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季羡林散文精选《马缨花》

瑞文

2018-02-09 21:05

引导语:中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散文家季羡林的散文《马缨花》,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原文知识信息,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院子不小,都是方砖铺地,三面有走廊。天井里遮满了树枝,走到下面,浓荫匝地,清凉蔽体。从房子的气势来看,从梁柱的粗细来看,依稀还可以看出当年的富贵气象。

这富贵气象是有来源的。在几百年前,这里曾经是明朝的东厂。不知道有多少忧国忧民的志士曾在这里被囚禁过,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里受过苦刑,甚至丧掉性命。据说当年的水牢现在还有迹可寻哩。

等到我住进去的时候,富贵气象早已成为陈迹,但是阴森凄苦的气氛却是原封未动。再加上走廊上陈列的那一些汉代的石棺石椁,古代的刻着篆字和隶字的石碑,我一走回这个院子里,就仿佛进入了古墓。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气氛,把我的记忆提到几千年前去;有时候我简直就像是生活在历史里,自己俨然成为古人了。

这样的气氛同我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这里,也还处之泰然。

但是也有紧张不泰然的时候。往往在半夜里,我突然听到推门的声音,声音很大,很强烈。我不得不起来看一看。那时候经常停电,我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着爬起来,摸索着找门,摸索着走出去。院子里一片浓黑,什么东西也看不见,连树影子也仿佛同黑暗粘在一起,一点都分辨不出来。我只听到大香椿树上有一阵????的声音,然后咪噢的一声,有两只小电灯似的眼睛从树枝深处对着我闪闪发光。

这样一个地方,对我那些经常来往的朋友们来说,是不会引起什么好感的。有几位在白天还有兴致来找我谈谈,他们很怕在黄昏时分走进这个院子。万一有事,不得不来,也一定在大门口向工友再三打听,我是否真在家里,然后才有勇气,跋涉过那一个长长的胡同,走过深深的院子,来到我的屋里。有一次,我出门去了,看门的工友没有看见,一位朋友走到我住的那个院子里。在黄昏的微光中,只见一地树影,满院石棺,我那小窗上却没有灯光。他的腿立刻抖了起来,费了好大力量,才拖着它们走了出去。第二天我们见面时,谈到这点经历,两人相对大笑。

我是不是也有孤寂之感呢?应该说是有的。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京城一片黑暗。白天在学校里的时候,同青年同学在一起,从他们那蓬蓬勃勃的斗争意志和生命活力里,还可以汲取一些力量和快乐,精神十分振奋。但是,一到晚上,当我孤零一个人走回这个所谓家的时候,我仿佛遗世而独立。没有人声,没有电灯,没有一点活气。在煤油灯的微光中,我只看到自己那高得、大得、黑得惊人的身影在四面的墙壁上晃动,仿佛是有个巨灵来到我的屋内。寂寞像毒蛇似地偷偷地袭来,折磨着我,使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在这样无可奈何的时候,有一天,在傍晚的时候,我从外面一走进那个院子,蓦地闻到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我抬头一看,原来是遮满院子的马缨花开花了。在这以前,我知道这些树都是马缨花;但是我却没有十分注意它们。今天它们用自己的香气告诉了我它们的存在。这对我似乎是一件新事。我不由得就站在树下,仰头观望: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了一团团的红雾。香气就是从这一片绿云里洒下来的,洒满了整个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使我仿佛游泳在香海里。

花开也是常有的事,开花有香气更是司空见惯。但是,在这样一个时候,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的花,有这样的香,我就觉得很不寻常;有花香慰我寂寥,我甚至有一些近乎感激的心情了。

从此,我就爱上了马缨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北京终于解放了。1949年的10月1日给全中国带来了光明与希望,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与希望。这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在我的生命里划上了一道鸿沟,我仿佛重新获得了生命。可惜不久我就搬出了那个院子,同那些可爱的马缨花告别了。

时间也过得真快,到现在,才一转眼的工夫,已经过去了十三年。这十三年是我生命史上最重要、最充实、最有意义的十三年。我看了许多新东西,学习了很多新东西,走了很多新地方。我当然也看了很多奇花异草。我曾在亚洲大陆最南端科摩林海角看到高凌霄汉的巨树上开着大朵的红花;我曾在缅甸的避暑胜地东枝看到开满了小花园的火红照眼的不知名的花朵;我也曾在塔什干看到长得像小树般的玫瑰花。这些花都是异常美妙动人的。

然而使我深深地怀念的却仍然是那些平凡的马缨花,我是多么想见到它们呀!

最近几年来,北京的马缨花似乎多起来了。在公园里,在马路旁边,在大旅馆的前面,在草坪里,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缨花。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座的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了一团团的红雾。这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衬上红墙、黄瓦,给人民的首都增添了绚丽与芬芳。

我十分高兴,我仿佛是见了久别重逢的老友。但是,我却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些马缨花同我回忆中的那些很不相同。叶子仍然是那样的叶子,花也仍然是那样的花;在短短的十几年以内,它决不会变了种。它们不同之处究竟何在呢?

我最初确实是有些困惑,左思右想,只是无法解释。后来,我扩大了我回忆的范围,不把回忆死死地拴在马缨花上面,而是把当时所有同我有关的事物都包括在里面。不管我是怎样喜欢院子里那些马缨花,不管我是怎样爱回忆它们,回忆的范围一扩大,同它们联系在一起的不是黄昏,就是夜雨,否则就是迷离凄苦的梦境。我好像是在那些可爱的马缨花上面从来没有见到哪怕是一点点阳光。

然而,今天摆在我眼前的这些马缨花,却仿佛总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它们仿佛想同灯光竞赛,同明月争辉。同我回忆里那些马缨花比起来,一个是照相的底片,一个是洗好的照片;一个是影,一个是光。影中的马缨花也许是值得留恋的,但是光中的马缨花不是更可爱吗?

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缨花,而且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它能告诉我很多事情,带给我无穷无尽的力量,送给我无限的温暖与幸福;它也能促使我前进。我愿意马缨花永远在这光中含笑怒放。

1962年10月1日

季羡林《马缨花》教学设计

一、散文学什么?

师:见过马缨花吗?

生:

师:我也没见过。没见过没有关系。

读散文,我们不是去认识马缨花,而是去体会作者笔下的马缨花寄予了什么样的情感,以及作者如何用精准的言语来表达这份独特的情感的。

PPT:

读散文,就是分享作者的人生经验,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

二、划出文中直接抒发对马缨花情感的句子,读一读,思考一下,作者对马缨花是什么情感。

师:启发引导,比如,我今天来到励才学校,我直接抒情就说:

我一到励才学校,就喜欢这里了!

我看你们,就说我多么喜欢你们啊!

生:划出来,读一读。

PPT:

句1:从此,我就爱上了马缨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句2:同那些可爱的马缨花告别了……我是多么想见到它们啊!

句3:影中的马缨花也许是值得留恋的,但是光中的马缨花不是更可爱吗?

句4: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缨花,我也爱珍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

……

生读:个别读,齐读。

现在,让我们来体会一下,用一个字来表现作者对马缨花的感情?(爱)

三、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我们来看看作者为何对马缨花情有独钟。

1.找出文中直接描写马缨花的句子,说说马缨花之美美在何处,作者是如何表现马缨花之美的。

生:画出直接描写马缨花的句子:

PPT:

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一团团的红雾。香气就是从这一片绿云里洒下来的,洒满了整个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

生:读。

师:作者是如何表现对马缨花的喜爱的?(视觉效果上看,色彩中的“粉红色”“绿云”“红雾”都具有柔和之情;嗅觉上,“香气”;连用动词三个“洒”,表现出香气四溢的情态,从“绿云里洒下来”、“洒满了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也洒进了读者的心。我们一同认识到,这不是普通的香,它们渗透着生命的活力,抚慰了作者寂寞的心灵——再黑暗的时代也会生命的光亮洒进我们的生活。)

该怎么读出对马缨花的喜爱之情?(柔和,细腻,明亮)

生读。(三个“洒”字,拖长音读)

作者不仅直接写了马缨花之美,还写了见到马缨花时的心情:

PPT:

在这样一个时候,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的花,有这样的香,我就觉得很不寻常,甚至有些感激的心情了。

读:分别用自己的方式,自由地读一读,想象自己就是作者,力求读出自己的味道。齐读时,重读四个“这样”,“甚至”(“甚至”后面停顿一下)。

2.作者爱马缨花,是因为马缨花本身的美吗?(从而理解,文章开始两段描写“阴森凄苦的气氛”、我的“孤寂之感”作用。)

PPT:

作者喜爱马缨花的原因,你认为是——

阴森凄苦的气氛?

我的“孤寂之感”?

马缨花本身的美?

……

结合学生回答,品读第2、3段。

读一读环境描写的句子:

PPT:

(第二段)等到我住进去的时候,富贵气象早已成为陈迹,但是阴森凄苦的气氛却是原封未动。再加上走廊上陈列的那一些汉代的石棺石椁(guǒ)、古代的刻着篆字和隶字的石碑,我一走回这院子里,就仿佛进入古墓。这样的气氛同我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这里,也还处之泰然。

这里的气氛是什么?(阴森凄苦)

追问:作者如何表现这种阴森凄苦的呢?(比作古墓)

读:我住在这里,也还处之泰然。

品味“也还”的意味。

PPT:

第三段:但是,一到晚上,当我孤零一个人走回这个所谓的家的时候,我仿佛遗世而独立,没有一点活气。(原文中不止写了这么多,想象:请将省略号出补出来。)……

PPT:(原文:没有人声,没有电灯,没有一点活气。在煤油灯的微光中,我只看到自己那高得、大得、黑得惊人的身影在四面的墙壁上晃动,仿佛是有个巨灵来到我的屋内。)

师:如果你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有何感觉?

生:读。指导学生读好这段文字中的无奈与寂寞,抓住三个“没有”,一个“只”,“高得、大得、黑得”重读。

综上所述,作者之所以爱上马缨花,还因为什么?(我的“孤寂之感”、“阴森凄苦的气氛”)这种写法,叫做“反衬”,反衬,更衬托出马缨花对于我的重要意义。

师:好!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几个句子,来体会一下作者的心路历程吧!

生:齐读

PPT:

1.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

2.我一走回这院子里,就仿佛进入古墓。

3.一到晚上,当我孤零一个人走回这个所谓家的时候,我仿佛遗世而独立。

4.我十分高兴,仿佛是见了久别重逢的老友。

5.今天的马缨花,却仿佛总是在光天化日之下。

6.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

7.它们仿佛想同灯光竞赛,同明月争辉。同我记忆里那些马缨花比起来,一个是照相的底片,一个是洗好的照片;一个是影,一个是光。

师:这七个句子中都有一个词?(仿佛)

师:七个含有“仿佛”的句子中,你读到了什么?或者说,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一是感受作者善用比喻,七个“仿佛”都是在打比方,让读者更容易与作者的心贴得更近,并且感同身受;二是这7个句子的连缀可整体把握全文思路,触摸到作者的情感历程,以及那种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喜悦,告别旧时代迎来新时代的激动之情。)

四、用补充原文结尾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补充出示原文结尾处,“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缨花,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因为,……”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你认为,原文会接下去写什么?

PPT:

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缨花,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因为,……

生:联系上下文,想象,表达。

PPT:

原文结尾处的句子:它能告诉我很多事情,带给我无穷无尽的力量,送给我无限的温暖与幸福,它也能促使我前进。

生读。(理解原文揭示文章主旨,从而达到分享作者人生经验的目的)

师:说说你从这篇散文中,分享到作者的那些人生经验?或者说,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纷纷说出自己的体会。

师:(综合学生的表达,归纳)

那曾经抚慰作者心灵的马缨花,固然是令人留恋的,但那终究是“照相的底片”——暗淡无光;但如今光艳的花朵,是“洗好的照片”,光鲜靓丽,更预示着新时代美好的生活;曾经的马缨花是“影”,如同一个梦境般,充满孤寂,如今的马缨花,是一道光亮,直直的射入作者的内心,温暖了作者的灵魂。

读散文,直接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读散文,就是要走近作者,就是要以己之心,体贴作者之心。

PPT:

对于季羡林而言,马缨花就是——

生:讨论。

PPT:

马缨花

(根据季羡林同名散文改编)

五、结束语

是啊,在作者那淳朴自然的文笔之下,漫不经心之中,却独具慧眼的寓哲理于草木虫鱼之中,寄心魂于日月星辰之上。文中马缨花已成为作者物化了的一段岁月,寄托了作者在新旧两个时代的不同情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文选粹:季羡林:马缨花
季羡林散文读记
浅谈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
季羡林:散文的大树四季常青
高考散文阅读题命题类型及解题思路分析
散文诵读《听雨》作者 季羡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