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行战投尾声?中资行未来或遭更多减持
【注: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金融系统去杠杆化过程,就是资本市场的一次乾坤大挪移。一批批海外资本被迫从中国市场撤离。外资战略投资者,对于中国银行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作用要承认,但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现在,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在此千载难逢之机,银监会不断出台缩短杠杆率政策,提升资本金要求,引发大规模再融资,是最明智的策略。相对于西方私人资本,中资国有大型银行的大股东屁股底下坐的是国库,子弹无穷无尽,根本就耗不过。你,还有钱么?潮水褪去,才会知道谁没穿裤衩。差钱的,只能回家。下次,欢迎再来。只是,换了价码。
 

  来源:中国网

  一句话很难说清外资战略投资者的功与过。这一政策出台本身就出自中国改革开放的逻辑。如果有错,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后果。无论怎么说,至少,当初这些战投们给了银行“过河”的勇气

  4月16日,新加坡主权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正式对外表示,淡马锡已经同意以23亿美元的价格从高盛集团手中购入35.5亿股中国工商银行H股。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大型跨国银行集团为主的外资战略投资者减持中资银行股份的大戏就一直此起彼伏地上演着。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外资都已经大幅降低所持中资银行股权,不少外资基本已差不多清空了手头的中资银行股权,到目前,这一轮引进大行战投大戏已近尾声

  “从长期投资的角度而言,中资银行股权无疑是不错的选择,大部分外资在近几年有减持,但也会有增持的举动,多数外资并不愿意完全退出中资银行。”一位银行业内分析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过,预计接下来外资减持中资银行的举动依旧不会少,甚至很可能出现有外资完全清空中资银行股权。”

  未来更多减持

  此次,高盛以小幅折价约3%出售所持近半数工行H股股权之后,手头还剩约49亿股工行H股。就在去年11月14日,高盛刚减持了17.52亿股的工行H股,减持后高盛持有工行股权比例从此前的12.13%下降至10.11%。而经过这次总共38.5亿股的减持,高盛的持股比例已经降至5%以下。

  而除了高盛接连抛售工行股份,美国银行则是另一大备受瞩目的减持方。美国银行于2011年8月以每股4.94港元的价格,减持建行约131亿股,套现约647亿港元,11月通过私人交易的形式出售约104亿建行H股,每股配售价4.95港元,套现约514.8亿港元。美银减持建行约占2011年外资减持套现总数的74%。而去年减持后,美银持有建行的股份数由5%下降至1%

  “接下来,不排除这几家外资完全出清手头所持有的中资银行股权的可能。其实,外资频频减持手头所持有的中资银行股权的原因很容易理解,外资银行普遍日子难过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接下来很可能会更加糟糕。”上述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市场环境不佳,银行盈利水平受限,进而需要做出一些战略调整或收缩战线。另一方面,新的巴塞尔协议的实施时间日益临近,银行都需要获得额外的资金来补充资本,而出售中资银行股份往往能给这些外资银行带来高额回报。”

  不久之前,花旗集团清空所持全部浦发银行5亿股股份,从而获利3.49亿美元。对于此次花旗抛空浦发之举,外界多数认为是花旗出于本身战略挑战的需要。

  “烫手山芋”或成“香饽饽”

  从一开始的市场一片哗然进而造成中资银行股价大幅波动,到目前市场基本无动于衷,市场对于外资减持中资银行股权的举动已经习以为常。尽管,昨日工行H股下跌了0.77%,但是可以说整体影响并不大。“从某种程度而言这是一种好现象,我们始终要记住一点的是,无论是增持还是减持,都是一种市场行为,不能用严苛的道德标准来衡量。而且更要记住一点,这些外资的本质就是逐利。”

  美银是2011年套现最多的外资战投,那么摩根大通则是去年最忙于套现的外资战投。摩根大通于2011年1月减持工商银行约1.25亿股,套现约7.52亿港元;于2011年4月再次减持招行约0.32亿股,套现约6.63亿港元;同年10月摩根大通减持农业银行5041万股,套现约1.4亿港元;11月18日,摩根大通再度沽售农行4208.13万股 H股,每股平均价4.22港元,套现1.776亿港元。

  “外资频繁地减持中资银行股权的举动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说明中资银行存在什么问题,不排除在市场大环境改变之后,中资银行股权又会从‘烫手山芋’成为‘香饽饽’。”上述分析人士指出,“在高盛、花旗、美银、小摩等外资减持的同时,自然也有其他机构投资者的接盘,其中不乏外资的身影。”其中,淡马锡就是绝对的活跃分子。自2006年2月投资约15.24亿美元购入中行5%股份至今,淡马锡2次减持中行H股。而自2005年投资建行14亿美元至今,在2009年、2010年曾分别增持1次,投资共约16亿美元。此次,淡马锡又接盘了高盛抛出的工行股份。

  上述分析人士进而表示:“除了外资本身的问题,中资银行股权频频遭抛也说明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几年来,中资银行接二连三地扩股融资,外资股份被摊薄,想要维持股份则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同时,中资银行长期不向股东分红的做法也是值得商榷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干妈土豆块——??一周7天,天天吃土豆不重样
花样美发~~
吴云峰??全手工??拼段?壶中见道
30道美味虾做法
艺术珍宝、(33) 【翡翠雕】
龙飞凤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