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近代风靡的“大车店”,居住条件简陋,为何在东北格外招人青睐
民间常言道:“船到码头车到站,大车进城要住店”,这前一句好理解,后一句听起来就有些云里雾里了,大车为什么要住店呢?这里所谓的“大车”,可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汽车、公交车等现代化工具,而是“马车”。
清末民初那些年,“大车店”在东北风靡一时。走在街上,远远望去,就能看见店门口那根很高的幌子杆。上端钉着一条木头做的大鱼,和一个倒放的柳罐篓,下边蒙着一个用半边红布包着的罗圈。

与服务区职能相当,用于行人驻足歇息

那个时代,既没有铁路高铁,又没有公交飞机,能供生意人来往的,除了简陋的沙石路外,就是靠人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土路了。有时候遇到恶劣天气,道路要么泥泞不堪,要么冰天雪地。在这样的背景下,让当时的交通效率十分低下。
马车作为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又被称为“大车”。生意人们有时急行赶路,路途遥远,总是需要找地方暂住休息,“大车店”应运而生。说到底,它的性质相当于我们现在交通中转站的服务区,可以给赶路的人们提供休憩之所。
东北的气候我们也都知道,到了晚上,那可活生生能把人冻死。所以大车店一经问世,很快饱受赞誉,越来越红火。
可利润大了,总有人眼红,个顶个地想揽这桩生意,自己经营一家店。好在有规定限制,为了更好地覆盖东北地区,每间大车店需相隔四五十里。这样一来,资源合理利用了,人们出行也更加方便。

居住环境虽不咋地,来往客人络绎不绝

不过,这店里虽住着方便,但环境确实不可恭维。不过这也无可厚非,常住大车店,来回奔波的,大多是讨生活的穷苦人,没那么讲究,要不有钱谁住这种地方呢。
一般来说,大车店住的房子就是最简单的土坯房,屋子里有大通铺,男女混住在一起。其余地方摆几张桌子凳子,就当是“餐桌”了,交了钱,伙食也比较差,除了窝头大饼,就是萝卜汤咸菜。那时候的人们,又没条件经常洗澡,整个屋里汗臭味、脚臭味,混杂在一起,想想那画面都辣眼睛。
可是条件如此之差,来往居住的人却络绎不绝,追根到底还是两个字——便宜。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东北大车店的价格也才两毛钱。
不过,别看这人的吃住不咋地,大车店里的草料,却是上等中的上等,这也是许多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住大车店的原因。那时候做生意,全靠着这匹马呢,要是这“祖宗”有个三长两短,尥蹶子不干了,耽误时间自不必说,挣不到钱才是最难受的。
到了大车店,有专门给这些马、骡子、骆驼等动物准备的牲口棚,店家还雇人照看他们,每餐都准时准点供应上,除此之外,客人们的货物也有人照看,这样一来,倒是让赶路人轻松不少。
后来随着发展,大车店的功能日益多样和专业化,就好像我们现在的多功能酒店,一进去就有服务生上来问候,热饭热菜招呼着,牲口生病了有专门的兽医,饿了有人喂食。自己吃饱了,砸吧砸吧嘴就能睡觉。想找人唠嗑的,周围都是四面八方的伙计,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什么新鲜事都能听到。

免于抢劫之险,大车店也是“保命站”

运送货物的队伍中,不乏有些含金量高、价值贵重的“硬货”,每年,都有不少人被东北当地的土匪抢劫。这时间长了,竟也成了一种传统。
土匪间有这么个说法,每年冬季之前,由大当家的把这年抢夺的钱财分一分,然后各奔东西,等到来年开春的时候,再到固定的地点集合,这种土匪间特定的活动形式,叫猫冬。
时过境迁,大车店的功能越来越多,接待的客人也鱼龙混杂,加上当时东北地区一片混乱,所以这个地方,就成了很多土匪猫冬的歇息场所。这样的背景下,给东北土匪们加上了很重要的一条规矩:不抢大车店。
为了能镇住这个场子,当时大车店的当家人,早已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当的了。怎么着,也得是十里八乡的头面人物,有了他们的庇佑,来往的客人们,才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慢慢地,越来越多的生意人也驻扎在大车店旁边。
就这样,以大车店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小村镇。解放后,大多数的大车店从私营变成国营,居住的条件与情境也不复当日了。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大车店虽然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却反映出我们时代的进步,在各种宾馆、酒店随处可见的当下,再也不需忍受饥寒交迫的赶路之苦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北的大车店
土匪那些事儿之(二) 规矩
东北的捕快去大车店抓胡子,只说六句话,一抓一个准
人生最大的懒惰,是不去主动改变而放任自流
给自己找个好人家:老年间土匪鲜为人知的趣事——“猫冬”
“箍漏匠”奇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