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规划管理】“城市双修”规划评估方法及四川省岳池县实践

作者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卓想,成都市人民政府施媛,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所所长胡英男,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办主任岳波,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所副所长陈俊松在《规划师》2018年第11期撰文,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双修”规划多为局限于单个地块、局部分区层面的“小双修”,与区域“大双修”协调互动不足。同时,规划成果过分强调全面性,内容“泛化”,缺乏问题针对性,无法有效地衔接实施建设且缺少系统的评估方法。文章通过梳理我国现阶段“城市双修”规划工作,从评估原则、要素选择与框架构建3个层次,尝试建立“城市双修”规划评估方法,并结合四川省首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岳池县进行实践探索,提出“城市双修”规划评估相关策略。

[关键词]城市双修;评估方法;大双修;分层引导;行动导向

[文章编号]1006-0022(2018)11-0040-08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卓想,施媛,胡英男,等. “城市双修”规划评估方法及四川省岳池县实践[J].规划师,2018(11):40-47.

“城市双修”规划发展进程

(一)政策推动

中国 40 年来的快速城镇化和城市扩张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因缺乏对长远规划的认识和考虑,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城市文化等方面遗留了大量的历史欠账,各大城市相继出现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交通拥堵等“城市病”。继2014年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后,2015年6月海南三亚被列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综合试点;2015年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2016年12月住建部在三亚召开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现场会,总结全面开展“城市双修”的工作重点,并于同月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双修”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城市双修”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主要任务目标等内容;2017 年 4 月,住建部公布第二批19个“城市双修”试点城市;2017年7月,公布第三批38个“城市双修”试点城市。截至目前,共有58个全国层面的“城市双修”试点城市。

(二)实证研究

在政策推动的同时,“城市双修”在实践探索研究层面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三亚“城市双修”通过山体、河流、海岸带修复以及广告牌匾整治、城市绿化改造等方式,整治城市发展中的乱象问题;湘西州古丈县从存量土地有机更新、城市特色风貌彰显等方面,探究山地“城市双修”模式;天津李七庄街从宏观把握、中观把控和微观实施3个层次,构建了城市边缘区“城市双修”规划策略;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从生态修复类型、工程技术方法上探索了钓鱼台湿地生态修复的措施;宁波小浃江片区从自然生境、城市功能和生活方式方面解析了“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市设计方法。

 现阶段“城市双修”规划的困境

回顾“城市双修”规划的发展进程,当前“城市双修”规划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双修做什么”,研究对象多为局限于单个地块、局部分区层面的“小双修”,研究内容“泛化”缺乏问题针对性,无法有效地衔接实施建设,且缺少“为什么这么做”“到底做哪些”的系统评估方法探索,即面临技术路线偏差、内容成果“泛化”和实施建设无序等困境。

(一)技术路线偏差

首先,“城市双修”规划包含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两个层次,其中生态修复是城市修补的前提与基础,精雕细琢地着眼于单个地块、局部分区层面的“小双修”,摒弃建成区外围的区域“大双修”,会造成“大双修”建设与“小双修”保护的脱节。其次,“城市双修”规划因“城市病”而生,不应脱离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而应在技术路线上强化问题导向,并结合目标导向,科学分析城市问题、确定双修建设重点。

(二)内容成果“泛化”

“城市双修”规划并非法定规划,目前除建设部发布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城市双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目标等框架性内容外,尚未出台相关的技术管理规范;各城市及地区“城市双修”规划编制实践类型多样,规划内容从城市功能到生活方式,从自然生态到街边刻画,从夜景灯光到广告牌匾,无所不包,呈现出过分追求综合全面的现象,导致内容成果“泛化”。

(三)实施建设无序

“城市双修”规划涉及内容较多,“全面开花”、贪大求全式的传统实施建设,不仅违背城市经济发展客观规律,耗费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不利于“城市双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引导双修规划编制对接实施管理,突出“城市双修”建设重点,明确“城市双修”建设主次关系,有序分解总体任务,落实具体规划建设项目,渐进式地推进“城市双修”规划的各项任务,是目前“城市双修”规划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双修”规划评估方法

(一)评估原则

1. 以“大双修”为本底的全局思维

“城市双修”规划评估不仅需要梳理城市建设区内的公共服务、市政基础设施、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风貌所存在的问题,还需对外围的山体、水系、湿地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所组成的“大双修”本底展开系统调查。以“大双修”为本底的全局思维,借助区域生态资源的保护和控制,在完善“大双修”空间格局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建成区“小双修”的各项任务,有利于强化城市建设区与区域生态资源的联系,避免“小双修”建设与“大双修”保护脱节的现象。

2.以分层引导为核心的要素控制

“城市双修”规划评估涉及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城市文化等诸多内容,“大而全”的传统规划编制方法缺乏问题针对性,可操作性较低,并不适用于“城市双修”规划评估。如何突出内容重点、衔接工程建设、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是“城市双修”规划评估急需解决的难题。以分层引导为核心的要素控制,采用优先层、重点层和一般层三级要素结构,将原本无差异的诸多内容目标,依据其重要性、难易度,分解到不同层级,确保“城市双修”规划建设总体目标有序实现。

3.以重要问题为指引的行动导向

依靠单一的“城市双修”规划并不能解决城市所面临的所有“城市病”,“城市双修”规划的重点应结合年度计划,突出解决一定时间内城市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以重要问题为指引的行动导向,通过优先治理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建设条件成熟的重要问题,并以重要问题治理成效为引导,逐步推动其他问题的解决,渐进式地推动“城市双修”规划的可持续建设。

(二)评估要素

1. 要素层级

依据“城市双修”的评估原则,将评估要素类别分为“大双修”和“小双修”两个方面。其中,“大双修”为“城市双修”规划在宏观层面需优先解决的生态本底修复问题,是“城市双修”规划的基础和前提,作为构成“城市双修”评估要素类别的优先层,包含山体保护与修复、水体治理与修复、绿地系统修复3个类别;“小双修”依托“大双修”基础,不断地完善城市建成区修补问题,进一步将“城市双修”评估要素类别细分为重点层与一般层两个层级,并从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空间、道路交通、老旧小区及历史文化街区、市政公用设施、城市风貌现状评估6个方面进行系统性构建。重点层评估要素类别为城市建成区中影响公众生活、威胁公共安全,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需重点解决的城市修补问题,包含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现状评估、公共空间系统、公共交通、历史文化街区、老旧住宅、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电力工程和城市形态9个类别。一般层评估要素为对城市建成区影响范围较小、不危害居民生命安全的要素,受经济条件等因素限制,相较于重点层可适当减缓更新节奏,包含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四边空间、地下空间、道路建设、慢行交通、交通设施、老旧工厂、通信工程、燃气工程、环卫工程、城市色彩、街道立面和夜景灯光 13 个类别。

2.要素组成

依托优先层、重点层和一般层三级要素层级建构,进一步深化各层级要素组成。

(1) 优先层要素的组成为:①山体保护与修复,包括自然受损及建设侵占的山体,通过评估,确认需要修复的山体,需明确山体修复类型,划定山体保护控制线,并依据城市山体受损情况,提出修复被破坏山体的工程措施。②水体治理与修复,包括河道萎缩、洪涝灾害和黑臭水体,通过评估确立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原则、目标和措施,加强城市水系自然形态保护和修复,制定改造渠化河道的方案,同时划定“城市蓝线”,绿地系统,通过评估,优化城市现状建成区绿地布局,明确老旧公园提质改造的原则与目标,提出植物配置和生态绿化的要求。

(2) 重点层要素组成为:①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包含文化、教育、体育和医疗等设施,通过评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布点,构建系统的公共服务体系。②公共空间系统,包括建成区主要的公园绿地、广场和步行街,通过评估,优化公园广场布局、提出需重点改造的步行街段。③公共交通,包含公交系统、重要交通设施,通过评估,优化公交线路、完善交通设施,提升出行效率,保障居民出行安全。④历史文化街区,包含历史文化街区及文化保护单位,通过评估,划定历史文化街区、确定历史建筑,明确保护范围、建立保护名录,提出保护利用的原则和要求。⑤老旧住宅,包含城市棚户区、老旧危楼和城中村等,通过评估划定需改造提升的老旧小区和老旧住宅范围,明确修补的目标、原则和要求。⑥给水与排水工程,通过评估现状给排水设施,提出老旧管网改造要求,确定管线位置、管径、埋深、坡度与长度,进行管线综合规划。⑦电力工程,包含电力设施、变电站容量及布点,通过评估,改进电力设施布点,完善电力线路布局。⑧城市形态,包含城市第五立面、主要街道风貌,通过评估,明确城市风貌特色,保护自然山水格局,优化城市形态格局。

(3) 一般层要素的组成为:①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包含社区幼儿园、卫生站、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及市场等,通过评估,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点,提升社区生活服务水平。②四边空间,包含建成区内的重要山体、水体、道路及绿地周边公共空间,通过评估,提出四边空间环境整治方法,以及沿街、沿路和公园绿地周边地区的建设管控策略。③地下空间,包含交通、商业、市政类基础设施等公共空间,通过评估,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目标、原则和要求。④道路建设,包含拥堵路段、断头路等,通过评估,优化城市现状建成区的路网,明确新增道路和完善道路,规定其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控制点坐标、标高、道路长度和坡度。⑤慢行交通,包含建成区休闲步道、自行车道等,通过评估,完善并优化城市现状建成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⑥交通设施,包括停车设施、充电桩和过街设施等,通过评估,优化完善交通设施,提出重要区域及地段交通设施改善措施。⑦老旧工厂,包含闲置厂房、废弃厂区等,通过评估,明确厂房改造原则、提出厂房改造措施。⑧通信工程,包含电信、邮政等设施,通过评估,优化通信设施布点,实现全覆盖服务。⑨燃气工程,包含气源、气量、燃气设施等,通过评估,完善燃气设施布局,优化能源消耗结构。⑩环卫工程,包含垃圾收集站、转运站等环卫设施,通过评估,优化环卫设施布局,增强环卫能力。 城市色彩,包含主导色、一般色,通过评估,优化色彩搭配,完善城市色彩体系。 街道立面,包含入口形象、文化特色等主要街道,通过评估,提出街道立面形象提升的原则、要求。 夜景灯光,包含滨水、主要街道及建筑灯光照明,通过评估,提出城市重要地区灯光照明提升措施。

(三)评估框架构建

以评估原则为指导,以评估要素层级、要素组成为基础,构建“城市双修”系统评估框架。“城市双修”系统评估框架由“大双修”与“小双修”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大双修”中关系到山水田林湖等生态本底安全、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内容为“城市双修”规划评估的优先层要素;“小双修”为建成区范围,并综合考虑影响范围、轻重缓急等情况,可进一步分为重点层要素与一般层要素(图1)。

 

四川省岳池县“城市双修”规划

评估实践

(一)岳池县概况

岳池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地区,自1998 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安市、撤区立市以来,作为广安市第二大城市的岳池县进入高速发展的 20 年。快速的城镇化在拉动经济腾飞、推动岳池县城镇建设的同时,也造成生态系统破坏、老城区交通拥堵和空间秩序混乱等问题,急需找出城市“症结”,通过“城市双修”规划,引导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岳池县“城市双修”规划评估方法

1. 评估范围界定

依据所构建的“城市双修”评估框架,同时协调区域“大双修”与城市“小双修”建设,此次岳池县双修范围以岳池县城现状建成区为主,同时考虑周边重要山体、水系、湿地等与城市发展紧密联系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北至凤翔大道高速入口,东至城东新区龙藏大道,西至岳池一中已建设区域,南至长滩寺河,约为18.86km² (图2)。

2.评估策略解析

综合应用“城市双修”评估框架,从优先层要素评估、重点层要素评估和一般层要素评估3个层级,对岳池县现状展开系统的问题分析。

(1) 优先层要素评估。优先层要素评估包括城市山体、城市水系、城市绿地现状评估。

①城市水系现状评估。岳池县水系发达,现状有长滩寺河干流、麻柳河等多条支流,水滩、大高滩等4座水库及东湖、龙湖等2个湖泊。对比《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洗马河和东湖富营养化现象明显,水质污染较为严重、水环境问题凸显;建成区内部的麻柳河、洗马河河堤以人工硬质岸线为主,余家河北段以人工软质岸线为主。现状人工硬质河堤段,按照 30 年防洪堤岸设计,河道宽 20   m,由于缺乏治理,河道淤积严重、河道垃圾散布、建筑物违章搭建,致使河宽仅为10   m,河道萎缩严重、岸线水土流失加剧,行洪能力大大降低(图3)。

②城市山体现状评估。岳池县地势较为平坦,地貌以浅丘、平坝为主,现 状建成区内主要有凤山、狮子山两座山体。由于山体保护线不明确,局部山体被建筑侵占、被建筑遮挡现象明显,超过了 1/3。与此同时,山体地质结构不稳定,山体局部出现垮塌,部分山体采用混凝土砌筑堡坎硬化,加剧了对山体的破坏。

③城市绿地现状评估。按照城市级公园 1   000   m、社区公园 500   m 的服务半径分析,现状公园较为集中分布于县城北部区域,偏离城市中心区,使得人均公园覆盖率严重不足;按照四川省级园林县城绿地率 30%、绿化覆盖率 36%、人均公园绿地 8   m²的要求分析,岳池县现状建成区绿地总面积为 345.14   hm²,建成区绿地率为34.03%,绿化覆盖率为39.1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0.47   m²,满足相关要求。

(2) 重点层要素评估。重点层要素评估包括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空间系统、公共交通、历史文化街区、老旧小区、给排水设施、电力工程和城市形态现状评估。

①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评估,包括文化设施、教育设施、体育设施、医疗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评估。其中,文化设施总共 6 个,包括科技馆、城市规划展览馆等。现状文化娱乐设施用地面积为 4.60   hm²,人均文化设施用地为0.28   m²,远低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范》中小城市文化设施规划用地指标0.8~1.1平方米/人的要求,且文化设施类型相对单一,规模较小;教育设施包含 6 所中学、8 所小学,按照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 1   000   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   m的标准分析,建成区滨河东路东侧新城区为中小学服务半径未覆盖区域,银城南路以南与凤山大道以北的居住区为小学服务半径未覆盖区域;体育设施共 1 处,用地面积为 4.61   hm²,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0.28   m²,不满足《四川省全民健康实施计划 (2016—2020 年 )》所提出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1   m²的相关要求;医院设施共 10 处,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0万人左右就应设一所300~400床位的,用地面积为15000~ 25000m²的大型综合医院;社会福利设施共1处,用地面积为0.20hm² ,规模较小,类型单一,不满足《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范》中小城市人均社会福利设施面积0.2~0.3m² 的要求(图4,图5)。

②公共空间系统评估,包括公园绿地、广场与商业步行街评估。建成区总计有13处公园、3处广场、2处步行街。公共空间总体数量较少,以城市公园为主,缺少社区内公共活动空间;在总体布局和空间分布方面,现状公共空间多集中在现状建成区周边,服务半径和可达性较差,老城区建筑密度较大,公共空间严重缺失。

③公共交通评估,主要为公交系统评估,目前岳池县有 41 辆公交车,其中 20 辆为新近投入运营的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公交车保有量约为4   000人/标台,低于规范要求的 1   200 ~ 1   500人 / 标台;已开通 10 条常规公交运行线路,共设置公交站点约 50 余处,但站点设置几乎均为直接式停靠站,无港湾式停靠站点。

④历史文化街区评估。建成区无历史文化街区,有3个市级文化保护单位,分别为文庙、白塔和王字楼。白塔现状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塔身长满青苔,破败不堪,存在安全隐患;文庙整体保护较好,外围为现代风格建筑,与历史风貌不协调;王字楼建筑主体结构正进行修缮维护。建筑外围为居住建筑,虽采取坡屋顶形式协调历史风貌,但建筑高度过高,使得王字楼整体形象不突出。

⑤老旧小区评估。依据年代可以分为 20 世纪 70 年代及以前、20 世纪 80年代后两种类型。20 世纪 70 年代及以前的老旧小区建筑高度为1~3层,建筑结构以砖混结构为主,位于大东街的县委大院及正北街的木结构居民住宅,年久失修,房屋受损严重,存在安全隐患。20 世纪 80 年代后的老旧小区为位于西街西段两旁的警察公寓、万兴社区,存在环境脏乱、外立面老旧、无消防通道及缺少安保设施等问题。

⑥给排水设施评估,包括给水设施与排水设施评估。给水设施现状共有 1座自来水厂,以及响水滩水库、全民水库和红坡盖水库3个取水点,采用高位水池的方式输送,管网敷设方式以环状为主,局部区域为枝状,应加快管网结构改造。老城区排水设施以合流制管道为主,管网破损现象严重,正北街部分区域存在大管道接入小管道情况,造成排水不畅,暴雨时内涝;新城均为分流制管道。

⑦电力工程评估,建成区已建和在建110   kV变电站3座,容量为130   MVA;110   kV输电线路4条,长50   km。现有变电站容量及布点均不足,城东翔凤大道与凤山大道未覆盖,直接影响城市远期东部新城的建设,制约城市经济发展,应加快推进东部新城变电站选址建设,完善电网结构(图6)。

⑧城市形态评估,主要包括整体格局、天际轮廓线及第五立面评估。整体格局为“两山四水”,即狮子山、凤山、响水、洗马河、东湖和麻柳河,由于大规模城市建设侵占山体、水体,使得狮子山—东湖、凤山—洗马河山水空间廊道被遮挡;天际轮廓线,城东和城南新建建筑缺乏高低起伏,存在建筑一展齐、一般高、一个样的现象,整体形态无差别,城市特征不突出;第五立面,工业彩钢遍布建成区各个居住区,色彩突兀,严重影响城市形象。

(3) 一般层要素评估。一般层要素评估包括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四边空间、地下空间、道路建设、慢行交通、交通设施、老旧工厂、通信工程、燃气工程、环卫工程、城市色彩、街道立面及夜景灯光评估。

①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评估,包括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商业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社区服务设施、金融邮政设施评估。a.教育设施,建成区共有33个幼儿园分布于旧城区。其中,独立占地的幼儿园3处,非独立占地的幼儿园 30 处。以服务半径 300   m 来计算,目前旧城区的幼儿园能满足服务要求,但大部分幼儿园无符合规定的室外活动场地;东部新城区服务半径未能做到全覆盖 ( 图 7)。按生均用地 10 平方米/人计算,建成区学龄前儿童共需要幼儿园用地为 48   660   m² ,但现状幼儿园用地面积仅为 10   609   m²,不满足生均用地要求。b.医疗卫生设施,现状已建有包括卫生站、药房、诊所等多种类型的医疗卫生设施,基本满足社区居民日常就医需求。c.商业服务设施,现状共有 10 处市场,其中农贸市场 9 处,批发市场1处。按照服务半径500   m校核,老城区基本能满足服务半径要求,石桥街居住区以及翔凤大道以东的新城区为市场服务半径未覆盖区域。d.市政公用设施,以服务半径200   m为标准,现状垃圾收集箱通过城市垃圾转运车统一收集、集中清运继而全部焚烧,基本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e.社区服务设施,旧城区停车位相对匮乏,停车难、停车乱现象突出;金融邮政设施包括10个银行网点,9 个邮政局,银行网点、邮政局平均服务半径约为0.6   km,基本能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图8)。

②四边空间评估,包括山边、水边、路边及绿地周边空间评估。城市主要绿地凤山公园周边用地基本被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等城市建设用地挤占包围,公共开敞空间缺失;麻柳河丝绸路至凤山大道段沿岸没有进行滨水空间控制和绿地建设,部分空间被居住小区、工业厂房用地挤占;老城区公共停车位供应严重不足,较多街道、路边公共空间被停车占用,环境品质较差。

③地下空间评估。截至 2017 年,岳池县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建筑面积约为326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翔凤大道以东的城东新区,现阶段岳池县城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点状分布的中心区商业开发、居住区停车为主,尚处于初期阶段,地下动态交通、地下公共设施及防空防灾功能空间等城市综合功能利用较少。

④道路建设评估,包括路网密度、断面形式和交叉口组织评估。路网密度,现状建成区道路总长度为72.43   km,路网密度为4.24   km/km²,其中干路总长53.19   km,干路网密度为3.11   km/km²,支路总长 19.24   km,支路网密度为1.13   km/km²,符合《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对小城市干路网密度要求,但支路网密度与规范要求的 3 ~4   km/km² 相距甚远;断面形式,现状道路均为一块板形式;交叉口组织,现状道路交叉口均采用平面交叉方式,干路级别以上道路交叉口均进行了渠化( 图9)。

⑤慢行交通评估,包括通勤类慢行交通和休闲类慢行交通评估。通勤类慢行交通现状几乎无自行车专用道,机非混行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同时,由于路边停车现象突出,占用了大量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现已在凤山公园、东湖公园及麻柳河湿地等局部区域建有多条休闲类慢行交通廊道,但尚未形成完善的慢行体验系统。

⑥交通设施评估,包括停车设施、充电桩和过街设施评估。停车设施,现状老城区基本未配建地下停车场,停车形式以地面为主,且老城区未建设公共停车场,路边停车、占用人行道现象停车比较严重;在充电桩及过街设施方面,建成区现阶段无公共充电桩、过街设施。

⑦老旧工厂评估,现状共有5处老旧工厂,包括位于岳池县的敬中印刷厂、岳池丝绸厂、广达木门厂、农肉联厂及生猪定点屠宰场。其中,农肉联厂、生猪定点屠宰场等工业厂区位于老城区,对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需科学实施旧城区老旧厂区搬迁改造,促进产品技术提档升级。其余厂房目前为闲置状态,应合理转型利用。

⑧通信工程评估,包括通信电缆、电信、广播电视评估。a.通信电缆,新城区电缆敷设均采用地下敷设,老城区以架空敷设方式为主,纷繁交织的架空线路对城市景观造成一定影响的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电信,现状电信分公司主机容量为 6   400 门,实用 7   618门,处于超负荷运营状态。b. 广播电视,广播节目3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 90%;传输公共电视节目 45 套,其中自办节目3套,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

⑨燃气工程评估,包括气源、管网结构、用气量及不均匀系数评估。a.气源,来源于川渝地区高压天然气集输管网;b. 管网结构,现状建成区尚未形成城区环网、区域主干环网及用户支管的分层次结构,随着天然气用户的逐步发展,用气量的增加,管网负荷增加,管网供应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c. 用气量及不均匀系数,日高峰系数Kdmax 为 1.23,高峰日用气量为 21.3万立方米;小时高峰系数Khmax为2.0,高峰小时用气量为1.64万立方米。管网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以减小小时高峰系数。

⑩环卫工程评估。现有垃圾收集站8座,中转站1座,5吨垃圾收集车7辆,小型垃圾收集车7辆,洒水车1辆,环卫工作车 2 辆,公厕 11 座。布局上,环卫设施目前主要集中于老城区,新区数量少,大多为空白;数量上,环卫工作车数量相对不足,运送能力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⑫城市色彩评估。目前城市色彩混杂,缺乏主色调引导,大量的蓝色屋顶彩钢瓦,过于鲜艳,色调突兀,对城市色彩形象影响较大;九龙大道、翔凤大道等主要街道沿线,建筑用色过于单调,未形成醒目的入口形象。

⑬街道立面评估,包括街道整体形象、街道家具评估。a.街道整体形象,由于缺少统一的规划,部分广告牌体量过大、色彩艳丽,加之电杆电线突兀、杂乱,使得街道整体形象欠佳;b.街道家具,除必要的路灯外,缺少雕塑、标识标牌等家具小品,街道生活氛围不强。夜景灯光评估,现状建成区在城市主要景观轴线麻柳河沿线、银城大道和九龙大道上已形成较好的城市夜景秩序感,但缺少重点节点的地标性建筑照明,局部地段不突出。

3.评估总结

通过“城市双修”规划评估,精准查找建成区现状问题的同时,采用优先层、重点层和一般层分层要素评估方式 ( 表 1),进一步明确建成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并结合县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细化落实各层级重点实施项目,以重要问题治理成效为引导,突出内容重点、衔接“城市双修”规划,增强规划编制的可操作性,合理组织开发时序,逐步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渐进式地推动“城市双修”规划的可持续建设。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结构的转型优化,传统大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被集约型、环境友好型及内涵式的发展模式所取代,“城市双修”规划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城市双修”所面临的困境,从评估原则、评估要素和评估框架3个方面构建“城市双修”评估方法,并以四川省首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岳池县为例,从优先层要素评估、重点层要素评估和一般层要素评估3个层级深度解析“城市双修”评估方法的应用,以期为我国尚处于初步阶段的“城市双修”规划提供多样的思考方式。

来源:2018年11期《规划师》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合肥公共服务评估专篇
明珠湾附近!南沙街旧镇这片区域将进行旧改!
【城市更新】聚焦公共要素的城市更新机制探讨
深圳试点小地块城市更新 拆除面积3000至10000平可申请
城市生态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