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这是【襄子讲西方】第 075 篇文章

光荣希腊】第 50 篇文章

大家,新年快乐!知识满满,才能牛气冲天哦!

亚里士多德也写过一本关于伦理学的著作,叫《尼各马可伦理学》,这本著作是西方历史上著名的理论学习著作,也被称为“幸福主义伦理学”的巅峰之作,后世谈论到伦理学的时候都绕不开它。(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其实,无论是古今中外,大家都关心一个话题,即“我应该如何生活”?与近代思想家不同的是,亚里士多德关心的是一个人生命的整体,在他看来,追求幸福是所有人生活的最高目标,那么问题来了,幸福是什么呢?

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不一样,有人觉得每天晚上能有一个和昨晚不同的美女一起睡觉就是幸福,有人觉得每天都能吃到好吃的就是幸福,也有人觉得身边随时随地都有很多好书读就是幸福,幸福因人而异,但是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如果一个人只是追求这些外在的东西,比如欲望的满足和感官的快乐,那这样的生活和禽兽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吗?

因此,亚里士多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即幸福的目标就是将这个人最显著的功能发挥好。对于一个有功能的事物,也就是具有某种特有活动的事物而言,它的最高目标就在于把功能发挥好。这有点类似于经济学中的“各司其职、劳动分工”。比如,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那么眼睛的目标就是将它看东西的功能发挥好,即,看得清楚点。

这个功能,其实也类似于之前在《工具论》中如何给一个事物下定义,个人觉得,这可以类比。比如人是动物,或者灵长类动物吧,吃属于我们的一种功能,但并不是我们的特性,因为猴子也会吃啊,其他动物也会吃啊。因此,追求更多美味的食物就肯定不是我们人的目标。

那么我们人的特性是什么呢?对,就是我们人拥有理性。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我们人的最高目标就是将我们特有的理性的能力发挥出来,通俗点讲就是爱智求真。在他看来,幸福就是灵魂合乎德性的活动。

什么是德性呢?把自己的功能发挥好,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德性”。这个“德性”与我们平常说的“瞧瞧你那德性”可不一样,在古希腊世界中,德性指的是卓越。

亚里士多德特别强调一个人的活动,他认为,人有两种能力都和理性有关,一种是人的情感和欲求能力,它们可以服从理性,比如你骂了我一句,我的感情告诉我我非常愤怒,我想揍你一顿,但我的理性告诉我,不能这么做,因为你很可能会碰瓷。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另一种更为纯粹的理性能力,即理性自己发挥作用的能力,通俗点来说,就是理论理性。

比如我去解一道数学题,靠的就是这种理论理性。

鉴于此,亚里士多德又将德性分为两种,一种是品格德性,另一种是理智德性。

品格德性类似于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与中国儒家相似的是,亚里士多德在界定品格德性的时候提出了一个说法,即品德德性就是某种中道,类似于中庸思想。当然,中庸不是指中间态,而是一种恰当,一种合适。就比如性吧,亚里士多德就说,不要放纵也不要冷淡,并不是说我们一半时间放纵,一半时间冷淡,而是说这种事,适可而止就好。

但是,亚里士多德并不是将所有的事物或情感都纳入了他的中道学说,他认为,有些情感和行动,都有一个客观标准,本身就是错误的,比如嫉妒和幸灾乐祸的情感,又比如偷别人老婆和偷东西,因为这些情感和行为,一旦发生了,就是错的,根本没有丝毫辩论的余地。

举个例子,比如勇敢,一个人要把握好勇敢的度,符合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才是一个具有品格德性的人,一个人若是在应该勇敢的时候不勇敢,在不应该勇敢的时候勇敢,显然就不具备品格德性。再比如健身,也要适可而止,都不能过度极端化。但是,嫉妒和偷情就没有这种度的考量,你总不能说,我偷情只偷了一丢丢,我还是一个具有品格德性的人吧。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要获得品格德性,需要从小的正确教育,因此他是非常支持教育的,他强调,一个人从小养成何种习惯是最重要的事情。与他老师柏拉图不同的是,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没那么大,完全可以进行统一的教育,而柏拉图将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对于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

其次,什么是理智德性呢?

理智德性就是灵魂中纯粹理性的那个部分的卓越品质,又可以进而分为两种,一种是能够认识不变的客观世界的部分,被称为“科学的部分”,另一种则是针对可变的人与事进行“理性计算的部分”。再者,科学的部分又有三种不同的德性,即理智、科学和智慧;进行理性计算的部分也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生产各种产品的技艺,另一种则是明智。

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德性是智慧和明智,后世的康德受到了其影响,写出了《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

除此之外,亚里士多德还谈论了正义,他认为正义就是合法和公平,正义就是符合中道,而与之相对的非正义是在分配好处或坏处时不合比例的过多和不足,因此非正义就是过度和不及。

除了这本《尼各马可伦理学》外,亚里士多德还写了《欧德谟伦理学》,在这本书中,亚里士多德批评了老师柏拉图的那个所谓共产主义的城邦,因为不管公共生活有多么重要,人首先是家庭的动物,都有这个不能被剥夺的私人领域,就人这种生物来讲,家庭的和政治的两个维度缺一不可,因为“人不仅是政治的动物,而且是家庭的动物。”

在他看来,家庭优于城邦。

亚里士多德说:“以美德而论,并不在于认识它是什么,认识它从何而来才是最可贵的。因为我们的目的并不在于知道勇敢是什么,而在于做勇敢的人,也不在于知道公正是什么,而在于做正派的人,正如我们希望健康、并不希望知道健康是什么,以及希望身体安泰、并不希望知道安泰是什么。”

当然,这句话有局限,因为我们只有知道健康是什么,才能更好地通往健康之路。但这句话在今天依然有其警示作用,想想看,我们是不是做了很多舍本求末的事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希腊情感系列论文(四)|亚里士多德论伦理德性、情感与行动
龚群|回到行为者本身:当代德性伦理学的进路
黄裕生|理性的“理论活动”高于“实践活动” ——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幸福观”
读书 |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序...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关于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最后探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