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京剧电影《节振国》拍摄往事

         京剧现代戏艺术电影《节振国》拍摄于1965年,剧本由唐山市京剧团集体创作,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是于彦夫、曾未之,由唐山市京剧团演出。笔者在儿时,通过这部电影熟知了传奇的抗日民族英雄节振国形象并铭记于心中。

后来,笔者偶然听说1965年第5期《大众电影》杂志登载有京剧电影《节振国》的剧照,遂产生了收藏该杂志的想法。寻觅良久后,近日终于欣喜地把这本杂志收藏到手。

这本《大众电影》杂志,大篇幅刊登了京剧电影《节振国》的剧照,4至7页和封底,共刊载彩色及黑白剧照达14幅。在介绍节振国时,杂志上写道:“节振国是开滦煤矿赵各庄矿的井下工人,他立场坚定,敢于斗争,并关心工人们的利益,深受工人们的信赖,在1938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残酷压迫和剥削的罢工斗争中被选为纠察大队长。后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武装暴动中成为矿工游击队的大队长。”

《大众电影》杂志,是当年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期刊,用如此大的篇幅刊登京剧电影《节振国》剧照,其关注程度可见一斑。拿到杂志后,笔者对该电影的拍摄情况有了浓厚兴趣,随后查阅大量相关资料,详细了解了这部电影拍摄时的往事。

1964年6月4日,唐山市京剧团编排的京剧现代戏《节振国》赴京参加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在首都一炮打响,并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天津日报》《河北日报》《剧本》《戏剧报》等14家报刊共刊登各类文章和照片46篇(幅)。节振国和冀东军民抗战的英雄事迹深深打动了全国人民的心。

1964年夏季,文化部决定将京剧现代戏《节振国》拍摄成电影。1964年9月,唐山市京剧团提前结束了在北京等地的公演,赶赴长影参与拍摄。长影承接拍摄任务后,得到了时任中共吉林省委第一书记的吴德同志(原中共冀东分区委和唐山市委老领导)高度重视,于1964年10月上旬,带领省委宣传部部长宋振庭等人,在省委招待所会见了参与拍摄任务的唐山京剧团团长李国昌、长影厂厂长胡苏和制片宋洪国等,就电影拍摄工作进行了深入座谈。

吴德同志曾担任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长兼冀东分区区委书记,1938年开滦五矿同盟大罢工时,受省委派遣参与领导并组织了此次罢工。他非常了解节振国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压迫,奋起斗争的英雄事迹。 

1940年,吴德同志代表冀东去延安汇报工作时,向毛主席介绍节振国的情况,引起毛主席的兴趣,对吴德同志说:“这是个民族英雄式人物……这个同志很好,我们要注意保护培养,不然他会牺牲的。”所以,吴德同志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鼎力支持京剧电影《节振国》的拍摄工作。

座谈中,吴德同志回顾了当年开滦大罢工的时代背景及斗争情况,讲述了节振国、杨作霖其人其事,对电影拍摄的质量提出了严格要求,还当场商定了解决难点问题的几项办法。

一是电影胶片争取用质量最好的。当年拍摄电影用的都是普通胶片,质量好的因供应紧张需要特批。

二是京剧现代戏拍电影,演唱很关键,要选最好的演员。吴德同志曾看过京剧《节振国》的演出,对主演节振国的徐荣奎的演唱十分认可,但他因患病无法参与电影拍摄,吴德同志提议由徐荣奎伴唱(影片未署名),并对宋振庭说,咱们可以找两名医生保驾。这个建议得到了唐山市领导的赞同。因此,徐荣奎受到了边延龄和尚而寿两位医生的全程治疗和陪护。拍摄中出现了徐荣奎做前期唱腔录音,主演张海涛对口型演唱,徐荣奎再按张海涛口型后期配念白的繁复场景。为赶时间,徐荣奎带病连续奋战十几个昼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是影片拍摄的无名英雄。

三是加强摄制班子的力量。早在京剧《节振国》还在北京公演时,长影就派出由导演曾未之、副导演韦敏、制片主任胡殿国等组成的摄制团队,跟随剧团演出,熟悉剧情和演员。为充实团队力量,决定把著名导演于彦夫,总摄影师李光惠,总录音黄力加等长影艺术骨干调进摄制组,这样就有了两套人马投入拍摄。

于彦夫导演介入工作后,对剧情的内容提出了很多好的修改建议,尤其是发现第六场戏中节振国入党后的剧情发展不够的问题,引起了摄制团队的重视。大家集思广益,设计出“看红旗,迎风展,指引咱斗争方向……”的精彩唱段,最后由厂长胡苏定夺,增加到了该场戏中。不但抒发了节振国入党以后的胸怀,还使节振国的英雄形象更加丰满。

电影《节振国》初步拍摄完成时,中共吉林省委首先审查样片,吴德同志审看后,又提出了三点修改意见:一是党的北方局,改为上级党组织。二是第五场胡志发给节振国宣讲形势时,加上“配合八路军挺进冀东”,因为这是时代背景和党的战略部署。三是戏结束时有一段台词:“咱们的武装暴动胜利了,枪,在我们手上,用它打出一个新中国,创造一个新世界。”吴德同志提出在中间加上“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按照吴德同志的意见,摄制组对这三个地方进行了重拍。

京剧电影《节振国》经过1964年9月至1965年3月的紧张拍摄,终于制作完毕。他们立即把片子送北京审看,文化部的几位领导看了样片很高兴,马上送中央领导审看,很快就获得批准,要在全国放映,还决定此片可输出国外。文化部为此还给唐山市京剧团、长春电影制片厂分别发了贺电。

京剧电影《节振国》于1965年5月在北京开始首映,但经短期放映后突然停演了。为此,唐山市京剧团团长李国昌带着市委给文化部党组的信去北京询问情况,得知是暂时停映,改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20周年时再隆重推出。

唐山放映电影《节振国》时,全市轰动,连续十几天,场场观众爆满,盛况前所未有。

1976年初,毛主席看了京剧电影《节振国》后,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示重映。但因种种原因干扰,当时未能上映。

直到1977年,京剧电影《节振国》才和观众重新见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山京剧团创作的现代京剧《节振国》
吴德眷注下的六部经典电影,曾危急时刻出手救活《刘三姐》,创下故事片国外发行最高纪录
京剧电影《节振国》(1964)
「大乎史话」最早拍成电影的《节振国》,什么原因遭禁演了?
京剧电影《节振国》经典1964
唐山京剧团《节振国》全剧回放,值得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