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襄子中国史】我决定开写中国史了,先从西夏入手
成为襄子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襄子的箱子」→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西方史才更到文艺复兴,之后还有近400年的历史没更,具体写的话才写到二战,当然期间还有一些内容要修改,黑格尔还没写。

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先停下来去写中国史。实际上,我写历史,不是要去下判断,究竟是西方牛逼还是中国牛逼,这种口水战毫无意义。我更关心他们和我们都发生了什么,有什么历史经验可以帮到现在的自己。

近期开始了中国史的写作计划,就像写西方史的时候,我先写的第一个系列是【战十字军】,因此,中国史我会先写【西夏】、【辽】、【金】、【五代十国】,当然具体更的时候还是会按照时间顺序更。

一番操作下来,我觉得中国史要比西方史好写一点,当然要写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目前写了部分【西夏史】,先贴出来一些节选吧。(注:是节选段落)



01

拓跋赤辞前来拜见唐军,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原来,以往隋军在征讨吐谷浑的时候也这么干过,每一次党项人都倾尽所能协助隋军,可没想到隋军太随便了,像进村的皇军一样,言而无信,一到党项人的地盘就开始抢劫。在这些隋军看来,昨天你抢我,今天我抢你,天经地义。然而在党项人看来,这种行为纯属强盗行径,再说了,党项族那么多,抢你的不一定就是我们这一支的。

拓跋赤辞又说,如果这一次唐军是有心合作,那么他们自然会提供粮草与向导,如果是来使诈的,那到时候就别怪他们继续阻挡唐军了。

唐军听了大酋长的忧虑后,哈哈大笑,随后重重拍了拍拓跋赤辞的肩膀,说:“放心,唐军不是隋军,隋军都是一帮禽兽,我们唐军是仁义之师,不是那么随随便便的。我们这一次就是来收拾吐谷浑的,绝不会拿你们党项人的一针一线。”

随后,拓跋赤辞与唐军将领歃血为盟,算是签订了合约。

可是,让人没想到的是,拓跋赤辞还是让人给打了,打他的人正是唐军。

李靖这一次进攻吐谷浑,又是兵分六路,其中一路由李道彦率领,他在经过这里的时候,见拓跋赤辞没有防备,于是下令进攻,抢了数千头牛羊。拓跋赤辞没想到唐军来这么一出,气得他破口大骂:“什么仁义之师?和隋军一样的随便,说好不拿我们的一针一线,结果除了一针一线全都拿走了!”

于是,拓跋赤辞决定反唐,率众袭击李道彦。党项人骁勇善战,同仇敌忾,大败唐军。原本李世民就下令要安抚党项,没想到李道彦公然抗命。好在同僚的求情,朝廷饶了李道彦的死罪,而是将其改为流放。

唐军依然是唐军,不是随随便便的隋军,之前那事纯粹就是一场误会。

在绝对实力面前,拓跋赤辞束手无策,只好再次归附唐朝。

李世民很高兴,授予其西戎州都督一职,并赐姓拓跋氏“李”姓,从此,拓跋赤辞摇身一变,变成了李赤辞,与大唐皇帝同姓。

02

一切看起来都风调雨顺,稳步向前,可谁知,就在李彝昌继位后不久,夏州内部发生了叛乱。

原来是夏州都指挥使高宗益不满拓跋氏的世袭罔替,想搞分裂自己玩。可怜的李彝昌在位置上坐了一年左右,就被高宗益杀了。

志得意满的高宗益准备接管夏州,可党项军士都对其不满,杀了高宗益之后,拥立李仁福为夏州节度使。李仁福并非李思恭的直系后裔,而是李思恭弟弟李思敬的后人。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之一,每天都有人莫名死亡,昨天还是你的部下,今天就拿着刀要来砍你。早上刚称兄道弟喝完酒,下午就可能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明明说好只忠于你一人,且永生永世追随你,还没几天就将自己当初说过的话抛之脑后,或另寻他主,或拥兵自立。这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只要你够狠、够勇、够不要脸,就能在这个时代获得短暂的快乐与满足。

乱世之中,最不缺趁火打劫的人。就在夏州内乱的时候,旁边盘踞河东的岐王李茂贞、邠宁节度使杨崇本,彰义节度使刘知俊,以及晋王李存勖等便泛起了心思,他们合兵五万,围攻夏州,企图将其据为己有。

03

忙了半天,后唐军才发现自己白忙活一场,任凭外面侵略如火,夏州城始终不动如山。
附近的党项人不断发动游击战,摧毁后唐军的补给。后唐军人心惶惶,士气低落,恨不能掘地三尺挖一口井水喝。安从进更是郁闷不已,他原本只是来调换一下岗位,没想到可能要把自己给调死。
李彝超凭借坚固的城池将后唐军挡在了外面,不过他也知道,党项依然还很弱小,不能和后唐硬碰硬,差不多意思意思就得了,给后唐一点教训就行了,该叫大哥还是得叫大哥。于是,李彝超来到了城墙上,对着城外的人喊道:“我们夏州很穷,也没有什么奇珍异宝可以献给朝廷,只有祖宗留下来的一亩三分地,我不想失去它。我们就一座小城,何必劳烦天朝上军前来攻打呢?就算你们攻下来了,胜之不武,你们好意思吗?”
安从进急忙将李彝超的话上报给了朝廷,希望朝廷做出抉择,让自己早日脱离苦海。后唐明宗李嗣源知道了前线的苦难,深知夏州城难以攻破,于是就坡下驴,让安从进与李彝超握手言和,撤军了罢。
安从进喜出望外,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回去继续当他的延州节度使。



04



对于夏州来讲,不管中原怎么变幻大王旗,唯一不变的就是自己身为小弟的身份。石敬瑭立国之初,也不想再起无谓的兵事,便认了夏州这个小弟,并加食邑实封。

这几年,党项人一直夹着尾巴做人,无论外界怎样变化,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该叫大哥叫大哥,该给贡品给贡品,也算是将党项带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然而,外患暂时没有,但内乱却时有发生。

943年(天福八年)八月,李彝殷的弟弟绥州刺史李彝敏勾结李彝俊等人公开造反,想将哥哥拉下来,然后自己取而代之。由此可见,当时的夏州虽然已经成了一方独立诸侯,但宗族内部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凝聚力。只可惜,李彝敏在造反前没有进行细致的谋划,估计脑子一热就公然叫板,很快,阴谋败露。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夏州大军,李彝敏等人一不做二不休逃到了后晋,希望大哥为自己出头,最好是能带着朝廷大军杀入夏州,帮自己夺取夏州最高指挥官的位置。

这时的后晋,刚刚换了皇帝,石敬瑭这个儿皇帝已经于去年死了,儿子石重贵继位,是为晋少帝。石重贵一心想摆脱契丹的影响与控制,石敬瑭寡廉鲜耻,竟然喊比自己小十几岁的耶律德光爸爸,如此的话,自己是石敬瑭的儿子,岂不是要喊耶律德光爷爷?

这算哪门子的事,一人做事一人当,我父亲认契丹做父,我可没认这个爷爷。

看着狼狈逃窜而来的李彝敏等人,石重贵毫不犹豫地将它们捆了起来,送还夏州。此时,他需要党项人的力量,要是日后与契丹开战,石重贵希望能联合党项人一起抗敌,就算不能让其为己所用,至少也不要把党项人推到敌人的怀抱。

李彝敏是哪根葱啊?来路不正,还想忽悠我为他做嫁衣,出门前估计没照照镜子,掂量一下自己几斤几两。

第二年,944年(开运元年)正月,契丹果然对后晋用兵了。耶律德光觉得新上来的皇帝石重贵太不识好歹了,你爹都已经叫我爹了,你不叫我爷爷也就算了,还想割断我们之间的君臣之义,弃我而去。面对不肯称臣的石重贵,耶律德光没有称赞他有骨气,而是带着怒气杀过来了。

石重贵虽然活出了自己的尊严,但可惜自己能力平平,且身边也没有能征善战的大将。当时的契丹刚刚建国,正处于国力上升期,因此客观上来讲,后晋得罪契丹并非明智之举。

契丹军一路南下,攻克了诸多城镇。二月,夏州节度使李彝殷奉命出征,与银州刺史李彝沼合兵一处,共计四万,渡过了黄河,杀入了契丹境内。石重贵心想果然没白疼你,加封李彝殷为契丹西南面招讨使。

不过这一次李彝殷出兵,并非是来打真架的,纯粹就是过来走个过场,让大哥看到自己的身影就行,因为很快就退兵了。这一时期的党项,依旧小心翼翼,不敢拒后晋之命,也不敢得罪契丹。

946年(开运三年),契丹军大举南下,耶律德光更是亲自出马。客观来讲,后晋的兵力胜于契丹,但可怜后晋没有将帅之才,唯一还算能打的杜重威投降契丹。一时之间,契丹军一路南下,攻入了后晋都城开封。石重贵这时想叫爷爷都已经晚了,只好投降,全家被虏去了契丹。

05

李彝殷这辈子也算是值了,他侍奉过五代中的四代,见证了后晋灭后唐、后汉灭后晋、后周灭后汉,之后又看到了宋灭后周。一个人活着的时候,能够亲眼见证四次改朝换代,也算是这世间少有的奇迹了。

任凭中原风吹雨打,唯一不变的还是党项身为小弟的身份。

以前,李彝殷无非就是叫声大哥,进贡几匹宝马。而这一次,他为了大宋,竟然将自己的名字都改了。

960年(后周显德七年),赵匡胤陈桥兵变,接受了儿皇帝柴宗训的禅让,正式建立了宋。李彝殷立即献表表示祝贺。李彝殷叫李彝殷,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父亲叫赵弘殷。为了避讳,李彝殷将自己的名字改了,改叫李彝兴。

从此,李彝殷不玩阴的了,表示要和赵家皇帝一起兴起。

这一次,李彝兴说到做到,再也不玩两面派了,改名之后就立即与北汉翻脸,更是出兵抵御北汉,誓与大宋共存亡。

另一边,李彝兴向大宋进贡了宝马与牦牛。

宋太祖赵匡胤特别高兴,觉得李彝兴太懂事了,天底下再也找不到这样乖巧听话的小弟了。赵匡胤命工匠打造了一款玉带,准备赠送给李彝兴。据说,太祖皇帝还问夏使,李彝兴的腰围是多少,自己这边也好量身打造。谁料夏使回答:“我家主子的腰围很大,需要好几个人一起合围才可以。”

太祖大笑着说:“真是一个福人啊!”

估计太祖回过头就后悔了,早知道不送腰带了,送个帽子也好,这得浪费多少国家材料啊!

也不知李彝兴是否真的如夏使所说,膀大腰圆,也没准是夏使故意这么说,也好回去剪成两段,一根变两根,赚个便宜。

06

982年(宋太平兴国七年),李继迁带着有限的军队进攻夏州,企图夺回祖先的“龙兴之地”。然而,李继迁也不去想想,估计历史课也没认真听,之前后唐安从进率大军前来进攻夏州城,围了百日,一点办法都没有。仅凭李继迁区区千人,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果然,宋军将眼前的这帮人当成了一小撮叛乱分子,根本没放在眼里,稍稍用力就将其打散了。李继迁又开始了夺命狂奔的日子,带着剩下来的人跑回了老巢地斤泽。

第一次创业,李继迁差点血本无归,他痛定思痛,复盘自己失败的原因,认为是自己目前势单力薄,力量还很弱小,不足以和宋朝公开叫板。于是,他决定争取时间,积聚力量,并向宋朝示好。这可能是汉人谋士张浦的建议,简单来讲,和后世朱升向朱元璋提出来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战略差不多。

战略目标决定后,李继迁便开始装孙子了。

983年(宋太平兴国八年),李继迁送上了贡品,并上表朝廷,表达了自己的忏悔之情,并立誓以后要做不侵不判之臣。太宗对李继迁并不信任,不过还是派了使者前往,双方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对于李继迁来讲,装孙子不是为了真当孙子,而是为自己争取时间。

李继迁很忧愁,张浦更忧虑。

李继迁一心想恢复祖先的事业,如今却连个根据地都没有。眼看夏州是指望不上了,于是张浦建议攻打宥州,以为根据地。

从张浦坚定的眼神中,李继迁似乎是看到了一线希望,他决定说干就干,毕竟当孙子的日子实在是太难受了,太伤自尊心了,毕竟我叫李继迁,不叫李敬瑭!

结果,夏州没拿到,宥州也没拿到。李继迁再次兵败而回。

李继迁不断骚扰宋朝,败多胜少,可他不在乎。

于是乎,李继迁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终于在984年(宋雍熙元年)雄起了一回。这一年七月,李继迁夺取了夏州西北的王庭镇(今内蒙古乌审旗西南),俘虏了宋军万余人,取得了对宋朝作战的第一次胜利。

得胜之后的李继迁又忘乎所以了,准备聚集兵马,令张浦等人向四面出击。

宋军尹宪和曹光实率领千余名精锐奇兵,突袭李继迁的老巢地斤泽。一时之间,大火冲天,四百多个营寨被烧了,就连李继迁的母亲和妻子也一并被宋军俘虏。

07

与宋军交战,李继迁显然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地斤泽一战失败后,他一边躲避宋军的追击,一边收拾残部,最终又跑到了夏州北部的黄羊坪建立了临时基地。李继迁真可谓是一代英雄,就算是到了窘迫的地步,也毫不气馁,时不时打一下游击,似乎是向宋军传递自己还活着的消息。
虽然遭遇了一次又一次失败,但李继迁总是能起死回生,手下的兵马就像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般,被割了一茬还有一茬。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其背后党项各部落的支持。为了稳固反宋联盟,李继迁向另一大部落的野利氏求婚,反正自己的妻子被宋军抓了,落了一个包吃包住的下场,自己这边再娶一位也不是不行。据史书记载:“羌豪野利等族皆以女妻之”。如此看下来,一名妻子倒下了,千千万万名妻子又立起来了。

08

985年(宋雍熙二年)二月,银州党项拓拔部酋长前来投奔,再一次壮大了李继迁的人马。经过与宋朝多次作战之后,冲动的李继迁也渐渐成熟起来。他深知目前仍旧无法与宋军正面交战,只能智胜。

随后,李继迁给曹光实写信,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意思是说,我常年在外流浪,天天吃土,这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你可以让我投降吗?

信的末尾,李继迁写下了约定的投降日期与地点。

曹光实也算是宋朝前期的一员名将,只可惜这一次出来将脑子忘在了家。但凡只要谨慎一点,多想那么一点,就能看出李继迁是诱降。其实这也不能怪曹光实,毕竟翻阅李继迁的履历,就像是股票一样全是绿色的败绩,再加上他诚恳的书信内容,就连投降都是卑微到骨子里的口吻,还要问一句,“公许我降乎”?

不是“我要投降”,而是“我可以投降吗”?

就像是一个做错事的孩子,回到家之后询问自己的父母,能让我进来吗?

曹光实仅带着一百余名骑兵就匆匆前往葫芦川接受李继迁的投降。可结果,等待曹光实的不是跪地求饶的党项士兵,而是无数飞来的箭支。


未完待续......
(我努力写,各位给点支持哟!)



-系列回顾-

▲ 【文明之初】

▲ 【光荣希腊】

▲ 【伟大罗马】

▲ 【基督世界】

▲ 【征战十字】

▲ 【黎明曙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诡异的党项人
从定难军到大白高国——西夏王朝的前世今生
党项悲歌 - 西夏 西夏(三)
解密与北宋,辽并存的强悍小国—西夏
历史就是一连串的意外,宋军一次偷袭,改变了百年宋夏关系
贺兰铁马 | 狼子野心的西夏“开国者”们(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