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马非马”并非诡辩

最近看金克木先生的《书读完了》,其中有一节讲公孙龙、名家、立体思维,读后很有启发,特别是对“白马非马”的说法有了新的认识。

公孙龙,战国时期赵国人,名家的代表人物,据说曾经做过平原君的门客;其“白马非马”论通常被当作诡辩学的代表作,一般的理解也总把它当成诡辩之术。“白马非马”,就好像是说男人不是人或女人不是人一样,不是明显不对么?但实际上,依照公孙龙的说法,这话又不无道理。

我们来看一看:“非”,现代话说“不是”;但在古代,“非”只是“不”,其含义还可以是“不属于”,“不等于”。说白马“不是”马,“不属于”马,错了。如果说白马“不等于”马,有道理吧?白马非马,白马不等于马。

因为“马”可以包括白马、黄马、黑马,各种马;而“白马”只能指一种颜色的马。此名非彼名,所以白马非马。有趣的是,事实上,先秦诸子讲这个道理的人很多,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

譬如《论语》中孔子答复弟子问仁的话多种多样,可见他明知“仁”这个词有歧义。他的每个回答都只是仁的一方面。这正符合“白马非马”的思想,每个回答说的仁都不等于仁的全部意义。是仁,又非仁。《公孙龙子》中《迹府》篇即引孔子纠正楚王说“楚人遗弓,楚人得之”,改为“人亡弓,人得之”,是“异楚人于所谓人”,即楚人非人,相当于白马非马。

老子《道德经》,开始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他不说“常道非道”“常名非名”。他没有照公孙龙的公式说话,但是同样分析了道、名和常。

《孟子》的《梁惠王》篇中,问周武王伐纣王是否臣弑君时,孟子回答说:“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他是说,纣王属于残贼之人,是一夫,虽是君也不能算君。这就等于说“暴君非君”,正是“白马非马”公式。可他不这样说,只说纣王不是君。

金克木先生在书中说,由现在人看来,白马和马不过是部分和全体或者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很容易理解。这种想法是现代才有的,是接受了外来的思路。部分、个别、全体、一般,这些词在欧洲语言中是口头常用的,在中国可不是,而是通行还不到一百年的外来新语言。两千几百年前的人有了新认识,不会用现在人的新方式新语言表达,而只能用当时自己习惯的方式。因此,用现代话理解和讲解古文、古书,很不容易,不能不处处小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公孙龙子》:战国时期名家的代表作,创建了我国最早的逻辑学
白馬非馬論
公孙龙子
先秦名家诡辩:白马若是马,我公孙龙就是龙
百家争鸣:史上最“不讲理”的人
美术与艺术的关系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