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网购进口食品无中文标签,能否“退一赔十”?

近日,市民林某网购了某公司销售的燕窝制品,支付了800余元。当林某收到商品后,发现该商品属于进口食品,却没有标注中文标签。于是,林某向销售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事件发展

不久后,当地食品药品监督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该燕窝未提供预包装食品供货商的许可证、商品合格证明及进货查验证明材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对该公司进行了行政处罚。

之后,林某以涉案商品未标注中文标签为由诉至法院,要求“退一赔十”。一审法院判决,原告返还商品,被告商家按原价退款。林某不服判决,向天津三中院提起上诉


本案争议焦点为被告公司销售的涉案商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林某是否有权按照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要求对方赔偿损失并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的食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照进出口商品检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检验合格,应当按照要求随附合格证明材料。

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标签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并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或者标签不符合该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涉案商品是标识为国外生产的预包装食品,无中文标签及生产者名称、地址、成分、配料表,经营者未能提供供货商许可证、商品合格证明及进货查验证明,属于食品安全法规定的“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

因此,林某的维权要求符合法律规定。

法官释法

近年来,网购已成为一种重要消费方式

现实中,网购商品质量安全不过关

售后服务无保障

退换货繁琐等问题

也时常困扰消费者

如何保障网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该案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作为电商平台经营者、销售者,要清楚网络并非法外之地,网络销售也应诚信守法经营,提升服务水平,否则不仅会收到消费者的“差评”,也会受到法律的惩处。此外,电商平台也须配合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网络销售者及所售商品的审核把关、监督管理,对失信的网络销售者及时采取惩罚措施。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消费环境,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作为消费者,在享受网络购物带来的便利的同时,要增强对虚假信息的辨识能力,提高维权意识。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安全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对食品安全相关的民事案件中最突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特别是对惩罚性赔偿制度中经营者“明知”的认定作了进一步明确。因为“明知”是主观心理状态,消费者举证难,法院认定也难,该解释第六条以列举加兜底的方式增强了可操作性,因销售商未能提供所售食品的合法进货来源的和未依法履行进货查验义务的,判决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双11海淘,买卖不成怎么办?
“职业打假人”江门碰壁了!38件诉讼大部分被驳回
购买到标签不符合标准的食品如何维权
【以案说法】标签不规范不等于食品不安全,不支持10倍索赔!
销售无中文标签洋酒? 赔!
【案例】职业打假人买5瓶标识错误橄榄油 是否该支持10被索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