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何华为挖空大山放置服务器,而微软将其沉入海底,谁更胜一筹?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几十年间诞生了一大批行业巨头,如今互联网用户数量正呈逐年递增趋势,为了支撑庞大用户数据,很多公司就不得不建设自己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由大量服务器构成的,一般而言数据中心储存地点必须安全可靠,便于随时维护,因此服务器安装位置的选择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互联网产业园

由于服务器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的都在处理着各种各样的数据,这也就导致服务器会产生大量热量,服务器工作的理想温度为20-22摄氏度,温度过高会导致设备故障频发,据悉有近11%的服务器故障都是由高温引起的,因此服务器有效散热成为了企业必须解决的难题。面对这一问题,远在大洋彼岸的微软公司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将服务器“沉入”海底,微软的这种尝试主要是为了降低散热成本和环保,利用海洋自然冷却能力,打造一个低耗能的绿色数据中心。

大型服务器

微软方面曾表示,世界上超过一半人口都生活在距离海岸线150公里范围内,但是该区域土地、人员成本较高,为了让网络变得流畅,服务器安放位置不能距离太远,因此海洋成为了最佳选择。为了实现“海洋数据中心”目标,微软公司在2014年启动了名为“Project Natick”的项目,为了探索项目可行性,把近300台服务器放置于钢制密封舱内,并在密封舱内部安装了上百种传感器,然后将其沉入海底,通过传感器得出的数据显示,首次试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微软“Project Natick”项目

为了进一步验证方案可靠性,微软找到了潜艇制造集团,利用现有的军用潜艇技术,专门为服务器量身打造了密封舱,舱内服务器可通过冷热交换器将舱内高温海水和低温海水循环交替,最终实现散热。解决了一切问题之后,微软在2015年8月将第一台数据中心原型机沉入了海底,但是即便做得很周到也还是引起了一片质疑声,认为其破坏了当地海洋生态系统。当首台数据中心在海底运行100多天被成功打捞上来后,传感器显示周围海水温度只升高了千分之一,对海洋生物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因此试验获得成功。

natick项目第二阶段下海

有了成功经验,微软公司在2019年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将装载有864个服务器的密封舱沉入约35.6米海底,该密封舱长度超过12米,直径达到了3米多,这次试验主要是想验证海底数据中心经济性和持续性,因此计划在海底运行长达5年时间,项目一旦成功,未来将会建立更多类似的“海底数据中心”。

密封舱

目前很多大型互联网企业都在寻找服务器安装的最佳位置,一般数据中心选择需要考虑几大因素,包括气候、电力供应、部署距离等等,一个大型互联网公司往往会选择多个地点建设数据中心,但是在贵州地区有一个地方吸引了很多大公司建设数据中心,这就是贵安新区,像华为、苹果、微软、中兴等都在此建设或计划建设数据中心,在贵州的众多数据中心,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华为七星湖数据中心,可以说为了建设该数据中心直接将一座大山挖空了,面积超过了40万平方米,可以容纳超过60万个服务器运行,贵州互联网并不发达,为什么会得到各大互联网公司的青睐呢?

山体施工

其实贵州在地形上有着天然优势,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地质比较稳定,并不是地震带,其次就是这里气候适宜,常年温度都不高,年平均气温在20度左右,非常适合服务器散热,最后这里的电力供应比较充沛,电价也相对便宜,这些先天优势满足了数据中心建设的条件。

贵州卡斯特地貌

我国互联网企业数据中心的建设与微软数据中心沉入海底相比,似乎微软在环保和运行成本方面更具有优势,但是海底数据中心现在正处于探索阶段,尚不成熟,相信我国目前也正在探索适合建设数据中心的最佳方案,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何微软将服务器★☆★沉入海底,而华为挖空大山置放,谁更胜一筹?
服务器难耐高温,微软将其沉入海底,华为却把它放在挖空的大山里
微软服务器沉入海底,华为挖空大山放置,谁的方案更好?
微软上亿设备沉入海底,华为则掏空大山存放,服务器有多重要?
为什么微软将服务器沉入海底,华为却把服务器放在挖空的大山里?
为何华为掏空大山放置服务器,而微软则沉入海底,他们在干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