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极易中医》第3讲 与“脚温头凉”相反:“脚冷头热”等“上热下寒”症状:下寒为主

序言:

极易中医——为你提供一条学习中医的直径

中医是炎黄国医。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潜意识中都流淌着中医的基因,因此,我们学习中医,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中医是“极易”的,就是说学习中医太容易了。

“极易”中医的另一层涵义,是说“太极、周易”是中医的根本。因此,对太极、周易的认同和理解,就成为打开中医大门的关键钥匙。

其实,理解“太极、周易”,也很容易,也是“极易”的。只要你认真听我的讲解,保证每个人都能真正理解“太极、周易”,都能顺利走入中医的大门。

第3讲  与“脚温头凉”相反:“脚冷头热”等“上热下寒”症状:下寒为主-小玄武汤(真武汤)

“脚温头凉”是健康的特征。与之相反,不健康的特征,有“上热下寒”(“脚冷头热”等)。

“上热下寒”的情况,其中,以“上热”为主的,可以用“小朱鸟汤”(张仲景叫“黄连阿胶汤”)来调理,那么,以“下寒”为主的呢?可以用“小玄武汤”(张仲景叫真武汤)来调理。

案例:有一位女士,39岁了,产后几个月,感觉身体有些发胖,想减肥,腹部及下肢肥胖,有水肿状;容易疲乏;精神不足,白天想瞌睡;胃口不太好,容易泛酸;脸色有点黑。服用“小玄武汤”(另加了一些温肾阳的药)一段时间后,脸色变白了一些;胃口好了一些,胃不再泛酸;精神也有所变好;大小便通畅了,身体看起来年轻了,不过体重没有明显减轻。

“上热下寒”的症状及原因,我们再复习一下。

“上热下寒”除了“脚冷头热”,还有其它特征、症状:

一、上热的特征、症状(除了头热)

1、口苦

2、烦燥失眠

3、脸红赤(不是正常的脸色红润)

4、容易长痘

5、牙痛

6、咽喉发炎

7、扁桃体发炎

8、头热痛

9、热咳

……

二、下寒的特征、症状(除了脚冷)

1、小便清冷

2、腹部及下肢肥胖,甚至有水肿状

3、脚气

4、肚子容易寒痛(按摩就舒服、不痛的为寒痛)

5、女子月经期间小腹寒痛

6、男子精冷

……

“上热下寒”的原因:

1、心肾不交、以下寒为主——可以用“小玄武汤”来调理;

2、肺经“凉降”方面的功能失调;

3、肝经“生阳”方面的功能失调;

4、中焦脾胃湿气过重,阻隔上下气血能量通道;

5、其它原因……

陶弘景载引伊尹“汤液经”的“小玄武汤”如下:

小玄武汤:治天行病,肾气不足,内生虚寒,小便不利,腹中痛,四肢冷者方。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术二两   干姜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按,此即《伤寒论》之真武汤。)

“小玄武汤”是“温渗汤”,温阳、渗水,适合于心肾不交、上热下寒、以下寒为主(包括带有一定的水肿)的情况。温阳可以祛寒,利水可以辅助祛寒;温阳则津液升,津液升则上热的问题也相应解决了。有的人“上热”的情况不明显,也可以服用此方。

对于“小玄武汤”的方义、药理,这里先不详细讲解,后面再展开讲解。

这里先讲怎么使用这个方。

“小玄武汤”中含有炮附子,中国现行中医药法规中,规定必须执业中医师开具处方,药房才给抓药。也就是说,炮附子不属于“药食两用”的范围,所以普通人使用“小玄武汤”很不方便。

炮附子

如果“下寒”很严重,那最好请专业医师诊断开处方,如果需要用炮附子的话,这样也自然能抓到药。

虽然法律这样规定,其实,炮附子的毒性也并不象很多人想的那么可怕。只要有懂得药性、服用方法的人使用,是没什么问题的。

如果“下寒”比较轻微,属于亚健康状态,那可以不用炮附子,用其它“药食两用”的中药品代替也可以用。

比如,官桂或肉桂、补骨脂、蜀椒、干姜、白术、当归等其实都有一定的温肾、温命门(右肾)的作用。

“小玄武汤”的现代一种用量和用法(仅供学习研讨参考,不作为定式):

茯苓15克    芍药15克   白术10克   干姜15克   附子一枚(炮,去皮)或肉桂20克   补骨脂15克

八碗水,煮取三碗,分三次服用。

注意:

1、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2、除了“药食两用”范围内的中药,对其它中药不要随便购买和服用。

3、因时间有限,本人在授课过程中不接受个案咨询提问,无法一一回答读者的提问。

4、选用药方,对准症状,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功夫。“小玄武汤”只适合于心肾不交、上热下寒、以下寒为主的情况,而且,因个人体质差异、可能隐含其它疾病等原因,选用药方时需谨慎。

5、使用“小玄武汤”的效果,因人而异,就是因为每个人“上热下寒”的原因有区别、体质、年龄等有区别;如果是比较纯粹的“心肾不交”而且以“下寒”为主,那么服用“小玄武汤”的效果会很神奇,不但可以温阳、养肾、护卵巢,而且可以利水、去湿,还能消除黑眼圈、减肥、美容……

以上几点注意事项,在下面的授课内容中,都适用,不必一再声明,请大家留意。

如果用针灸来解除“上热下寒”,特别是解除“下寒”的问题,那也比较简单,叶氏针灸的“手两针”和“曲骨三针”效果非常好。不过,必须根据各人的体质与健康状况来施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丹汤
大、小玄武汤
关于极易针灸和调横针灸学术层面区别
【黄煌:真武汤主治“头眩,身动,振振欲僻地”】
名医秘方:肾气虚疲腰背沉重大玄武汤
蒋大鸿注解《宝照经》,穴前太逼割唇脚,不见荣兮反见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