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相径庭 历史上的杜甫没你想象的那么穷苦

  唐宋以来,很多人都把杜甫当作受苦受难的典型,以为他大半生都处于饥寒交迫状态。刻画在人们脑海中的杜甫,无不是一个苦大仇深、穷愁潦倒的清癯老人的形象。这种认识和形象,跟实际情况大相径庭。历史上的杜甫,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穷苦。

  杜甫的后半生,跟妻子儿女分居两地、一家人为逃难翻山越岭的苦头是吃了不少,但真正濒临绝境,说得上饥寒交迫的,其实只有同谷时期。华州弃官之后,杜甫举家迁往秦州。初到秦州,杜甫一家居住在东柯谷。不久,因为僧人赞上人的推荐、怂恿,曾到西枝村觅址,准备在那里修筑草堂,作定居打算。杜甫此时心情,类似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时分,有摆去拘束、得到自由的喜悦。大概由于原先承诺能给予帮助的侄子杜佐,不能践诺,杜甫的西枝村草堂未能建成。不久,恰好有在同谷县为官的亲友来信相邀。于是,翻山越岭,又举家迁往同谷。不料,同谷的情况比秦州要糟糕得多。杜甫竟然落到须于寒冷的深秋亲自跑到山上捡拾橡果、栗子,穿着单薄的衣衫,扛着锄头在雪地里寻找黄独(山芋之类),以疗家人饥肠的地步。挖不到黄独,全家都要挨饿,“男呻女吟四壁静”(《同谷七歌》第二章)。

  不过,同谷的悲惨生活并未持续很久。没满一个月,杜甫一家就踏上了前往成都的道路。

  杜甫一生其他时间的生活,虽然诗文中屡见诉苦哭穷的语句和片段。但实际上,都还是过得去的。诉苦哭穷,不排除杜甫出于谋求仕进需要的夸张成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表现形式之一。换言之,这种穷苦,基本上是仕途坎坷、人生理想难以实现的困厄、苦恼,而不是物质生活的贫穷、凄苦。当然,不能否认,一时间接济不上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也是有过的。

  三十五岁到长安谋求仕进之前,因为父亲健在,还有亲戚照拂,杜甫先后畅游吴越,跟苏源明等放荡齐赵之间,跟李白同游齐鲁,跟李白、高适相约游梁宋……对于其中“放荡齐赵”前后十年的生活情形,杜甫曾在《壮游》一诗中做了生动的描述:“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鶬。苏侯据鞍喜,忽如携葛强。”显然,杜甫青少年时期过所的,是无忧无虑、富裕快活的公子哥的日子!(中国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甫的生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杜甫在同谷的行程和纪行诗
黄庭坚《杜甫秦州诗》
看图识唐诗(606)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九
杜甫《秦州杂诗》十三
沈尹默行书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