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嫘祖故里考

嫘祖,一作“累祖”。中国上古神话人物。故里一说在今河南省西平县,一说在今四川省盐亭县。西陵氏之女,北方部落首领黄帝的元妃,她发明了养蚕,史称“嫘祖始蚕”。

西平县的理由有三条:

其一,嫘祖既被尊为先蚕,嫘祖故里就应是适宜养蚕的地区。旧志说黄冈民者农桑,植桑育蚕历为黄冈、黄陂一带农村的传统产业,并有建树。

其二,《史记·楚世家》载,楚顷襄王“二十年,秦将白起拔我西陵。”《国策地名考·卷六》(清程恩泽撰)云:“案《楚世家》:顷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拔我西陵。徐广曰:属江夏。”《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注)引《括地志》(唐李泰主编)称,“西陵故城在黄州黄山西二里。”故今黄陂、黄冈等一带先秦就有西陵地名,汉时又为西陵县,与其他故里说的西陵亭等相比,这里是历史上可见“西陵”文字记载之时间最早、地域最广的地方。

其三,湖北安陆说、浠水说等又可能与“古西陵县说”同指一处。因安陆系秦置县,汉时与西陵县也同属江夏郡,在西陵县西;三国时,吴也曾在今浠水设西陵,浠水则在古西陵县东。古西陵县、古安陆县及今浠水等境域相连,这一带为嫘祖在世的西陵国也有可能。

第一条说不服人,全国能养蚕的地方很多,都可引用这一条。第二、三条有此西陵非彼西陵之嫌。

有位网友是这样解释西陵的:《山海经·西次一经》云:嶓冢之山,汉水出焉,东流为西汉水,伏羲生于成纪,成纪位于嶓冢山,在甘肃陇南,黄帝之臣大鸿冢于陇上,故名嶓冢山。以伏羲故名曰:西汉水,嫘祖的祖先是伏羲氏和华胥氏融合成为较大的伏羲氏族部落,后分东西两支逐步迁移,向东迁移的路线,沿渭水东移,直抵古雷泽西岸,另一支向南迁的路线,也是天水秦安地区出发,沿西汉水进入古蜀今川北盐亭地区,因位于西汉水之西,故名西陵氏。

前一半,《山海经》有,后一半是网友的解释。虽然可能是正解,但不能作为依据。

我觉得可从养蚕和嫘祖后人生活轨迹来解此难题。养蚕,蜀中有高手,蚕丛。我猜测,嫘祖的家族后来就被封为蚕丛氏,为黄帝守护古蜀几百年。黄帝联姻的目的,不只是要娶一个漂亮的妻子,更是要寻找自己的贤内助,母仪天下,一同治理天下。嫘祖作为西陵族的首领,无疑是最佳人选。而把蜀国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把养蚕缫丝的技术在国内推广,造福万民,正是他们的治理天下推手。在嫘祖的劝说下,全国重农桑,兴城邑,逐渐由游牧向农业转变。

黄帝和嫘祖都不是骄纵儿子的人。我猜想让昌意和玄嚣降居到若水和江水,一方面是要磨砺两个儿子,另一方面是要接受炎帝的挑选。黄帝的继任者不可能是黄帝的儿子,只能是同时兼具黄帝和炎帝血脉的人。所以昌意到今天的攀枝花地区联姻,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有效地巩固了与炎帝的联盟。也为子孙后带找到了强大的支援。昌意在若水私生活放纵,可能跟他的任务有关。

颛顼继位后,封自己的一个儿子在今北川一带,是为柏灌一脉。大禹就出生在哪里。根据《史记。三代世表》的记载,大禹是黄帝和嫘祖的耳孙。也就是颛顼的七世孙。子孙在那一带生息,说明嫘祖的坟茔不远。更能说明明问题的是,大禹一族因受鲧治水不力受到牵连,举族(斟灌氏)东迁山东时,禹仍不放弃,请自己的祖宗颛顼的母系集团调人北上,居三星堆一带,守护盐亭,守护嫘祖陵墓。该集团是为鱼凫集团。所以,当夏朝被推翻,大禹的后裔穷途末路之时,鱼凫称王,收留夏朝后裔,公然与商朝作对。

综上所述。我认为嫘祖的故里是四川的盐亭。

再者,赵蕤 (ruí),字太宾,梓州盐亭人(今四川省盐亭县两河镇赵家坝人),约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 (公元659 ),卒于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唐代杰出的道家与纵横家 。赵蕤是李白的老师。他认定嫘祖故里在盐亭,而且还亲笔题碑,应该比现代的学者更有说服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嫘祖(黄帝元妃,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
嫘祖 - 中国远古时期人物
嫘祖
西陵国:炎黄子孙的外亲
西陵县[汉高祖始置江夏郡的十四县之一]
炎黄子孙的外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