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值得后世铭记的华夏英雄

秦汉

蒙恬(约前259-前210),祖籍齐国(今山东蒙阴)人,秦朝将领。

蒙恬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秦国兼并天下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自榆中至阴山,设三十四县。又渡过黄河,占据阳山,迁徙人民充实边县。其后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长城利用地形,凭藉天险,设置要塞,遏制了匈奴的南进。又开九州直道,促进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为秦开地益众,北靡匈奴,据河为塞,因山为固,建榆中。——司马迁

屠睢(?-前214),秦朝将领。

公元前221年,屠睢奉命率50万大军,南征南越、西瓯,分五路讨伐,因为运粮困难,和越族相持不下,后史禄开凿灵渠,解决运粮问题,屠睢大破南越。躲在山林里的越族,乘秦军不备,偷袭秦营,屠睢被杀害。

任嚣(?-前206),秦朝将领。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首次领兵攻打岭南失利。后与赵佗再率军入岭南,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统一岭南。秦始皇接着在岭南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任嚣被委任为南海郡尉,节制岭南南海、象郡、桂林三郡,故称“东南一尉”。整个岭南由此划入了秦朝的版图。

卫青(?-前106),河东平阳人,西汉名将。

卫青奇袭龙城,揭开了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七战七捷,收复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为将号令严明,善于以战养战,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元封五年去世,葬于茂陵东北1000米处,谥号为“烈”。

长平桓桓,上将之元,薄伐猃允,恢我朔边,戎车七征,冲輣闲闲,合围单于,北登阗颜。——班固

霍去病(前140-前117),河东平阳人,西汉名将。

在两次河西之战中,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封狼居胥山,大捷而归。元狩六年因病去世,年仅23岁。

骠骑冠军,猋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祈连。——班固

张骞(前164-前114),汉中郡城固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罗马),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接触到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是汉朝开始对西域各国有所了解,使汉朝与西域建立了友好关系,为后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使西域正式归西汉政府管辖打下了基础。

西域丝绸之路开通“在中国史的重要性,绝不亚于美洲之发现在欧洲史上的重要。     ——比楚林

陆贾(约前240-前170),汉初楚国人,西汉外交家。

陆贾早年追随刘邦,因能言善辩常出使诸侯。刘邦和文帝时,两次出使南越,说服赵佗臣服汉朝,对安定汉初局势做出极大的贡献。

陆贾南行,责蛮夷之失礼;陈汤西讨,诛单于之暴慢。终令赵佗贡职,郅支传首,竹帛所载,斯其庶乎!——薛稷

终军(约前133-前112),西汉济南人。西汉外交家。曾先后成功出使匈奴、南越。

武帝时,南越割据政权尚未归附,终军自请出使南越,表示“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至南越后,说服南越王臣服汉朝,但南越丞相吕嘉极力反对,发兵攻杀南越王及汉使者,终军亦被杀。死时年仅20余岁。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从军歌》

路博德(生卒年不详),西河平州(山西离石)人,西汉名将。

武帝元狩四年(前119),随霍去病北征匈奴,封邳离侯。元鼎六年(前111),与楼船将军杨仆等进击岭南,结束了南越国的统治,先后将南越国属地岭南、交趾和海南诸地分置九郡,其中珠崖、儋耳两郡在海南。后因犯法被削爵贬官,改任强弩都尉,筑居延塞,称“遮虏障”。后沿弱水岸筑长城接酒泉塞,成为历代屯兵设防重镇。屯守在居延,直至去世。

城限古庙锁云烟,瞻仰英风望后先,粤国山河从此定,汉家文物到今传。——载嘉就

赵充国(前137-前52),陇西上邽人,后移居湟中。西汉名将。

汉武帝时,随李广利出击匈奴,率七百壮士突围,被拜为中郎。率军击败武都氐族叛乱,并出击匈奴,俘虏西祁王。与霍光等拥立汉宣帝,封营平侯。神爵元年(前61),计定羌人叛乱。甘露二年(前52)去世,年八十六。谥号“壮”。

明灵惟宣,戎有先零。先零昌狂,侵汉西疆。汉命虎臣,惟后将军,整我六师,是讨是震。既临其域,谕以威德,有守矜功,谓之弗克。请奋其旅,于罕之羌,天子命我,从之鲜阳。营平守节,屡奏封章,料敌制胜,威谋靡亢。遂克西戎,还师于京,鬼方宾服,罔有不庭。昔周之宣,有方有虎,诗人歌功,乃列于《雅》。在汉中兴,充国作武,赳赳桓桓,亦绍厥后。——扬雄

冯奉世(?-前40),上党潞县人,后移居杜陵。西汉将领。

以良家子选为郎,中年才学《春秋》,读兵书。奉使西域,当匈奴,莎车攻劫时,矫制征发西域诸国兵,进攻莎车,平息骚乱,威震西域。后率军平息陇西羌乱。

莎车王骄,敌盟叛汉。鄯善以西,皆拥为乱。奉世不平,徵兵讨叛。传首长安,武威震焕。朝廷议封,驳为专擅。光禄大夫,聊以消算。羌反陇西,众皆怠玩。奉世请诛,反复论难。及大破羌,方知才干。再论前功,已成故案。——黄道周

郑吉(?-前49),会稽人,西汉将领。

郑吉攻破车师,又降服日逐王,威震西域,后汉朝在乌垒城(今轮台县)设置了西域都护府,被汉宣帝任命为西域都护。西域都护是西汉王朝派驻西域的最高军政长官,直属中央领导,除直接掌握领导汉朝在西域的驻军外,奏请朝廷批准,还可以调遣西域诸国的军队,维护地方安宁,保障丝绸之路畅通。从此西域地区正式列入了西汉王朝的版图。汉朝的号令在西域颁布,是从张骞开始,而由郑吉完成的。

都护西域骑都尉郑吉,镇抚外蛮,宣扬汉朝威信,迎接匈奴单于的堂兄日逐王民众,攻破车师国兜訾城,功绩卓著。封郑吉为安远侯,食邑千户。——汉宣帝

常惠(?-前46),太原郡人。西汉外交活动家。

年轻时作为苏武的副使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汉昭帝时回国。汉宣帝时出兵西域。击败长期控制西域的匈奴并团结乌孙、莎车、疏勒、打败龟兹,使丝绸之路进一步畅通,中西商旅来住不绝,也促成了龟兹与汉政府的联系。汉军与乌孙军击败匈奴,在西域引起震动,龟兹王绛宾出于政治考虑,决定与汉加强联系,匈奴日逐王降汉。在绛宾的支持下,西汉政府得以在龟兹东边的边防重镇乌垒(今轮台东)设西域都护府,是与常惠分不开的。

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班固

陈汤

陈汤(?-约前6),山阳瑕丘人,西汉将领。

汉元帝时,任西域副校尉,假托圣旨,胁迫西域都护甘延寿出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极大贡献。官至射声校尉、从事中郎,封关内侯。王莽掌权后,追谥他为破胡壮侯。

关内侯陈汤,前斩郅支,威震百蛮,武畅西海,汉元以来,征伐方外之将,未尝有也。 ——谷永

段会宗(前84-前10),天水上邽人,西汉将领、外交家。

汉元帝时出任西域都护、骑都尉、光禄大夫。回长安后作过沛郡、雁门等地的太守;后于阳朔年间第二次出任西域都护,此后又四度出使乌孙并于元延三年(前10)在乌孙死于任上,享年75岁。当乌孙多次内乱之际,代表朝廷敉平叛乱,册立新君,为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统一作出了贡献,在西域各族人民中享有很高威望。

足下以柔远之令德,复典都护之重职,甚休甚休!若子之材,可优游都城而取卿相,何必勒功昆山之仄,总领百蛮,怀柔殊俗?子之所长,愚无以喻。虽然,朋友以言赠行,敢不略意。方今汉德隆盛,远人宾服,傅、郑、甘、陈之功没齿不可复见,愿吾子因循旧贯,毋求奇功,终更亟还,亦足以复雁门之踦,万里之外以身为本。——谷永

马援(前14-49),扶风茂陵人。东汉初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

马援西平羌乱,南征交趾,北击乌桓,大半生都在“安边”战事中度过,为国尽忠,殒命疆场,实现了马革裹尸、不死床箦的志愿,堪称一代良将。

马援在平定“二征起义”后,立铜柱以为汉南边疆界的标志,其柱铭文为:“铜柱折,交趾灭”。越人每过其下,以瓦石掷之,遂成丘。

南征交趾,西破芫戎。于谁之德,伏波之功。老当益壮,心存匪躬。天长地久,人仰英风。——陈元靓

窦宪(?-92),扶风平陵人,东汉权臣。

窦宪统率汉朝大军,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和金微山,登燕然山“刻石勒功”,逐北单于。其威名震撼大漠南北,奠定了中国北疆的新格局,这既是东汉光武、明、章三代的夙愿,中国边疆统一和中华民族融合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渴望和平的北方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窦宪在历史上留下过种种劣迹,被公认为是东汉外戚专权的祸首,但他的历史功绩是不应抹杀的。

班超(32-102),扶风郡平陵县人。东汉著名军事家、外交家。

班超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正确地执行了汉王朝“断匈奴右臂”的政策,自始至终立足于争取多数,分化、瓦解和驱逐匈奴势力,因而战必胜,攻必取。平定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

西汉有张骞,东汉有班超,皆一时人杰,不可多得。吾谓超之功尤出骞上,骞第以厚赂结外夷,虽足断匈奴右臂,而浪糜金帛,重耗中华,虽曰有功,过亦甚矣。超但挈吏士三十六人,探身虎穴,焚杀虏使,已见胆力;厥后执兜题,定疏勒,指挥任意,制敌如神,而于中夏材力,并不妄费,此非有大过人之才智,宁能及此?——蔡东藩《后汉演义》

魏晋六朝

吕岱(161-256),广陵海陵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

延康元年(220),代步骘出任交州刺史,平定桂阳、浈阳间的王金叛乱。黄武五年(226),平定士徽叛乱,控制岭南。任交州刺史时,多次派官员“南宣国化”,出使“西南大海洲上”(南洋群岛)以及今东南亚一带众多国家,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中南部)、堂明等国国王纷纷派遣使者至吴朝贡。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吕岱这次外交行动“从此开始了中国和海南诸国的正式往来”。东吴政权恢复对岭南的实际统治。

吕岱镇岭南、抚山越、战长沙、守武昌,九十三岁官拜大司马。陈寿在《三国志》将他列入东吴“克宁内难,绥靖邦域”重臣之内。

卫温(?-231),三国时期东吴将领。

黄龙二年(230),孙权命卫温与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州、亶州。虽未找到亶州,却在台湾停留近一年。回来后,以“违诏无功”入狱被杀。此后台湾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同大陆的联系逐渐密切,开始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毌丘俭(?-255),河东闻喜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

景初二年(238)从司马懿攻灭公孙渊;正始五年(244)至正始六年(245)两次率兵征讨高句丽,攻破丸都,几亡其国,刻石纪功而还。253年击退吴国诸葛恪的大举进犯,战功累累。司马师废帝,毌丘俭感昔日魏明帝之恩,为曹魏政权做拼死一搏,于正元二年(255)发动兵变,惜准备不足,兵败身亡。

毌丘俭东征,是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征讨,魏之势力远至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原属高句丽统辖的朝鲜半岛岭东濊貊地区也归入了乐浪、带方二郡。高句丽几遭灭顶之灾,以后四十余年,不敢再向辽东入寇,并频频向魏、晋纳表称臣。

毌丘仲恭,贞忠亮直,缱绻旧主,效忠魏室,毅然起兵,与司马氏抗,至赤其家族以殉。其在后世亦文山正学之流,其人格有足为百世钦者,不徒此役之丰功伟烈足以遗荣于后世已也。万叠深嶂,一掌残珉,天之所以彰潜德、慰贞魂者,固有在欤!——吴其昌

魏之忠臣,惟毌丘仲恭一人而已。——姜宸英

马隆,生卒年不详,东平平陆人,西晋名将,兵器革新家。

太康初年,晋廷因西平(今西宁)荒毁,任马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率兵南下将其兴复。马隆戍边十余年,战守尽力,声威大震。

咸宁五年(279)正月,河西鲜卑人秃发树机能率众攻占凉州,晋廷大震。马隆时任司马督,自请招募勇士3000前往收复,武帝准其所请。马隆作扁箱车,在广阔地带,依八阵图联车为营,插鹿角于车的外围,遇道路狭窄,则将扁箱为木屋置于车上,以挡矢石。据《晋书》记载,马隆令晋军着皮甲,于道旁累磁石干扰身裹铁甲的鲜卑人行动。如此且战且进,不断获胜。十二月,经大战,斩秃发树机能,克凉州。

晋地凉州,为羌所没。帝叹无人,隆请往复。募勇三千,鼓行而足。树机万人,沿途邀突。隆造偏箱,可战可宿。广列为营,挟上起屋。射人应弦,盖张弩镞。磁石在旁,羌甲被束。我兵披犀,尽惊神速。既到凉州,叛者仍服。隆西无音,尽疑诛戮。一旦捷闻,帝喜可掬。假节武威,令享荣福。想象其人,实一英物。——黄道周

李药师破突厥,马隆讨树机能,皆以正兵,是千古最知兵者。——李塨

祖逖(266-321),范阳遒县人,东晋军事家。

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马掾、骠骑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职,后率亲党避乱于江淮,被授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他在建武元年(317)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但因势力强盛,受到东晋朝廷的忌惮。

太兴四年(321),朝廷命戴渊出镇合肥,以牵制祖逖。祖逖目睹朝内明争暗斗,国事日非,忧愤而死,北伐大业也因此而功败垂成。

祖逖一司州主簿耳,以千人廪募众铸兵,而自河以南复为晋土,非天下之奇才,孰能办此。——李昴英

中流击楫誓澄清,百战河南众丑平。毕竟祖鞭先一著,虏庭也自慑威名。——蔡东藩

宗悫(?-465),南阳涅阳人,南朝宋名将。

元嘉二十三年(446),宋廷以交州刺史檀和之为主帅,征伐南夷林邑国。宗悫自请参战,宋文帝授宗悫为振武将军,让他随檀和之围攻区粟城。当时,林邑王范阳迈遣军救援区粟城,宗悫作为主将迎战。他分兵数道,偃旗潜进,大破林邑援军,乘胜攻取区粟城,进逼至象浦。范阳迈聚集全国兵力,在象浦与宋军展开决战。他以身披铠甲的象群冲阵,大败宋军。宗悫认为狮子能“威服百兽”,便制造了一大批狮子模型,推到阵前与象群对峙。象群果因受惊而奔溃,林邑军大败,很快便被宋军攻破都城。

宗悫气概风云,竟成其志;夬蹈履清正,用升显级,亦各志能之士也。——李延寿

隋朝

史万岁(549-600),京兆杜陵人,隋朝名将。

开皇三年,秦州总管窦荣定击突厥,史万岁至辕门请自效。奉命与突厥单骑比武决胜负,驰斩其一勇士,使突厥军不敢再战而退。

开皇十七年(597),南宁州部族首领爨翫起兵反隋,朝廷派遣史万岁前往征讨。史万岁率部经蜻蛉川(今云南大姚)、弄栋(今云南姚安北)、小勃弄、大勃弄(今云南下关东南),进入南宁州地区。隋军行数百里,经过诸葛亮纪功碑,见其背刻铭文:“万岁以后,超过我的就过此界。”令左右将碑倒置,继续向西挺进,渡西洱河,入渠滥川(云南下关东北),转战千余里,破西南羌族30余部,俘二万余人,诸羌大惧,爨翫被迫请降。献明珠宝物,表示愿听约束,并刻石勒铭,赞颂隋朝圣德。

史万岁每行军作战,身先士卒。因南征北战屡建战功,遭杨素嫉妒诬陷,被隋文帝冤杀。

太平洸洸,如龙之骧。被坚执锐,我武维扬。北征虏塞,南计蛮荒。定远之功,于邦有光。——陈元靓

韦云起,京兆万年人。

大业元年(605),契丹侵扰营州。隋炀帝诏令通事谒者韦云起监领突厥兵讨伐契丹。突厥启民可汗派二万骑兵,听命于韦云起指挥。韦云起把两万突厥骑兵分为二十营,分四道一同进发。每营相距一里,闻鼓声而行,闻角声而止。行军途中一个突厥纥干违犯了军令,被韦云起斩首示众。从此突厥将帅拜见韦云起,皆膝行股栗,莫敢仰视。

韦云起率军进入契丹境内后,让突厥兵士诈称借道去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与高丽人做交易。契丹人不加防备,韦云起率领突厥军前进到距契丹营地一百里的地方又假装转向南方以蒙蔽契丹人。夜里又率军折回继续向契丹营地进发。在离契丹营地五十里的地方命令部队结阵而宿。天刚微亮,契丹还处在梦乡之中,韦云起命令二万骑兵急驰突然向契丹大营发起进攻。结果“尽获其男女四万口,女子及畜产以半赐突厥,余将入朝,男子皆杀之。”契丹人从此对隋朝服服帖帖,朝贡不断。

韦云起孤身一人前往突厥借兵两万并运用计谋击溃契丹人,这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陈棱,庐江郡襄安人,隋朝将领。

大业三年(607),隋炀帝派遣武贲郎将陈稜与朝请大夫张镇周发东阳兵万余人自义安泛海击流求国。隋军大海航行一个多月后抵达琉球国,陈稜派人前往招抚,琉球不从,拒抗隋军。陈稜命张镇周为先锋,琉球国王欢斯渴刺兜遣兵与隋军抗战,被张镇周频频击败。陈稜率主力进至低没檀洞,琉球小王欢斯老模率军出战,被陈稜击败并斩杀。隋军分五军一路攻至琉球国都。琉球国王欢斯渴刺兜被迫亲自出战,隋军随即攻入琉球国都,又乘胜追击至流求军栅,斩杀了琉球国王欢斯渴刺兜,俘获其子岛槌,并摧毁琉球宫室,向朝廷献俘万七千口。

《隋书》所载610年朱宽、张镇周等赴琉球所经过的高华屿,即今钓鱼岛。

薛世雄(555-617),河东汾阴人,隋朝将领。

隋炀帝时期,先后参加对吐谷浑、突厥、高句丽的战争。

大业四年(608),隋炀帝任命薛世雄为玉门道行大将军,与东突厥首领启民可汗联合进攻伊吾国。薛世雄率军出玉门,孤军越过沙漠,伊吾人开始以为隋军不可能到来,所以都没有做防备,当听说薛世雄军已越过沙漠,大为恐惧,于是请求投降。薛世雄就在汉代旧伊吾城东筑新城,留下银青光禄大夫王威率领一千余名士兵戍守伊吾城。

大业八年(612),奉命率军出沃沮道,与各路大军全部到鸭绿水西岸汇集,共同攻打高句丽。隋军在萨水与高句丽军交战,高丽军在白石山追击围困薛世雄军,薛世雄奋勇攻击,将高丽军打败。高句丽战争结束后,迁升右御卫大将军至涿郡留守。

世雄廉正节概,有古人之风。——杨广

李靖(571-649),雍州三原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

李靖南定荆吴,北平突厥,西破吐谷浑,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唐初名将,推李靖为第一人。靖入东突厥,颉利受擒,及征吐谷浑,伏允走死,战功卓著,彪炳旗常,虽未始无将佐之赞襄,而调度有方,终归统帅,卫公固人杰矣哉!——蔡东藩

李勣(594-669),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县)人,唐朝名将。

李勣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随从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后又大破东突厥、高句丽,成为大唐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总章二年(669)去世,年七十六。谥号“贞武”,陪葬昭陵。

愚尝闻之,唐之时突厥为最强。及李世绩为将,太宗曰:“隋炀帝劳百姓、筑长城以备突厥,卒无所益。朕惟置世绩于晋阳,而边尘不惊。其为长城,岂不壮哉。”是唐之所以服远者,在将不在险也。——邹智

王玄策,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唐朝外交家。

贞观十五年(641),印度的中天竺送使节来唐。贞观十七年(643),王玄策奉命作为副使跟随李义表出使天竺。

贞观二十一年(647),唐朝又派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30人出使天竺,四天竺国王派使者带着财物,准备与王玄策一起到唐朝朝贡。恰逢中天竺王尸罗逸多死,国中大乱,其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位,发动所有军队以拒王玄策。跟随王玄策的30骑兵与叛军交战,失败被擒,诸国贡献的财物也被劫掠。王玄策逃往吐蕃,发檄文征召军队,得到1200吐蕃兵、7000泥婆罗(今尼泊尔)骑兵,与副使蒋师仁率吐蕃、泥婆罗兵厚进攻中天竺,攻破中天竺的茶镈和罗城,斩首三千余级,叛军被溺死约1万人。阿罗那顺逃走,收拢散兵再次交战。蒋师仁擒获阿罗那顺,俘斩叛军数以千计。余众跟随国王的妻子在乾陀卫江抵抗,被蒋师仁击败,中天竺五百八十座城邑投降。东天竺王尸鸠摩送牛马三万馈军,还送来了弓、刀、宝缨络。迦没路国献异物,并送上地图。

贞观二十二年五月,王玄策把俘获的阿罗那顺及王妃、子等,俘虏的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二万余送到长安献俘。

苏烈(592-667),冀州武邑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

击突厥:显庆二年(657)再次出讨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以一万余人同十万西突厥军展开战斗,斩突厥人马数万,杀其大酋都搭达干等二百人。随后踏雪兼程,掩袭金牙山(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俘获贺鲁。息兵后,安抚西突厥诸部,开路设驿、慰问疾苦、恢复生产,使十姓部落安堵如故。西突厥灭亡后,中亚诸国也纷纷降附唐朝。

御吐蕃:显庆四年(659),于乌海大败吐蕃副大相达延莽布支。

拓西域:显庆四年(659),思结阙俟斤都曼连同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带)、朱俱波(今新疆叶城一带)、喝般陀(又称葱岭国)等三国反叛,奉命领军西征,抵达叶叶水(今锡尔河)后,挑选精兵强行进军三百里突袭都曼军,进逼马保城,最终迫使都曼开城投降。唐朝西部疆域至此直抵咸海。

灭百济:显庆五年(660),任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水陆大军十万人征讨百济。唐军横渡黄海,直抵熊津江口(今朝鲜半岛锦江口),大败百济军。率步骑兵夹江并进,直逼泗沘城(今韩国忠清南道扶余郡)。百济全城出动,被唐军击败。其后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及太子扶余隆投降,百济灭亡。

讨高丽:显庆六年(661),任平壤道大总管,与契苾何力、任雅相统军讨伐高句丽。八月,在浿江(今朝鲜大同江)大破高句丽军,进围平壤城。因高句丽寒冷的气候及新罗无法按期支援等因素,于龙朔二年(662)二月班师。

苏烈一生驰骋疆场数十年,北击颉利,西灭突厥,东平百济,南镇吐蕃,纵横万里,“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西域诸国震慑降服。唐朝立国二百八十九年,其广袤疆域至高宗朝达到巅峰,声威随之播及西北边隅和东方遐邦,既为中原的稳定繁荣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现今中国版图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苏烈不仅英勇盖世,且为人正直。王文度杀降谋财时,“唯定方一无所取”;在灭亡西突厥后,让“诸部各归所居,通道路,置邮驿,掩骸骨,问疾苦,画疆场,复生业,凡为沙钵罗所掠者,悉括还之,十姓安堵如故”;都曼投降时,苏烈答应饶他性命,为信守诺言,顿首乞求唐高宗免其死罪,以保全信义。更难得的是以七十多岁高龄依然镇守在吐谷浑战场的最前线。

邢国公上奉神谋,下专节度,或发扬蹈厉,或后劲前锋,出天入地之奇;千变万化,致远钩深之妙。电发风行,星纪未移,英声载路。邢国公仁同转扇,恩甚投醪,逆命者则肃之以秋霜,归顺者则润之以春露。一举而平,九种再捷,而扫三韩。——贺遂亮

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苏定方不但为人正直,而且堪称唐前期的传奇将领,他一生东征西讨,从黄沙漫天的大漠到惊涛骇浪的大海,战线纵横将近万里,前后伐三国,皆生擒其主。即便是今天,看他的事迹依旧有一种大气磅礴、热血沸腾的感觉,可以说他是唐高宗时期军事顶峰的象征。——于赓哲

刘仁轨(601-685),汴州尉氏人,唐朝名将、宰相。

龙朔元年(661),为检校带方州刺史,会合新罗兵,大破百济军于熊津江口,解百济府城镇将刘仁愿之围。次年,与刘仁愿共败百济于熊津(今韩国公州)东。在孤军无援之际,说服部众,坚守观变,伺机拔数栅,并攻取要塞真岘城(今韩国镇岑)。

龙朔三年(663),率水军于白江口(今白马江口)击败援救百济的倭军,焚其舟400艘。百济平后,奉命留镇百济。修屯田,训士卒,以图攻取高句丽。乾封三年(668),辅佐李勣灭亡高句丽。咸亨五年(674)率军攻新罗,次年,破其要镇七重城(今韩国积城);又遣靺鞨军渡海,攻新罗南境,杀获甚众。

唐东征之将领中,独具文武兼备之才具者,厥惟刘仁轨一人而已。——徐培根

薛仁贵(614-683),河东道绛州龙门修村人,唐朝名将。

薛仁贵自贞观末年投军,在安市城击破高句丽。显庆三年(658)于贵端城(今辽宁浑河一带)再次击败高句丽军,次年与高句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石城等地。十二月,在黑山击败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龙朔元年(661),大败九姓铁勒。乾封元年(666),参与灭亡高句丽。永淳元年(682),于云州之战击破突厥。

薛仁贵征战数十年,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

仁贵每战必克,名震异域,是知名将立功绝域,为敌人所畏慑,即国家之轻重系焉。    ——凌扬藻

裴行俭(619-682),绛州闻喜人,唐朝名将、政治家。

调露元年(679),计俘叛乱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次年,大破东突厥阿史德温傅及阿史那伏念所部,并以反间计逼阿史那伏念等来降,尽平东突厥残部。

善于鉴别人才,在军中所提拔的副将如程务挺、张虔勖、崔智聅、王方翼、蚕金毗、刘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齿常之等人大都成为当世名将。

行俭提孤军,深入万里,兵不血刃而叛党擒夷,可谓文武兼备矣。——李治

高侃(生卒年不详),渤海蓨县人,唐朝名将。

永徽中,为北庭安抚使、陇右道大总管,生擒突厥车鼻可汗,以功升为安东都护、辽东道大总管,镇抚高丽。

高侃一生俭素自处,忠果有谋,屡破突厥、高丽,为大唐边疆的安定作出了很大贡献。

郭元振(656-713),魏州贵乡人,唐朝名将、宰相。

郭元振出身进士,得到武则天的赞赏,被任命为右武卫铠曹参军,进献离间计,使得吐蕃发生内乱。在担任凉州都督期间,加强边防,拓展疆域,大兴屯田,使凉州地区得以安定、发展,更兼任安西大都护。后来因反对朝廷引吐蕃兵攻打娑葛,得罪宰相宗楚客,被诬“有异图”,险遭陷害。

郭代公元振,亦进士也,镇凉州仅十五年,北却突厥,西走吐蕃,制地一万里,握兵三十万,武氏惕息不敢移唐社稷。——杜牧

张守珪(684-740),陕州河北人,唐朝名将。

唐玄宗在位期间,多次与突厥、吐蕃、契丹等少数民族作战,是抵御北方入侵的著名戍边将领,且足智多谋、胆略过人、治军有方,战功赫赫,对开创繁荣昌盛的“开元之治”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国之重镇惟幽都,东威九夷北制胡。五军精卒三十万,百战百胜擒单于。              ——贾至《燕歌行》

张孝嵩(约727年前后),南阳人,唐朝将领。

开元三年,吐蕃与大食共同扶立阿了达为拔汗那国国王,并发兵向拔汗那王遏波之进攻。遏波之兵败后逃到安西都护府向唐军求救。此时张孝嵩正巡察安西都护府,接到军情后立即对安西都护吕休璟说:“不救则无以号令西域。”于是自率附近各部落的兵马万余人,由龟兹出发,长驱直入,向西挺进数千里,相继攻克数百城,并于十一月直入达拔汗那境内,指挥唐军向阿了达盘踞的连城发起猛攻,从巳时至酉时,连屠阿了达3座城池,俘斩千余人,阿了达与数骑逃入山谷躲避。张孝嵩传檄诸国,一时威震西域。大食、康居、大宛、罽宾(今阿富汗东北)等8国皆不敢与唐军争锋,相继遣使请降。

张孝嵩在安西期间,劝田训士,务农重战,为西域的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忠嗣(706-749),华州郑县人,唐朝名将。唐玄宗假子。

开元十八年(730)出任兵马使,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在玉川战役中以三百轻骑偷袭吐蕃,斩敌数千,吐蕃赞普仓皇逃走。后接替王晊担任陇右节度使。

开元二十六年(738)北伐契丹,率十万骑兵,北出雁门关,于桑干河三战三捷,奚和契丹联军全军覆没。

天宝初年,大败突厥叶护部落,取乌苏米施可汗首级至长安。对吐蕃的青海湖会战,大破吐蕃北线主力,吐蕃死伤数万人,两王子阵亡,使吐谷浑降唐。

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自古忠贤,工谋于国则拙于身,多矣,可胜吒哉!——宋祁

韦皋(746-805),京兆万年人,唐朝中期名臣。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以功擢陇州节度使。贞元元年(785)出任剑南节度使,在蜀地二十一年,和南诏,拒吐蕃。史称其“数出师,凡破吐蕃四十八万,禽杀节度、都督、城主、笼官千五百,斩首五万余级,获牛羊二十五万,收器械六百三十万,其功烈为西南剧。

抚边年久赋徭宽,善政春秋俗自安。蜀道虽危今坦易,登天不比向时难。——徐钧

张仲武(?-849),范阳人,唐朝藩镇。

自幼博览群书,尤精《左氏春秋》,后投笔从戎,官至蓟北雄武军使。会昌元年(841),率军讨平卢龙军变,获朝廷承认,担任卢龙节度使、封兰陵郡王。在任期间,大破回鹘、契丹与奚族,并任检校兵部尚书、东面回鹘招抚使,降服回鹘。

太和之初,赤气宵兴;开成之末,彤云暮凝。异鸟南来,胡灭之征。北夷飚扫,厥国土崩。逼迫迁徙,震我边鄙;长蛇去穴,奔鲸失水。上都蓟门,兵连千里;曾不畏天,犹为骄子。丐我边谷,邀我王师,假我一城,建彼幡旗。归计强汉,郅支嫚辞;狼顾朔野,伏莽见羸。雁门之北,羌戎杂处,濈濈群羊,茫茫大卤。纵其枭骑,惊我牧圉;暴若豺狼,疾如风雨。皇赫斯怒,羽檄征兵;谋而泉默,断乃霆声。沉机变化,动合神明,沙漠之外,虏无隐情。渔阳突骑,燕歌壮气,赳赳元戎,眈眈虎视。金鼓誓众,干旄蔽地,爰命其弟,属之大事。翩翩飞将,董我三军;禀兄之制,代帅之勤。威略火烈,胡马星分,戈回白日,剑薄浮云。天街之北,旄头已落;绝辔之野,蚩尤未缚。俾我元侯,恢弘远略;终取单于,系之徽索。阴山寝锋,亭徼弢弓,万里昆夷,九译而通。蛮夷既同,天子之功;儒臣篆美,刊石垂鸿。——李德裕《纪圣功铭》

张议潮(799-872),沙州敦煌人,唐朝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吐蕃乘乱攻占河西、陇右。建中二年沙州陷于吐蕃。

大中二年(848),率众组成归义军驱逐吐蕃收复瓜州,沙州等地;并遣使者高进达等表函前往长安。

大中四年(850),率众收复西州。

大中五年(851),先后收复沙州(敦煌)、瓜州(安西)、伊州(哈密)、西州(吐鲁番)、河州(临夏)、甘州(张掖)、肃州(酒泉)、兰州、鄯州(青海乐都)、廓州(青海化隆)、岷州(甘肃岷县)等十一州,派遣兄长张议潭携版图户籍入朝。

咸通二年(861),收复凉州。

咸通八年(867)入朝,敕封河西十一州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河西万户侯。

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归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史弼,蠡州博野北阳庄(今河北博野东阳村)人。

至元二十九年(1292),以福建行省平章攻爪哇,失利夺职家居。元贞元年(1295)同知枢密院事,三年(1297)升平章政事,封鄂国公。

至元二十六年,平台州盗杨镇龙,拜尚书左丞,行淮东宣慰使。冬,入朝,时世祖欲征爪哇,谓弼曰:“诸臣为吾腹心者少,欲以爪哇事付汝。”对曰:“陛下命臣,臣何敢自爱!”二十九年,拜荣禄大夫、福建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往征爪哇,以亦黑迷失、高兴副之,付金符百五十、币帛各二百,以待有功。十二月,弼以五千人合诸军,发泉州。风急涛涌,舟掀簸,士卒皆数日不能食。过七洲洋、万里石塘,历交趾、占城界,明年正月,至东董西董山、牛崎屿,入混沌大洋橄榄屿,假里马答、勾阑等山,驻兵伐木,造小舟以入。时爪哇与邻国葛郎构怨,爪哇主哈只葛达那加剌已为葛郎主哈只葛当所杀,其婿土罕必阇耶攻哈只葛当,不胜,退保麻喏八歇。闻弼等至,遣使以其国山川、户口及葛郎国地图迎降,求救。弼与诸将进击葛郎兵,大破之,哈只葛当走归国。高兴言:“瓜哇虽降,倘中变,与葛郎合,则孤军悬绝,事不可测。”弼遂分兵三道,与兴及亦黑迷失各将一道,攻葛郎。至答哈城,葛郎兵十余万迎敌,自旦至午,葛郎兵败,入城自守,遂围之。哈只葛当出降,并取其妻子官属以归。土罕必阇耶乞归易降表,及所藏珍宝入朝,弼与亦黑迷失许之,遣万户担只不丁、甘州不花以兵二百人护之还国。土罕必阇耶于道杀二人以叛,乘军还,夹路攘夺。弼自断后,且战且行,行三百里,得登舟。行六十八日夜,达泉州,士卒死者三千余人。朝廷以其亡失多,杖十七,没家赀三之一。

元贞元年起同知枢密院事,月儿鲁奏:“弼等以五千人,渡海二十五万里,入近代未尝至之国,俘其王及谕降傍近小国,宜加矜怜。”遂诏以所籍还之,拜荣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右丞。三年,升平章政事,加银青荣禄大夫,封鄂国公。

傅友德(?-1394),宿州相城(今安徽淮北)人,明朝开国将领。

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后率部归朱元璋,从偏裨升为大将。至正二十七年从徐达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战七胜而平定甘肃,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连败元军,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大胜元军,后与汤和分南北两路取四川,以主帅之职攻取贵州、平定云南。以功封颍国公,后坐事赐死。崇祯十七年(1644)追封丽江王,谥“武靖”。

跃马千山外,呼鹰百战场。平芜何莽苍,云气忽飞扬。寂寂通侯里,沉沉大泽乡。颍川汤沐尽,空羡夥颐王。——王士祯

邓愈(1337-1377),泗州虹县(今安徽泗县)人。明朝开国名将。

16岁领兵抗元,元至正十五年(1355)率所部万余人从盱眙投奔朱元璋,任管军总管。

明洪武十年(1377)任征西将军,和副将军沐英征讨吐蕃反抗势力。兵至甘肃、青藏,分三路前进,进攻川藏,深入吐蕃腹地,追杀至昆仑山,俘虏斩首万人,获马、牛、羊20余万匹,招降诸国,开辟疆土数千里。十一月初九日,病逝于寿春。追封为宁河王,谥武顺。

友德随我二十二年,东征西讨,尝尽辛苦,镇守八州,有功无过。天生元辅兮辅我定乎九州,溯其功勋德业兮实无人以可侔,垂凛凛于尺幅兮直与河岳而长流。——朱元璋

冯胜(?-1395),定远人,明朝开国名将。

洪武二十年(1387)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的势力。因累积军功受封宋国公,“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后以功高遭太祖猜忌,赐死。崇祯十七年(1644)追封宁陵王,谥号“武壮”。

冯胜、傅友德,百战骁将也。考当日功臣位次,与明太祖褒美之词,岂在汤和、邓愈下哉。——《明史》

李文忠(1339-1384),江苏盱眙人。明朝开国功臣,朱元璋外甥。

十二岁时,母亲去世。跟随父亲李贞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二年后投奔在滁州的朱元璋。十九岁时,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

明朝建立后,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洪武十二年(1379),接受诏命主持大都督府(最高军事机构),兼主管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

洪武十七年(1384)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

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其临阵踔厉风发,遇大敌益壮。颇好学问,常师事金华范祖干、胡翰,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张廷玉

费聚(?-1390),五河(今安徽五河)人,明朝开国将领,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帮助朱元璋成功收编张家堡民兵,使得朱元璋的势力得以扩充。先后随大军平定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割据势力,为明王朝的建立、统一作出了贡献。明朝建立后,随傅友德平定云南、大理,讨平当地蛮族叛乱,又统兵平定广南,并镇守云南、贵州等地,为明朝边疆的稳定作出了贡献。

洪武二十三年(1390)因胡惟庸案被杀,爵位废除。

朕闻历代之君,肇兴王业,贤能之士,多出乡里,所以佐成大业,而亲同骨肉也。咨尔费聚,与朕同郡,自列戎伍,从取滁、和、仪真,初授武校,渡江之后,收句容、溧水,定建业、京口、广德、长兴,进居帅职,继戍长兴,同知卫事。浙西之兵侵境,战败之,乃从大将,下吴兴,克姑苏,升掌本卫,又从征四明,由海道而南取三山延平,还军讨昌国余寇,皆预有功。既又从大将平中原,守关陕,其绩尤著,朕念尔初起之旧,十有九年之间,勤劳为多。——朱元璋

郑和(1371-1433),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人,小名三宝,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原名马和,于洪武十三年(1381)为明军进攻云南时所掳,遭受“宫刑”,后选入宫中尚衣局,14岁进入朱棣的燕王府从侍。一生笃信佛法,广造佛经传世。

多智略,知兵习战,永乐二年(1404)因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1405到1433年,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八年(1433)四月,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国去世,骨灰葬于南京弘觉寺地宫。

在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从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知道非洲东海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郑和船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市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没有可以与之相匹敌的。——路易斯·丽瓦塞斯

谭广(1363-1444),丹徒(今属江苏镇江)人,明朝名将。

洪武初年,以一名士卒的身份从征金山,因战功被授予昭信校尉、燕山护卫百户。从征乃儿不花,因功转任燕山左护卫。又征驴驹河、黑松林、朵颜山等地。后随从明成祖朱棣起兵,率领一百骑兵夺取涿州,生擒将校三十人。后攻战白沟、真定、夹河时,皆有战功,屡升为指挥使,留守保定。

永乐九年(1411)进升为大宁都指挥佥事,主管营建北京。创立最早的火器部队“神机营”,随从朱棣北征,充任骁骑将军。永乐十二年(1414)征九龙口,担任前锋,命能挽强弓的士卒射击,万矢齐发,贼人死亡无数,官军乘胜夹击,贼人大败。论功,进升都督佥事。

洪熙元年(1425)升为左都督,佩镇朔将军印,镇守宣府。

官至镇朔将军、永宁伯,正统九年(1444)去世,谥襄毅。

广长身多力,奋迹行伍至大将,大小百余战,未尝挫衄,在宣府二十年,修屯堡,严守备,增驿传,又请颁给火器于各边。将校失律,即奏请置罪,而抚士卒有恩。边徼帖然,称名将。——张廷玉

张辅(1375-1449),河南祥符人。明朝名将,重臣。

早年随父参加靖难之役,累封新城侯。永乐四年(1406)率军南征安南,灭亡胡朝,改安南为交阯,设交趾布政司。战后因功受封英国公,予世袭诰券。自永乐七年(1409)至永乐十三年(1415),三次平定交趾叛乱,并出任交趾总兵官。史称其“凡三擒伪王,威镇西南”。永乐二十年(1422)至永乐二十二年(1424)间,参与明成祖朱棣的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北征。洪熙元年(1425)改掌中军都督府事务,进太师。次年,随从明宣宗平定朱高煦叛乱。

正统十四年(1449),于土木之变中阵亡,年七十五。追封定兴郡王,谥号“忠烈”。

予观定兴四履夷境,歼厥渠魁,复我中华数百年之故地,易榛莽田畴,变左衽冠晚,而又建立郡县,分画疆圻,一统之盛,古莫与比,定兴之功大矣哉!——朱睦

杨洪(1381-1451),庐州合肥人,明朝名将。

永乐元年(1403)袭父杨璟百户令职,远戍开平。后随朱棣北伐,又从阳武侯薛禄征大松岭,长年守备边关。

宣德七年(1432),朝廷针对敌情,计议在战略要地西猫峪置兵马营,以备边塞。系命率士卒万人于荒山野岭之间,荆棘丛林之中“披榛莽、筑城堡、立峰堆,逾月而成”。城筑好后,召集众将士说:“现在城已筑好,吾与尔等一样孤悬一城,从此就要长期驻守在这里了,在这穷荒边塞,人在则城在,城毁则人亡。我们大家一定齐心协力、死守此城,切不要怀有二心。”遂与将士同甘共苦、对士卒资助嫁娶、治疗疾病,关怀备至。从此,人心安和、使众将士卒不觉得是在穷荒的塞外孤城。

正统十三年(1448)佩镇朔将军印、充总兵官,镇守宣府。自永乐初至正统末年,在边四十余年,以敢战、善战至大将。史称“自百户至封侯,威名闻岭北,未尝专杀一人”。

北京保卫战胜利后,进封侯爵。英宗被迎回后,获授“奉天翊卫宣力武臣”,赐世券。

神完气充,貌伟言扬。江湖宇量,铁石肝肠。胸盘韬略而神鬼莫测,手操剑戟而星斗垂芒。摧锋万里,轰雷迅电。号令三军,烈日秋霜。功在朝廷,威振边疆。一骑前驱,万夫莫当。旌旗所指,犬羊遁藏。知其内者以为孙吴管乐,识其外者以为卫霍关张。曰福曰寿,自天降祥。尔公尔侯,子孙蕃昌。噫!斯人也,殆所谓勋业盖世而身名留芳者欤!——于谦

马文升(1426-1510),钧州(今河南禹州市)人,明代重臣。

景泰二年(1451)登进士第。授为御史,历按山西、湖广,迁福建按察使,升左副都御史,入为兵部右侍郎。历辽东巡抚、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弘治初任兵部尚书,后任吏部尚书。正德四年(1509)遭权宦刘瑾削秩除名。

正德五年(1510)去世,年八十五。谥号“端肃”。加赠左柱国、太师。

文升历事五朝,垂六十年。出将入相,文武兼资。思虑精深,传通故实。临事应变,无少底滞。奉公忧国,随事纳忠。每公卿会议,相顾不发,文升独据理抗,言语简意足。名著四夷,功在天下。尤慎用兵,未未尝轻有征讨。俭节清名,终始如一。直道而行,不阿权贵。虽遭谗离诟,屡起屡仆,迄不少贬。平生好学,手不释卷。——杨廷和

周尚文(1475-1549),西安后卫(今陕西西安)人。明中期大将。

幼读书,粗晓大义。多谋略,精骑射,有“飞将军”之称。官至右都督、太保兼太子太傅,卒赠太傅,谥号“武襄”。

尚文忠勇素著,国之长城,其死也,边人亡不洒泪者。——沈束


马永,字天锡,迁西大黑汀人。

生而魁岸,骁果有谋。习兵法,好《左氏春秋》。嗣世职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正德时,从陆完击贼有功,进都指挥同知。守备遵化,寇入马兰峪,参将陈乾被劾,擢永代。战柏崖、白羊峪,皆有功。畜士百余人,皆西北健儿,骁勇敢战。辽东变初定,帝问将于李时。时荐永,且曰:'其家众足用也。'帝曰:'将须文武兼,宁专恃勇乎?'时曰:'辽土新定,须有威力者镇之。'至是,竟得其力。都御史王廷相言:'永善用兵,且廉洁,宜仍用之苏镇,作京师籓屏。'未及调,卒。辽人为罢市。丧过苏州,州人亦洒泣。

永为将,厚抚间谍,得敌人情伪,故战辄胜。雅知人,所拔卒校,后多至大帅。                 ——《明史》

俞大猷(1503-1579),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

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所率领的“俞家军”甚至能将敌人吓退,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扫平了为患多年以及趁机作乱的伪倭寇。

创立兵车营,设计创造了用兵车对付骑兵的战术。官授平蛮将军,死后被追谥为武襄。著有《兵法发微》、《剑经》、《洗海近事》、《续武经总要》等军事、武术作品,后人将他生平所作诗词等编汇成《正气堂集》。

大猷为将,事必先周。陈师鞠旅,言必尽谋。水灭倭氛,陆俘琏囚。闽广奠安,漳泉少忧。比之方叔,实称其俦。——黄道周

谭纶(1520-1577),江西宜黄县谭坊人。明代抗倭名将,杰出军事家。

嘉靖二十九年(1551)受任台州知府,以防御侵扰沿海的倭寇,在当地招募乡勇千人,练兵御倭,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大挫倭寇。次年,数万倭寇再扰台州,亲率死士大战,三战三捷,使军威大振。嘉靖四十二年(1563)受任福建巡抚,剿灭福建倭寇,收复兴化。隆庆二年(1568)出任蓟辽总督,负责京畿防务。自居庸关到山海关,修建防御台三千座,加强东北防务。史称其“历兵间三十年,计首功二万一千五百有奇,亦一时干城矣”。

万历五年(1577)去世,年五十八。追赠太子太保,谥号“襄敏”。

纶自郎署至中枢,始终兵事者几三十年,计首功二万一千五百有奇,可谓矫矫虎臣、腹心干城矣。——张惟贤

转载来源:有明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击败了薛仁贵的吐蕃史上第一名将论钦陵,是怎样栽在武则天手里的?
战死沙场的唐朝武周名将
唐朝十大名将,为何没有苏定方?论实力和战功苏定方足以名列第二
安史之乱爆发前, 唐朝十大边军重镇都是什么状态?
唐朝国防疆域概述(下)——唐玄宗定型时期
长得帅未必有用,长得特别能救命——收复安西四镇的王孝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