山王张悃。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王爷”皆为男性神袛  

   泉州“王爷神”体系非常繁杂,据称有360位。因造神来历不同,故同姓王爷不一定是同一神袛。到了明、清时期,泉州的“王爷神”已全部由原来的冤鬼凶神和有姓无名的“王爷”全部演化为有姓有名的历史名人 。这些“王爷神”成为宗族祖先神、村落或社区保护神。其职能也相应改变为“代天巡狩”,负有查察四方、赏善罚恶 、驱疫送瘟、消灾赐福、保境安民的职责。其凶神恶煞的形象也随之改变为或威严或和蔼的相貌,有锦袍玉带的文官,也有顶盔贯甲的武将。

   泉州的王爷崇拜遍及沿海各县,尤以鲤城、丰泽、洛江、晋江、石狮等地最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山区永春、德化无王爷信仰,也无王爷宫庙,故谚云:“王爷不入永春。”清末民国才有个别王爷神随移民迁入。

泉郡富美宫 

   泉州王爷神虽有专庙,但为数不多,绝大多数是不同姓氏的王爷合祀。如供奉3尊王爷的称“三王府”、“ 三府千岁 ”,4尊王爷的称“四王府”、“四府千岁”,5尊王爷的称“五王府”、“五府千岁”等等。

   奉祀王爷最多的是泉州南门外的富美宫,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该庙主祀汉朝忠臣萧望之(俗称萧王爷、阿爷公),配祀文、武二尊王张巡、许远 和廿四司王爷共27尊,并附祀100多尊他姓王爷。故富美宫又被称为“泉郡王爷庙总摄司”,分灵遍及闽南、台湾、东南亚。

富美宫萧太傅神像(图源:网络)
   廿四司王爷跨越年代从商代至明朝。有商朝忠臣、神话人物金素、吉立、姚宾;春秋战国有杰出军事家、秦国大将白起、吴国大夫著名军事家伍子胥、“窃符救赵”的魏国人侯嬴、以火牛阵大破燕军而收复70城的齐国名将田单、名扬天下的神医扁鹊;秦末汉初有荥阳之战伪装刘邦骗过项羽而遇难的“诳项殉主”的汉将纪信;东晋有平定王敦、苏峻之乱的名臣温峤;唐朝开国名将朱叔裕李大亮池梦彪吴孝宽范承业、邢明德跟随张巡死守睢阳的忠臣雷万春、大败九姓铁勒、征讨高句丽的一代名将薛仁贵;北宋大战契丹、血溅瀛洲的将领康保裔;北宋名臣“包青天”包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南宋庆元三年(1197年)泉州知州、后复职兵部侍郎的叶适;明朝开国元勋徐达;明成化二年(1466年)状元,后谪任泉州市舶司副提举的罗伦。以上除扁鹊称卢王爷、岳飞称武王爷外,余皆以姓称王爷。

   以上可见泉州王爷信仰的价值取向和教化意义。令人大惑不解且无人注意到的是:叶适与以上历史人物相比实在微不足道,也难与其前任蔡襄、王十朋、真得秀等泉州名太守相提并论;罗伦也仅仅是泉州市舶司副提举,更难与赵汝适等著名的泉州市舶司同日而语。那么多彪炳史册的泉州历史名人,为什么只有他们二人入祀廿四司受人顶礼膜拜? 

富美宫供奉的”叶府千岁“叶适
(图源:《天下之货仓》)


富美宫供奉的”罗府千岁“罗伦
(图源:《天下之货仓》)

  究其缘故:虽然叶适谪任泉州知州不到半年,但叶适的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①,保护富商大贾,废除歧视商人政策等反传统的“重商主义”思想光芒影响了三个多世纪的泉州海商和民众。而罗伦则惜冒犯巡按御使、市舶太监,据理上疏反对朝廷将福建市舶司从泉州迁往福州。在罗伦坚持下,福建市舶司直到罗伦离泉五年后的成化八年(1472年)方才迁移福州。罗伦此举泽被当世,令泉人感念不已。叶适、罗伦二人入祀廿四司一事,足见明代泉州士大夫的重商情结,亦是泉州商人重情重义之使然矣。

   富美宫独特的“向神借钱”习俗


    富美宫有不少祭礼习俗流传至今,值得一提的是“向神借钱”和“送王船”。古时,每年农历五月十七日前后,在萧太傅神诞日,包括惠安、晋江等地的沿海善信,纷纷到宫里祷告祈福,并向萧王爷借钱,神前掷茭若允,便借几分或几角钱,取回放置家中神像前。来年,再到宫里烧香还愿,数倍还钱。②这种向神借钱习俗,在国内民间信仰中极为罕见。

泉州富美宫(图源:网络)

   富美宫“向神借钱”习俗始于明中叶,其时泉州“重商主义”思潮复兴,李贽、何乔远、李光缙等著名士大夫纷纷发声,反对朝廷的海禁政策,而“走私”则成为泉州海上贸易的主流。明清时期泉州思想界的“重商主义”呼声,为重振泉州海上贸易”壮行“,同时也丰富了泉州王爷信仰的商业文化内涵,富美宫“向神借钱”之习俗便是其典型。

富美宫的“送王船”习俗

   “送王船”是富美宫所有祭祀中最为隆重的仪式,也是王爷信仰对外传播的一大形式。富美宫采用由王爷押送瘟神上船入海的“送王船”方式来驱瘟疫、送瘟神。早期的王船是用竹片和纸做成船,纸船上放置纸扎的生活用品用具等,在晋江下游举行仪式后焚化。富美宫“送王船”的时间一般是在每年农历5月,因为此时进入雨季,空气潮湿,是瘟疫常发的季节。
   到了清代,富美宫的纸船改为木船③,与真船相仿,但装饰极为华丽,狮头燕尾。木质王船一般长6米至10余米,能承载几百担重量,具备了远程漂航的能力。王船上设有神明龛位,这些神明用泥塑、木雕或令箭,标明姓氏,并配有班头爷。神座前的香案、香烛、贡品以及柴米油盐、锅碗瓢盆、刀枪剑戟一应俱全;船上还附有给王爷的文书一封。王船舱底则放置足够的压舱石,以让王船在风浪中平稳航漂。

1925年富美宫送出的王船(图源:网络)


   富美宫王船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王船必须带上活公羊,其源于萧太傅的传说:萧太傅为人至孝,其母晚年行走不便,他特地造一小车,前由公羊牵引,自己在后推车,载母外出游玩。王船带上公羊,正是出于信徒对萧太傅孝行的敬重。此外,王船上还会带上一只戴耳环的活公鸡,用于在大海上为神明报时。

2019年在泉州举行的两岸送王船巡境活动

(图源:网络)

2019年富美宫送王船”巡境“仪式(图源:网络)
   一切就绪后,便选定良辰吉时“送王船”。先是举办醮会,祭毕后,再由挑选的水手背带符箓,在富美古渡头下水。此时,江畔鼓乐鞭炮齐鸣,信众焚香叩拜,王船吉时起锚驶出泉州湾,而后停泊于海滩祭献,再由水手按方向张帆起锚,然后焚化符箓,意为将王船交给神明,再离船上岸。交接仪式后,王船顺风人海,飘向远方。

1903年,泉郡富美宫的“金庆顺”号王船漂至台湾,引起轰动

(图源:网络)


2019年6月10日,郑成功故乡南安石井

举行“送王船”活动。

(图源:陈小阳/摄)


   历史上,富美宫送出的王船有近百艘。晋江、南安、石狮沿海的王爷公亦有“送王船”习俗。与众不同的是,富美宫建造的王船体型大且牢靠坚固,经得起风吹浪打。王船漂洋过海来到宝岛台湾,被当地渔民发现,便会将船上的王爷请回家供奉,并在发现王船的海边建宫立庙。泉州富美宫在台湾就有2000多家的分灵宫庙。这些分灵宫庙绝大多数是泉州移民把富美宫传至家乡各处分庙的神灵香火带进台湾,以及明清到泉州做生意的台湾商人返台时将泉州富美宫“过炉”的神像带到台湾建庙祀奉。

送王船仪式(图源:网络)

   2020年12月,泉郡富美宫参与申报的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泉州的“铺境神”

   泉州民间信仰中除了较大范围供奉的俗神、“王爷神”外,还有数不胜数的“铺境神”、“挡境神”。“铺境神”源于明清时期的铺境制。泉州古城内元代设“三隅”,明代设“四隅”④,“隅”设“铺”,“铺”下设“境”,民间简称为“铺境”。所谓“铺境”实际上就是城内的行政区划由官方认可的基层行政组织“铺” 和基于共同信仰和祭祀传统的民间空间“境”,逐渐整合而成。铺境空间不仅是信仰空间,也是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相对于宋元时期宽松的“厢坊”和“三隅”制度,明清朝廷对地方社会的控制更加严密。

泉州城内的铺境庙(图源:网络)


   明清泉州城内设36铺合94境。⑤ 铺境划分设立之时,供奉本境保护神的宫庙竞相而立。各铺各境都有自己的宫庙和祀奉各自不同境主公以保境安民。在每年正月泉州城区举行的迎神赛会上,各庙神像坐轿“巡城”,争奇斗艳,盛况空前。“泉中上元后数日,大赛神像,妆扮故事,盛饰珠宝,钟鼓震天。”⑥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铺境庙除奉祀功能外,还是存放户籍、铺境议事、公开赏罚、组织仪式的地点,具有行政之外的民间自治职能。有意思的是,时至今日,城中村改造时,“乡里老大”(铺境庙主事)与开发商谈判的首要条件就是保留或重建铺境庙。
二郎境庙(图源:网络)

圣公境庙(图源:网络)

   明清泉州延袭元制,城外乡一级设都,“都”下设“图”,“图”下设“甲”,泉州共有43都,统135“图”在城内境境有庙的影响下,城外乡村也以自然村为单位,纷纷建庙以奉祀本村的保护神,村民称之“挡境神”。这些“挡境宫庙”一般规模较小,但村村有庙的节庆活动亦是的热闹非凡。


   值得一提的是泉州“佛生日”习俗。所谓“佛生日”并非仅为佛诞庆生,而是包括道教至尊神明和俗神,以及泉州民间信仰中的“王爷神”“铺境神”“挡境神”等,民间统称为“佛生日”。故泉州从农历正月到农历十二月,月月都有“佛生日”。久而久之,各地的“佛生日”自然而然成为凝聚本铺境和本村的精神纽带。

   实际上,以“铺境庙”“挡境庙”为中心而形成的铺境、挡境信仰是泉州城乡民众造构的有别于”王爷神“信仰的另一个民间信仰体系,亦是强化当地民众”摇篮血迹“的地域感和归属感的”乡愁“文化符号。

参考文献:

①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卷19,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10月。

《泉郡富美宫志》,泉州富美宫董事会、泉州市区道教文化研究会。

③清·乾隆《风俗·岁时》〈泉州府志〉卷2。

④清·道光《铺递志》〈晋江县志〉卷21 。

⑤陈垂成、林胜利《泉州旧铺境稽略》,泉州鲤城区地方志编委会、泉州道教文化研究会,1990年。

⑥清·乾隆《泉州府志·风俗》引《闽书》。

【编后语】乡音君以为,世界上恐怕难以找到像泉州这样拥有数千座寺庙宫观的城市,即使是多神教的印度,也无这么多由历史人物衍变的神明。所谓“众神之城”,的确名不虚传。当然这离不开泉州商业经济繁荣、社会财富充盈的历史背景。其实,这些遗存数百年宫庙及其民间信仰也是泉州宝贵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即是历史上泉州人善于并热衷造神的真实写照,同时又表现出历代泉州人敬畏神明,崇尚忠义,自我约束和规范行为的道德伦理和价值取向,具有推动社会秩序自我完善的积极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屏东县东港镇东隆宫
“烧王船”:漳州九龙江进发宫代天巡狩实至名归
历史记录中的闽台“送王船”
朱神医与闽台“送王船”习俗
南靖山城记忆:船底人的精神信仰
穿越古城,铺境民间信仰化的剖析(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