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来,我们的世界是感知出来的!那原本的世界是什么?

研究微观物质世界的科研人员都知道一个著名的双缝干涉实验, 早期科学家在研究光的电子现象时,发现了一个世纪大秘密——被测试的电子,通过专业机器射出粒子,在双缝情况下投射出的不是两条直线,而是多个线条;而当实验者搭上了摄影机,屏幕竟然从多条直线忽然变成了两条合理的直线。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没有观察者的时候,电子通过双缝时呈现反常的的性质,而当有观察者的时候,电子仿佛知道有人在看它似得,主动呈现出粒子形态!

我们是被宇宙这个超级计算机模拟出来的吗?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日益成熟,一个随着计算机应用越来越深入的问题,再一次摆到了人们的面前,那就是:我们的世界以及我们所在的宇宙,到底是不是真实的?我们有可能是类似计算机模拟出来的产物吗?

有哈佛大学的哲学家斯特罗姆甚至认为,我们百分百生活一个虚拟世界中。

而科学家则设想我们生活在一个由超级计算机所模拟出来的虚拟世界中,其根据在于,一些不符合常识的客观现实,在计算机世界却很容易进行常识性验证:

比如,为什么物体运动速度越快时间就越慢呢?现实中我们很难解释这个问题,但是放在电脑程序中就很好解释——因为计算机的计算是有上限的,当超出负荷的时候计算机运行速度就会变慢;

又比如,为什么能量存在一个最小单位,而不是可以无限细分下去的呢?现实中我们无法理解,但是放在计算机世界中却容易理解——由于一个模拟程序不可能拥有无穷的计算能力,为了事物看的更真实、精细,必然会在某一方面出现节约内存或者节约能量的行为,就像人开发电脑游戏一样,因为考虑到内存容量和cpu运算能力,程序员们不会将画面无限细化,而是只要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即可。

再比如,为什么光速无法突破?科学家们通过控制各种变量试图让光速突破300000000m/s这个极限,但是都失败了,光速成为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光速无法突破现实中我们找不到原因,但在计算机中却能找到可能的原因——因为电脑cpu刷新频率是有上限的,光速之所以不能超过上限,有可能是受宇宙这个超级计算机的刷新频率影响,也就是说光速是宇宙这个计算机支持的最大速度。

不仅如此,量子力学各种匪夷所思的结论,大多都可以用计算机技术给以解释。

由此看来,我们生活在一个超级计算机所模拟出来的虚拟世界中的设想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但是科学追求的是确定性,提出假设是科学的前提,只有实证才是科学本身。

那么,另一个问题又来了,从空间维度来说,一维是个点,二维是个面,三维是我们的世界,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个建立在二维空间上的三维投影,但是却被限制在三维世界里,如果宇宙实际上是一个三维以上的多维空间,是否意味着我们永远无法实证被我们无意中触摸到的多维世界投影到三维世界的蛛丝马迹?就像蚂蚁作为二维空间生物,永远不会理解我们的眼界。

有物理学家推算宇宙有11维,理论上越往上维越接近造物主,因此有人不得不惊奇地说,越是深度物理学就越接近神学。

不论是科幻还是假设,我们需要知道的不是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唤起我们的思考。科学精神在于理性、怀疑、批判和实证,如果说平行宇宙可以是一种有待实证的假设的话,建立在主观意念中的所谓神学,只不过是一种自我麻痹的幻想而已!

我们的世界是被感知出来的!那本初的世界是什么?

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应该是最表面的现象,包括我们的世界观,都是来自于我们五种感官的结论。但是视觉、听觉、触觉这类感官一定准确吗?科学告诉我们,肯定不是。比如红白蓝绿紫……任何一个颜色,都只存在于视觉当中,我们视觉感受到的光实际上是一种电磁波,因为电磁波的波长长短不一,所以我们的视觉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颜色,而在原始的世界中,根本不存在颜色。为了获得自己喜欢的颜色,我们甚至愿意花很多的钱购买,而这种行为不过是拿钱去买自己的视觉罢了。

物质世界中的任何一个运动或静止的物体,都是我们看到的样子吗?

显微镜可以说明,微观世界下物质与我们肉眼看到的东西完全不同,因为它们是一堆原子分子组成的东西。而在量子力学的世界,它们则又成为粒子、波、或者不同振动模式的弦,它们是高速运动的!但我们感官却无法识别,因而肉眼可见的物质世界,在我们感官的反映下就成为一种相对静止的固态结构。而实际上,我们每时每刻看到的同一人和物都在快速变化,墙壁在磨损,孩子在长大,我们在变老,每一天我们相处的亲人都是全新的,每一刻,我们的思想意识都在外界的反映下发生裂变,因此,我们的生活,实际上充斥着种种的不确定性。

当有人刚刚认识到世界是由波组成的,波是能量的震动,关于波粒三象性的弦理论就横空出世了,根据弦理论:宇宙的基本构成要素不是点粒子,也不是二象性的波,而是有点像细橡皮筋上下振动的一堆丝线”——弦,才是构成原子粒子的超微观组成的原始能量!

与其说世界是人脑对波的反映,不如说世界是人脑与人的感觉器官对弦的反映,说到底,世界就是由我们的意识组成的,就像庄周梦蝶,很难说梦里梦外谁是庄周谁是蝶,因为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实际上都是通过我们的感官过滤或异化而呈现出的映像。

意识组成的世界,需要由共同的意识来改变

值得庆幸的是,人类是同一物种,我们具有同样的遗传基因,因此我们眼中的场景具有相似性;虽然我们的意识由于外界作用的不同呈现出差异化特点,但是认知的结果却大体相同。正是因为相同的环境和历史记忆,我们才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和行为偏好。

只有在认知结果上的最终相同,我们才能拥有和谐相处的可能。只是,这种认知差异的补足,付出的代价太过惨烈,回眸人类的历史,无不是血泪斑驳的纽带投影。 

个人的意识决定个人的行为方式,群体的意识组成共同的行为方式,人种的差别根本在于意识反映的不同,而人类和平相处的终极源泉,在于意识的大同。

想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只能先改变他的思想,想要改变一个群体、一个社会或者说一个国家的行为方式,也只能先去改变他们的文化。但是,文化是历史的记忆,记忆的差异导致意识的差异,不同族群文化只能是彼此吸引融合的结果,而去伪存真的逻辑定力,在于排斥贪婪暴力。

因此,人类共同的文化,只能是有差别的意识记忆彼此碰撞融合的再生结果,任何一个族群都无法改变得了另一个族群的思想和文化。

和平,寄寓于人类共同的思想意识中,当今天的我们已经在三维的末端窥见四维的一缕光线时,笔者相信,推开四维之窗,那片绚异的风景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因斯坦都无法理解的诡异现象,注定会彻底改变我们的现实世界!
爱因斯坦都无法理解的诡异现象,一旦告破或将彻底改变现实世界
天问:宇宙最不可思议的十二个终极问题贰?
论人的潜能在各个领域的超越 全篇白文易懂无黑词
论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转载]“以太”去那儿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