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这个世上永远没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刀子插在谁的身上,谁才会感觉到痛。

别人看到的都只是表面,永远不会感觉到内在的情绪,所以没有切切实实经历过别人的人生,永远不要妄图去指责和评判。

人性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很多人总站在自己的角度,把自己当做道德标准,以谜一样的优越感,妄想评判和指责他人,甚至沾沾自喜,自以为是的觉得自己就是圣人。

永远不要忘了,越是这样指责别人的人,越是愚蠢和无知,永远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狭隘的认知去揣测别人的世界,你没有资格。


《庄子》之中有这样一番对话,非常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庄子和惠施在河堰上游玩,庄子说:“白鱼从容的游来游去,这是鱼的快乐。”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懂鱼的快乐?”

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快乐,你本来也不是鱼,那么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就是无可辩驳了。”

庄子说:“那么从刚开始那个话题说,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才来问我的,我是在河堰上知道的。”

这就是庄子之中非常著名的“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故事,庄子与惠施“濠梁观鱼”的故事,形象的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物我齐一”。


在生活中,有很多悲剧都是因为人性的这种愚蠢而导致的,太多的人站在自己的角度,不断的指责别人,总把自己当做圣人,但是忽略的是身处于事中的情感变化。

最关键的是,这些“圣人”们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指责和评论,是对当事人最大的伤害。

语言就是伤害别人无形的武器,当你用语言去伤害他人的时候,刀子插在别人的身上,你自己大概永远感觉不到痛,但是对于当事人来说,这甚至会成为一生都过不去的痛苦。

一个人只有切切实实经历某一些事情之后,他才能体会到当事人的内心矛盾和复杂的情感状态,除了他本人之外,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去评判对错。

《菜根谭》中说: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

议论事情的人,自己只是至于事情之外,应该尽量了解事情的全部是非曲直。


有人认为,当一个人身处于事中的时候,反而不易看清事情的原委,但是我们不要忘了,纵然有“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样的状态存在,但是一个人也只有亲自参与其中,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可以体会身处其中的情感,才能客观公正的看待事情。

所以参与其中,了解实际的情况,才有发言的资格,某个事件的对错,并不是站在主观的标准来判定的,而是了解事情的全部是非曲折,才会不为外界所迷惑。

而且最重要的是,只有当事人才有经历这一些事情的情感体验,并且采取相应的言行和举动,即便外人了解了这些事情,也未必能够感同身受。

而我们在面对这一系列人性弱点的背后,避免自己的言语产生问题的根源,那就是少评判。

别把自己当圣人,学会尊重每一个人生,在没有万分必要的情况下不要过多言语。


如果真的需要自己从中调和,也要尽可能的了解是非曲折,不要只听一面之词,更不要因为只言片语,就主观的总结信息,定论事实,这才能避免人性愚蠢给当事人造成伤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子傲然:你不是我
文人抬杠
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33部书籍:7 浑沌齐物逍遥游——《庄子》
庄子散文
傅佩荣:现代人应该怎样读庄子?只知道那些神奇寓言太可惜了
庄子和惠子的互怼,我能看上一百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