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海子

公众号转移文章(20190701)

近期首都图书馆举办了南海子系列讲座(还在进行中),我去听过一次;讲座安排在一楼展厅,展厅里有南海子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介绍。我还从展厅里拿来一册《首届北京南海子文化论坛成果汇编》,由此知道去年专门举办过论坛,看来南海子要热闹起来了。

南海子就是南苑,位于永定河冲击扇前缘,距北京城南约20里。历史上的南海子包括今天的亦庄、旧宫、大红门、南苑、西红门、黄村等,鼎盛时期周围达120里,曾经筑有砖墙。南海子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猎场和元、明、清三朝皇家苑囿。明朝南海子又名“南囿秋风”,为“燕京十景”之一;至清代,这里已成为北京的城市行政副中心,与紫禁城、“三山五园”共同构成了京城三大皇权中心。南海子自辽金始,元明拓展,清代鼎盛;经历了“四时捺钵”(辽)、“春水秋山”(金)、“下马飞放泊”(元)、“南海子”(明)、“南苑”(清)五个历史时期,具有生态保障、游幸狩猎、阅兵演武、政务活动等多种功能。(注:@“捺钵”是契丹语的译音,意为辽帝的行营。《辽史·营卫志》:“辽国尽有大漠,……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  @“飞放”是纵鹰捕杀鹅雁的狩猎活动,元代盛行。《元史·兵制》:“冬春之交,天子亲幸近郊,纵鹰隼搏击以为游豫之度,谓之飞放。”下马,指距离近。《天下旧闻考》:“按下马飞放泊即今南苑之地;曰下马者,盖言近也。”)

据说“海子”之名始于隋唐,我国北方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对较大的低洼水汇之处称为“海子”,元建大都后,“海子”之称流传到中原北方地区;明代城北积水潭被称为北海子,相对而言,便有了南海子之名。

现在,地图上可以看到“南海子公园”,我于昨天(星期日)去转了转。这是北京市最大的湿地公园,范围比较大,分几个区域,有湖(海子吧),还有个麋鹿苑,但被铁丝网围住,麋鹿只能远观。公园里植被较好,游人大部分时间可在林荫下行走,便显得不是太热。现在开放的是一期,听说二期也即将建成,也许今年可以开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玩在北京(二十四)
和南苑有关的大红门、西红门、旧宫、新宫、德茂庄、合义庄
之所以叫海子墙公园,从马驹桥这本书里就能找到答案
南苑印象
元、明、清三代皇家苑囿的南海子公园
你不知道的南海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