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开记忆的奥秘,看学霸是如何养成的

《大脑说》与你一起分享有价值的内容!

感谢您关注我们!

编辑/李璐 审核/忆界书生

什么是记忆?

记忆可以分哪些类型?

1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是我们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在接触物体几毫秒之内留下的信息。如图1中常见的仙女棒,能形成这样的效果就是靠视觉产生的短暂图像记忆完成的。感觉记忆一般是被动接受到的外界信息,能储存多少是自身的意识无法控制的。感觉记忆维持的时间一般是毫秒级。

仙女棒留下的图像记忆

2短期记忆

短期记忆则是我们短期保留信息的能力,维持时间通常是以秒来计的。比如记录一个新的电话号码,输入手机后的半分钟内大约还能回想起来,往往一分钟后就很难再回忆出来。短期记忆维持的时间很短,一般是秒级,加入新的信息后,前面的信息会很快被遗忘。若没有及时对信息进行复述,也会很快遗忘,并且难以恢复。但其在日常生活中仍有重要的作用,如做口头的加减乘除运算,如33×7,我们会把个位的3和7相乘,个位得1,进2位到十位,再将十位的3和7相乘,得到的21再加2,这一系列运算都依靠短期记忆完成,完成后就被很快忘掉。

3长期记忆

长期记忆在结构与功能上与感觉记忆和短期记忆有了较大的差别,维持的时间也是不确定的,有可能维持30分钟,也有可能人的一生都难以忘却。一般来说,谈到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以及检索的过程指的都是长期记忆。

神经元与突触

长期记忆从功能上看,时间远长于短期记忆。结构上看,也与短期记忆不同。目前认为记忆功能的实现靠脑内神经元(脑内主要神经细胞)之间的互相联系而产生,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来连接。一般说来,短期记忆不需要脑内新蛋白质的合成,只是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引起突触连接的加强,而长期记忆的形成除了要加强突触连接外,往往还需要突触数量的增加,同时伴随着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即合成新的蛋白质。这种长期记忆的储存就像基因与突触之间的对话。

几种记忆之间的转化

视觉系统感受文字信息-->部分信息转为短期记忆-->部分短期记忆很快消失,部分经过反复重演变为长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后也不保险,部分也会被忘掉,幸存下来的就成为在遇到“要求背诵”时能够提取出来的信息。

但是我们能够完全认认真真逐字逐句读完一本书吗?

注意(Attention):我们平时常说,但在神经科学和心理学领域内,注意的定义为意识选择性地集中于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从视觉注意的角度来说,阅读时不可避免地会注重某些章节,忽略某些细节,如图所示。

焦点和边缘

而随着阅读量的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阅读速度加快,会忽略更多的内容。如图,我们阅读时通常是跳跃式的。这就使得视觉的感觉记忆在向短期记忆转化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损失。

阅读中的视线

因此,读书后形成的记忆,是先排除了读书时未注意到的部分,再排除短期记忆中丢失的部分,剩下的短期记忆成功转为了长期记忆的部分。

小编的建议是按照上图所示反复巩固,把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这样遗忘的速度最小。

舌尖现象

为什么经常出现拼命想回忆什么事情但回忆不出来,过后又想起来的现象。如见到一个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名字就到嘴边了但死活吐不出来,当对方告知名字后恍然大悟:对对对,我记得的,怎么就是没说出来呢!这种现象在认知科学中叫做舌尖现象(Tip of the tongue)。类似上述例子的,考场上想不出来一句背过的古文或者一个用过的公式,考完了瞬间想起来;再比如有时想不起来把钥匙放哪儿了,过了一会儿突然又记起来等等,都属于舌尖现象的范畴。

引起舌尖现象的因素有几个,其中年龄增长和认知疾病等很好理解。值得一提的是情绪和语言因素。情绪因素很常见,如很多临场发挥不好的同学,考试时候经常遇到想不起来文章、公式或者单词的情况,平时做题却顺畅得多。语言研究也发现能说两种语言的人比只会一种语言的人更易发生舌尖现象,可能由于两种语言的竞争性某些时候影响了直接获取所需信息的效率。

想要避免这种尴尬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情绪的激动,相信自己可以记得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大脑可以不经你同意,任意篡改记忆?​记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人脑相当于多大的内存?科学研究发现,人脑记忆存储潜力巨大
脑科学揭秘:我们如何处理信息?
短期记忆是怎么变为长期记忆的?
从大脑记忆原理出发,破解“学完就忘,用时想不起来”的窘境
科普记忆的本质,从而更科学提高记忆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