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半个月让你学会当会计

半个月让你学会当会计

                                      应一位从未学过财务的朋友之要求,在网上通过qq文字聊天方式教她会计入门。我计划总课时为30小时,每天授课2小时,课后通过看教材方式复习1小时。考虑授课时间不一定每天能保证2小时,因此总预计教学时间为半个月。现把聊天纪录作为帖子同步发上来,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也看看。

我本人的财务知识也是自学的,没拜过师。我第一份会计工作,就是自己边看书边实践的结果,整个账务流程的处理均是自己独立完成的。如此一个月,月末按期正常报表,没什么大的瑕疵。

教学所用教材是《初级会计实务》,因本论坛不提供文档上传功能,网友们如有需要,请跟贴留下qq号和邮箱,我发邮件给你。但我建议手头有本现实的书好一些,随时随地可以拿出来翻。你也可随便找本《会计实务》,大同小异,不影响入门。我说的是纲,课后你应安排1个小时的看对应教材的时间。不要求把书全部看懂,懂多少算多少。回过头,我还是会讲的。但本课时我所讲的内容一定要弄懂,不懂可以发问,否则后面的课程就无法上了。

本入门教程,不会按照教材的步骤,我自创了一套教学流程。按教材的步骤,快速入门比较困难,因教材前期有些专业术语会影响你入门的兴趣。你也无需太担心我的流程,我门下已出过好几个财务主管。

当然,说得不对的地方,也欢迎网友们批评指正。

2009/8/9 暗旧轩

                                (第一课):企业钱的来源

作者:独孤醒狮

独孤醒狮 11:02:25

每天上午一课,下午一课,争取半个月出师

独孤醒狮 11:02:44

1节课1个小时左右

独孤醒狮 11:04:37

企业钱的来源:1、股本,2、借入款(别人的钱)3、挣的钱(利润)

独孤醒狮 11:06:43

这堂课,是书上第三/四章和第五章一部分,下课后,请把书看一遍。看不懂,没关系,以后还会讲

独孤醒狮 11:08:16

1、股本,会计学上叫实收资本,就是企业收到的股东投资款。

独孤醒狮 11:09:52

有了实收资本者第一桶金,企业就有了购置设备等筹建项目的资金。

独孤醒狮 11:12:21

不要急着做笔记,下课后,聊天纪录就是笔记。

2、别人的钱:会计学上叫负债

独孤醒狮 11:15:50

负债:会计学上有几种具体分类,应付帐款、其他应付款、应缴税费、预提费用等等。负债是指钱的所有者不是本企业,但钱存在本企业。

独孤醒狮 11:19:41

3、利润:就是企业的盈利。盈利可按企业章程和法律规定分配给股东和安排其他用途。

独孤醒狮 11:22:03

利润,是按年为单位统计的,因此叫本年利润,11-1231。企业核算利润以一个月为单位。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就叫未分配利润。

独孤醒狮 11:23:36

股本+负债+利润=企业钱总的来源

独孤醒狮 11:24:51

换句话说,企业每一分钱都是有来源的,不存在无缘无故的钱。

独孤醒狮 11:28:03

考察一个企业,先看它负债/(股本+利润)的比例,比例越高,在企业内部,反映企业资金筹措能力强;在外部,说明该企业风险越大。

独孤醒狮 11:30:36

考察一个企业,有没有投资价值,就用企业开办以来累计“本年利润”/(年*实收资本)

独孤醒狮 11:31:21

比例越高,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独孤醒狮 11:39:51

股东的投资总是有限的,因此,企业如想增大盈利能力,就必须充分利用现有资金(实收资本),和用活别人寄存在企业的钱(负债),使之产生更大的效益(利润)。

独孤醒狮 11:56:10

前面说过,企业无限举债是有风险的,到期不能偿还的债务可能引发企业倒闭,因此负债不是最佳的融资手段。企业不单只考虑盈利能力,应同步考虑抗风险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风险和盈利是并存的。为了转嫁风险又确保赢利增长,争取更多的实收资本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企业主要股东都想上市发行股票,让更多的人和自己一起盈利和承担风险。

独孤醒狮 11:57:24

第一课,就上到这里。主要讲的是企业钱的三种来源。

 

2009/8/9 暗旧轩

                    (第二课):企业钱的表现形式(又名资产)

作者:独孤醒狮

独孤醒狮 13:21:46

现在开始第2课:企业钱的表现形式

独孤醒狮 13:23:20

前面讲过企业钱的来源,来的时候肯定是以一定形式出现的

独孤醒狮 13:24:07

比如现金、存款、设备、知识产权等等

独孤醒狮 13:24:57

货币形式表现的钱容易理解,如现金和存款

独孤醒狮 13:26:04

设备,都是有价值的,它可以通过估价的方式来表示钱的多少。知识产权也一样。

独孤醒狮 13:27:48

比如一家企业他的商标很出名,商标就是它的知识产权,还有发明/技术配方等等

独孤醒狮 13:30:38

钱的表现形式还有:应收款,即前他企业欠本企业的钱;存货,即实物;股权,对其他企业的投资;等等

独孤醒狮 13:30:58

应收款,即其他企业欠本企业的钱

独孤醒狮 14:02:48

前面所说的钱的表现形式,一般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有一种,是不可见的,叫待摊费用,即已经付款,但相对当月实际开支,付多了。比如房租2000元一个月,元月份付了120006个月房租。12000-2000=10000元,这一万元即便已经支付给房东,也算企业的钱,以后每个月去摊销2000元。

独孤醒狮 14:05:31

就像企业每一分钱都是有来源的一样,企业的每一分钱都是有表现形式的。我们把这种表现形式统称为企业的资产。

独孤醒狮 14:08:03

但这种资产不能狭义理解成企业的净资产,因为有部分来源可能是负债。

独孤醒狮 14:20:20

既然说企业每一分钱都是有来源的,每种来源都表现成一定的资产形式,因此总来源=总资产。

独孤醒狮 14:21:42

资产可分成两大类,一种是有形资产,一种是无形资产。

独孤醒狮 14:30:15

新的财务制度划分资产的方法:一种是流动资产,一种是非流动资产。

独孤醒狮 14:36:14

不管旧/新的制度如何划分资产,但再次细分后都差不多,主要有: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等)、股权(对外的投资)、债权(别人欠你的钱)、存货(实物)、设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独孤醒狮 14:44:59

比如说筹建一个新企业,有8个股东:a股东出现金10000元,b股东出存款20000元,c股东用设备折价5000元入股,d股东用发明专利折价20000元入股,e股东用商标入股折价15000元,f股东用手中其他公司的股票市值12000元入股,g股东用原材料(存货的一种)折价8000元入股,h股东用其他公司的债券市值9000元入股。该企业实收资本就等于1+2+0.5+2+1.5+1.2+0.8+0.9=9.9万元。根据总来源=总资产这个公式,那这个企业目前总的资产也是9.9万元。

独孤醒狮 14:47:57

资产的细类很多,本堂课不需要一一搞清楚,头脑中有这个概念就可以了。本堂课的重点是企业钱的总来源=总的表现形式(即总资产)

独孤醒狮 14:50:03

2堂课就上到这,暂不安排看对应教材。今天课后只需看第一课的对应教材和第一、二堂课的讲义。

独孤醒狮 14:50:29

如有不懂的地方,请提问

 

2009/8/9 暗旧轩

                                (第三课):企业的收入

作者:独孤醒狮

一个企业的目的就是盈利,盈利必须通过收入来实现,因此收入是企业盈利的源泉。一个企业如想多盈利,首先就要积极创造收入。

既然收入可以创造利润,在月度未核算利润之前,那么我们可以把它暂时看成是利润,看成是一种钱的来源。总来源=股金+负债+利润(包含暂时未核算利润的收入)。

企业的收入有两种:1、营业收入;2、营业外收入。

营业收入,就是企业通过正常经营活动而获得的收入,可细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收入有个突出特点,就是需要企业付出一定的物力财力人力投入而获的。

营业外收入与营业收入相反,可理解成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是指与企业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所发生的收入,这种收入显著特点是不用投入。比如企业一债权人倒闭,企业不用再支付对他的欠款了;比如有人捐赠企业现金或实物;比如另一家企业签合同给本企业付了定金,后对方反悔单方面撕毁合同,定金就不用退了。比如无法查明原因的实物或现金的增多,以及不需要返回的供应商多发货。比如企业出售边角废料垃圾获得的收入。

营业收入可按业务主次分成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常见的有:把原本购进用于生产经营的材料退售给其他企业;非专门从事租赁业务的公司把设备或者营业场所出租获得租金;对外投资获得的分红。

营业收入也可按为取得收入所付出的投入类型分成销售收入(投入商品或产品)、劳务收入(投入人力)。

财务制度上收入的确认时间和税法上收入确认的时间有区别。财务制度上收入的确认时间,是指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投入的所有权已转移给对方,通俗地说就是你的东西已经变成了别人的东西。比如企业销售货物,货物的所有权已为对方所拥有;比如企业出租设备,在租期内设备的使用权已归承租者所拥有;比如从事设计的企业已经把对方认可的图纸交给对方;比如运输企业已经把货物运到客户的指定位置;比如分期或分项验收的装修工程,对方验收合格的那一部分。税法为了保障国家税收,会对收入的确认时间作一些强制性规定。当然,企业也可按财务制度来处理帐务,不算账务差错,但向税务局报表时需调整成税局的要求和交税。为避免后期调整多做事,建议有强制性规定的,最好按强制性规定处理帐务。

具体税法上收入确认的时间有哪些强制性规定,入门课程勿需去细究,此处就不讲了。

到此为止,本堂课已讲完。主要是讲收入的分类和收入时间如何确认。本堂课最重要的知识是:总来源=股金+负债+利润(包含暂时未核算利润的收入)。

请课后看一下教材第五章收入部分。还是那句老话,教材,只管看得懂的部分,看不懂的地方先不管它。讲义,请必须搞懂。

2009/8/11 暗旧轩

 

 

                                 (第四课):费用

作者:独孤醒狮

费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费用是指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所耗费的财力人力物力,广义的费用的相对面是营业外支出。

企业开支广义的费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收入为了维持正常经营环境所作出的投入,因此在月末没有核算利润之前,我们不能认为它是一种损失,而是资产形式发生的一种暂时性改变,暂时还可以认为它是企业的一种资产。

总资产(包含暂时没有核算利润的费用)=总来源=股金+负债+利润(包含暂时未核算利润的收入)。

营业外收入可理解成天上掉馅饼,那么营业外支出就可理解为飞来横祸,即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非必须的支出。把第三课营业外收入举的例子颠倒过来,就变成了营业外支出。

广义费用包含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狭义费用三个部分。

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税金就是指以营业额为基数乘以法定税率得出的税款,附加是指以营业税金为基数乘以法定附加率得出的税款附加,常见的附加有教育附加费。本堂课只要知道这个概念就可以了,具体如何缴税以后会讲。

狭义费用指的是不直接产生收入的投入,但它间接为企业创造收入提供保障。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部分。

狭义费用的相对面是成本,成本是指直接针对收入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

为了简化核算,实际帐务处理时,一些占单位成本不多的成本项目也可归入营业费用,比如购进材料运费,比如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等等。

简化的尺度,主要看企业管理层对财务成本核算的精度要求。但你如参加职称考试,千万不要按上述简化作答。

第三课讲过,营业收入可以按照业务主次分成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那么与收入所对应的成本也一样可分为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注意,收入和成本必须匹配,不能把为了主营业务收入的投入记到其他业务成本项下,也不能把为了其他业务收入的投入记到主营业务成本项下。

本堂课到此结束,最重要的知识点就是:总资产(包含暂时没有核算利润的费用)=总来源=股金+负债+利润(包含暂时未核算利润的收入)。本堂课讲义中已经作了解释的名词术语,请一定记住。没作解释的名词术语,即便书上有解释,也不要求记住,但脑袋里要有印象,要知道它是属于广义费用。

请课后看一下教材第五章费用部分。还是那句老话,教材,只管看得懂的部分,看不懂的地方先不管它。讲义,请必须搞懂。

2009-08-12 于 暗旧轩

 

                             (第五课):凭证制作

作者:独孤醒狮

原始单据: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用来纪录财力物力人力流动所形成的单据。比如购进一批材料,对方提供的销售发票;比如仓库对购进原材料的验收入库,开具的验收单;企业内部生产单位向仓库领用原材料,开具的领料单等等。

每张原始单据,一般我们可认为是一个会计事件。但有些原始单据,上面记录了多种会计事件。比如工资表,通常包含应付工资和企业扣款,等于把支付工资这一事件和扣款这一事件合并制作成一张原始单据。

会计凭证是企业为纪录会计事件、核算当月经营成果而生成的单据。原则上,每一事件要制作一张凭证;也可把同类型的会计事件合并制作一张会计凭证。原始单据应粘贴在会计凭证后面,作为会计凭证的制作依据。

会计凭证有三种: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帐凭证。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的功能,转帐凭证也具有。下面只讲转帐凭证的制作方法。

转账凭证一般有5栏,第一栏摘要,第二栏总帐科目,第三栏明细科目,第四栏借方金额,第五栏贷方金额。

第一栏摘要,就是简要说明这张凭证的制作目的。

第二栏总帐科目,就是会计制度为方便某一类数据归纳统计需要,设立的代号。该代号,就代表某一类数据。比如,前面提到的现金、实收资本、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支出等等。

第三栏明细科目,就是对某一总帐科目再细分类。明细科目一般可按企业核算需要来设置,但有一些明细科目是会计制度硬性规定必须设置的。

对总帐科目的第一次详细分类,叫子目或二级科目。对子目再分类,就叫细目或者三级科目。比如:应缴税费(总帐科目)-应交增值税(二级科目)-进项税额(三级科目)

没有会计制度硬性规定的,企业实际帐务处理中,绝大部分总帐科目可以不设立三级科目。

借方金额:资产类科目增加的金额,来源类科目减少的金额。

贷方金额:资产类科目减少的金额,来源类科目增加的金额。

一个科目的增加必然引发一个或多个科目的减少,比如用现金购进原材料,原材料增加了,但现金减少了。比如所购进的原材料价值100元,购买时支付30元现金、70元银行存款,原材料增加了100元,现金减少了30元,银行存款减少了70元。

反之,一个科目的减少必然引发一个或多个科目的增加。比如,退售原材料,原材料减少了,对方如当场支付现金,那现金就增加了。

因此,一个会计凭证内,借方金额合计=贷方金额合计。

不容许一张凭证处理多个不同类型的会计事件,得出一张凭证内不得出现多科目借多科目贷,简称不容许多借多贷。

凭证为了方便记账,必须编制顺序号,即凭证号。凭证制作时,应登记制作时间。

一张原始单据如合并记录了多个会计事件,应一个或一类事件单独制作一张会计凭证。凭证所依据原始单据,如已张贴到另一张凭证的后面了,该凭证应在摘要栏注明另一张凭证的凭证号。

本课到此结束,重点是:借方金额=资产类科目增加的金额或者来源类科目减少的金额;贷方金额=资产类科目减少的金额或者来源类科目增加的金额。本公式所引用的 “来源”、“资产”这两个术语,其定义在前面几课中有提到,但这种提法源于12年前被废止的会计制度。

现行会计制度,没有“来源”这个术语,把“来源”中的股金和利润两项合并成“所有者权益”。由此得出一个新公式:资产(包含暂时未核算利润的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包含暂时未核算利润的收入)

2009-08-13 于 暗旧轩

 

 

                           (第六课):采购

作者:独孤醒狮

下面将就甲企业的经营流程为例,讲述一般企业会计核算流程。

会计核算需要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即被核算对象的所有权或者管理责任发生改变,才算一个会计事件。这种所有权或者管理责任的改变,不局限是企业与企业间的,企业内部部门间对存货管理责任的交接也是会计事件,也应通过制作会计凭证来核算。

会计核算应遵循时效性原则,月末,财务部门应检查本月是否还有会计事件没有制作凭证。

购销合同一般涉及增值税,增值税是价外税,由购方支付给销方。销方不论是否收到购方的税款,均应按法定税率计提税款上缴税务局。一般纳税人,增值税法定税率为17%,优惠税率为13%,但销售方如为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是6%

一般纳税人,税务局容许该企业用购进材料所支付的税款(进项税额),抵扣销售货物时应缴的税款(销项税额),即实际只需交销项税额-进项税额的差。反之,就是小规模纳税人。

以后例子中,为了体现教学重点,一般不再考虑纳税核算。

一、 采购:与乙企业签订订购合同,有些企业使用格式化的《订购单》。甲企业计划向乙企业采购螺丝钉100个,不含税价10/个。采购合同中,应注明订购价格是含税价还是不含税价。

1、甲方根据定格合同的规定,向乙方预付700

借:预付货款—乙企业 700

贷:银行存款—甲方X银行账户 700

如合同没有要求甲方预付货款的,签合同只是业务行为,没有发生实际的财务流动,不存在会计事件,因此不需要制作会计凭证。

2、例1中,甲方采购人员带银行支票支付余款300元,到乙方公司提货,乙方发货并开具结算单据(发票)。甲方采购员将货物交仓库验收合格。

借:原材料—螺丝钉 1000

贷:预付账款—乙企业 700

贷:银行存款—甲方X银行账户 300

3、例1中,乙方送货到甲方,甲方仓库验收入库并在乙方送货单上签收,余款300元,甲方暂未支付。

借:原材料—螺丝钉 1000

贷:预付账款—乙企业 700

贷:应付账款—乙企业 300

采购业务有时也涉及材料采购、和在途物资两个科目。材料采购没有明确管理责任是否已经归甲方,在验收入库时发现的数量和质量问题,需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甲乙双方谁的责任。在途物资是乙方已经把所有权交付给甲方,甲方自办运输,货物还在路途中,仓库还没有验收入库。材料采购比在途物资的适用面宽一些,因此,许多企业不使用在途物质这个科目。先有材料采购,再在途物资,最后是原材料。但有些时候,三者转换时间比较短,没有跨月,财务部门只根据月末状态记账。下面举例说明:

4、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1000元购货款,乙方通过托运发出螺丝钉,并把提单邮寄给甲方。

借:材料采购—乙公司 1000

贷:银行存款—X银行账户 1000

验收入库时,发现只有价值800元的材料符合质量,甲方要求乙方退还200元:

借:原材料—螺丝钉 800

借:其他应收款—乙公司 200

贷:材料采购—乙公司 1000

5、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1000元购货款,甲方采购员自提货,并办理托运手续。仓库收到后验收入库:

第一张凭证

借:材料采购—乙公司 1000

贷:银行存款—X银行账户 1000

第二张凭证

借:在途物资—X托运行 1000

贷:材料采购—乙公司 1000

第三张凭证

借:原材料—螺丝钉 1000

贷:在途物资—X托运行 1000

如上述三事件均是本月发生的,可以只在月末作一张凭证,而不通过材料采购和在途物资核算:

借:原材料—螺丝钉 1000

贷:银行存款—X银行账户 1000

采购入库时,乙方的结算票据(发票)可能还没有到,入库价格暂时不能保证100%准确,甲方可以估价入账。

6:乙公司向甲公司送货100个螺丝钉,目前价格还不能确定,甲公司财务人员根据行情估价10/个入账。

借:原材料—螺丝钉 1000

贷:应付账款—估价入账(乙公司) 1000

7:例6的销方结算票据(发票)到达,11/个:

教材方法:先做一张原估价入账凭证的逆凭证

借:应付账款—估价入账(乙公司) 1000

贷:原材料—螺丝钉 1000

再补记一张凭证:

借:原材料—螺丝钉 1100

贷:应付账款—乙公司 1100

其他书本也有用的做法,用红字(即负数)作一张原估价入帐凭证

借:原材料—螺丝钉 -1000

贷:应付账款—估价入账(乙公司) -1000

再补记一张凭证(略)

我的习惯做法,只补记估价的差异(不符合教材规定,考试时千万别用):

借:材料成本差异 100

贷:应付账款—估价入账(乙公司) -1000

贷:应付账款—估价入账(乙公司) 1100

许多书本上要求把采购材料所耗费的差旅费、运输费、保险费等全部记入在途物资,认为这样原材料入库时的价格能反映真实成本。我觉得这样计算非常繁琐,我认为大企业可以将这些费用计入材料成本差异,中型企业直接计入当月生产成本、小型企业直接计入营业费用。我的理由是,采购费用的发生有许多随机性,计入原材料成本并不一定有公允性。一个连续经营的企业,我觉得通过材料成本差异分摊更合理一些。

材料成本差异就是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书本上要求明细科目精确到每个发生成本差异的品种,我觉得没必要分这么细。材料成本差异在计算当月生产成本如何分配,以后会讲。

2009-08-12 于 暗旧轩

 

                    第七课):存货的计价

作者:独孤醒狮

二、存货的计价

存货是个《资产负债表》的统计项目,而不是一个科目,由几个科目的余额汇总而成。

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是用于生产和销售,包括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库存商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代销商品等等,还包括以及上述各种的成本差异、跌价准备。许多人在填制《资产负债表》时,忘记把成本差异和跌价准备统计进来。

统计存货时,凡借方余额用加法,凡贷方余额用减法。

在产品、半成品都是指未完工产品,前者在生产线上没有入库,后者已经验收入库进半成品仓库。

产成品、库存商品都是指完工入库产品,前者适用于工业企业,后者适用于商业企业。

原材料可下设包装材料明细科目,包装材料与包装物有区别。前者不单独计价随同被包装物一同销售不再回轮,比如鞋盒连同鞋子一同销售。后者在销售环节单独计价,在生产和销售环节可以回轮。

低值易耗品与固定资产有区别,前者具有单位价值不高(2000元以内)、使用寿命不长的特点。

计算存货的成本含入库前的购买价款及其税费(不含可抵扣的税费)、采购环节发生的运输装卸仓储费用、入库前的清选费用等。以提高产品品质为目的带有生产意义的仓储费用不应计入存货成本,比如烟酒醋等生产企业为了产品的醇化而储存所发生的费用,只能记入生产成本。

商业企业经营品种比较多,采购费用分摊到具体每个品种很麻烦,一般先把当月类似采购费用全部汇总,再按本月销售额分配到当月营业费用。

应分配到当月营业费用的采购费用=本月总销售额*(上月采购费用余额+本月采购费用总额)/(上月库存商品余额+本月采购商品总额)

书本上要求工业企业针对每个品种归集成本差异,再逐品种修正成本。我认为工业企业也可采用类似商业企业这种分配方法来分配采购和清选费用,通过成本差异科目核算,下面是我自创的方法:

应分配到当月生产成本的材料成本差异=本月原材料领用总额*(上月材料成本差异余额+本月成本差异发生额汇总)/(上月原材料余额+本月购进原材料总额)

还有一些在产品、半成品,在计算成本以后,发现还有成本项目漏统计,或者发现前期成本存在差错需要调整,也可以通过成本差异来核算,而不必再修正具体单个修正,方法与前面原材料成本差异类似。

产成品我觉得也要归集成本差异,但应全额分摊到当月入库的产成品成本中,分摊后不应留余额。以前月份已经入库的产成品,不应再追加分配产成品成本差异。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式有许多种,但税法只容许企业采用加权平均法(数学上叫几何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两种。建议企业按照税法要求作账,减少后续调账的麻烦。

加权平均法计价=(上月库存金额余额+本月入库总金额)/(上月库存数量余额+本月入库总数量)

移动平均法计价=(上笔库存金额余额+本笔入库金额)/(上笔库存数量余额+本笔入库数量)

无论是加权平均法还是移动平均法,由于价格四舍五入的原因,当库存数量不多时,库存金额/库存数量算出来的库存单价可能远远会偏离实际单位成本。在帐务处理实践中,甚至还会存在数量为0金额尚有的情况,或者数量为正数金额为负数的情况,应通过成本差异调整。

特别申明:本讲义中所提到的自创方法,请不要用于职称考试。如造成后果,本人概不负责。当本讲义与教材有不一致的地方,请谨慎在账务实践中采用。

2009-08-18 暗旧轩

 

                    (第八课):成本核算的准备

作者:独孤醒狮

三、核算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在会计学中算比较复杂的一个内容,是整个账务流程中的中间环节,许多新手的水平就停滞在核算生产成本之前。

我带过的许多科班毕业学生,通常也是在核算生产成本环节摸脑壳。我也看过好几本关于成本核算的书,觉得大部分读者把书倒背出来,未必能够自己独立动手核算生产成本。

入门级教程,原本讲生产成本时只需略略带过,但我反而要挑战这个难点,因本教程的目的是想使学员能够达到一个主办会计的水准。如只是培养一个材料会计或商业会计的话,一星期就够了,用不着花半个月的时间。

广义的生产成本包含狭义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两部分,指企业为生产产成品的生产性投入。

狭义生产成本即生产成本科目,包含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硬性二级科目。但我的财务经历中,却从未涉及过这两个二级科目的统计或财务报表,因此我主持财务部门工作时,从不设立。直接把三级科目上升为二级科目,减少核算的人力投入。各行政主管部门,无论是财政还是税务,都没有为此提出过异议,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就更不用说了。

很多自学者喜欢为了考试需要去研究难点,把学习重点放在辅助生产成本的核算上,特别是放在供电供气供水三车间互供的成本核算上。说实话,目前开新企业都讲究三通一平,偶尔城市停电停水自供所发生的成本,大可放到制造费用中核算好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许多考试制度是为了培养专家,缺乏实践应用价值。而绝大本分人最终又成不了专家,结果连门都没进去。到目前为止,我还没弄明白,我学个钳工居然学到了马氏体奥氏体。

一个初学者,不要舍易求难,先可以把整个工厂当一个车间看,先弄懂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和步骤,下面的例子亦如此。

成本核算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账务必经流程,即作账报表的需要;一个是企业管理的需要。换句话说,成本核算,首先应搞清楚企业管理层的目的所在,有针对性解决。不要过分夸大成本核算精度的价值,就象你不要去搞懂今天自己到底吃了多少克米一样。成本核算精度往往受到随机事件的影响,特高精度的核算成果意义并不大,反而不利于管理层正确决策。

成本核算自身也是需要投入劳动力成本去归集原始数据的,过分强调毫无意义的核算精度,有时反而会得不偿失。

成本核算首先要制定一个确实可行的核算方案,这就需要对企业的生产流程去调研,从书本上众多种核算方法中选择最合适的,再添加其它细节。核算方案,要争取做到因地制宜。

再根据核算规划设计表格,明确自己应归集哪些数据。通常需要包含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生产管理人员工资、生产用水电费、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折旧、生产设备的养护等等生产投入数据,直接材料应包含成本差异的摊入。

有表格后,下一步当然就是归集数据,分摊计算等等。

一个成本核算的方案以及表格,通常就决定了成本核算的成败,有点像两军对垒,战略部署必须先在沙盘上过关。

简单企业的成本核算最简单方法就是计划成本法。在试做样品时就去跟踪产品的所需材料和人工,根据企业产能估计企业生产该产品所需占用生产线的时间,来分配一个月的生产费用。

举例说明,甲家具厂,有三个车间,一个备料,一个白身、一个油漆包装车间。因流水线作业,假定该企业任一工序在某时间段只生产单一产品,当月有三个不同产品在生产,分别为A/B/C。在没有准确计量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认为,每个产品的所需要消耗的电费水费等等其他生产费用,与该产品占用生产流水线的时间成正比,甚至人工。得出各种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的计划成本:

首先统计三种产品产成品的净产量=本月入库数

其次是三种产品半成品的净产量=本月领用+月末库存-上月库存=本月入库数

各车间的在产品在各工序的存量的统计可能比较复杂,可能数量分布在几个工序上,但我们可以大致估计产品到了哪个工序。根据样品制造时该工序占总流程的材料和人工比,假设样品成本为x,可以推出某工序的成本为占x/y。这种计算在产品计划成本的方法叫约当产量法。在产品的数量,可以由领料数推出。

根据上款推算在产品的成本方法,我们也可以计算出半成品的计划成本,或者约当产量。

最终可以得出A/B/C三种产品的约当产量=产成品数量+半成品约当数量+在产品的约当数量

计划成本*约当产量=该品种的产出(计划成本)

总产出(计划成本)=∑各品种的产出(计划成本)

归集实际总产出,实际总产出=实际总投入,这个月各项生产投入的净值之和。

实际总产出/总产出(计划成本)=计划成本的真实率

各品种的实际产出=各品种的产出(计划成本)*计划成本的真实率

各品种单位实际成本=各品种的实际产出/各产品的约当产量

按照先前的比例,算出半成品和在产品的单位实际成本。

可以从上例中,看到成本核算的一个恒等式:总投入=总产出,但要记住的是,这总投入包括上月月末的在产品;这总产出包括本月末的在产品,请不要遗漏。

这堂课到此为止,学员应该搞清楚成本计算的准备流程:核算规划、制作统计表、样品成本跟踪,另本课还举例说明了计划成本约当产量法的计算,在总结时提出了成本核算的恒等式:总投入=总产出。

2009-08-21 于 暗旧轩

 

 

                        (第九课):成本核算

作者:独孤醒狮

有朋友反映到第七课,就开始犯困了。在此,我先检讨一些,第七课第八课可能快了一点点。但不论您在任何地方看到本系列讲义的,都可把你的问题写出来给我发邮件或者通过系统发消息,我会一一解答的。

上一讲,要求学员自己虚拟一个简单企业,规划一个成本设计方案,并根据方案制订一套表格。假如没有做这个作业的话,这堂课包括以后的课,你几乎不需上了。成本核算关,过不了,会计就等于白学了。

1、归集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就是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并构成产品的组成部分的原材料。比如生产家具需要木材、板材、五金、油漆、包装等,比如生产鞋子需要面料、饰扣、胶水、底料、织带、包装等等。

直接材料的归集应按车间和产成品分别归集。

原材料科目下的包装材料明细科目和包装物科目以前讲过如何区别,在这再重复一次。可以依据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来区别,不同方法划分,结果会有些不同,不要纠结在小问题上。其一,使用价值法:构成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或者缺少它会影响商品使用价值的,我们认为它是包装材料;反之就是包装物。比如,鞋盒包括盒子里面的干燥剂、包装纸等等是包装材料,每一件的大包装是包装物。其二,周转法:凡单独计价,或者企业购置的目的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用来包装周转的,是包装物;反之,就是包装材料。按这种方法,每件的大包装,就需要先确认其是否用于周转,来判定其的性质。两种方法,每个企业只能选择一种,不可以两种方法混用,这是会计连续性原则的表现。

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也有交集。建议把凡属包装物的,均划到包装物科目中。小企业可以不设立包装物科目,分别划到原材料科目包装材料明细科目和低值易耗品科目下。

归集原材料,依据领料单,要求领料单上应注明领用材料的用途某产成品。外销企业通常是按订单来管理的,就要注明用于某订单某产成品。

许多材料是常用材料,比如鞋厂的胶水,可用到任意一种产成品上,不便于标注具体用到何订单何产品。可先归集该材料的当月各车间的领料总数,再除以到该车间本月出货数(忽略在产品,该在产品的定义与在产品科目有区别,指的是该车间的未完工产品),得出单位用量,复得出某订单某产品用量。有些企业内部管理非常严格,也会对胶水每次领用量作出限制,要求每次领用都必须注明用途,且按计划量领用,就不用分配了。假如每种产成品使用胶水有计划用量的,但领料单不注明具体用途的,应按计划用量加权分配。没有计划用量的,可以按样品成本跟踪时的用量记录加权分配。

再次申明,每种成本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会不一样。只要企业是连续经营的,且会计核算方法坚持不变的,这种因方法不同而造成的差异可以忽略。会计的连续性原则,在核算成本中尤为重要,起码一个会计年度内,不得变更。

下面例题的解题过程,为了省事,省去了许多字。每个名词,请学员们注意语言环境。字相同,语言环境不同,含义存在不同,请一定要认真看,跟着题目思路走。莫怪我偷懒,业余写讲义真的要花很多时间。

1:甲鞋厂只有一个车间,胶水计划用量为生产拖鞋需8ml/双,凉鞋需10ml/双,普通鞋12ml/双,低靴14ml/双,中靴16ml/双,长靴18ml/双,本月产量分别为10/20/30/40/50/60双。该鞋厂领料单不注明胶水的具体用途,且不便于按约当产量法估计半成品使用胶水数占产成品使用胶水数的比例,在分摊时忽略半成品用量。本月实际领用胶水3500ml。上月无在产品。求如何分摊胶水用量。

方法一:超出计划用量的,全部归入月末在产品。

各产成品产量*计划用量=各产成品胶水用量

总领用-∑各产成品胶水用量=在产品总用量=3500-10*8+20*10+30*12+40*14+50*16+60*18=3500-3080=420ml

方法二:忽略在产品用量,全部分配到本月产成品

单品种用量=计划单品种用量*实际总用量/计划总用量

比如拖鞋用量=10*8*3500/10*8+20*10+30*12+40*14+50*16+60*18=80*3500/3080=90.91ml

其他各品种计算方法一样,但最后一个品种千万不要按公式分配了,等于实际总用量-其他所有品种总用量,这样才能避免四舍五入计算造成的差错。

2,例1中,本月在产品有长靴5双,每双胶水用量,按样品生产成本跟踪纪录估计,约占产成品的70%,其他不变。求如何分摊胶水用量。

解题步骤一:先在产成品总用量和在产品总用量之间分摊。

产成品总用量=产成品计划总用量*实际总用量/(产成品计划总用量+在产品计划总用量)=3080*3500/3080+5*18*70%=3080*3500/3080+63=3429.84ml

在产品总用量=总用量-产成品总用量=3500-3429.84=70.16ml

解题步骤二:按照例一第二种方法,分别计算出每种产成品的实际用量

比如拖鞋用量=10*8*3429.84/3080=89.09ml

3,例2中,其他不变,只是上月月末车间有在产品长靴8双,每双胶水用量,按照上月成本分析表得知为11ml。求如何分摊胶水用量。这个题有个本月总用量和本月净用量的区别。在本题语言环境中,总用量是指本月新增投入加上上月结转,净用量就是本月新增投入。

方法一:按总用量进行分配(比较麻烦,建议不用,但建议看一下并掌握。因只有掌握多种成本核算方法,才可以针对不同的企业环境,选择最优成本核算方法)

解题步骤一:计算出总投入胶水量

总投入胶水量=上月已投入胶水量+本月投入胶水量=8*11+3500=3588ml

解题步骤二:在这里,学员应有个清晰的思路,分配是针对产出,不要被题中新增上月结转而搞糊涂了。但因存在上月结转的投入,不宜先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分配,而要先在各品种之间分配。

比如,长靴总用量=长靴计划用量*总投入/总计划用量=60*18+5*18*70%*3588/3080+5*18*70%=1143*3588/3143=1304.83ml

长靴净用量=长靴总用量-长靴上月结转用量=1304.83-8*11=1216.83ml

解题步骤三:把单品种总用量在月末产出的在产品和产成品之间分配

比如长靴产成品总用量=长靴产成品计划用量*长靴总用量/长靴计划用量=60*18*1216.83/60*18+5*18*70%=1149.76ml

比如长靴在产品总用量=1216.83-1149.76=67.07ml

解题步骤四:计算出上月结转的投入在月末产出物之间的分配

比如长靴产成品=60*18*8*11/60*18+5*18*70%=83.15ml

长靴在产品=8*11-83.15=4.85ml

解题步骤五:计算出本月各品种的净投入

比如长靴产成品本月净投入=总投入-上月结转投入=1149.76-83.15=1066.61ml

长靴在产品本月净投入=67.07-4.85=62.22ml

方法二:按净用量分配(明显感觉比方法一省事省心)

解题步骤一:计算出各品种本月净用量

比如长靴净用量=长靴计划净用量*本月净用量之和/计划净用量之和=60*18+5*18*70%-8*11*3500/10*8+20*10+30*12+40*14+50*16+60*18+5*18*70%-8*11=1055*3500/3055=1208.67ml

解题步骤二:在月末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净用量

比如长靴产成品本月净用量=该品种净用量*该品种产成品计划总用量/该品种计划总用量=1208.67*60*18/60*18+5*18*70%=1208.67*1080/1143=1142.05ml

长靴在产品本月净用量=1208.67-1142.05=66.62ml

显而易见,在例3中运用方法一和方法二解得的结果不一样,且我们无法判断哪一种方法更接近实际情况。因此,我建议采用对在产品采用忽略法,常用材料只在产成品之间分配,我们姑且称之为方法三。注意,方法三不适宜产成品生产周期长需跨越多个月度才能完工的产品。

另通过例题发现,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高,比如在领料单上注明具体用途而不需通过分配来核算,可以减轻会计核算的劳动强度,并提高核算精度。因此,一个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要想会计工作上台阶,首先要从广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入手,通过制度来规范其他部门提供清晰准确的会计核算资料;其次是寻找一套因地制宜的核算方案。这也是财务负责人和普通会计人员水平要求上的差异。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2009-08-28 于 暗旧轩

                        (第十课):成本核算(续)
[BR]作者:独孤醒狮
[BR]2、归集直接人工
[BR]  所谓直接人工,就是为生产产品而支付的计件和计时工资,以及企业为生产者个人支付的其他支出,且这些工资和支出能够通过简单方法追溯到产品的成本。反之,不能通过简单方法追溯到产品成本的,我们就可认为是间接人工,可以放入制造费用里面来分摊。
[BR]  何谓简单方法何谓复杂方法,是不可能通过定量来区别的。因此,我认为直接人工和间接人工没有本质的区别。只要你坚持会计连续性原则,在一年内用同一尺度来区分就好了。
[BR]  根据我个人的实践经验,我建议把生产线上计时和计件工资以及由此产生的奖金归入直接人工,其中应包含跟线的管理人员和检验人员的人工费用。其余,归入制造费用科目下间接人工。换句话说,直接人工下设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两项,因计件工资而支付的奖金归入计件工资,因计时工资而支付的奖金归入计时工资。这样区分,可以节省设立人工成本差异和由此产生的分配计算。
[BR]  我的区分尺度,还可以这样理解:凡与合格品产量能够挂钩的人工费用就是直接人工,反之,就是间接人工。
[BR]  当然,目前主流的方法把福利费和社保等等也归入直接人工,肯定也是有它的合理性的。但我个人认为,这些费用与合格品产量没有直接关联,归入直接人工后,不利于企业管理层根据直接人工考评生产管理人员的绩效。
[BR]  下面的进一步说明,只针对我自己区分直接人工和间接人工的方法。
[BR]  计件工资,直接填入相关成本计算表格就好了,没什么好说的。
[BR]  实践中,通常会遇到下一道或下n道工序在操作时,会存在对上一道工序所生产的合格品进行破坏现象,我称之为无责任返工或重做。无责任返工或重做也是应该计算工资的,这部分工资要么归入实施破坏的工序的人工成本,要么归入制造费用项下间接人工反映生产管理成本。从不同的成本考核目的,掌握归集的原则。如果在生产成本项下设立了专门的损耗项目,应可以归入损耗。
[BR]  实际生产中,为了保证生产计划如期完成,为了防止到临出货时再去返工影响出货进度,通常会安排生产计划的1%以下预补损耗生产。预补材料的来源,有一部分由供应商免费提供的。为了减少账务操作,我不建议对免费预补材料估价入帐作收益处理,我的习惯方法是备查法,即用一个本字或表格登记起来,领用时不办理正式领料单,只在备查本上记载。预补生产中,领用自购计价材料应办理正式领料手续,计如直接材料成本。预补生产过程中,所有的人工,可以根据企业管理制度或计价或不计价。预补生产中的在产品,一律不办理半成品的入库手续,同样适用备查法。预补生产中的产成品,扣减实际损耗后的数量,企业根据自身管理制度选择是否办理入库手续,但无偿提供给客户预补的,最好不办理入库手续适用备查法。
[BR]  企业为研发新产品而组织的小量生产,其所有的材料和人工应计入该产品的研发费用,研发费用归入管理费用,不应计入生产成本。
[BR]  企业在实施生产计划之初,也会安排小数量的摸索性试验生产,通常的材料和人工消耗会比常规生产大一些,我觉得也应归入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核算,真实反映生产初期的成本。
[BR]  在总体实施计件工资的部门,在预补、返工、试验等小规模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将原本计件工资项目,临时改成计时工资。因此,在考核一个部门的工资成本的控制时,不宜单独考核计件工资或计时工资,应将两者合并成直接人工,作为一个整体去考评。
[BR]  一个车间当有多个品种在线生产,有些生产员工的计时工资难以指向某种具体产品,或者指向某个具体产品会引起统计成本的提高。这时候,直接人工项下的计时工资就必须分配。当然,也存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BR]  直接人工是生产成本的一个重要项目,除非在产品数量占本月产量的比例非常少,否则不建议在分配直接人工时忽略在产品。
[BR]  例一、某企业本月共有凉鞋、短靴、长靴三种产品上线生产,其产量分别是150双、200双、250双,上月期末没有在产品,本月产品全部完工。企业实施计时工资制度,总计消耗计时人工10000元。一双凉鞋、短靴、长靴在产品试作时,分别需要20小时/双、25小时/双、30小时/双。问应如何分配人工工资。
[BR]  解题思路:由于生产具有连续性,总的生产线运转时间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各品种数量*每双的占用生产线的时间。这是因为,生产线的后半段可能在做第一双鞋子,而前半段已经在做第三双鞋子了,或者是在做另一个品种了。不过,我们借之用来分配计时工资。
[BR]  各品种计件工资的分配=(该品种每双试作时间*数量)/∑各品种数量*每双的占用生产线的时间*应分配总金额  比如凉鞋应分配工资=(150*20)/(150*20+200*25+250*30)*10000=3000/15000*10000=0.1935*10000=1935元
[BR]  如果产品产量非常大,我们应在试作时,统计每100双或1000双总体占用生产线时间,从而减少统计误差。
[BR]  例一中,如有月初在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分配方法与上一课直接材料的胶水分配类似,在此不再重复。
[BR]    2009-09-05 于 暗旧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施工企业会计实务
新手入门会计基础知识
SAP标准成本过账逻辑和基本原理
关于成本核算方法、步骤、成本分析的简单回复四
SAP产品成本计算流程
学习分享,给初做会计工作朋友的一点建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