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为什么能认识道?动物草木为什么不能?人与道联系的纽带是什么
userphoto

2023.07.15 安徽

关注

人为什么可以认识“道”?顽石草木为什么不可以?动物为什么不可以?

因为人类拥有强大的意识、潜意识和主观意识。尤其是主观意识。

动物草木可以得道、行道,但不可以像人类一样去主动的寻道、选择道。

大道三千,可以任你选择,只要你有足够的主观意识。

1.如何认识万事万物?

如何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宇宙、天地、万物?

答案是找参照物。

宇宙万物都遵道而行,你如果能找到“道”,并把道作为参照物,那么认识万事万物还会难吗?

无论认识自己还是世界,都需要自己主动寻找一个参照物、建立一套标准,不然就只能依靠自己的本能,去行走世间。

人们认识世界的参照标准:有道、有德、有仁义、有礼法、有智慧、有信念、有本能。孰高孰低一眼可知。

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而后智,失智而后信,失信而后本能。这就是道德仁义礼智信和本能,也就是人类思想认知的八大层次。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八个精神层面的无形参照物。

本能天生都有,信念要自己寻,智慧要自己修,仁义要自己立,道德要自己找,无论找到哪一种处世标准,都是由自己的主观意识决定的。

你找到什么样的处世标准,就会走上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就会获得什么样的人生。

其中尤以道最难找、最难觅。无法得道,就只能退而求其次,直至降至本能。

远古时期,三皇五帝就已经挣脱了人类本能的束缚,寻觅到了华夏族的兴旺之道,所以,我们后世几千年才能领先于世界。

2.人类以何物、以何种方式承载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能得道,也能失道。道,不是某个人的专利,人类能以勤俭静得之,也能以惰奢躁失之。

人类主观意识中有道,才能以道而行、遵道而为。

人类以自我灵魂意识承载道,以灵魂如镜的方式映照出万物与道。

大道无形。无论天道有多么广大,人的主观意识都可以承载它。人与道联系的纽带,便是(灵魂)意识。

为什么人的意识能够承载天道?

因为人的主观意识,就像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宇宙天地万物,自然也可以百分百映照出“道”。

镜中的世界虽然是假的,与现实世界的景象是相反的,但它也确实事无巨细地映照出了现实世界。

道本身是道,“镜子”中的道也是道。抓住了镜中道,距离真实的道还远吗?

老子说:“涤除玄鉴,能无疵乎?”能不能得道,关键就在于你的灵魂这面镜子够不够光滑完美。

3.灵魂如镜,灵魂为何物?

什么是灵魂?灵,就是心灵;魂,就是心魂。灵魂,就是人的心与内心。

灵魂如镜,可以映照诸天,当然也包括人和万物。所以人们才会常说:心如明镜。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珠本身不就像一个镜子吗?虽然是球形的。

人的(灵魂)意识,包括五感六识,灵魂就在其中矣。

眼耳鼻舌身,就是五感;意识、潜意识、主观意识,就是纵三识;身识、魂识、魄识,就是横三识。五感都属于身识。

魂识和魄识就是灵魂之识。灵魂如镜,心也如镜,可以映照有形之物,也可以映照无形之本质。心即是魂。

人人都有一颗心。哀莫大于心死;善莫大于心慈;惧莫大于心恐;恶莫大于心狠。

人人都知道自己有心,却不知道自己有魂,心即是魂。心安则魂逸;心静则魂灵。福至心灵,祸来神昧。

4.什么是主观意识?

大道无形,天道飘渺,地道共荣,人道公私有别,它们都是万物无形之本质,人类普通的主观意识已经很难认清它们,唯有依靠心识与思想信仰。

人的主观意识有三层:用身、用心、用脑。也就是身识、魂识、魄识。

只知一味地忙碌或享受,不用心不思索;或者有忙有闲,不囿于心、不存于思,就叫做用身;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就叫做用心;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就叫做用脑。

身中有力,叫力气;心中有镜,叫明镜;脑中有思,叫思想。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如果没有力气,还怎么创造历史?

无论用身、用心、用脑,都能寻找到人生的真意。也都有无数的歧路在前方等待着。

  有的人怕用心,有的人怕用脑,有的人怕耗力气。此三者,人生总要占一样,三者皆怕的人生,将可能变得一无是处。

大道三千,小道亿万。人生中的一切规律、原则,心得、体会、经验、教训等等,它们都是人生中的道。只是有些心得大、有些心得小;有的经验多而全,有的经验少而残。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类拥有强大的主观意识。人之所以能够认识道,也是因为人类强大的主观意识。尤其是魂识和魄识,也就是用心和用脑。

道可道,非常道。道法万千,万化千变,如何能说得清?

道可、道非,是道非道,是谓常道。是名非名,名可名非,是谓常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的根脉魂是什么?
怎么理解老子《道德经》中的不争思想?
意识是物质?非物质?
试着练习老子说的“专气致柔”,会减少很多烦恼和痛苦
道德经在讲什么(一)
《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 作者:嘉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