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籍再发现|古籍装帧形式(一):简策、帛书

古籍装帧形式

简策、帛书


古籍是古人记录知识、传播思想的重要载体,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直接、丰富且珍贵,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根据现在较为通用的说法,古籍一般指辛亥革命之前,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文献、档案和书籍。古籍的流行传播离不开装帧形式,装帧形式的存在使古籍具备了翻阅、保存和收藏的条件。

“古籍再发现”栏目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古籍装帧的典型形式。本期介绍先秦时期的装帧形式——简策、帛书

简策是我国最早的书籍装帧形式,流传使用的时间主要在先秦至东晋间。简策,即编简成册,其中“简”指竹片、木片等材料,“策”是“册”的假借字,一根根、一片片写了文字的竹木片用绳穿编而成“册”。

简策的保存形式为卷子装,将册的尾部朝前卷起,再装入布袋保存,阅读时展开即为卷首。在简策出现之前的殷商时代,还存在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书籍——龟册,即龟甲连缀而成的书籍。

简策

不论龟册还是简策,均较为笨重,不方便携带、阅读和收藏。

随着丝织品的发明、制造,从战国后期开始出现了以丝帛为载体的书籍,称为帛书。

对于帛书,古人常用的三种装帧形式为折叠、卷子、盒装。

古人根据绢帛轻薄柔软的质地,常将面积较大的帛书折叠保存。

帛书的卷子装与简策类似,即用一根竹条做轴从后向前卷成一束。

盒装帛书则是将写上字的大小一样的绢帛按顺序排好装进方盒中保存。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卷子装)

从简策到帛书的变化意义重大,它不只是书写材料的变化,还启发引导人们继续探索更为轻便、易写、易携的书写材料,因此,它还是一次古人的思想大解放,促进了后来纸张的发明。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籍的装帧形式
古书之美:风格多变,风骨尽显
"丹书铁券"真实存在 玄奘取回的经文原为"梵夹装"
古人的书和旋风、蝴蝶又有什么关系?
中国古籍修复的历史与现状
【第1060期】技术贴——古籍修复知识小课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