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希恕桂枝加黄芪汤医案

【组成】桂枝9g,白芍9g,生姜9g,大枣4枚,炙甘草6g,黄芪9g。

【功用】和营和卫,益气固表。

【适应证】长期关节疼痛,汗出恶风明显,四肢关节冷,或身热,或肢体麻木不仁,苔薄白,脉缓。

【胡希恕医案与临证心得】本方重在固表祛湿,后者重在温阳祛饮,这便是黄芪、附子应用之别,很为重要,宜注意。黄芪味甘微温,《神农本草经》谓:“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补虚。”从所主来看,均属肌肤间病,也可知补虚,主要是补表气的不足,故若是由于表虚水湿邪气不去,而形成的痹痛、麻木不仁、疮痍等,均有用本药的机会。

王泰林说:“此方治湿郁皮中,阳气内陷,而又表气不固,故用黄芪固表气,桂枝汤宣阳气和营卫,令黄从汗解也。”《医方集解》说:“此阳通而阴不通,上下痞隔。故用黄芪以固表,桂枝以固表阴阳通,营卫和,则正汗出,小便利,而诸症悉退矣。”

桂枝汤本为风剂,《金匮要略》里桂枝汤有过专论。汗者,阳加于阴之谓也。色变者,湿郁皮肤不得宣散也。桂枝汤,乃发散表证之剂;黄芪,系补气固表之物。近代治黄多用茵陈蒿汤之类,此通下治黄之法;桂枝加黄芪汤,此补气发散之法。世人只知气滞湿郁,岂不知气虚亦致湿郁乎。补气者,补阳也。气旺阳充,阳加之阴,则邪由汗出矣。汗出湿解,郁热可除,故诸症可得而解之,诸黄亦可得而治之。

【解读赏析】本方与桂枝加苓术附汤都是桂枝汤的变方,但本方证病在太阳,而后者病在太阳少阴。皆出于《伤寒论》。盖《伤寒论》,胡先生以为,斯着系取法《伊尹汤液经》。胡先生多次讲课都强调,张仲景着作大都取法于《伊尹汤液经》。但当时看到杂志报道,许多文章都认为,张仲景依据《内经》撰写了《伤寒论》,不置可否。后来通过临床实践、参看一些考古文献,印证胡先生的观点是正确的。

任应秋先生认为,中医学最古的流派为三:一曰黄帝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诀。并认为张仲景系神农本草一派。这是符合历史实际的。晋·皇甫谧《甲乙经》序云:“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宋刻《伤寒论》序也有“是张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的记载。从药物理论来看,更能看出《伤寒论》与《神农本草经》是一个体系。

《神农本草经》在论述药味功能时,是从病证特点描述,而不见脏腑等理论。如干地黄、龟甲、阿胶等后世称谓的养阴药,只记载:“干地黄,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龟甲,味咸平,主漏下、赤白,破症瘕、痃疟、五痔。”“阿胶,味甘平,主心腹内崩、劳极、丽丽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而从未提到“养阴”“滋阴”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伤寒论》也看不到“养阴”“滋阴”之说。张仲景用鳖甲只是取其“主治症瘕氦疟(疟母),也不是用其养阴作用。因此,从理论体系看,《伤寒论》与《神农本草经》一脉相承。《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记有“医经七家”“经方十一家”,“经方十一家”中有《汤液经法》三十二卷。《汉书》记载的是公元前24年至公元208年的史实,《伤寒论》的成书于公元208年左右,可知张仲景不但能看到各医经家之论,而且也能看到经方家各家之说。那么,他撰写《伤寒论》主要受哪家的影响呢?历史上曾有些文字记载,如晋·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序》中说:“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经》以为汤液……张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因《伊尹汤液经》失传,故与《伤寒论》的关系不能明确。近有马继兴等专家,经多年考证,出版了《敦煌古医籍考释》一书,使人们拨云见日,看到了《伤寒论》的渊源。尤以《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记述最详:“汉晋以远,诸名医辈,张机、卫汜、华元化、吴普、皇甫玄晏……皆当代名贤,咸师式此《汤液经法》……...”陶弘景又叙述道:“依《神农本草经》及《桐君采药录》上、中、下三品之药,凡三百六十五味……商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三口,为方亦三百六十首……今检录常情需用者六十首,备山中预防灾疾之用耳。检用诸药之要者,可默契经方之旨焉……外感天行,经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汤,昔南阳张机依此诸方撰为《伤寒论》一部,疗法明悉,后学咸尊奉之。”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汉晋以前许多着名的医生都看到过《汤液经法》。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从《汤液经法》中检录60首,记载于《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张仲景主要依此撰写了《伤寒论》。我们看一看《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内容,就会惊奇地发现,《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的许多方剂和其适应证,都可以在《伤寒论》中找到相对应的方剂和适应证。如小补心汤方证即瓜蒌薤白半夏汤方证;小泻心汤方证即大黄黄连泻心汤方证;小阳旦汤方证即桂枝汤方证;大阳旦汤方证即黄芪建中汤加人参汤方证;小阴旦汤即黄芩汤加生姜方证;小青龙汤方证即麻黄汤方证;小朱雀汤方证即黄连阿胶汤方证等,尤其是二旦、六神、大小等汤12方证,从方剂配伍、药量、炮炙、服法来看,均与《伤寒论》相符。

故研究经方,不可不研究《汤液经法》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字字敲出黄煌新书《我的大学——黄煌的经方人生》(节选)
从零开始学伤寒(六十一)桂枝二越婢一汤医案
从学术传承解桂枝汤
基于黄煌医案的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研究
JT本草伤寒笔记
临床上常见的麻黄汤类方证与柴胡汤类方证总结(后附精彩医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