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下蚯蚓养殖方法.pdf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林下生态产业经济发展模式与配套技术,特别是关于林下生产一种高附加值蚯蚓的养殖技术。
背景技术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林业建设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我国生态建设的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使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9%以上;到202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到205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基本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林产品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森林对改善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经济相对低下,经济回报的周期长,造成养护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林利用价值和林地的综合效益低下。因此,为了提高林业经济的产出,缩短投资的经济回报周期,相继出现了许多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与技术。主要表现形式为林下养殖,它包括林畜养殖、林禽养殖以及林下特种养殖等。林下养殖作为一种循环经济模式,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养殖的家畜、家禽种类,进行合理养殖,既可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又为发展农村经济开辟了新路子,可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目前国内外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种养模式有:(1)林菌模式。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以及林地废弃枝条为部分营养来源,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蘑菇、姬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2)林牧模式。在林下放养或圈养肉牛、奶牛、肉羊、肉兔、肉鹅、肉鸡、肉鸭等,有效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及杂草多的资源。(3)林药模式。在林间空地上间种较为耐荫的白芍、金银花等。(4)林粮模式。林下套种一般的绿豆、豌豆等小杂粮。(5)林油模式。油料作物属浅根作物,具有固氮根瘤菌,不与林木争肥争水,且又覆盖地表,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一般以花生、大豆为主。(6)林菜模式。根据林间光照强弱及各种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科学地选择种植种类、品种,发展耐荫蔬菜、花卉种植。(7)林草模式。即在郁闭度80%以下的林地,有选择地种植不同种类的优质牧草,如紫花苜蓿等。(8)复合模式。即包括以上几个综合的模式,形成立体或者循环种养模式。如利用林下种植的牧草,作为奶牛、羊、鹅等草食性动物饲料,放牧鹅等动物;利用修剪的林木枝条粉碎作为种植食用菌的袋料,利用食用菌生产的袋料废弃物作为林下牧草或者林木生长营养,也可作为水产的饲料来源。
以上模式在发展林下经济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以林下养鹅推广1万亩林下养殖,以林下放养鹅为例子,每亩林地每年放养肉鹅20羽,年可饲养20万羽以上,直接产值2800万元,利润1000万元,每亩经济效益1000元。但林下养禽、林下养畜等模式问题多多,主要表现为投资高,回报率低,技术难度大,管理要求高,疫病及畜禽重大流行性疾病防治难,养殖风险性大等一系列问题。又如林下种草、种药等模式,这些林下模式与技术在林下生产中可操作性不强,效益低下等问题,难以大面积推广与应用。目前,蚯蚓养殖还主要采用堆制畜禽粪便方法养殖蚯蚓,或采用堆制作物秸秆与畜禽粪便方法来养殖蚯蚓,而利用林下空间资源和在林下生态环境下进行蚯蚓养殖的技术还是一个盲点。因此,探索一种新型林下蚯蚓养殖模式与配套技术,替代传统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与技术,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建立了一种林下蚯蚓养殖创新模式与技术,解决了传统林下种养效益低、管理难度大,可操作性不强,投入收益风险性大等难题,又能改变林下土壤结构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林下土壤生态环境。该技术可实现一次性投入,多年受益。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林下蚯蚓(Pheretima sp.)养殖方法,在符合下述养殖条件的环境下散养蚯蚓。
1)林下土壤含水率保持20%-80%;
2)林下树垄间排灌沟;
3)在树垄间每隔5-10米设土坑,垄上放置适量下雨时供蚯蚓逃生用的土堆。
4)将蚯蚓蚓种放入林地后养殖。
当农田土壤含水量较低和土壤较为干燥时,可结合作物需水情况通过农田灌溉等常规手段控制。
所述树垄间的土坑较佳为0.5-1.0m宽、0.2-0.4米深。土坑以距树0.5-3.0米为宜。
所述垄上放置的土堆,较佳的,土堆整理为龟背形。为操作方便,土堆可采用设土坑挖出的土堆放而成。
较佳的,为进一步提高蚯蚓产量,可适当施加有机肥。
所述有机肥可选自枯枝树叶、作物秸秆、厩肥、畜禽粪便和商品性有机肥,较佳的,有机肥选自猪粪和羊粪。施加有机肥还可采用林下套种绿肥、牧草、豆科植物如苜蓿、毛豆、黑麦草等进行,优选的,为套种毛豆。有机肥的施用量为未经发酵的畜禽粪便施用量为4000公斤以上,或其他种类的有机肥2000公斤以上,1年分2-4次施入。
有机肥施用方法可放入施肥土坑内,也可施用在行间,但肥料要用塑料薄膜遮盖,以免引起二次污染。
蚯蚓蚓种的投放量一般为100-300kg每亩林地。
蚯蚓饲养后,采用炒熟的麸皮添加少量炒熟的豆饼粉,分点状撒于土壤表面,对蚯蚓实现诱捕。每亩地蚯蚓诱饵可撒于多处,每处诱饵重量为1kg-10kg。
本发明适合饲养的蚯蚓蚓种包含药用蚯蚓和动物性饲料蚯蚓。施用的林地可为各种生态林、经济林等林相结构。
本发明的林下蚯蚓养殖方法还可用于改良林地土壤。
本发明的效果为:
1:蚯蚓产出率高:每亩林地鲜蚯蚓产出率可达1∶6。
2:管理方便:蚯蚓放置简便,只需要把蚯蚓放入林地即可,根据需要可向林地增施秸秆、有机肥料或套种作物供蚯蚓食用,技术易操作掌握,林下生产操作简便,省时、省力。
3:经济效益好:每亩林地蚯蚓养殖净利润可达3000多元,且第二年后可减少蚯蚓蚓种成本,因此,后期经济效益更为显著。
4:生态效益好:由于林木用地长期不能疏土改土,造成土壤结构和肥力差等问题。蚯蚓具有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因此,蚯蚓养殖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且可增加土壤肥力,具有改良土壤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中列举的林下蚯蚓养殖模式与配套技术,适用于生态林、经济林等林相结构,蚯蚓包含药用蚯蚓和动物性饲料蚯蚓,以及林下蚯蚓养殖技术。其特点在于:要求林下土壤湿润,土壤含水量要求保持在20%-80%;林下树垄间排灌沟通畅;在树垄间每隔5-10m挖0.5-1.0m宽、0.2-1.0米深、距树0.5-3米左右为宜的土坑,把挖出的土放在垄上,铺成龟背形,以使下雨时供蚯蚓逃生用,土坑可放置有机肥料用于饲喂蚯蚓,肥料可供树木吸收利用。每亩林地蚯蚓放置重量为100-300kg,蚯蚓饲料来源主要为枯枝树叶、作物秸秆、厩肥、畜禽粪便、商品性有机肥或林下套种绿肥、牧草等,为增加林地蚯蚓产出量,未经发酵的畜禽粪便施用量为4000公斤以上,或商品性有机肥或秸秆肥等2000公斤以上,1年分2-4次施入。肥料施用方法可放入施肥坑内,也可施用在行间,但肥料要用塑料薄膜遮盖,以免引起二次污染。
本发明是根据林下生态环境特点和蚯蚓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结合当前生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提出的一套林下蚯蚓养殖模式与配套技术。它本着经济效益高、管理要求简便、技术易操作掌握、林下生产可操作性强、生态效益好等特点,将蚯蚓引入林下生产,同时提出的林下蚯蚓养殖技术。经田间试验,该技术可提高蚯蚓的成活率和产出率,土壤改良效果显著。
实施例1-9
饲养条件:
控制林下土壤含水量为20%-80%;
林下树垄间排灌沟通畅;
在树垄间每隔5-10米挖0.5-1.0米宽、0.2-1.0米深、距树0.5-3.0米的土坑,把挖出的土放在垄上,铺成龟背形,以使下雨时供蚯蚓逃生用,土坑可放置有机肥料用于饲喂蚯蚓,肥料可供树木吸收利用。
每亩林地蚯蚓放置重量为100-300kg,蚯蚓饲料来源如表1所示,主要为枯枝树叶、作物秸秆、厩肥、畜禽粪便、商品性有机肥或林下套种绿肥、牧草等,为增加林地蚯蚓产出量,每亩林地有机肥施用量为未经发酵的畜禽粪便施用量为4000公斤,或其他种类的有机肥2000公斤,1年分2-4次施入。肥料施用方法可放入施肥坑内,也可施用在行间,肥料用塑料薄膜遮盖,以免引起二次污染。
自投放蚓种1年后,采用炒熟的麸皮添加少量炒熟的豆饼粉,分点状撒于土壤表面,每亩地蚯蚓诱饵撒于10处左右,每处诱饵重量为1kg-10kg。收集蚯蚓并计数。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有机物料和套种作物对蚯蚓产出率影响不同,其中以猪粪、牛粪效果最好,蚯蚓产出率高,分别达1∶8.1和1∶7.9;林下作物套种以毛豆效果较好,蚯蚓产出率为1∶4.9。
表1不同来源有机性肥料施用对蚯蚓产出率的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0后小伙毕业后留在海南创业 钻研蚯蚓养殖改良盐碱地
六盘水市发展林下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调研报告
林间高效立体种养模式
解读农业立体开发模式之“林果 ”(一)
立体化种植: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优劣分析
林下废地巧养蚯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