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人为什么喜欢和田玉?这事就要从这三本儒家典籍说起了...

经常阅读和玉大叔文章的玉友会发现,大叔时常提及和田玉和儒家文化之间的种种联系,大叔发现其实许多玉友对这种联系概念比较模糊,那么有没有什么历史上明确记载的儒家文化与和田玉的紧密联系呢?儒家文化又是如何影响和田玉文化的?今天和玉大叔就以“三礼玉论”切入,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的儒家玉石文化,是如何最终进化为千年和田玉文化的。

这“三礼”指的是《仪礼》、《礼记》和《周礼》三部典籍,玉论并不是这三部书的总称,而是指这三部典籍当中和玉有关系的内容,将它们归纳到一起,就是所谓的“三礼玉论”。咱们用大白话说指的是古代封建帝国对玉石的定义,使用规则和一些分类方法的总论。

正是“三礼玉论”的问世,使得中国历史几千年中后人对玉石的使用规则有了参考,也就是说通过三礼归纳并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国玉石使用理论,并且在官方的规章制度中予以标明,这在世界史当中都是非常罕见的,也许就冥冥中形成了灿烂、丰富、多元的华夏独有和田玉文明。

由于“三礼玉论”内容比较繁复,大段古文解释麻烦,为了方便理解,有人将所有的文字涵义归纳起来,主要就三个方面:

第一个叫做“鉴玉尚质”,意思是说在行祭祀礼等大型活动当中所使用的玉器,我们通称为“礼器”,这类玉器对它的质地和造型有比较高的要求,不允许雕刻非常繁复的纹样。比如天子所使用的大圭,就要求严格按照礼制的规定,不能带装饰的纹样,也许是工艺限制,古人非常注重朴实无华的理念,并不追求浮华复杂。所以我们今天能在博物馆见到许多用于祭祀的皇室古玉,纹饰都是非常朴素的。

第二个叫做“执玉尚谨”,什么意思呢?就是讲无论是满堂朝臣还是高高在上的天子,在进行祭祀大礼的过程中,如果手持玉制礼器,都要有庄重的仪态,必须完全符合仪制。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儒家君子对风度的要求非常严格,从历史记载不难发现,甚至对手持玉器的姿势和行走时的动作幅度都有严格要求,仅从这一点我们足以看出古人对玉的崇高敬意,认为玉石可通灵,不但要求士大夫时时佩戴不得随意离身,同时还要心中十分敬重。

第三个叫做“用玉尚慎”,这一点仅从字面上也比较容易理解,在古代,和田玉显然不是平民所能随意佩戴的。根据《礼记》记载,这个概念主要有两个区分,一个是公礼和私礼的区分;另外一个在于使用场景,即喜事与丧事的区分。严格规定的玉石作为礼器的使用范围和使用场合,不是每个人想随便用就可以用的,进一步推动了民间对玉器的神话色彩。

用现代人的视角去回顾儒家学术提出的“三礼玉论”,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复杂且严苛的用玉理论,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通过“家天下”的普世概念,强化民众们对皇帝神学的认同,尽量营造一些比较迷信的色彩,以便于统治阶级的永久统治所需;其次是无意中产生了“天然朴素”的审美观,古人显然很早就意识到和田玉的核心美感在于对玉质的品读,而不在于表面繁复的雕琢,只有最大化的发挥玉质的优势才能展现出玉石的珍贵。这一点概念与当代自由美感论“Less Or More”不谋而合,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和田玉艺术发展,展现了中国古人千百年来的处世智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和田玉文化初探
葬玉有什么讲究,和玉大叔为你解析中国历史上的葬玉文化
玉的分类
古玉的真假,你知道如何辨别吗?
宋掌柜:玉雕师一门技艺,玉器才是高雅之物
漫漫历史长河中的先秦玉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