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03年,82岁的华国锋去毛主席纪念堂,落泪高喊:给毛主席三鞠躬

摄影师钱嗣杰回忆:在我的照片中,只有一张华国锋没有笑容,那就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他受到毛主席的嘱托去看望灾区群众时。

此后不久,毛主席也因病逝世,华国锋整日表情凝重。后来的几十年内,华国锋生活平淡,尤其是21世纪后,华国锋一直是深居简出,安度着晚年。

华国锋的一生,最感谢的一个人莫过于毛主席,晚年的他,每年都要去毛主席纪念堂,家里更是挂着毛主席的工作照,这一切鲜为人知。

从县委书记到国务院总理

“交城的大山里来了游击队,游击队里有咱的华政委。”

这是战争时期山西省交城人民唱的一句民歌,里面说的“华政委”便是华国锋。

华国锋是地地道道的山西人,10几岁的时候听说红军到了陕北,对毛主席十分敬佩,七七事变爆发后,华国锋毅然加入了抗日救国运动,从此义无反顾地参加了革命。

在新中国成立前,华国锋先后担任交城县委书记,阳曲县委书记等位置。期间在解放太原等战役中,也付出了汗马功劳。但话又说回来,一个县委书记是如何引起毛主席的重视呢?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朝着南京打了下去。按照当时的山西的部署,华北的干部要走一半留一半,要去南方接替工作。

华国锋在山西呆着几十年,自然是舍不得山西,但为了全国解放事业,华国锋毅然带着妻儿,跟着大部队南下去了湖南。

不久,华国锋被调入了湖南湘阴县担任县委书记,1952年,华国锋又被调入了湘潭县。

不错,这个湘潭县正好就是毛主席的故乡。

湘潭号称鱼米之乡,名誉全国,但当时湘潭县的经济状态十分不好,华国锋肩上的担子很重,他很快就发现,这里的群众还很穷困,甚至有的都吃不饱饭,还得啃树根。

随后,他亲自到农民家,挨家挨户做调查,然后写成调查报告,把所有的困难都具体化,把每一项措施都落实到实处。

甚至,每当去了群众家里,华国锋要求每个干部,不准白吃老百姓的饭,不能吃“哑巴饭”,意思就是吃饭的时候也要和老百姓拉拉家常。

经过几个月甚至几年的调查,华国锋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写成了报告,交了上去。

按理说,一个县委书记的报告提交到省里,也不会被中央领导看到,但一个偶然的机会,被毛主席看到了。

湘潭是毛主席的故乡,他在查看湖南的文件时留意到湘潭的报告,发现这份报告十分特殊,要知道在当时,很少有干部可以把问题说的如此一针见血。

穷就是穷,富就是富,毛主席对湘潭太了解了,他发现这个华国锋的报告真实,而且提出的一些意见都很好。

图|时任湘潭县委书记的华国锋

用文字说真话,而且善于做调查,马上就引起了毛主席的重视,要知道毛主席青年时期就注重的就是调查,华国锋的做法和毛主席青年时期的做法十分相似。

1955年,毛主席到家乡视察,在长沙接见了省里的书记,期间专门点名了华国锋,让华国锋来作报告。当时,华国锋是毛主席接见的唯一一个不是省级以上的干部。

刚见了面,毛主席就握着他的手说:“欢迎我的父母官啊。”这句话让华国锋十分感动,没想到毛主席居然如此肯定华国锋的工作。

华国锋去面见毛主席时,没有换衣服,也没有专门做什么准备,他穿着朴素,毛主席问了有关湘潭的一些具体工作,华国锋对答如流。

可以说,面相忠厚的华国锋给毛主席留下了老实厚道、忠诚可信的印象,从此,毛主席对华国锋十分关注,除了工作进展,还有个人能力等。

4个月后,也就是中共七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召开,毛主席破例让华国锋参加了此次会议,华国锋的人生从此改变。

破格参加高层会议,而且工作得到毛主席的认可,华国锋精益求精,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华国锋继续在农业上发力,他极力要改变湖南的农业发展。

乡音未改的华国锋,夜以继日地为了人民服务,省里的领导也对他刮目相看,不久,华国锋被调到省里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华国锋在全国都名声大噪。

这就不得不说袁隆平。

当时刚刚大学毕业的袁隆平和同事们搞起了杂交水稻研究,但由于多个风险,一直得不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华国锋得知后,专门接见了这批学生。

华国锋认为,虽然现在杂交水稻是试验阶段,但如果试验成功,那将会改变彻底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但关键是,如果失败,那几千亩的试验田就颗粒无收。

有人劝说华国锋,还是保险起见点好,不要轻易铤而走险。

华国锋认真看了袁隆平写的关于《水稻的雄性不育性》的论文,觉得这个实验完全可以开始,随后在华国锋的大力支持下,袁隆平开始了夜以继日的试验。

1970年在湖南第二次农业学大寨的经验交流会上,华国锋专门让袁隆平参加,袁隆平遗憾地说:“我们做了几轮实验,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困难很大。”

华国锋没有放弃,他说:“工作中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希望你们坚持研究下去。”

几句简单的话给了袁隆平团队巨大的鼓舞,随后袁隆平等人克服种种困难,最后终于有了成效,成功推广了杂交水稻,这项研究发现让中国农业界都震惊了。

一时间,袁隆平的名字被国内外熟知,华国锋这位在背后默默的支持者也再一次被中央领导刮目相看。当时华国锋已经被调到中央。

在国务院期间,虽然只是协助周总理工作,但周总理对华国锋提出的一些在农业上的改进意见十分看好,他的个人能力是值得肯定的。

1974年后,周总理病重期间,一直是华国锋代替周总理主持工作,1976年元月,周总理因病逝世,毛主席提议让华国锋担任国务院代总理。

几个月后,毛主席再一次提议,让华国锋担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得到大家一致同意。

从县委书记到国务院总理,华国锋的能力是显而易见的,几十年来,他兢兢业业,尽职尽责,这也是毛主席最欣赏他的地方。

修建毛主席纪念堂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一场7.8级大地震,这座著名的工业城市顷刻间成为了废墟,其能量相当于400枚原子弹在地下爆炸。

唐山的受灾群众瞬间流离失所,与此同时,在北京中南海,已经83岁高龄的毛主席正在经受疾病的煎熬,他不仅眼睛不好使了,连吃饭都成问题。

得知唐山发生了大地震,毛主席马上把华国锋叫到身边,他悲痛地说:“你快去,代替我去唐山看望灾区群众。”

毛主席何尝不想亲自去,但他从床上下来都是问题啊。华国锋从毛主席卧室出来后,也泪流满面。

元月周总理逝世后,然后7月初朱德去世,两位最亲密的战友相继离世,毛主席本身已经悲痛交加,现在还没有一个月,噩耗再次传来。

图 | 毛主席晚年

华国锋完全理解毛主席的难处,他马上亲自去唐山,站在一个毛主席像前,他对群众发表讲话:

毛主席对大家非常关心,这次特地嘱咐我来慰问大家,这次地震考验了唐山人民也考验了全国人民,战士们和唐山人民必然会坚持到最后,毛主席和大家同在!

据统计,唐山地震共造成24万多人丧生,4000多个孩子成为孤儿。毛主席身边的秘书张玉凤回忆,当毛主席看到这些数据后,83岁的他老泪纵横。

8月4日,华国锋起草了《关于唐山丰南一带抗震救灾的通报》递交毛主席,十几天后,毛主席在病重的情况下圈阅了这份文件,成为了毛主席生前批阅的最后一份文件。

9月8日,毛主席进入弥留状态,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毛主席依然要求工作人员为他拿来书阅读,他的这种精神让后人敬佩。

9月9日0点10分,毛主席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

8日晚上时分,华国锋正在西萨摩亚国家元首马列托亚·塔努马菲利第二殿下。当他得知毛主席病危,火速赶往中南海,看到毛主席的遗体后,华国锋泪流不止。

对于华国锋来说,毛主席无异于是自己的恩人,他马上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毛主席的后事。

按照毛主席生前的愿望,他是希望自己的遗体火化的,但华国锋认为,毛主席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的伟大领袖,应该把毛主席的遗体永远保存下去,让后人瞻仰。

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可以说,华国锋的这个决定不仅是他自己的心愿,更是全国老百姓的心愿。

随后,在华国锋的亲自带领下,毛主席纪念堂火速开工,从秋风萧瑟,到春暖花开,仅仅用了6个月的时间,这个伟大的工程以高质量的规格竣工。

1977年9月,在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毛主席纪念堂正式对外开放,全国无数百姓都四面八方赶到北京,只是为了见毛主席一面。

鲜为人知的晚年生活

1981年,华国锋基本上退出了大众视野,春节前后,华国锋在钓鱼台18号楼与越南朋友黄文欢举杯同贺。次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消息,消息中将华国锋的众多头衔,以“同志”二字代替。自此以后,他就基本上退出政治领导岗位了。

在摄影师钱嗣杰的印象中,他从来没有拍到过华国锋和家人的合影,在他出任国家领导人期间,从来没有带着夫人出席过活动。

他对家人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的子女更是十分低调,甚至连姓名都是随华国锋的本姓“苏”。

北京西皇城根9号,是一个标准的四合院,院子里种着各种瓜果蔬菜,这里就是华国锋的家,钱嗣杰说,家里最显现的除了墙上的毛主席像,就是院子里的葡萄。

华国锋对葡萄可谓情有独钟,早在1983年,华国锋就在北京找了好几个葡萄园,学习如何种植葡萄和管理葡萄。

其实华国锋作为地地道道的山西人,喜欢葡萄品种本身就是稀奇事,所以很多同志都感叹华国锋,活到老学到老。

在自己院子里,华国锋晚年闲下来就在院子里种点葡萄,葡萄架子串在墙上哪里都是,葡萄丰收后,他不仅和家人共享,还会送给部队的战士们。

但遗憾的是,在他晚年,已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葡萄也不能吃了。医生建议他控制饮食,所以自己种的东西,也不能吃了。

华国锋的夫人韩芝俊说,无论冬夏,他都坚持早起锻炼。晚年他的吃饭主要是鸡蛋,华国锋习惯在牛奶里放一勺咖啡。另外主食就是面条,有时候是刀削面,猫耳朵。

作为正儿八经的山西人,华国锋不仅乡音未改,而且十分喜欢吃面,当然,还有最爱的就是老陈醋,不管吃什么饭,都得来点老陈醋。

毕竟到了晚年,华国锋深居简出,家里有个相册,是毛主席生前的工作照,华国锋闲下来了就拿出来翻一翻,回忆起当年的岁月,老泪纵横。

钱嗣杰回忆,华老的家里宽敞简朴,东西两侧全是书架,摆满了书。 北边的墙上正中央挂着毛主席 1961年的工作照。

此外他还有个重大爱好,那就是练书法。华国锋写着一手漂亮的颜体字,他说他喜欢颜体字,就是因为耐看,而且重心平稳。

在他的会客厅,墙上挂着自己写的两个大字“清静”,一如他的晚年生活,清静而简单。他一直嘱咐年轻人:“我们都是为党工作,只是分工不同,做什么事情要首先学做人,要做到问心无愧。”

当然,每年的9月9日和12月26日,他都要去毛主席纪念堂,他说:“除非哪天我走不动了,我也会让孩子们去。”

2003年1月26日,在毛主席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华国锋带着家人再次来到了毛主席纪念堂,他泪眼婆娑地喊着:“向伟大领袖毛主席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在场的人都感动不已。

3年后,也就是2006年,华国锋病重,袁隆平同志得知消息后,趁着去北京出差之际,专门登门拜访。

看到昔日的老友,华国锋说:“袁隆平同志,全国人民不会忘记你,我也不会忘记你的。”袁隆平激动地说:“还得感谢您,没有您的支持,杂交水稻就没有今天的成就。”

临走的时候,袁隆平说:“您要注意身体。”华国锋还亲自写了四个字赠给他:贵在创新。

这幅字一直被袁隆平珍藏着,但他没有想到,两年后,华国锋便离开了这个世界。

2008年,华国锋病重住进了医院,他终于“走不动了”,当时北京奥运会马上就要举办了,家人给他买了门票,让他去看看。

华国锋沉重地说:“我老了,不去了,你们去吧。”然而就是这一次住院,他再也没有离开过北421病房。

2008年8月20日,华国锋同志在北与世长辞,享年87岁。他的笑容,他的精神,他的贡献,将永远刻在中国人民的心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国锋要去毛主席纪念堂,被人阻拦,他带着悲腔说是最后一次
华国锋的退休生活:每年有两天去毛主席纪念堂,晚年留下一大遗憾
华国锋晚年想去毛主席纪念堂,被家人阻拦后,说道:这是最后一次
华国锋想去毛主席纪念堂,却被家人阻拦,他说:这是最后一次
华国锋在毛主席纪念堂原声讲话!值得一看!
华国锋最后一次去毛主席纪念堂,喊了句什么话?在场之人无不落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