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49年,一湖南老农找到肖劲光,指着许光达照片:这人像是我儿子

1949年9月的一天,七旬老人许子贵拿着一张报纸来到长沙军管会,四野12兵团司令员、军管会主任萧劲光亲自接待。

老人指着照片上的解放军司令说:“我来找我的儿子五伢子,他大名叫许德华,村里人说他20多年前就死了,我不信,报纸上的这个人像我儿子。”
萧劲光定眼一看,照片上的这个人正是一野2兵团司令许光达,并非老人所说的许德华,难道是老人年龄大糊涂了?

萧劲光见老人求子心切,心急如焚,连忙向中央核实,得知许德华正是许光达的曾用名。

那么,许光达为何改名?他又为何革命20余年未能回乡,又为何没和父亲书信联系?

萧劲光

报纸上见到失联20余年的儿子

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领衔的37名国民党军官联合发布起义通电,宣布回归人民怀抱,所部13万人休兵罢战。

8月5日,唐生智等100余名湖南各界人士发表通电,响应程潜等人和平起义。当晚,人民解放军四野12兵团138师从东屯渡出发进驻长沙城。

长沙百姓热情欢呼鼓舞,挥动着手中的旗帜,鞭炮齐鸣,迎接解放军的到来,欢庆活动持续到次日凌晨2时。

解放军文工团高举毛主席、朱总司令巨幅画像,轮番在市区内游行宣传,群众们高呼“毛主席万岁、新中国万岁”,其热情洋溢的口号响彻云霄。

解放军进入长沙

此时,家住湖南长沙县萝卜冲的许子贵得知解放军进入城内,十分开心,不过他又想起了20余年前投奔革命的儿子许德华,心想:如果儿子在世,恐怕已是解放军的大官了吧。

不过村里人早就说过,儿子许德华已牺牲在前线,死了20余年,让老人放下对儿子的念想吧。

可许子贵认为儿子福大命大,一定还没离世,再者说没有见到儿子的尸骨,他也不会相信儿子已牺牲。

想到这里,许子贵有了前往长沙城内向解放军打听儿子许德华的念头,可此时正值农忙之际,他一时半会离不开身。

1949年9月的一天,许子贵正在家里忙活,村里一教书先生急忙赶到他家,此人拿着一份报纸对他说:“许老头,你儿子没死,你快来看看,这个报纸上的人是不是你儿子许德华?”

许子贵听了后激动不已,他连忙起身迎了上去,尽管他大字不识一个,可已是古稀老人的他眼睛不花、身体硬朗,拿着报纸仔细端详起来。

看着看着,许子贵老泪纵横,深情说道:“我的五伢子,这是我的五伢子,他还没死呀!”

一时间,许子贵仿佛又回到了和儿子相处的岁月,又想起儿子许德华遭遇通缉匆忙离开的那个晚上。

许德华1908年出生,因在家中排行第五,父母称作他为五伢子。不过家庭贫困,兄弟姐妹多,在那个年代连吃饭都成了问题,许德华经常喊着饿,每当此时,许子贵只能叹气。

6岁时,其他小伙伴都已上学读书,许德华见状羡慕不已,他也渴望能够前往学堂,但家庭贫困,他不敢奢及读书。

又一年,许德华来到地主家里放牛,成了个放牛娃。而距他家一公里处就是学堂,教书先生名为邹希鲁,此人是清末举人,戊戌变法失败后回到家乡办起了私学。

每当许德华来到学堂后面放牛时,他总会静静地站在窗下,看着学生跟着老师读书,有时自己也会情不自禁地念出来。

邹希鲁知道后,并没有赶他走,反而是默许他偷偷学习。

1916年冬的一天,下着大雪,但衣着单薄的许德华仍来到学堂窗前听课,因太过于寒冷,又冷又饿得他直接晕倒在地。等他醒来后,发现自己已在邹希鲁家中。

原来,邹希鲁见他晕倒后,连忙将其抬回家中,又熬了一碗姜茶给他喝。

邹希鲁和他促膝长谈,问他为何如此痴迷学习,不来学校上课。许德华当场哭了起来,表示家里穷,没钱读书。

邹希鲁听了后心疼不已,他破例让许德华免费前来学堂读书,让其安心学习,今后好好报效国家。

许子贵听闻后激动不已,特意拉着许德华去邹希鲁家中拜谢,希望儿子能认真读书,长大后谋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

1921年秋,13岁的许德华考进长沙师范学校,而邹希鲁也转到长沙师范学校担任国文教员,两人的师生情再次延续。

但1922年这天,因邹家生活困难,邹希鲁大哥、妻子上吊自杀,他无奈之下只好将三女儿送给姐姐抚养,再为9岁的二女儿桃妹子邹靖华找个好婆家,减轻家庭负担。

那么,该将二女儿许配给谁呢?他思来想去,想到了学生许德华,托人前往许家提亲,许子贵对这门亲事可谓是求之不得,当场应允下来。

许德华见证着桃妹儿的成长,对她也十分喜欢,再加上为报答老师恩情,对这门亲事并没有反对。

邹希鲁

1923年时,湖南革命迎来了蓬勃发展,许德华阅读了很多进步文章,懂得了救国救民的真理,并积极参加爱国运动。

“六一惨案”发生后,许德华和同学们积极声援游行活动,向湖南当局请愿严惩日本士兵,可没想却遭到了军警的镇压,许德华被打得浑身是血,他意识到指望国民党是行不通的,唯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1925年,许德华加入共产党,并在组织要求下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炮兵科。

父亲许子贵想让儿子求得一官半职,而不是从军,他多次写信让儿子回家,但许德华已坚定革命信念,誓死走上从军之路。

1928年,考虑桃妹儿邹靖华已成年,不能辜负了女孩子家,许子贵多次写信让许德华回家成婚。同年9月,许德华绕道回家,和邹靖华举办简单地婚礼。

只不过,结婚刚满10天,国民党特务就发现许德华的踪迹,下令让长沙军警将其抓捕归案。

许光达姐夫得知这一消息,连忙托人送信,将这一情况告知邹靖华。

许光达和邹靖华

邹靖华被惊呆了,她没想自己的丈夫竟是共产党员,其实她早就心向共产党,对丈夫更是崇拜爱恋。

但一想到丈夫被国民党军追杀,邹靖华泣不成声,连忙收拾包裹,催促许德华赶紧逃走。

离别前,许德华嘱咐妻子好好学习,照顾好父母和自己,一定要等他回来。

许子贵不知道儿子这几年在外面经历了什么,尽管他内心十分不舍,但知道家里非久留之地,也含泪送别儿子。

但谁曾想,许德华这一走竟20余年没有再回来,村里人都说许德华早已被国民党抓捕枪毙。

许子贵尽管不愿意相信,可儿子20年来从未寄过一封书信回家,他又多方打听,也没有听到儿子的下落,渐渐地也开始死了心。

可没曾想,这次竟然在报纸上看到儿子的身影,十分激动,逢人就说自己儿子没死,当上了解放军大官。

但村里人并不相信,毕竟天下长得像的人多的是,更何况报纸上的人也不叫许德华。还有人冷嘲热讽说:“你儿子要是大将军,为啥这么多年不来找你?也不写封信?”

许子贵对肖劲光说:这人像我儿子

尽管村里人都不认为儿子还在世,更不认为报纸上的大将军是许德华,可爱子心切的许子贵并不死心,他开始四处打听解放军下落,决定亲自去军营里一探究竟。

经过打听后,许子贵得知长沙城内驻扎着一个解放军部队,他连夜出发,一路步行朝着长沙市区走去。

第二天,许子贵风尘仆仆赶到城内,顾不上休息,又一路打听来到军管会办公地点门口。

可看着门口荷枪实弹的警卫员,许子贵迟迟不敢进去,站在门口徘徊了很久。

警卫员也发现了许子贵,主动走了上前,询问许子贵有什么事情,可以说出来。

许子贵连忙问道:“同志,我来找我的儿子五伢子,他大名叫许德华,请问你见过他吗?”

警卫员想了很久,愣是没想到军中有人叫许德华的,他连忙摇摇头,表示没见过此人。

许子贵见状,连忙将皱巴巴的报纸拿了出来,指着解放军高官的头像说:“我儿子和这个人长得很像,他好像就是五伢子,不过20多年没有音信,我也不确定。”

长沙军管会

警卫看了一眼,当时震惊了,此人可是一野第2兵团司令许光达,老人难道真的认识他。

考虑此事不能马虎,警卫员连忙将此事上报给军管会主任萧劲光司令。

萧劲光听闻老人前来寻亲,对此高度重视,连忙派人将老人接到军管会招待处,好生招待。

萧劲光忙完手头上的事情后,直奔招待处,不等他开头,许子贵连忙将报纸拿出来。萧劲光仔细看了看,这份报纸上,记载着兰州解放时许光达司令给兰州军民讲话的一幕场景。

萧劲光问道:“老人家,报纸上的人真的是你儿子?”

许子贵点点头,说:“这个人很像我儿子,他离家20余年,别人都说他死了,但我不信,今天特意过来寻找。”

听闻老人家也没有确切把握此人就是他儿子,萧劲光开始犯难了。

作为从土地革命年代走出来的战将,萧劲光知道很多将军为了不连累家人,参加革命后都会改名字,有可能许光达也是如此。但如果事情弄错了,影响多不好。

许子贵见萧劲光司令有所迟疑,连忙给他鞠躬,说道:“同志,我非常想念我儿子,你能不能帮我找找,我想见见他。”

萧劲光

见老人对儿子如此思念,萧劲光被感动了,他连忙派人给许子贵安排住处,随后来到办公室,将此情况上报给中央,希望组织上帮忙调查。

很快,经过多方核实后,中央军委复电,表示一野2兵团司令许光达曾用名正是许德华。

此消息一出,许子贵激动落泪,他苦苦寻找儿子20多年,终于有了结果。

而在兰州剿匪的许光达司令得知父亲苦苦寻找他,当场愧疚落泪,毕竟革命20余年来,他确实没有和家中取得联系,没想父亲找了他这么多年,他责怪自己是不孝子。

其实,许光达之所以不和家里人联系,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苦衷。

那么,他当年为何遭国民党逮捕?又为何没写信回家?

因革命命途多舛,怕连累不敢写信

时间回到1927年,许光达担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炮兵营见习排长。

大革命失败后,应组织要求,许光达和炮兵营六七个党员前往南昌参加起义,他们日夜兼程、跋山涉水,但还是晚来一步,抵达南昌时起义军已撤离。

南昌起义

许德华一路追赶,在宁都加入南下部队,担任11军25师75团11连排长。

起义军抵达广东后,组织上决定让朱德率领25师留守三河坝,和敌人抗击,掩护主力离开。第75团负责布防东文部一带,而许光达排则坚守在笔支尾山第一道战壕中。

同年10月2日下午,当国民党军逼近起义军阵地时,许光达拿起机枪向敌军扫射,子弹打光后,又率领全排和敌人肉搏。

此时,75团团长孙一中组织预备队反击,结果被国民党大军包围,他本人也遭到敌军枪击,血流不止。

许光达见状,不顾个人安危,率领全排十余人冲进包围圈,杀出一条血路,将孙一中救出,并打退敌人的进攻。

次日,敌军再次率大军进攻,许光达临危受命,担任11连代理连涨,和敌人浴血奋战,不料腰部中弹负伤,昏倒在战场上,被战友救下。

经过3昼夜的激战,第25师开始撤离,可许光达因伤势严重,无法跟随大部队行动,被安置在老乡家中养伤。

不久后,伤势还没痊愈,心系革命的许光达就急匆匆出发,四处寻找组织,可始终没有收获,又来到安徽寿县国民党部队从事兵运工作,成立学兵团,发展进步骨干力量。

许光达(中)

1928年9月,因身份暴露,许光达遭到通缉,被迫离开,计划前往北京寻找组织,途中绕道回家结婚。

可敌人紧追不舍,一路追到长沙,无奈之下,许光达只好被迫离开新婚妻子。

为了避免被敌人发现,许光达改名为“许泛舟”,来到清河县,投奔担任清河县长的岳父、启蒙老师邹希鲁。

邹希鲁对女婿的到来自然是万分欢迎,他安排女婿担任清河县警察局长,许上任后当即下令释放全县“政治犯”。

但这一举动又引来了国民党特务的注意,要求邹希鲁将许光达法办。邹自然是不愿意,连忙督促女婿逃跑。

为了不连累岳父,许光达上演了一出“畏罪潜逃”的好戏。可就算如此,邹希鲁还是丢了官职,被迫回乡。

1929年3月,许光达正式和党接上关系,他为了不连累父母、妻子,决定将名字“德华”改名为“光达”,其含义是必达光明彼岸。

青年许光达

1930年,许光达被派往红5军团工作,贺龙将其任命为2军17师师长。

当时许光达已老大不小,贺龙见他孑然一身,决定给他介绍一个对象,可许光达连忙拒绝,表示自己已成婚。

贺老总关切道:“她在哪里,你怎么不把她接到身边?”

许光达摇摇头,表示只和新婚妻子相处10天,因怕连累妻子,离家两年多没能联系,至今妻子生死暂不知晓。

贺老总连忙派人打探许光达妻子邹靖华消息,这才知道她这两年过得太苦。

原来,自许光达逃出家门后,他家遭遇了重大劫难,长沙警备司令部三天两头来到许家,要求将许光达交出,不然就将全家人拉去游行示众。

但许光达已离开,家人也不知他踪迹,结果许子贵夫妇、新婚妻子邹靖华,隔三差五被拉到大街上,受尽了各种羞辱。

为了养活全家人,邹靖华扛起了丈夫的重担,来到袜厂做工。

但没多久,国民党特务找了上来,逼迫她和许光达离婚,并称只要在报纸上刊登离婚消息,不会再找她的麻烦。

邹靖华

不过性情刚硬的邹靖华,多番拒绝特务和老板的要求。老板见她不听从,给她挂上“共产婆”的牌子,并罚她站在工厂门口,任人参观,老板还叫嚣着说:“通共匪的,就是她的下场。”

因遭受了各种折磨,邹靖华病倒了,还得了肺结核,经常咳嗽吐血,甚至晕倒在工作岗位上。

1930年的一天,国民党报刊上刊登一批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名单,许德华名字赫然在内。

邹靖华看到后精神崩溃,直接晕倒在地,这一噩耗彻底让她失去活着的希望,她有了自杀的想法,幸好许子贵及时发现,将她救了下来。

也正是这时起,萝卜冲的人都认为许光达已死,许子贵也十分伤心,多次派人寻找一无所获,而邹靖华也被父亲邹希鲁接回家中调养。

许光达知道父母、新婚妻子在自己离开后遭受如此多的磨难,铁血男儿流出热泪,他对国民党的仇恨愈发加深,他渴望将家人接到自己身边,但当时战争不断,留在自己身边并不安全,只好打消这一念头。

他也想写信回家,但当时长沙是国民党军地盘,写信回乡只会连累家人,他只能将思念之情埋藏心中。

分隔十年,新婚夫妻再相见

1932年1月20日,红9师发起了对皂市的突袭,许光达率领第25团、26团激战敌48师特务团,经过三昼夜激战成功将其全歼。

同月24日,敌4师12旅前来增援,并利用2座炮楼形成密集火力,阻碍红军的前进之路,爆破小组三次实施爆破均没有成功。

许光达亲自率部冲了上去,却被敌人的子弹扫射而来,当场倒地,被送往后方医院救治。

因许光达伤势太过于严重,医院条件简陋,医生几次手术均没有成功,只能无奈将他送往上海治疗。

许光达担心自己伤势太重,随时都可能牺牲,思乡之情愈发浓重,他想念自己的父母、妻子,决定给家中写一封信。

但为了避免被敌人发现,这封信驴头不对马嘴,父亲许子贵接到信后,始终不理解这是谁写得,只好让居住娘家的邹靖华前来一阅。

尽管从信的内容看不出什么,可细心的邹靖华,仍认出了正是丈夫的笔迹,她猜测大概是父亲怕人检查,这才采取这种方式投石问路。

邹靖华得知丈夫还活着,激动不已,原本虚弱的身体再次充满力量,她连忙给许光达回信,信中表达会一直等待丈夫回家的意愿。

接到这封信后,处在病痛中的许光达多了许多欣慰,悬在心头多年的忐忑落地,他将节省下来的200元银洋寄回家乡。

许光达、邹靖华(左一)

邹靖华这才确定丈夫还活着,她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嚎嚎大哭起来,她在心中提出要回到上海照顾他的请求,但迟迟得不到回应。

原来,当许光达被推到手术室,医生正准备给他麻醉之时,因叛徒告密,国民党特务连忙扑了过来。

组织上迅速派人前来转移,许光达刚离开医院10分钟,国民党特务就将医院包围,一名正在手术台的红军伤员因没法撤离,被敌人残害手术台之上。

考虑上海无法久留,组织上将许光达派到苏联治疗并学习。

几个月后,已来到莫斯科的许光达再次给妻子写了一封信,这让焦虑、失望中的邹靖华喜极而泣,两人前后写了十多封信,以告慰彼此的思念之苦。

可1932年年底,因国民党和苏联恶化,两国边境封锁,此后6年,许光达无法给妻子写信,双方交流再次中断。

因许子贵并不知这一切,他还以为儿子已牺牲,期间曾劝邹靖华改嫁他人,但只有她本人知道丈夫还活着。只是为了避免消息泄露,国民党军再次前来报复,她并没有将许光达活着的消息说出来。

徐特立

直到1938年,邹希鲁经老友、八路军驻长沙办事处主任徐特立告知,许光达1937年底从苏联回到延安,并担任抗大教育长,连忙让女儿前往延安抗大学习,看看许光达是否成亲,对她又是什么态度。

没想,邹靖华刚来到延安大旅社,就有一穿军装的小战士将她请了出去,她十分不解,自己在延安人生地不熟,谁会找自己?

她刚朝着门口走去,只见一位身材高大的军人走了进来,邹靖华抬头一看,这不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丈夫,当即扑在他怀中,新婚夫妇分别十年再次相逢,彼此幸福相拥。

原来,许光达早就通过林伯渠得知,妻子要奔赴延安抗大学习,因而密切关注此事,这才有了刚才的一幕。此后多年里,夫妻俩亲密无间,彼此感情让人羡慕。

顶住骂名,简办父丧

和妻子相聚后,许光达问起了父母亲身体情况,得知母亲已去世,他悲痛落泪,但听闻父亲许子贵身体健康,他又欣慰不已。

但当时抗日战争形势紧张,许光达根本没时间回到家乡探望父亲,且因日军封锁,书信寄不回去,许光达只好将思念之情放在心中。

许光达

抗日战争结束后,许光达作为3纵司令员,奉命南下作战,之后又挺入大西北,开始了艰苦的奋战,参加解放大西北的一系列战役,立下了大功,也无暇回到家乡探望父亲。

就这样,当长沙解放后,许光达率部挺进兰州。而父亲许子贵通过报纸,得知儿子的消息,来到长沙军管会寻找。

许光达得知父亲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寻找自己,自责之心涌上心头,他抱着妻子大哭一场,又急忙写了一封信回乡。

许子贵接到信件后,请村里的教书先生读了一遍又一遍,激动地流下热泪,村里人也都羡慕许子贵有个大将军儿子。

1949年12月,许光达这才从大西北抽身回到北京,又被中央临危受命,让其组建装甲兵部队。

直到装甲兵部队初具规模,1950年的一天,许光达才在百忙之中抽空回到阔别20多年的家乡,得到家乡百姓们的热情接待。

许光达与兄妹

当他见到父亲许子贵满头白发,脸上爬满皱纹时,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战将也忍不住落泪,父子紧紧相拥在一起。

许子贵知道儿子许光达这么多年来身不由己,因而并没有责怪儿子,反而引以为傲,称儿子让老许家光宗耀祖了。

此次返乡后,许光达想将父亲接到身边尽孝,但父亲早已适应乡下的生活,不愿意去北京生活,只要儿子一切安好,他就心满意足了。

1956年,许子贵因病离世,享年90岁。噩耗传来,邹靖华忍不住大哭不已,许光达大将控制情绪,在房间内来回踱步,脑海中回想着和父亲的点点滴滴。

不过按照长沙习俗,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去世,要举办隆重丧事,许光达亲人拍电报让他主持丧事,并带30匹白布回去。

可中央刚提出移风易俗、丧事从简的规定,许光达身为中央委员,岂能带头违反?不然在群众中会产生多大的恶劣影响。

许光达大将

为此,他想了个折中办法,派出一湖南籍的政治干部代他尽孝,并携200元作为父亲丧葬费用,许光达指示丧事一定要从简,不能大操大办。

但许光达哥哥和亲戚不乐意了,认为他是不孝之子,当了大官不愿和穷苦亲戚为伍了,还扬言许光达不回来就不出殡。

干部没办法,只好打电话告知许将军,许光达有些生气,对家乡亲人说:“你们别想借我的名号大办,你们不葬,我就委托地方干部代为安葬。”

在许光达的坚持下,其亲友这才妥协,选择将父亲葬礼简办,200元丧葬费只花了150元。不过相信许子贵在天之灵,也能了解儿子许光达的一番苦心。

其实多年来,许光达一直严于律己,就连毛主席也高度称赞:“许光达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

许光达与毛主席

虽然在亲友们看来,他有些不近人情,但他将一生献给共产主义事业的精神和高风亮节的作风值得我们称赞和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挨枪是福的大将--许光达
1949年,一70多岁老农指报纸对肖劲光说:他像我失踪20多年的儿子
新婚10天丈夫离家,痴情女苦等10年,丈夫成了开国大将
49年湖南解放,一老农找肖劲光:报纸上的司令像我死了20年的儿子
许光达和邹靖华,婚后10年难以相见,战火之中白头偕老
许光达和邹靖华:生同衾,死同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