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过书的女性糊涂起来,有时候更可怕

本文转载自:克里斯慢写纪

ID:eskyblue

我们公司曾经招过一个学历非常漂亮,长得也很漂亮的女生,唯一就是她脱离了职场6年之久,膝盖想想就知道是回归家庭生娃养娃去了。因为我们着急用人,就让HR约她过来聊一下。

她坐下来的第一句话就是,“谢谢您给我这次机会,我已经投了几个礼拜的简历,HR一看我这么久没出来工作,都不肯给我机会,我就想重返职场”。看到她诚恳真切的脸,再加上相关经验,简单考核后我们就发了offer给她。

相处一段时间细聊之下才知道,研究生刚毕业没两年就嫁给了大自己8岁的先生,在家人的催促下生了娃,结果小家伙体弱离不开人,她决定离开职场,在家照顾孩子。孩子刚上幼儿园,丈夫竟然在外面有了人,还哄骗她签署了房产转移。婆家完全不念她对家庭的贡献和牺牲,反而将她轰出家门。

里外不是人的她,决定重返职场时却四处碰壁,即便她已经很努力的在带娃期间又去读了一个含金量更高的MBA,但依然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听着比电视剧还狗血的桥段,但就是货真价值的发生在这个姑娘身上,人格保证,经由当事人同意发布)

我们的社会价值判断中,一直存在着一个难解之题:家庭付出无法量化不可比拟,而且家庭主妇又天生背负着女性身份莫名其妙的奉献意义。一旦她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比职业女性显然更少了一些底气和退路。

所以,每每遇到团队有几例在二十八九岁特别容易恨嫁的关口下,外界舆论与内心追寻,爱情渴望和现实压力之间不断徘徊,焦虑迷惘的时候,我都拿出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她们,面包来了的时候爱情更会如约而至。随着社会进步,婚恋市场上的优秀女性只会更抢手,但是然并卵,这些大饼依然不能让姑娘们减少焦虑。

于是,做品牌战略咨询十几年的我,动用了广告学中的“恐吓诉求(Fear Appeals)”的技巧,给大家讲了上面这个真实的反面案例。

01/

当面对职场和家庭的选择,

到底何去何从?

这个问题经久不衰,不断被人谈资。如果说这个问题,对一个男性来说,是一个可选题,那么对于一个女性来说,就是必选题。

这个关乎社会含义的家庭矛盾,不仅成为很多编剧的灵感之源,也是很多女性的切身之痛。BUT,依然会有很多女性在家庭和事业之中毫不犹疑的选择了家庭。

这样的选择,没有问题,问题在于缺乏理性的“毫不犹豫”。

“认知理性”指的是关注个体的信念与真实世界之间的一致程度。也就是你要明白这个世界客观上是怎么样运行的,正如经典电影“教父“所说,“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然而,理性思考这件事对很多女生来说,似乎天生就更困难一些。

身为女性的我们,在做决策时总是不由自主的受到自身情绪的干扰,亲密关系的羁绊、还有一些外界的舆论评价,这些因素一旦出现,就会相对轻而易举的击毁掉她们的理性思考系统,甚至反过来,她们会用理性思维中的一些选择性自省和认知去耦化,来为自己做合理性解释。

换句人话就是,读过一些书的聪明女生糊涂起来更可怕,因为可以自己骗自己骗得更科学更合理。

有些人会对自己说:“既然职场和家庭向来难以平衡,只能取舍。不能因为工作牺牲了最重要的家庭时光,毕竟一个离婚or无娃or单身到老的女性在我国都是不幸福的代名词,索性先顾好一头直接回归家庭,做一个好妻子/好妈妈吧!

譬如我就在很多女性朋友的朋友圈中看到过这么一条段子,还纷纷配上了泪目的表情。

多年后你不会记得你miss掉哪一个客户的会议,但是你的女儿会永远记得她的妈妈当年没有参加她的幼儿园毕业典礼(excuse me,爸爸就可以错过了么?)

看,这就是选择性自省之下做出的非理性判断。其实这完全是用一种极致的小概率事件来强化女性对未知的焦虑感。

你想啊,就算读到博士,你参加孩子毕业典礼这种事也就7次而已,再说毕业典礼不都是提前一个月告知,你不能一个月提前和客户老板告知这个情况么?除非每一次都碰上你和客户签署百万大单,不然都是有机会调整时间的。真要是如此重要的会议缺你不可,那就用到手的奖金带全家去一次高质量的亲子游既能弥补一下自己心理的亏欠感,娃也一样会扑到怀里大叫好妈妈。

每次团队小姑娘情感有波动,事业有沮丧的时候,我都会告诉她们,失落难过时一定会有情绪,哭一哭闹一闹甚至放任自己做一些非理性的行为都不可耻。但最终做最后决策的时候,一定要用理智别用情绪,更别假装用理性包裹着做出一个情绪化的判断。

尤其在一些重大决策上,一定要启动理性思考系统,譬如升学,求职,嫁人,生娃种种人生转折点,都需要一套正确的理性思考流程推导出一个相对科学的判定,否则直接后果就是人生不如意,错失本应取得的人生成就。

02/

抛去家庭和事业这两个极端选项,

难道就真的没有中间项可以选么?

当然有!

虽然前面说了职场和家庭难以平衡,只能取舍。但是取舍也分阶段性取舍和一次性取舍,前面说的都是一次性取舍,接下来我们谈一谈阶段性取舍。

其实答案依然是“理性思考”。

接下来就隆重搬出Suzy Welch的经典法则:

“10-10-10”法则

单提苏西·韦尔奇(Suzy Welch) 名字大家可能很陌生,但是提到她的职场头衔曾是美国《哈佛商业评论》的总编辑,你应该就会知道她在事业上有多优秀。再提到她嫁给的是不久前刚去世,被誉为“全球第一CEO”杰克韦尔奇,而且彼时的她是带着四个拖油瓶40几岁的中年离异妇女。韦尔奇为了迎娶她向前妻支付了1.8亿美元的天价赡养费并且闹的沸沸扬扬差点名誉扫地,但是老韦表示毫不后悔,号称自己是娶到了全美最聪明、最智慧的女性无疑是赚翻了。


每当她处于两难境地时,问自己三个问题:

  • 这个决定在10分钟后会带来什么后果?

  • 10个月后呢?

  • 10年后呢?

通常这么思考之后,会让她作出最理性的决定。这其实是帮助女性摆脱当下的情绪干扰,站在一个更久的时间维度上去思考一个决策对自己人生的价值判断,也是理性思考的必要条件之一。

她第一次运用这个法则是一次老板让她加班,恰好家里保姆打电话说孩子在发脾气,场面难以控制希望她赶快回家处理,还让她听女儿在电话里又哭又闹的说:“你爱工作胜过于爱我们”。

是不是每一个老母亲看到这一幕都觉得心头一紧,脑袋发懵?平常如你我,要不浑浑噩噩之下拿包走人先回家看看再说,要不就是心神不宁的挂了电话边骂娘边工作结果效率低下。

但是,Suzy是启动了理性思考的10-10-10模式,成功帮助自己做出了更科学的判定:

如果冲出去回家,10分钟后老板不会说什么,但会记住这一次她的离开。回到家后的她,会看到孩子则会像没事人一样缠着她买玩具,同时她的心情也不会变的太好,甚至会和孩子们发飙。

如果天天遇到点儿事就回家,10个月后孩子也不会有什么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老板会怀疑她的可靠性,慢慢找人逐渐顶替她的位置,甚至解雇她,而没有收入的她难以支付4个孩子的抚养费用以及保姆的工资,生活将会变得一团糟。

如果这样坚持10年后,每天倒是准时回家了,但事业就别想了。而长大成人后的孩子们,会有比晚回家更大的理由爱她或恨她,这一切将无法全然受她掌控。

但是如果坚持努力工作10年后,她将获得更大的职场空间和财富自由,给予自己和孩子们更好的生活条件和选择权。

...... 

这么一想,Suzy毫不犹豫留下加班。

也正因为努力工作表现优秀的她被提拔成为《哈佛商业评论》主编后,在一次采访“全球第一CEO”杰克韦尔奇的过程中擦出了爱的火花,成就了自己第二段幸福美满的婚姻。

写在最后

当然理性思考也不是万能的,比理性思考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到一个比我们能感知到的世界更大的世界,并且被这个世界感召,人生的意义也许就在于此。

你会发现,所有在自己专业领域/职场范畴有所建树的女性们,都其实更自由的摆脱了身上的性别标签,她们可以成为自己真正想成为的人,而不是某某的女儿,妻子,或妈妈。

所以,与其歌颂女性的奉献,不如肯定她们的专业。按照自己真实定义的样子过一生。这就是,我经常鼓励团队女生做一名专业女性的最硬核理由。

最后,愿世间所有的好姑娘,都能在保留女人独有的天真之外,多一分理性思考的勇气和能力,相信我,后者会让你变得更有魅力! 

关于作者

克里斯,生在北京,混在外企,品牌咨询好多年,现为思创客品牌咨询创始人兼CEO。爱好从阅读到旅行和公益,信奉有趣比成功更重要,坚持做有趣的事,说有趣的话,爱有趣的人。现为LEANIN 、THINK TANK专栏作家,常被奴隶社会、HUGO等公号转载,也欢迎其他开眼的编辑约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聪明难,糊涂更难
职场糊涂学心法
怀孕被辞退,还要给公司赔13万:职场女性遭遇歧视,怎么办?
从众
职场女性必看的书有哪些?
《万万没想到》| (一)放弃文人思维,反常识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