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还乡诗中最为欢欣的一首,字字都带笑,句句都是经典

在唐朝的诗坛之中,李白和杜甫两人是金字塔尖的人才,他们代表着诗歌文化的巅峰,也是后世的标杆。与李白留下豪情万丈,瑰丽神奇的诗歌不同,杜甫的诗歌与现实结合得更为紧密,因而被称为“诗史”。尤其是在安史之乱发生之后,国家不幸诗家幸,更是激发了杜甫的灵感,写下了一首首沉郁顿挫的伟大诗篇。

从盛世到乱世,再到平乱后的恢复,杜甫经历了人间的大起大落,悲欢离合。他的诗歌,恰好也就浓缩了几千年封建王朝的兴衰成败,思想性极高。杜甫将自己对国家的感情,融入诗歌之中,使其具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比如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是如此: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向襄阳向洛阳。

即使不了解此诗背景的人,也能感觉到杜甫内心欢快搏动的情绪。如果知道前因后果,自然会更理解杜甫为什么如此兴奋。我们都认为杜甫饱经颠沛流离,过着非常悲苦的生活。其实,杜甫的童年和少年,就如同大唐的开元盛世一样,是无比灿烂的。

他的祖父是著名诗人杜审言,父亲则是朝议大夫、兖州司马杜闲,母亲崔氏来自于世家大族。所以年轻时的杜甫,不但不困窘,而且还非常富足。更为幸运的是,此时的唐朝正好是处于它的甚至是整个中国封建时代巅峰时刻。只不过,安史之乱改变了一切,皇帝落荒而逃,百姓流离失所,到处是烽烟、流血、战火。

杜甫本人的命运也是和这次战争密切相关的,他本来打算投奔灵武继位的唐肃宗,却被叛军所俘,侥幸才得以逃脱。经历过花团锦簇的时代,又遭遇了国破家亡的悲哀,这才激发了他的无限激情,写下了一首首传唱千古之作,也成就了诗圣的金字招牌。

这首诗就是在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天所作,当时官军在洛阳大败叛军,取回河南河北,而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自缢身亡,也标志着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结束。这八年时光,耗费了大唐的元气,也让诗人饱尝了人间的离苦,他们虽然不知道今后的走向,但毕竟已经结束了混乱的一切。

此时杜甫正在四川避难,这是他听到的好消息,第一、二两句就是交待了听闻后复杂心情。战乱平定,这当然是再好不过了,然而诗人想到这么多年以来,家国遭受的伤痛,不由喜极而泣,泪洒衣裳。虽然男儿有泪不轻弹,此时却能哭得尽兴。

第三、四句是通过侧面描写妻子的行为,阐述了这次胜利对于普通民众的巨大鼓舞。他的妻子,也是出自名门望族,饱经战乱,整日愁眉不展,但听到这个好消息,却没有了一点哀愁,随便地收拾书籍,欣喜若狂。

第五、六句则是承接上句的意思,收拾书籍,就是为了尽早还乡,回到中原,回到洛阳去。这两句,描述了诗人极度欢愉的心情,也是千古以来的名句。此时,杜甫再也顾不得半生坎坷的境遇,他要唱着歌,喝着酒,在明媚的春光之中,与妻儿一道回到故乡。

要知道,自古的还乡诗很多,出名的也不少,比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两首,都很出名,说出了“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童趣。又比如宋之问的那一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道出了多少游子的心声。然而,杜甫的这首还乡诗,却因为有了这两句,足以传唱千古!

最后两句中,诗人用了“即从”、“便下”两个词,突出表现了迫不及待的心情,这和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只有这样传神的词语,才能让我们相隔千年,仍然能够体会到杜甫当年的激动,感受到他的心跳,体会到他的老泪纵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甫看着儿子挨饿却无能为力,心酸又无助,写下一诗《百忧集行》堪称千古悲情
诗风雅韵颂国魂(二)
李白、杜甫、高适,三个男人一台戏
诗圣杜甫生平介绍
杜甫一生的四个时期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颠沛流离的人生轨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