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脾胃湿寒吃什么中成药比较好?

您好,脾胃湿寒的核心问题是脾阳虚,脾的阳气是运化水湿功能的基本体现,脾阳气不足热量减弱,温煦能力就会下降,使寒气从内而生,水液体液无法运转代谢,形成寒湿阻滞于脾胃的种种症状,那么,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调整呢?这就要看是单纯的脾阳虚还是因脾阳虚发展为复杂情况了。

★脾胃湿寒的形成

  • 饮食水液入脾胃后,脾的阳气相当于动力能力,运化饮食中的谷肉果菜,吸取营养,同时,脾阳运行水液水湿输布于肺,脾的消磨水谷的作用类似于大地孕育的庄稼,中医称“脾属土”,而脾不断的运化代谢水液,脾土又被称为“湿土”,水湿被脾阳转运燥化,健康人脾是不会出现水湿内停的,如果脾阳不足,无法温煦燥化转运水湿,则水湿必然内停脾胃,脾胃的阳气不足,阴寒自内而生,如此,便形成了寒湿阻滞脾胃的问题。
  • 脾胃湿寒的根本在于脾胃虚弱,阳气不足,形成的原因可总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先天禀赋不足,这是遗传问题,有的人生来就脾胃虚弱,容易消化不良,体质也比较怯弱,经常便溏腹泻,手足不温。二是在生活中因饮食不当,过食生冷,例如有的人过多的使用冷饮后,损伤脾胃阳气,出现短暂的胃部不适,呕吐腹泻,或情绪不畅思虑过度,损伤到脾胃阳气而导致脾胃湿寒。前者多是外部因素造成湿寒问题,多是急性短暂性发病,可很快痊愈,后者则是慢性问题,湿寒问题常常反复发作。

★脾胃湿寒的症状

  • 脾胃位于脏腑中部,也叫中焦或中气,脾胃运化饮食水液滋养脏腑全身,位于中焦形如枢纽调整心肺和肝肾的气机升降,脾胃阳气虚弱,除了引起脾胃运化功能以外,还经常会出现脏腑气血失调的全身症状表现。
  • 脾胃阳虚运化功能减弱后,常出现食少腹胀,见饭不亲,遇水不渴,腹部冰冷,胃部怕冷,遇冷腹泻这是因为人体的阳气虚弱,就好太阳的阳光不足,阳光不能散出热量,寒从内生,常有腹冷手足不温的表现,阳气振奋无力,常出现精神萎靡,乏力没劲,水湿内停脾胃常有腹泻便溏,大便次数增多,饭后或者遇冷腹泻。
  • 脾胃寒湿常导致全身症状,例如脾胃湿寒,肺气无法下降,引发心火亢盛,常有胃部怕冷,口腔灼热,口舌溃疡生疮,心烦失眠。寒湿下注于肝肾,常导致下肢水肿,女子白带,腰酸腰痛等。全身症状属复杂情况,中成药无法兼顾多不合适。

★脾胃湿寒的中成药选择

  • 清代医学家黄元御在《四圣心源》说“中气之至,崇阳补火”,所谓崇阳是崇尚温阳的治法,补火是补充阳气热量,热量恢复水湿得到运化,内寒自然散除。
  • 代表性的成药是仲景所创立的理中类,“理中者,理中焦”,以补益脾胃的药物配合温中散寒之品,使脾胃阳气恢复,寒湿得除。
  • 市面上理中类多加附子,是理中至宋代后被官方重新定方,形成了附子理中,温阳散寒的力量较强,但不适合长期服用。
  • 诸多开郁老蔻和霍香正气均有一定的燥化脾胃寒湿的作用,适用于阳虚不重,寒湿证候明显的人群,例如因饮食生冷引起的短暂性脾胃阳气受损,寒湿阻滞,以突然发病胃部受凉,腹泻呕吐周身酸痛为主,具体情况可以请专业的医生给予指导,复杂脾胃湿寒伴有全身性症状明显的问题,不适宜中成药的调治。

★总结

辨别脾胃湿寒要注意分清缓急,急者多是饮食引发,以突发症状为主,恢复也比较快,缓者多是长期慢性的病因刺激,恢复起来较慢,伴有复杂情况时,不要自己选择中成药,还是请专业医生诊治为好,日常饮食中,注意饮食清淡柔软,不要吃生冷食物,注意防寒保暖,规范的诊治加上生活中的保养,相信,脾胃湿寒可很快的痊愈。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备注:大家好,我是中医朱旭阳,文中参考了中医理论著作,结合个人经验,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脾肾阳虚吃什么中成药比较好?
附子理中丸:中成药里的“纯爷们儿
脾胃不和吃什么中成药?
脾阳虚吃什么中成药好
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鉴别
阳气越虚,越容易上火?一个中成药,暖肾阳,补脾阳,温阳降虚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