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襄子学院》03:食色,性也?

这是《襄子学院》第 03 篇文章

食色,性也?


今天的题目是:请结合本周的训练重心,对以下内容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倒是很希望听到不一样的声音。

1,食色性也

2,创新

同学渔樵闲话

一、食色性也

1、狭义理解

①、食,食欲;性,性欲,食欲和性欲望是天性,还有一个词叫“饮食男女”,指的也是这个意思。日常生活的习惯用法,用的也是这个意思。

②、刘慈欣说,“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食色,我觉得用“兽欲”比“人欲”更加恰当。夸张点说,“兽欲”不仅是本能,简直是天理。不管人还是动物,如果失去“兽欲”了,要么是生病了,要么是快要去见马克思了。食欲使肉体生存,性欲使物种延续。

③、马斯诺的需求理论说,人有5类基本的需求:

第1级:生理上的需要

第2级:安全上的需要

第3级: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第4级:尊重的需要

第5级:自我实现的需要

“食色”就是属于最基本生理上的需求。

2、广义理解

泛指人们本能的追求一切美好的事物。如果狭义指的是“活着”,那么广义说的就是“活好”。不仅要温饱,而且要小康。乔帮主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这样,“用户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等你把好东西做出来放在他们面前,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喜欢了”。把工艺品当做艺术品来说,这也是苹果那么受人喜爱的愿意之一了。

二、创新

1、发明

“发明创新”,这两个词经常是一起出镜的。从0到1,从无到有,我们现在所有的交通工具,自行车、摩托车、小轿车和飞机,这些都是人类的伟大发明。爱迪生1000多种发明,可谓是发明创新的大BOSS。发明基本都伴随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保护。基本可以说,凡是发明,皆为创新。

2、创意

现在有一种称谓叫“创新型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想像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这些人不一定是发明家,不一定写专利,但是面对难题,他们总会有反常识,反常规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这也是一种创新。最简单例子,理发行业里面的创意总监。

3、改进

生产型企业,尤其是生产线上,要说发明,其实很难,但是改进是容易的。提供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减少某个流程和优化某个工艺,不管哪种手段,只要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这就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很容易被人忽视,但十分重要。这也是任正非说的“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指挥战斗”的原因。

同学ZJX05:

1、食色,性也。

关于食色性也这个事情,字面上是指对味觉和视觉这两方面让人舒适的事物的追求是人的本性,现在已经泛指对一切美好的事物的追求,但是不同区域、不同习俗和不同信仰的人对美好事物的认定却是各有差异。深究起来何为“食色”呢,目前来看是各种教育及宣传手段给人对美好事物的判断进行一定的“驯化”后的认知,大家依照“驯化”后的判断标准来追求。以对肤色美的追求为例,都希望有最美的皮肤,中国一直是以白里透红为美,还有所谓一白遮百丑,但是美国目前大众认为小麦肤色是代表健康和美。

2、创新

创新个人认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源头创新,一类是应用创新。源头创新是0到1的过程,应用创新则是1到无限的可能。例如人类最初没有互联网之前,是不会存在实时视频直播、网络购物等各类新事物。源头创新相当于干细胞,应用创新则相当于把干细胞在不同的激素刺激等发育环境下培育出来的不同器官或个体。源头创新目前不容易,目前更多是进行源头创新基础上的应用创新,没有那么多人愿意下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功夫,但是都做着而今获奖天下闻美梦。记得南海十三郎电影里南海十三郎江誉镠对唐涤生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激将法成就了一位粤剧大师。

目前想到的创新的方法有2种,一种是在合理想法的基础上不断的试错直到试到对的结果,爱迪生发明耐用时长的电灯就是一例。另一种是熟悉领域知识的结构环节的在不同领域进行迁移和重组,就像拼多多黄峥是把保险中大家对不确定风险的转嫁变为网购中通过拼团形成的确定订单去对接生产厂家或种植的农户。

同学张志伟:

1,食色性也

我从字面上的理解是:食欲,性欲都是人的本性。通过查阅,发现两种解释,第一种食,是动名字,有喜爱的意思,色为态度美好的意思,即喜爱美好的东西,是本性使然。第二种解释食是新陈代谢,色指万象(无感),性指功能,如肛门是排泄的不是吃饭。食色性也的下一句是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这是讨论人性的,上面三种解释都行,分别从三个角度解释了对食色性也的理解。

2,创新

创新是以常人不同的思维,利用现有的东西,产生新的事物,与原来的事物有联系但有明显区别的新事物。跟创造不同,创造是从无到有。

1对个人而言,创新思维很重要,决定你的发展前途,勇气胆识,在创新的基础上,改变自己的认知,不断进步。

2对企业,社会而言,创新很重要,因为科技创新能力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一个企业没有创新能力,只能进行低级的制作,加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就是源于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3如何创新  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对事业的热爱,然后在竞争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断的探索(运用联想,发散,逆向思维),最后在实践中印证。

同学YCBB:

1:世界越来越复杂,只能以复杂面对复杂:复杂的确是相对的,越来越复杂这个论断只是基于人们面对新变化的感性认知,所以复杂本身可能也是一种简单而已。首先必须得承认,绝对的运动会使得世界不断地变化,包括世界的国际局势,国家的经济状况,政治决策,社会生态,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就像是搭乐高积木,一块积木的变化可以产生形态各异的建筑架构。但是,无论怎么搭建,积木的本质还是木头,建筑的稳固还是需要依靠积木之间的合理摆放。同样,无论世界如何改变,如何运动,一些普遍的规律和法则都是适用的。人类社会的个人生存法则离不开个人的良好品德塑造和关系的建立。国家间的外交关系也始终是围绕利益与冲突变化和展开。在自然科学领域,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始终不能脱离实践和物质本身,借助科学技术作为工具。从这一层面也可以看出研究国学对于解决中国现实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有价值的。而科学的哲学更是世界运行的各个阶段始终绕不开的话题,宏观的哲学理论和科学原理能够使人类以不变应万变地面对世界变化。

2:婚前性行为:要评判婚前性行为的可与不可实在不可以一言蔽之。这依赖于我们对婚姻和性以及爱情之间的关系上的态度和把握。婚姻指适龄男女按照婚姻法在经济生活、精神物质等方面的自愿结合,并取得法律、伦理、医学等层面的认可,一方到另一方家落户成亲,共同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现象。形成人际间亲属关系的社会结合或法律约束。法律没有禁止婚前性行为的发生。那么发生婚前性行为从法律层面是被允许的。如果把婚姻简单看成一种基于社会压力下的家庭经济合作关系,那么性本身和婚姻之间也没有等价关系,性行为的发生也就不依赖于婚姻产生的先后顺序。像许多西方国家,性和爱是区分开来的,两个陌生人之间可以因为生理需要发生性关系,没有爱情做前提,双方也依旧没有负罪感,更像是一种相互满足的交易。对于这种开放的性观念,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区别。至少在中国,这种观念和行为还是不被接受和认同的。由于中国把婚姻,爱情,性行为三者的关系自古捆绑得比较紧密,发生性行为往往附带很多的责任和伦理道德。所以,至少在中国,婚前性行为还是不被主流所提倡的。但从对女方的保护角度来看,婚前性行为也是不理智的,女性的生理结构较男性更为复杂和多变。一旦发生性行为,女性容易变得感性倦怠,性欲被激起,注意力分散,对于自身的事业和工作也是一种干扰。而且同样是有风险的,假如发生性行为的双方没有结婚打算,或者一方突然变卦,那么意外怀孕,流产堕胎的成本和风险以及由此给女性带来的身心伤害都是非常大的。所以,对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和看法要因地制宜,不同国家,不同身份的当事人双方对于这种行为的选择没有好和不好,只有适合和不适合。

附:

1:食色性也:所谓人类的本性就是人们无法或者很难依赖人的理性来控制的一种强烈的内部冲动和欲望。好色显然就是本性中的一种,无论男女,没有男生不喜欢美女,也没有女生不喜欢帅哥。

创新:世界的运动和变化决定了人类活动变化的必然性。创造和更新才能使得原来积滞停顿的产业焕发生机。所以,创新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国家要发展,企业要上升,需要创新。

同学SYSYFKVI:

1,食色性也

告子主张性无善无不善论。

我支持性无善恶,人性应是“吃与不吃”“难于不难”的选择,“好色而不淫”善于表达情感而不放纵。

性虽是人所需 但如果不尊重对方的意愿 做出的色欲行为 与禽兽无异。

人因为懂得合理克制自己的本性而显得高贵。

2,创新

文化创新: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 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要防止故步自封、因循守旧。

艺术创新:

“如果我们仅仅能写的像《战争与和平》一样,那我们没什么可存在的价值。即使要创新,也还是要遵循基本的小说准则,不能完全是一个新东西脱颖而出。所有的新东西都留着旧东西的痕迹,所有的新人实际上都流着老人的血脉,所有的创新,实际上都是在某种或者是某几种旧有的艺术的基础上得来的。”      ——莫言

同学Expect:

(之前的一些问题的回答)

第一题: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也只有以复杂面对复杂。

答:  在面对复杂世界时,要有多维度的视角。却每个人都需要一些简单的原则。因为简单最有效。

1、《史记》记载,西周初年,姜太公和伯禽分别治理齐国和鲁国,两人都想通过改革礼制,实现政通人和。

姜太公在齐国简化君臣礼仪,因循当地百姓风俗,5个月就实现政局安定;而伯禽在鲁国重新设计一套礼仪规章,3年后才初见安定局面。

2、英国哲学家威廉提出“奥卡姆剃刀原理”,指出当同样一件事有多种解决方案时,一定要选择最简易的那一个。

第二题,有人说,婚前性行为是对自己和对方的不负责,是对婚姻的亵渎,而有人认为,两人相爱,爱到情深时,干柴烈火,无可厚非。

答:

1、我认为婚前性是很有必要的,担心婚后,他不行呀。选对象,要谨慎。选对了人,怎样都可以的。

2、爱只有一个字,而喜欢却是两个字,如此看来爱比喜欢更精简更明确,爱的世界里容不下任何的杂质,它是不可代替的一种情感。喜欢不一定爱你,爱你就一定很喜欢你。喜欢只是一种直觉一种对对方的好感而已,爱一个人却需要你无怨无悔地为所爱的人付出,爱他所爱痛他所痛。喜欢是淡淡的爱,爱是深深的喜欢!

第一题,食色性也

答: 告子主张“生之谓性”学,也就是主张食、色为人类生存所刚需。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

1、刚需只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一个心理感受,世界万物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应变机制,化刚为柔,具有弹性。

2、对反脆弱这个概念我们一点都不陌生,反脆弱里头一个很核心的观念就叫过度补偿机制。我们身体里头有一种过度补偿机制,当出现某种伤害或者匮乏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自然启动一种补偿和修复的机制,从而让一个本来很脆弱的机体变得越来越强大。

3、食物,性不是刚需。

在古代食物链是比较匮乏的。你进入不饿肚子的时代,实际上是很晚的事情。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可能也就三四十年的事情。

性,是因为人类繁衍的渠道。不需要繁衍了,所以老年人不需要性生活。所有年老者会有性生活,只是因为他们想做而已。

同学Rong:

1、  食色性也

答:食色性也,语出《孟子.告子上》。是什么意思呢?一说,“吃饭和性爱是人的基本欲望”;一说“喜欢美好的事物,是人的本性。

人有活着和繁衍的本能,第一种解释,我认为是常识,就好比说不吃饭会饿,不喝水会渴一样,是无用言论。

因而,倾向于第二种解释——喜欢美好的事物,是人的本性。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本性?本性是本质属性的缩写,与偶然属性相对立。有时也称个性或天性,或固有性质,即天性。本性是动物和人或一切生物遗传所既有的特性。一出生就具备的先天性。后天形成的都不叫本性。

美好,是人的一种愉悦、舒畅的感官体验。它的反义词是丑恶、丑陋,让人不舒服难堪的感受。婴儿一出生就有安静和哭闹状态。当吃饱喝足、温暖安全时,婴儿很安静,饥饿寒冷疼痛时,婴儿哭声嘹亮。没有人指导训练婴儿,安静或哭闹都是天性使然。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感受”,婴儿有天然的感受能力。如果没有感受,人将如机器。

现代科学研究,人的感受受和多巴胺有关。脑类分泌的多巴胺越多,人就越愉悦。多巴胺与人体共存,没有多巴胺,人陷入无限痛苦,有的甚至结束生命。因而,喜欢美好贯穿始终,现实中,更没有一个人说自己喜欢痛苦。

2、  创新

答:创新是常听到的高频词。创新都让物质更丰富,让生活更美好。人有欲望和想象力,并付诸行动,铸成创新。

人类从存在起,就在不断创新。直立行走、使用火和工具,驯养小麦和狗,到现在工业制造、人工智能,无不在创新,而且速度越来越快,创新越来越丰富。

创新有两种:从0到1,和从1到n。

人类的发明,从无到有。如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术、飞机的发明等。

昨天女儿带回一个椭圆形弹力球,弹力球扔到地上,会向不同方向弹跳,非常有趣。以前的弹力球是圆形,形状稍稍改变,人就有一种“熟悉+意外”的美好感受。有了1,在1之上不断改进或改变,就会生成2/3,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千千万,这就是从1到n的创新。

人类的发明和创造都和人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力息息相关。但从0到1,比从1到n更难,更容易失败,成功有时只是意外。飞机的发明,人类最初的灵感来源于鸟有翅膀,因而集中精力研究机翼为飞机提供动力。无数次失败后,偶然因素,莱特兄弟才将注意力放在发动机为飞机提供动力上。思路的转移和正确,才有了今天的飞机。

从1到n的创新,是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对不完美存在问题的需求进行改造或改变,这样的创新更容易成功,如世界第一台计算机,耗电量答、计算速度慢,且是个庞然大物,人们针对这三个问题,不断研究改进,最终有了我们现在的计算机。解决了这个问题,人们还希望计算机方便携带,因而就有了笔记本、ipad、手机等。这些创造,不过几十年,但其应用和效益非常巨大。

0到1是创新的基础,1到n是创新发展。创新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同学jh:

1、食色性也。

吃饭是生存的前提,好色是繁衍的条件。如果我们的祖先都不好色,整天道貌岸然装B,现在的地球也许是黑猩猩的天下,所以孔子感叹:“吾未闻好德如好色者也。

好色带来的是短暂快感,养育孩子耗时又费力,为什么人类还是喜欢养孩子?

2、创新

从脑神经科学方面看,思考是神经元之间神经递质传递的过程,创新也许是某些神经元不小心搭上了关系。

可以通过外部刺激激活神经元,比如喝酒,李白没酒写不出好诗。也可以通过自身修炼达成,比如冥想。前者伤身,后者费力,最好的途径是找到自己喜欢的事物,喜欢的事必有奇思妙想,喜欢的人一定挖空心思。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在其中才可能创新。

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见咯!

精彩回顾

▲ 01 【清明,向死而生】

▲ 02 【你想跟外星人说什么】

如果有想加入<襄子学院>的朋友,欢迎在底部留言哦!每周都会跟读得到专栏<万维钢精英日课>的一本书,其次,不定期还有作业要求,里面学员的质量嘛...如上所见咯,都是杠杠滴。

这不是一个营销,因为这是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弄的一个兴趣部落,不收任何费用,如果您实在想交钱的话嘛....襄子也不反对啦,哈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看“食色性也”?
丁金铎作品:​杂文《人 之 三 性》
子曰:食色性也
古代五大好色之徒,纪晓岚和朱熹,诠释了什么叫“食色性也”
关于食的哲学沉思录:1.食色性也?食色习也!
[转载]艺术论坛:人类没有创新只有发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