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1回:空空道人录《石头记》甄士隐梦见通灵玉

1. 空空道人见文生情,空、情成主题

在一僧一道把那个好几十层楼高的无材石变作扇坠大小的晶莹美玉去人间历练的故事之后,几万年过去了。一天,一个空空道人路过青埂峰,看到了石头上的字,原来是灵石投胎的故事。“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脂批说这是作者一生的惭恨。难道是曹雪芹想有补天却不能补吗?

空是什么?空是佛陀悟出来的“道”,是为缘起性空。

《六祖坛经》里有两个偈jì子,大名鼎鼎的神秀和更大名鼎鼎的慧能。神秀说“身是菩提树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慧能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他们的师父弘忍大师意识到慧能真正地理解了佛法真意,所以将禅宗衣钵传给慧能。这造成了教派分裂和追杀,这里不提。

慧能的“本来无一物”与佛陀的“缘起性空”和空空道人的“空”都是一回事,没有自主性的东西因为“缘”结合在一起,但是不稳定、不实在、不自主所以是空的。因为“缘起性空”,所以“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见面手难牵”,所以宝玉和黛玉无缘,不能结合;宝玉跟宝钗结合了,不能心意合一。

石头上还有一首诗: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我这顽石,废物一块,没有才能去补帮女娲补天,白白的走了一趟人间,虚度了这么些年。这是我在红尘和回来后的所有故事,请问谁可以把它抄了去当作传奇小说供人阅览?

贾宝玉有灵性,有才华,不然他那个爸爸也不会恨恨的承认他“天性聪敏”了。可是在当时他不喜欢读书考试做大官,有才华又能怎样,还不是废物一块。曹雪芹不也是一样嘛?从来没有哪一本小说像他的《红楼梦》一样,引发这么多人代的研究考证阅读。因为书本不全,成了多少人的终身憾事。他的才华和能力不用证明。但是在当时,他就是一个社会边缘人,没用。但是玉虽然是石头,它终究是不一样的石头,它成了中国文化的瑰宝。曹雪芹竖起中国文学目前为止的最高杆。也正是因为无用之用,曹雪芹把《红楼梦》写成了艺术。

空空道人读了故事,发现没有时间、地点。就人石头说,你这怎么搞的,时间都没有,写的尽是些“或情或痴,小才微善”的几个女孩子。又不是大忠大贤大德之人,恐怕没人爱看吧!

石头好笑,说你也太痴呆了。那么多朝代随便借个来不就解决了嘛。我这书不是理学书,不是野史书,也不是风月书,不谤君毁相,也不奸淫污秽,什么才子佳人,潘安子建全无,也没有丫头小子说起来话诸子圣贤,自相矛盾。书里面是几个我亲身经历过的女孩子的悲欢离合,兴衰际遇罢了。

空空道人又仔细看了一遍书稿,“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因毫不干涉时世”作者有意在撇清与现实的关系。清朝时期的文字狱有多疯狂,即使乾隆时期,如果从顺治算已经是第四代皇帝了,思想控制还是不敢放松。

空空道人把书抄录下来送给了悼红轩的曹雪芹写成《红楼梦》。悼红、绛珠、赤瑕、红楼、怡红,都是红。红色在书里有象征意义,生命、热情、死亡。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不稳定的,不能长久的都是空的。可是人总觉得自己看到了好多多,感受到了好多多,情就这样出现了。情越多,幻觉越深。要经历过很多才能有所领悟,才能从物质里走出来,进入空,然后回到本来无一物的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空”和“情”,本书要讲的两大主题。本应是空无一物的出世之人却生情,改名为情僧。纵看宝玉的一生,为情生,为情冷,为情遁空门,最后变成一个经历了所有情的僧。宝玉的一生就是一名僧人的一生情。

最后曹雪芹题了一首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全书都是假言假语,什么太虚幻境,风月宝鉴的,都是荒唐。生活呀,现实呀样样让我泣血酸心。人人都说我痴傻,可是又有谁能理解我难以言说的曲衷呢?

这时候的曹雪芹是一生最潦倒的时候,连粥都难喝上。亲戚朋友能躲开他的都躲开,只有敦诚敦敏两个同样遭遇的朋友。他唯一的儿子因为痘灾而亡,对他的打击很大。很快他也去世。他的辛酸泪不仅藏在荒唐言里,还有很多不能直说的现实逼的他痴傻不被理解。

2. 甄士隐的家和梦

下面借着甄士隐的梦交代了赤瑕宫神瑛侍者和绛珠草的神话故事。然后一切开始,红楼之梦的轮盘转起。

甄士隐,即把真事隐去。与之相对的是贾雨村,用假语替代。

故事从东南一角姑苏开始的。城里有个阊门,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葫芦庙。

十里街,势利。甄士隐是个好人,他的岳父却是个势利小人。

仁清巷,人情。甄士隐遭难后投靠岳父,碍于人情,岳父不得不接纳。后来贾雨村来做官,因为以前甄士隐的帮助,他又施惠于甄的岳父。

葫芦庙,糊涂。贾雨村住这里,假语始于糊涂之地。

庙旁住着本地望族乡绅甄费,字士隐,和他的妻子封氏。

甄费,把真话废了。古人的名和字在意思上有对应关系。

这个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神仙一流人品”交代了香菱的基因根基,无论怎么颠簸流离,她始终纯真不改。

甄士隐一家生活安逸舒适,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儿子,只有一个三岁的女儿英莲。

英莲,应怜,应该可怜。她的命运最波折,不停的被改名,不停的被改运。

一个夏日午后,甄士隐在书房休息睡去,做起梦来。他也不知道那是哪里,就看见一僧一道边走边谈。他们说带什么蠢物去投胎历劫。接着僧人说了一个故事,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有棵绛珠草在快要干渴而魂飞魄散的时候,赤瑕宫的神瑛侍者灌溉了它,使它活了下来。

这棵草“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

回头看看,那块石头是不是也是自己修炼,通了灵性;翻开《西游记》第一回就是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然后一天,突然仙石炸裂蹦出一只石猴。

道家思想里面万物皆有灵,所有木有灵,草有灵,花有灵,人更是受了天地精华而有灵。2回借贾雨村说人性二元论;31回里史湘云和丫环翠缕说阴阳,说万物起源。77回宝玉跟袭人说海棠花无故死了半边,原来是晴雯要死。孔子坟前的蓍草,诸葛祠前的柏树都是有灵性,能反映世道的。

学霸干宝的《搜神记》里许多这些时间久了成精的故事,柳树精、鱼精、扫帚精。日本的神怪故事里特别多,任何东西久了都会成精,笔精、锅精、门头精。意义虽然跟道家的不一样,但是说明古人确实有这种看法,万物有灵,皆可成精。

人和天地万物都是一个朋友圈的。佛祖时期,众生平等是不包括女人的。我也不知道他把女人划到哪个圈子了。但是道家何止众生平等,万物都一样。

这个仙女“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

蜜青果,秘情。她吃的是情,喝的愁,五内是情意。她得有多少情多少愁啊。

三生石:唐代宗时,修行居士李源与圆泽禅师是知己。两人同游到湖北一个岸边,见一妇人汲水,圆观对李源说:“这妇人就是我托身的地方,过后13年的中秋月夜,在杭州天竺寺外与你相见。”圆观说过这话后,就死了。后来,李源如期到杭州去赴约,见一牧童口唱山歌道:“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牧童就是圆观的后身。

听说神瑛侍者要去下凡造历幻,所以在警幻仙子那里挂了号,准备行李下凡去。因绛珠仙子灌溉之情未还,所以她决定随他下世,以一生的泪还一世的债。现实中的黛玉和宝玉延续了神话中的以泪还情之说。

这里有一句要紧的话,

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这里的“因此一事”就是绛珠仙子还泪之说。这个“说”里面只有两个人,“神瑛侍者”即宝玉和“绛珠仙子”即黛玉。其他人都是陪衬他们的,比如宝钗、湘云。

这僧道两人便一起去历幻。

甄士隐赶忙上前施礼搭话想要问清楚并且看一看那“蠢物”。二仙说蠢物可以一看但是先机不能泄漏,并跟甄士隐说“到那时不要忘了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那时”就是梦醒之后。甄士隐经过一番之后,果有慧根,跟随仙人跳出了苦海这个火坑。

原来是一块美玉,一面刻着“通灵宝玉”,还没看清另一面的字,僧便抢回了玉。因为到了太虚幻境了。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把假的当作真的,把真的当作假的;认为没有是有,认为有是没有。

这副对联有极强的象征意义,从书头到书尾。

甄士隐看他们过了太虚幻境的牌坊,也想过去。哪知他顿悟的时间没到所以“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所梦之事便忘了大半。”

独写芭蕉。

3. 甄英莲,有命无运

甄士隐把梦忘了大半,所以也记不起来二仙的那句话“到那时不要忘了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

梦醒之后,士隐抱着爱女英莲到街前玩,看见了梦里的一僧一道,只是他不再记得,而这二仙也不再是“骨骼不凡,风神迥异”,而是一个癞头跣脚,一个跛足蓬头。僧人见了士隐抱英莲,大哭。伸手要士隐把女儿舍给他,因为这是个“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士隐不理,抱着女儿回家。士隐还没到接受度化的机缘,所以会受火海之苦。

僧念了一首诗,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你是个痴傻之人啊,对这个有命无运的女儿有什么好娇生惯养的。夏秋的菱花遇上盛雪必遭摧残。要当心元宵节前后,佳节对你却不佳,因为那时火灭了,烟散了,人没了。

这首诗隐含着香菱的命运,因为还没有到来,不知情者又有谁能知?甄氏夫妻只有这一个女儿,疼的不知如何是好。可是她的命运是会被薛蟠践踏致死的。

53、54回也是过元宵节,贾府盛世,元宵节过的红火、热闹,各种火炮花烛,把黑夜炸成了白昼。可是那回管家王熙凤说了好几次“散了”。这个元宵节对甄家是转折,那个元宵节却是贾家的一个重要节点。

现实中,曹家也是元宵节前后被抄家的。真事就是这样被隐去的。

士隐听了诗和二人的对话想要去问他们来历,却不见了踪影。甄士隐是有慧根的。

作者交代了本书最重要的两个命题,情和空。情是何物?虽然让人能生死相许,父母为子女痴,情人为情人痴,从天上到人间,从人间到九泉,但终究一空,“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第一回精读
解读《红楼梦》中的“三关”(三)
胡读红楼之四:落发出世还是起身还俗
红楼梦里的时间为什么总是对不上?曹雪芹太“狡猾”,瞒过许多人
贾玉·甄玉·石头·神瑛06
《红楼梦》中的神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