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飞声悦览 | 主动脉瓣二瓣化的超声特点及临床治疗策略

病例介绍
01
病史资料

患者,男性,14岁,因“检查发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年余”入院。

既往史:1岁时因疝气外院行手术治疗;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疲惫、乏力,休息后缓解,未诉胸闷、气喘、咳嗽、咳痰、胸闷、咯血等不适;5年前外院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二叶瓣畸形并中-重度反流、左心增大,2022年2月外院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扩大至5.0cm。否认慢性病、传染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外伤及输血史;无抽烟史。

体格检查:T:36.3℃,P:88bmp,HR:20bmp,BP:128/81mmHg;余无特殊。

主动脉CTA(心电门控):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血管均匀强化,形态规则,未见狭窄扩张或管壁增厚等。主动脉瓣呈三叶,右冠瓣及无冠瓣增厚、粘连,左室及右房增大。

心电图:窦性心律、早复极。

血常规、生化检查等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收治入院后再次复查TTE,图像如下

图1:左室长轴切面:左室扩大

图2:左室长轴切面CDFI:主动脉瓣口舒张期可见中-大量返流血流信号

图3:大动脉短轴切面:主动脉瓣为三窦三瓣形态,右冠瓣与无冠瓣交界处融合,瓣叶呈左、右“二叶样”运动(考虑TypeI型,R-N二瓣化畸形),左、右冠状动脉起源位置大致正常

图4:大动脉短轴切面CDFI:主动脉瓣口可见返流信号,右-无冠瓣稍脱垂。

超声提示: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TypeI 型,R-N)并中-重度关闭不全,左室扩大

术中TEE图像如下:

图5:左室长轴切面(126度)二维及CDFI:主动脉瓣开放呈“圆顶状”,无法贴壁,瓣口可见中-大量返流血流信号

图6:大动脉短轴切面(45度)二维及CDFI:右-无冠瓣交界处融合,瓣叶闭合时可见返流血流信号

图7:大动脉短轴采用TrueVue心腔镜成像显示:右-无冠瓣交界处融合

02
手术过程

术中探查见主动脉Type1型二瓣化畸形,右冠瓣及无冠瓣交界融合伴脱垂,重度关闭不全,6-0prolene线连续缝合右无交界脱垂处瓣叶,打水试验效果可,5-0prolene线连续缝合主动脉根部切口,心脏排气后开放阻断钳,心脏自动复跳为窦性,TEE评估主瓣反流轻-中度,升主动脉再次阻断后根部原切口切开,左右冠脉灌注DelNido液心脏停跳,将右无瓣叶交界脱垂处6-0prolene线间断加缝两针,打水试验效果满意,5-0prolene线连续缝合主动脉根部切口,心脏排气后开放阻断钳,心脏自动复跳为窦性,TEE再次评估主瓣轻微反流。并行循环辅助后停机拔管,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止血后留置心包、纵隔引流管,考虑患者青少年日后有再次心脏手术可能,于是取戈尔心外科补片重建心包后常规关胸。过程顺利,术毕安返ICU。

手术大体图片如下:

图8:右-无冠瓣交界处可见融合嵴,瓣叶明显增厚

图9:切除瓣叶增厚区域的组织

图10:连续缝合右无交界脱垂处瓣叶

图11:心包片加固缝合处

术后即刻TEE:

图12:xplane切面:主动脉瓣口仅见轻微返流血流信号

术后一周床边超声复查:

图13:左室长轴切面:舒张期主动脉瓣口仅见微量返流血流信号

图14:心尖五腔切面:主动脉瓣口收缩期血流通畅,峰速:1.9m/s,压差14mmHg

二瓣化主动脉疾病
01
概述

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bicuspidaorticvalve,BAV)是最常见的先天性主动脉瓣疾病之一,发病率约0.5%-2%[1-2],男性相较于女性更为多发。约40%-50%的患者合并升主动脉扩张性病变,容易引起主动脉夹层或者动脉瘤破裂。BAV常可伴发于其他心脏畸形,比如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瓣上狭窄、室间隔缺损等。BAV发病有家族倾向,故有指南认为对于BAV病人的一级亲属应当进行超声筛查[3-4]

02
病因

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是由于瓣叶形态异常、瓣叶增厚、钙化、黏液样变性等病理改变,早期即可伴有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的瓣膜疾病。由于瓣叶结构异常,长期受到血流的不断冲击,易引起瓣膜增厚、钙化、僵硬、纤维化,最终形成瓣膜狭窄。随着血液流场的改变,湍流及涡流不断冲击瓣膜使之受损,瓣膜易过早出现脱垂、钙化,或继发感染。

03
分型

目前最常用的是Sievers分型,根据融合嵴的数量分为0型(无嵴)、Ⅰ型(1个嵴,融合方式可为左冠窦-无冠窦融合、右冠窦-无冠窦融合及左冠窦-右冠窦融合)和Ⅱ型(2个嵴,开口方式为左冠窦-无冠窦开口、右冠窦-无冠窦开口及左冠窦-右冠窦开口),如下图所示:

04
临床表现

由于病变形式及程度不同,临床表现和症状各异。

1、对于狭窄为主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悸、乏力、头晕,偶有晕厥和心绞痛症状。成人的主动脉瓣口面积在3.0-4.0平方厘米左右,根据主动脉瓣口面积大小,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瓣口面积>1.5平方厘米);中度狭窄(瓣口面积1.0-1.5平方厘米);重度狭窄(瓣口面积≤1.0平方厘米,心功能正常时,跨瓣压差一般≥50mmHg)。主动脉瓣轻度狭窄多无临床症状;部分中度狭窄可表现为活动量增大时胸闷、气短;重度狭窄常有胸痛、眩晕、晕厥和充血性心衰的症状;少部分重度狭窄患者剧烈活动后可发生猝死。

2、对于返流为主的患者,可长期无症状,但易感染心内膜炎。若有明显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周围血管体征的患者,可有头颈部搏动感,心悸等。出现左心功能不全后,病情进行性加重,可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以至肺水肿,最终末期可出现右心衰竭。部分病人因冠脉充盈不足可有心绞痛症状,多在夜间发生。

05
超声心动图观察要点

1、左室长轴切面可见瓣叶见不同程度增厚、变形、钙化、活动受限,可呈“圆顶样”改变(图C)。主动脉瓣口血流流速增快,跨瓣压差增大;升主动脉呈狭窄后扩张;室间隔和左室壁增厚。部分患者由于左室严重肥厚,特别是室间隔上部的严重增厚,可导致左室流出道狭窄,并有二尖瓣SAM征。部分返流为主的患者可见主动脉瓣叶脱垂,左室流出道常见偏心性返流信号。

2、大动脉短轴切面是观察主动脉瓣形态结构的主要切面。在舒张期显示一条或稍分离的两条关闭线,可为前后方向或水平方向,失去正常的“Y”字形结构而呈“—”或“|”形。收缩期开放如图二尖瓣开口减小,活动受限,呈“=”或“||”形(图A-B)。左室长轴切面显示舒张期关闭线正常或偏移。主动脉瓣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回声增强,随着年龄增大逐渐加重,从而导致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的出现,主动脉内径可狭窄后扩张等(图D)[5]

3、术中TEE监测瓣膜修复时,可采用三维xplane模式对瓣膜脱垂部位进行更加细致地观察,借助取样线的不同切面,实时观察瓣膜的脱垂部位及返流来源,协助外科医生定制瓣膜修复的方案。

06
治疗

目前治疗方式有:

1、开胸直视下主动脉瓣置换,包括植入机械瓣或生物瓣

2、开胸直视下瓣膜修复

3、经皮主动脉瓣置换(TAVR),既往认为二瓣化是TAVR的相对禁忌症,但随着器械设计的不断迭代更新,BAV的TAVR治疗效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另由于主动脉瓣与升主动脉在胚胎发育中均来自神经嵴的细胞,这些细胞的异常可能导致其分化出的器官均存在异常。故对于合并主动脉扩张的患者,多需进行主动脉根部替换(Bentall手术)或主动脉瓣替换加升主动脉替换(Wheat手术)。另外,同种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Ross手术)由于难度高,且存在一定争议,目前很少开展。

瓣膜置换还是修复?

由于BAV发病时间较早,青少年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仍存在争议。瓣膜成形因为保留了自体的瓣膜组织,也保留了整个心脏血流动力过程中瓣膜组合的功能,从生理学角度来说,它相较人工瓣膜具有更符合生理的参数。另外,由于不涉及抗凝,也极大程度降低了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即使是对于感染,自体组织也相较人工瓣膜有着更强的抵御力。有不少文献研究认为从长期疗效来看,修复好于置换,尤其是对于年轻的返流为主的患者[6]

目前对于瓣膜修复的持久性如何,修复手术是否会有较高的再手术率仍存在争议。由于瓣膜修复是一个高度个体化的技术活,手术医生需要自身对于心脏瓣膜结构有充分的理解,然后对患者病变的瓣膜结构进行充分分析后,才能采取合理合适的修复方法。没有一个医生可以做到所有的修复都不需要再次手术,哪怕是人工瓣膜置换,也存在再次手术的比例。修复还是置换?这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

小编的话

飞利浦心血管超声第二代纯净波矩阵实时经食管探头X8-2t,拥有卓越的图像分辨率及更高容积帧频,结合经典TrueVue心腔镜成像,可协助医生对各类心血管疾病进行全面、精准诊断。

参考文献

1.Ward C.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bicuspid aortic valve. Heart 2000;83(1):81-85.

2.Siu SC, Silversides CK. Bicuspid aortic valve disease. J Am Coll Cardiol 2010;55(25):2789-2800.

3.Galian-Gay L. BICUSPID investigators. Familial clustering of bicuspidaortic valv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ortic dilation infirst-degree relatives. Heart 2019;105:603–608.

4.De Backer, J, Bondue, A, Budts, W, Evangelista, A, Gallego, P,Jondeau, G.Hesselink, J.Genetic counselling and testing in adults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 consensus document of the ESCWorking Group of Grown-Up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the ESC WorkingGroup on Aorta and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and the EuropeanSociety of Human Genetics. 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27(13):1423-1435

5.Siu, S. C., & Silversides, C. K. (2010). Bicuspid Aortic ValveDiseas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55(25):2789–2800.

6.Tourmousoglou, C., Lalos, S., & Dougenis, D. (2013). Is aorticvalve repair or replacement with a bioprosthetic valve the bestoption for a patient with severe aortic regurgitation?: Table 1:Interactive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 18(2):211–218.


作者简介

 王艺 博士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超声医学科,主治医师。

  • 从事心血管超声诊疗工作10年,擅长心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尤其是结构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的术中超声引导监测;在先心病、心肌病、冠心病等领域也有较深入研究。


指导老师

王斌 主任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心血管超声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 湖北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超声学分会、主任委员

  • 湖北省TAVR联盟秘书长

  •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先天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NSCHD) 委员

  • 亚洲心脏瓣膜病学会(AAHVD)中国分会委员会委员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脏瓣膜病专委会委员

  • 湖北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常委

  • 湖北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第五届委员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组员

  • 湖北省卒中学会委员

  • 湖北省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重症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委

  • 武汉医学会第一届智能医学分会委员

  • 武汉市医学会第一届超声青委会委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脏瓣膜病超声PPT下载
高清、精美心血管图谱合集,量大,别错过!丨心内年度干货
马方综合征
原创文章 | 马方综合征
心动在线丨人工心脏瓣膜感染,从经典病例看经食管超声检查的时机
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瓣单瓣畸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