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0 聊聊各国的东印度公司
成为襄子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襄子的箱子」→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每一个历史的转身

都在风中徘徊了很久、很久

这是【西方大通史】第 278 篇文章

文艺复兴】第 30 篇文章

本文关键词:东印度公司、股份制、法人制

东印度公司一手抓着垄断贸易,一手抓着殖民统治,形成了一个商业帝国。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远洋贸易逐渐发展起来,过去那种小范围内的协作在那个时代越来越力不从心,因此,新的制度与新的公司形式也在这一时期逐渐涌现出来。

远洋贸易很早就已经有了,亚洲自古就有兴旺的远距离贸易。而且要做远洋贸易,需要等待的时间很长,风险也很大,在16世纪之前的这种大型合伙活动,其组织形式都是合伙制,大家都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等。

而且这些聚集起来的团伙基本都是临时性的,比如要进行一次具体的贸易活动才临时组织起来,等到这趟贸易结束之后,大家也就散了。当然,也有一些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总的来说都是有时间限制的,比如等到5年后,无论是亏还是赚,大家聚在一起将钱分了,就地解散。

早期做生意的商人,所面临的风险是巨大的,基本承担100%的责任,尤其是对于远洋贸易来讲,初期的启动资金是庞大的,而且海上危险也大,除了预防海盗之外,还要面临风暴的吞噬。弄不好一次船沉了,商人就血本无归,再也挺不起来了。

在这一段时期里面,欧洲各国都成立了东印度公司,最早建立东印度公司的是英国,于1600年12月31日成立,名字叫“伦敦商人对东印度群岛贸易公司”,主要是去东印度群岛做生意。

成立之初,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给了东印度公司两个优厚的条件,其一是特许权,这个业务是东印度公司独享的,算是垄断,其二是“有限责任”,意思是说,如果东印度公司不幸破产赔钱了,那么无论赔多少钱,初期股东的损失仅限于他们在公司的投资,而不会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

很快,其他各地也纷纷建立了类似的东印度公司,比如1602年3月20日,荷兰成立了东印度公司;1616年,丹麦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半个世纪后,1664年,法国也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又过了半个世纪,1731年,瑞典也成立了东印度公司。

不过,如今我们说起东印度公司,一般都指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因为它规模最大,后期的影响也最深远。

东印度公司的很多创新实际上在之前就已存在,但一直到它正式成立之后,这些如今已经习以为常的制度才算定型,比如“合伙制”、“股份制”、“法人”和“有限责任公司”等概念。

传统的法人指的是一个具体的人,而东印度公司却是一个具有法人身份的公司,也就是说这个公司独立于早期的合伙人。在之前的合伙制中,若是其中一个合伙人突然死亡,或者不想干了,就会给整个团队带来麻烦,因为要进行一次清算。每次远航贸易结束后,也要来一次清算,下一次再想继续贸易的时候,还要重新找人,这就限制了远洋贸易的规模。而东印度公司具有法人的身份,股东如果不想干了可以换人,但这笔资金依然留在公司里面,公司也不会动不动就来一次清算。

有人可能会问了,股东如果不想干了,就直接退出吗?他之前的本金怎么办?留在公司不给他了吗?

这就涉及另一个创新,就是股票的买卖。尽管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比英国的要晚两年成立,但它也有自己的创新,比如它在创造这个公司的同时就开始发行公司股票,当然也就同时创造了最早的股票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

从此,股票成了公司的一部分,可以在市场上流通,也顺便解决了一个令合伙人头疼的问题,他们担心自己拿不到分红,又或者发生了一些意外,自己急需用钱而拿不到钱的情况,他们可以在市场上买卖股票。

从此,公司就成了超越人存在的东西,人会生老病死,股东也是这样,而有的时候,一些重要的股东去世了,公司也就解体了,而东印度公司却避免了这样的尴尬。理论上,股东可以换人,在更换股东的时候,公司内部的业务不会发生变动,也不会突然从公司抽走一部分钱来交还给退出的股东,而仅仅只是股票的交易。

就算是一两次的失败也不会动摇公司的根本,比起传统的合伙公司,它们更坚韧。

有了国家的背书,又有了新式武器,实际上东印度公司在成立之初的状况并不乐观,因为他还有很强劲的竞争对手,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了抵御来自敌人的威胁,英国的东印度公司的商船都被装备成战船,这虽然提高了成本,但也减少了风险。

东印度公司的商人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建立贸易据点,以此形成自己的垄断路线。最初,东印度公司还是以贸易为主,但随着与印度的来往增多,它在当地也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后建立了殖民统治。

印度的西海岸有一个城市叫孟买,当时这地方属于葡萄牙,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后来被英国抢过来了,就成了东印度公司的一个贸易站点。就此,东印度公司在孟买搞起了殖民统治,结果发现通过税收收上来的钱要比自己辛辛苦苦做生意要来得多。

于是,尝到了甜头的东印度公司就起了新的心思,一种全新的用贸易带动殖民的模式开始了。但是东印度公司毕竟人少兵器也少,当时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大陆上有一个庞大的对手就是莫卧儿帝国,人家是正经的国家,东印度公司要想在当地形成自己的体系,难免要和莫卧儿硬碰硬,而它显然是干不过的。

英国人最擅长的就是利用当地人对抗当地人,印度大陆一直以来就是诸侯割据的状态,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权,这就给了东印度公司插手的空间。一方面,它召集当地人作为自己的士兵,另一方面,它每次出兵打仗,都打着当地诸侯的旗号。

在逐步征服印度的过程中,东印度公司都隐藏在当地势力的背后,它每一次大规模出兵,基本上都是打着某一个印度土邦王公的旗号,一旦打下一块地方,这个王公就把这个地方分出相当一部分,当成礼物送给东印度公司。

就这样,东印度公司一手抓着垄断贸易,一手抓着殖民统治,形成了一个商业帝国。

而且,东印度公司的手段非常柔软,在当地不搞直接统治,而是间接统治,它借助当地人的原来力量形成自己的统治,非常温和,以至于很多时候都造成了一种假象,好像仍然是原来的那些人在统治。如此对东印度公司来讲,统治的成本最低。

然而,就算是这么大的商业帝国,最终也难免走向了崩溃,主要是因为暴力的成本增加了,其他国家的海军也迅速赶超上来,对东印度公司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除此之外,海盗的盛行,殖民地人的不断醒悟反抗,都在不停地增加管理成本。

因此在19世纪,各国的东印度公司纷纷退出,它们的殖民地也直接被政府接管,英国在1858年通过了《印度管理法》,取缔了东印度公司。英国政府开始直接统治印度。

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东印度公司的竞争对手不仅来自于英国之外,就连英国本土的商人也逐渐对它手中握有的垄断权感到不满。比如工业革命之前,印度盛产的棉花很多都卖到了英国本土,但是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本土的棉纺织业也迅速发展,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能远销国外,而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显然就成了最大的阻碍。

东印度公司在地球上横行了两百多年,最终也逐渐消失。

有意思的是,各国的法律总是滞后的,虽然英国在1600年就有了东印度公司,但是一直到1811年,美国才在纽约州开始正式承认有限责任公司,而英国本土直到1854年才有了民间的有限责任公司。

-系列回顾-

▲ 【文明之初】

▲ 【光荣希腊】

▲ 【伟大罗马】

▲ 【基督世界】

▲ 【征战十字】

▲ 【黎明曙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英国有东印度公司,为啥荷兰、丹麦等国也有东印度公司?
资本的掠夺-东印度公司的兴起与没落
从两个东印度公司看资本主义的道德
近代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工具,东印度公司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建立:贸易、权力和影响力的遗产
股份制公司和股票交易市场的真实来历(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