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设计之《杨柳青》
教材分析
《杨柳青》是一首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它以衬词“杨啊杨柳青”而得名。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中药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第一、二两个乐句均为六小节,其中结尾两小节均为衬词,第三、四乐句则全由浓郁的地方方言特点的衬词构成,造成了一种诙谐的情趣,增强了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至三年级的学习,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对音乐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积累,对于他们而言,音乐学习是好奇、好动的过程完成的,属于小学音乐学习的第二阶段。对音乐学习已有初步的了解、认识升华到更进一步的探知音乐领域的调式和曲式、尝试合唱、掌握一定的音乐学具的演奏等。对此,作为音乐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世界,为他们打开学习音乐知识的大门,帮助学生学习音乐,了解音乐,从而喜欢音乐。
教学用具
钢琴、  多媒体
教学目标
1、体验、探究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并能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2、掌握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型,并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杨柳青》。
教学重点
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杨柳青》。
教学难点
1、准确运用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型表现歌曲。
2、准确演唱一字多音的乐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要送同学们一份礼物,是什么呢?一起来听!
教师范唱歌曲《杨柳青》,学生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师: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和我们平常学习的歌曲一样吗?
师:我们中国有很多民歌,因为地域的不同,运用的又是各地的方言,所以就产生了不同风格特点的民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江苏扬州民歌《杨柳青》。
师:《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因衬词“杨呀杨柳青”而得名。(出示课题江苏民歌《杨柳青》)
设计意图:教师“送礼物”,引起学生的好奇,紧接着教师的范唱更让学生对江苏民歌有了浓厚的探究欲望。
二、聆听作品,整体感知,突破难点
1、初听,了解歌曲内容
2、复听歌曲,感知歌曲的节拍、节奏
师:《杨柳青》表现扬州人民下田耕地劳作的场景,哪个区应该是几拍子?歌曲节奏又有哪些特点?让我们在歌曲中寻找答案吧!
1)解决附点八分音符节奏性“X、X      XX
2)对加衬词末尾的节奏XX  Xo做处理,在此处家拍手动作。
3、对照歌谱,再次聆听歌曲,找出歌曲中的音乐知识,师生、生生合作解决(一字多音的解决)
师:同学们,歌曲中还有哪些乐理知识是你不懂的,哪个乐句是你认为比较难唱的,找出来让老师帮助你。
4、再次聆听歌曲,学生可小声跟唱歌曲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因音乐审美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在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基于这样的理解,此环节在学生反复聆听中,把歌曲的难点——附点八分节奏、拍号以及八分休止符等乐理知识突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还有自主学习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学生始终以听为主,每一个环节都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再到理解,实现音乐课堂的音乐性。
三、完整演唱歌曲,体会歌曲情感
1、学生有节奏的读歌词
师:同学们在读歌词中发现了什么?(歌曲衬词很多)
师:你觉得衬词有意义吗?能去掉吗?衬词虽没有实际意义,但歌曲是民歌,有地域特点,衬词可以烘托气氛,抒发情感,要轻唱
2、有声音位置地、有节奏、有感情的读歌词
3、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读歌词
4、学生跟琴轻声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轻声演唱歌曲,音高位置不变,力度弱一些,音量小一些,能做到吗?
5、师生、生生接龙演唱,学生齐唱歌曲
6、讨论并思考应从哪些方面入手,使歌曲演唱的更好
7、师生一起设计(出示课件)
情绪:欢快活泼
速度:稍快
声音:明亮轻快
8、学生根据调整后的要求:轻快跳跃,衬词要轻,完整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这首歌曲有多处难点,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通过念歌词、师生接龙、对比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歌曲歌词衬词多的特点及一字多音的演唱。不失时机的评价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体会到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音乐学习可以使自主的,也可以是和同学合作的,更可以是师生合作的。音乐学习充满快乐、活力和无穷魅力,学生有学下去的愿望!
四、方言演唱歌曲,感受民歌的地域特点
师:你们真是乖乖咙地咚!“乖乖龙地咚”是江苏扬州话,表示很好、很棒的意思,我们来学一学。
师:扬州话说起来比较轻柔,细声细语,所以又被人们称作“吴侬软语”,前鼻音较多,发音的位置相对靠前,翘舌音要读成平舌音。
1、指导学生读歌曲的衬词
nia    qie   me     si      sui      huo     can     bo      guo
虐     七    麦        石     水       嗬       产       步       哥
2、学生与教师接龙歌词,感受扬州方言的特点
3、学生尝试用方言演唱歌曲
4、学生自己评价

五、课堂小结(略)
教学反思
《杨柳青》是“人音版”教材四年级第八册第三单元的歌曲教学课,是教学目标设计学生在唱会歌曲后用方言演唱歌曲,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体现“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本课设计,我从教材入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法,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知识、技能、技巧,并鼓励学生大胆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真正让音乐成为学生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形成品行的殿堂。
在整个歌曲教学环节中,始终关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送学生礼物的开端,让学生的视线始终围绕在教师身上,教师以声情并茂的演唱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听得投入、认真,思考、回答问题踊跃;以多次聆听加问题解决,让学生的注意力在歌曲中,在问题答案中。由于多次聆听的铺垫和问题生成、解决,学生已经能达到哼唱歌曲;在意有节奏的,有声音位置和情绪地读歌词,一遍一遍地反复实践,在学生对歌曲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加以扬州方言的范唱,再次激起学生学唱民歌的浓厚兴趣。通过这节课我得到几点启发。
首先,准确地确立教学目标很重要。在确立教学目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即重视音乐知识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又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同时又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因此《杨柳青》的教学目标定为:指导学生能用明亮、自然的声音演唱,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音乐知识渗透,音乐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体验、探究江苏扬州民歌的风格特点。
其次,以听觉为先,突破教学难点。在本科教学中,从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入手,以情动人,以美育人。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中,掌握歌曲的一字多音的演唱。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首先根据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先听辩教师的范唱,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再让学生试唱、模唱,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学习音乐的畏难情绪减少,更多的是自信、轻松的学习音乐。
最后,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专业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力和能掌握的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杨柳青v
《杨柳青》教案
扬州民歌《杨柳青》演唱:邓玉华
《放马山歌》教学设计
【最新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初中音乐《龙船调》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