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06年,袁隆平带着团队到马达加斯加帮他们种水稻,却遭到拒绝
2006年,袁隆平带着团队到马达加斯加帮他们种水稻,却遭到拒绝。谁知,几年后他们竟用一种办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种植水稻的历史非常悠久,仅次于亚洲国家。
 
然而,他们却由于种植水稻的技术较为落后、不善管理,而生产不出足量的水稻,只能够每年进口数十万吨的大米。
 
2006年,袁隆平带领着自己的团队来到这个地方,想要帮助这里的人们改善这一状况。
 
只是,不论是当地的自然环境,还是当地人的反应,都为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带来很大的困扰。
 
在当地种杂交水稻很困难,一个原因就是试种的田地里自来水的缺乏。
 
虽然在距离田地很远的地方有一口井,但是水质却很差,只能把水收集到大铁通里边,然后用明矾进行两天的沉淀,之后再把水烧开,这样,水质才能勉强合格。
 
面对环境、生活上的问题,团队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努力去克服,但是,当地人的态度却是更大的阻碍。
 
当团队的成员热情地将种植杂交水稻的事情告诉当地人时,当地人的不信任却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
 
他们认为高的水稻产量时不可能的,根本无法想象还有更先进的种植水稻技术。
 
不仅如此,技术上的问题又是一大难关,如青蛙问题,那里的青蛙不但不吃害虫,竟然还吃起了水稻,简直不可思议!
 
又如那里的一种变色龙,它倒是不吃水稻,但却喜欢遨游在稻田里,总是将一大片成熟的水稻压倒在地。
 
面对数不清的困难,袁隆平团队并没有退缩,一点一点地解决问题。
 
人们不相信那就用事实说话;有技术问题那就钻研,直到解决为止。
 
一天又一天过去了,他们的肤色也与非洲人越来越接近,他们把自己奉献到这片大地上,潜心探索着解决问题之道,终于,在当地,杂交水稻的试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种植了两万公顷的水稻,每公顷平均可以产出7吨水稻!
 
这与当地原本每公顷2.5吨的产量相比,可谓是非常大的进展!
 
不但如此,袁隆平团队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还非常顽强。
 
2017年,当地发生了水灾,除了中国的杂交水稻岿然不动以外,当地原本的水稻几乎都倒下了。
 
这让所有人看到了袁隆平团队种植水稻的能力。
 
经过13年的努力,袁隆平团队在当地培育出了3种优质的杂交水稻种子,不但适应当地的土壤环境,而且抗洪耐旱,不易倒伏。
 
总体来说,推广了4万公顷的杂交水稻,稻谷增加了12多万吨的产量,使得2500万的人口实现水稻方面的自给自足。
 
当地人一提起杂交水稻,就直呼“擦拉贝”,意思是“最美好的东西”。
 
此外,杂交水稻还在马达加斯加最大的面额20000元的纸钞上出现,可见杂交水稻对当地人的影响之大!
 
不只是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走向的是非洲的十六个国家,为这些国家的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袁隆平院士心怀大义,为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贡献,实在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院士。
 
斯人已逝,袁隆平院士却永远都活在人们的心中,受到人们的景仰!
 
作者:九歌
编辑:青草
 
 
 #人物##社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国把杂交水稻印在货币上,派高官不远万里来中国缅怀袁隆平!
近期,袁隆平墓前发生惊人一幕!02
《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十期新闻类邹韵
杂交水稻,如何改变中国与世界?
【踏莎行】悼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第三代杂交水稻好在哪 袁隆平院士进行了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