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药治疗喉源性咳嗽新进展

  喉源性咳嗽;中医治疗

  喉源性咳嗽是指因咽喉疾病引起的咳嗽,以咽痒如蚁行或如有异物阻塞,咽痒必咳,不痒不咳,或有异物感而出现频繁清嗓动作为其主要症状。本病病位在咽喉,咳点在声门以上,肺部X线透视或摄片无异常,咽部检查可见慢性充血或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本病属祖国医学“咽痒”、“风热喉痹”、“慢喉痹”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或慢性咽炎。笔者查阅了近10年的相关文献,就中医药治疗喉源性咳嗽的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1 分型论治

  喉源性咳嗽病因是多方面的,外邪入侵、心肝胃火旺以及素体气虚等均为相关因素,故要求治疗方法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又要有较大的灵活性,分型论治具有这方面的优势,它始于对病因病机的基本分析与归纳,由于对喉源性咳嗽病因病机认识不同,各地专家在辨证分型、立法组方方面有所区别。万文蓉等[1]总结干祖望治疗经验,将本病分为五型:邪困肺经型用三拗汤加味,心火独盛型用导赤散加味,胃火肾虚型用玉女煎加味,津液亏损型用增液汤加味,脾衰土弱型用参苓白术散或补中益气汤加减,取得良效。蔡建峰[2]从内因分四型辨证,属肺肾阴虚型用知母、黄柏、生地、山茱萸、山药、百合、麦门冬、玉竹;属气血不足型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属肺脾气虚型用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当归、陈皮、诃子;属心火旺型用生地、木通、淡竹叶、麦门冬、黄连、灯心草、炒枣仁、知母。以上四型均配合用祛风利咽类药物:僵蚕、蝉衣、玉蝴蝶、射干、地肤子、白鲜皮等。治疗60例,服药1个疗程者11例,服2个疗程者49例,显效90%。丁明桥等[3]分邪滞肺经、肺胃津伤、肝火犯肺、肾阴亏虚四型辨治,其中邪滞肺经型用三拗汤加减,肺胃津伤型用沙参麦冬汤加减,肝火犯肺型用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加减,肾阴亏虚型服用六味地黄丸。以上分型的标准各述己见,难以统一,因此综合各家经验,寻求一种完善而公认的标准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前提,有待进一步研究。

  2 古方治法

  许多专家根据临床经验运用古方随症加减治疗本病,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代表了中医治疗本病的发展趋势,用古方治疗此病也是提高疗效的一种有益途径。林国青[4]加味桑菊饮治疗本病75例[桑叶、菊花、桔梗、连翘各10g,芦根15g,薄荷(后下)、蝉蜕各6g,枇杷叶、前胡、僵蚕各10g,生甘草6g]。咽痒咽痛者加牛蒡子、射干各10g;咳嗽甚者加旋覆花10g;咽干阴伤者加玄参、麦冬各10g;声音嘶哑者加胖大海2枚,木蝴蝶10g;咽红充血甚者加丹皮、生地各10g;大便秘结者加瓜蒌皮、牛蒡子各10g,有效率为96%。宋盛青等[5]六味汤合止咳散加减治疗本病73例(荆芥12g,防风12g,薄荷10g,桔梗10g,僵蚕12g,蝉蜕10g,百部15g,紫菀15g,杏仁12g,甘草6g);咽充血明显而痛者,加金银花15g,射干15g,玄参15g;声音嘶哑者,加木蝴蝶、胖大海;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者,加沙参15g,麦冬15g;痰黄粘稠者,加芦根30g,桑白皮12g,知母12g;痰多色白者,加白前12g,陈皮6g,茯苓30g,半夏12g;痰中带血丝者,加仙鹤草15g,麦冬15g。并设口服阿奇霉素片者71例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廖启平[6]六味汤随证加减治疗本病68例[防风、桔梗、薄荷、僵蚕、甘草各6g,射干、马勃(布包)各9g,玄参、沙参、百部各15g],咯黄粘痰者加黄芩、瓜蒌;咽干燥痛者加银花、木蝴蝶;夜间咳甚者加当归、仙鹤草;久咳不愈者(超过1个月以上)加桃仁、红花;咳而遗尿者加五味子、金樱子;阴虚有热者加生地、麦冬、丹皮等,总有效率94%。田元祥[7]三拗汤加味治疗本病30例(麻黄、生甘草各3g,杏仁、金银花、丹参各10g)。偏风寒者,如鼻塞,或不闻香臭或断续出现头痛等,加苏叶;偏风热者,如鼻涕粘稠,不易擤出,或间断出现黄涕或咽干、口渴,酌加桑叶、菊花、蝉蜕;咽痛者,酌加牛蒡子、玄参、射干、连翘;干咳无痰者,酌加沙参、麦冬、知母、瓜蒌、浙贝;咽部异物感明显,酌加半夏、厚朴、苏梗、玄参;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明显,或咽壁颜色发暗者,酌加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等,总有效率93.4%。易群[8]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本病51例[玄参15g,麦冬20g,生地20g,桑叶10g,薄荷(后下)10g,射干10g,黄芩10g,浙贝母8g,甘草6g]并设阿莫西林,0.5g,4次/d;联邦止咳露,10ml,3次/d;金嗓子喉宝,1片含服,6次/d。儿童酌情减量,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杨文明[9]认为喉源性咳嗽实为肺肾亏虚所致,运用百合固金汤治疗喉源性咳嗽65例,结果治愈51例,好转12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7%。郑文少[10]运用改良苦酒汤治疗本病147例,总有效率达95.2%。刘春红[11]以升降散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40例,治愈31例,显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叶峰[12]以祛风润燥法治疗本病,运用喉科六味汤加减治疗50例喉源性咳嗽,总有效率92%。运用古方治疗此病有很大的局限性,往往只是对某一个证型有效,影响整体疗效的提高。

  3 自拟方

  有些学者在探讨辨证论治本病的同时,对一些有效的验方进行了筛选,如侯德聪[13]自拟克咳汤(薄荷、玄参、麦冬、射干、牛蒡子、连翘、浙贝、法半夏、厚朴、僵蚕、桔梗、诃子、甘草、冰糖等);伴声音嘶哑者加胖大海、玉蝴蝶;伴淋巴滤泡增生者加山豆根等,上方每天1剂水煎服,连服7天。治疗本病360例总有效率97.9%。苏晋梅等[14]自拟利喉止咳汤(沙参15g,麦冬15g,清半夏10g,诃子15g,玄参15g,地龙15g,川芎15g,木蝴蝶15g,蝉蜕6g,防风10g,陈皮10g,桔梗10g,甘草6g)。感冒后迁延不愈者加荆芥10g,桑叶10g,白芷10g,有慢性咽炎病史、病程长者加浙贝母15g,赤白芍各10g,有高血压病史者加夏枯草15g,丹皮10g,便秘者加生大黄(后下)10g。每日1剂,文火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2次温服,与进食间隔30min以上,7剂为1个疗程。治疗本病68例,总有效率93%。周兴武[15]运用泻利止咳汤治疗喉源性咳嗽,本组62例中,治愈42例,好转16例,无效4例,有效率93.55%。段晓丽等[16]自拟双子利咽汤:[牛蒡子15g,车前子(包煎)15g,炙枇杷叶10g,薄荷(后下)10g,桑白皮10g,赤芍10g,蝉蜕10g,麦冬10g,桔梗10g,玄参10g,金银花12g,板蓝根10g,甘草6g],治疗本病50例,并设口服抗生素利君沙为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说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杜长欣等[17]自拟疏降利咽汤[冬桑叶20g,百部、紫菀、枇杷叶、炒莱菔子各15g,牛蒡子、射干、前胡、旋覆花(包煎)、白僵蚕、苏子、橘红各12g,蝉衣、甘草各6g],加减:表证未解,风热者加连翘15g,豨莶草30g,薄荷6g;风寒者加荆芥穗、防风各12g;久咳不止,声音嘶哑者加木蝴蝶9g,生诃子12g),痊愈31例,显效11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100%,治愈率91%。曾繁森[18]运用自拟射干麻杏汤治疗此病32例,总有效率100%。高效祥[19]用贝杏桔梗汤治疗喉源性咳嗽60例,疗效满意。黄河等[20]用清静汤治疗本病300例,痊愈248例,显效41例,无效2例,有效率99.3%。罗彤[21]认为本病因感受风邪,困于肺经,久病热邪伤津,脉失濡养,气滞血瘀或肝火犯肺,肺失清肃,气逆于上,结于咽喉而发此病。治法主张疏风清热,利咽润燥。药物主要组成有威灵仙、罗汉果、桔梗、蝉衣、百部、杏仁、桑白皮、川贝等,取得较好疗效。黄增峰[22]用连翘清金汤治疗本病82例,治愈58例,好转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9%。杨传奇[23]用疏风利咽汤治疗本病50例,治愈3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100%。临床报道虽多,但大多专家各抒己见,疗效差异较大,缺乏严格的科研设计和系统的临床研究。

  4 其他疗法

  周燕等[24]用双黄连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本病200例,结果总有效率96%。郭娇等[25]用中药膏外贴天突、大椎、肺俞等穴,并给予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口服(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芩、桔梗、青黛、海蛤壳、龙胆草、天虫、生地、元参、甘草),胸闷气逆者加枳壳、旋覆花利肺降逆;胸痛者配郁金、丝瓜络理气和络;痰粘难咳者酌加海浮石、川贝母清热化痰;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者酌加沙参、麦冬、诃子养阴生津敛肺,并设罗红霉素0.3g、地塞米松0.7mg、甲硝唑0.4g口服,均每日3次。两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未控制再服第2个疗程为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和控制天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吴志学[26]以微波加中药治疗本病100例,显效66例,有效3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孙建珍等[27]采用鱼腥草超声雾化治疗喉源性咳嗽270例,好转率达88.89%。陈颖[28]运用穿琥宁注射液治疗喉源性咳嗽32例,结果痊愈24例,总有效率为96.9%。杨英[29]内服喉源止咳方加外用漱咽方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满意。王芸[30]用咽部穴位封闭治疗本病92例,显效83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张青等[31]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病即根据病情给予休息、吸氧、对症处理。先锋霉素Ⅴ5g/次,静脉滴注1次/d,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加生理盐水30ml,雾化吸入,同时给予自拟清敛止咳汤(金银花、连翘、杏仁、牛蒡子、射干、桔梗、天门冬、款冬花、紫菀、百部、川贝母、乌梅、甘草)治疗,疗效显著。

  5 结语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迁,大气污染加重,此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西药治疗以抗生素为主,易产生耐药性,而且疗效不理想,而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喉源性咳嗽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不仅疗效显著而且毒副作用少,近年来很多文献报道都显示了中医药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优势,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但同时应该看到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如缺乏统一、规范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致使治疗结果缺乏可比性。因此如何完善和统一喉源性咳嗽的诊断与疗效评定的标准十分必要,且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的中医药治疗
咳嗽22
浅谈中医治疗慢性咽炎
20.慢性咽炎
常见咽喉病就用这个方——玄麦甘桔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