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村“半仙”的话,明明是编的,很多时候农民会觉得挺准,为啥?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对“半仙”这个群体一般都不会陌生,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一到两个大家公认的“半仙”,可能是由于职业的原因,农民平时对他们总是敬而远之,甚至走到他们门前都绕着走,只有在农民遇到了什么事儿难办且超出了自己能力的事儿或者是家里有人生病了,不管怎么吃药打针都不见康复的时候,家里的老人(尤其是以50和60后农民居多)往往会提出来去请“半仙”。通常“半仙”到家之后也会问农民一些基本的问题,例如病人都去过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去的,有没有说胡话之类的,问完之后还会拿着他们自制的一些道具在农民的家里到处转转看看,最后在振振有词一番之后,才给出解决办法。西安家居网

对“半仙”这一套,农村以80后和9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其实已经不相信了,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村年轻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大家都意识到很多时候“半仙”其实都是故弄玄虚,编造一些原因让农民相信罢了。不过很多村里的老人却不这么觉得,因为他们觉得“半仙”的话很多时候都挺准。这就怪了,明明都是编的,老人们为啥还觉得准呢?请教了村里比较有文化的长者之后,我总结了几点。

首先是老人更容易受到农村“巫”文化的影响。

在流传了上千年的农业文明当中,“巫”文化占据了重要的比例,不管是农耕还是庄稼收获,农民都习惯让村里的“半仙”去代表大家讨个好彩头。对农村的老辈人来说,从小就受到这种“巫”文化的影响,再加上听他们的长辈讲述过很多关于农村“半仙”的事迹,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半仙”产生信服。正是如此,所以很多农村家庭一旦有点什么风吹草动,老人们就会紧张起来,还要求去请“半仙”解决麻烦,这其实是农民对“半仙”的一种心理依赖罢了,因为很多时候就算请了“半仙”问题也得不到解决。

其次是“半仙”说的话并非完全是编的。

各地的农村都有很多流传的顺口溜和俗语,农民应该顺口都能说出来一些。虽然顺口溜和俗语并不代表科学,但也是农民对生活的的一种客观总结,虽不见得放诸四海而皆准,但放在有些特定的场合还是很准确的,而农村所谓的“半仙”正是掌握了这些技巧,他们能够从和农民看似无意的谈话中,捕获很多关于农民家里的信息,这些信息本来就是真实且客观存在的,但通过半仙的嘴说出来之后,农民马上会觉得很准确,甚至对“半仙”佩服的五体投地,其实说白了“半仙”说的都是些无甚大用的废话罢了,不足信。

再者,利用农村风俗中比较忌讳的东西,增加神秘感。

其实生活中很多东西本身没什么寓意,只不过农民主观臆断上给这些东西增加了寓意和用途,从此这些东西就变得或受人尊重,或被人忌讳罢了。就像棺材,制作棺材的木头本身也是一棵树,但是做成了棺材农民就觉得不好了。对于农民的这种心理,“半仙”往往都把握的很到位,他们会故意挑选一些农民生活中比较忌讳的东西当道具,来增加神秘感,让农民觉得这样做很独到,很厉害,从而主观上愿意相信他们的话。

以上就是农村“半仙”的话明明是编的,但是很多时候农民会觉得比较准的原因了,其实说白了“半仙”是在和农民打心理战,故意针对农民寻找心理安稳的心理骗点小钱罢了,所以农民真要身体不舒服或者怎么的,还是尽早拿着农合本去医院检查,别寄希望于“半仙”,没半点用反而会耽误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农村老人说,'东西有四不借,借了家败亡',到底是哪四样东西呢?为什么?
以前农村很多没人要的,现在发现一斤卖800元,农民天天上山找
农村的白事越办越变味,农民们感到很无奈,是如今的世道变了吗?
如今,农村老人去世,办白事中一个现象让许多农民头疼,世道变了
农村家中放棺材真的好么?还有这么多讲究!
村民们注意了:农村新骗术,几天时候间里,村里多少老人被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