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银行行长大声呼吁:救救银行的理财经理吧!

今年以来,理财经理都是骗子的说法越来越多,现实中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原因非常简单,各金融机构拼命把理财、基金、保险推销给你,让投资者承担各种投资损失。某财富暴雷财富管理规模达2300亿、共涉及高净值投资者15万人,其中13000多理财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说所有的理财师即使不是骗子,不是质疑理财师的人品,而是质疑他们的身份和职责。

但从银行岗位职业的角度看,银行的理财经理又是一个无辜者,因此说“当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理财经理确实在各种风险投资者直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理财经理们群体的力量支撑起了各种理财产品、基金、保险等代理产品的销售。

但一些银行行长却在大声呼吁:救救银行理财经理吧。原因何在呢?

首先,银行理财经理拼命推销理财产品是为了完成任务,从这一意义上讲,理财经理骗人也是被银行“逼良为娼“的

曾经去过一家号称销售理财产品最早的银行,一进大堂先后三个理财经理过来推销各种理财产品和信贷产品,让人感觉到被骚扰到反感。

理财师虽然是投资者的理财顾问,但真正身份是理财销售人员,他们只对销售业绩负责而不会对你的投资结果负责。银行理财师之所以拼命营销各种理财产品、基金和保险产品,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承担着销售的指标和任务压力,因为他们要完成各种销售指标。

理财经理的销售业绩关系到理财经理的转正、工资、绩效和年终奖以及晋级、晋档、晋职,甚至事关能否留任、降级、降职和解聘,而每天的汇报和通报则成为一种无形的压力像悬在头顶上的一把剑,好像随时会落下来。

朋友的孩子在银行当理财经理,说每天分行会通报网点和理财经理的理财业绩,支行长每天盯着支行理财产品销售业绩,如果没有完成任务会在通报里全行批评、支行长请喝茶、分行个人银行部请喝茶、甚至分行主管行长请喝茶。朋友的孩子说,在月度业绩通报会上,分行主管行长明确要求:那些没有完成销售指标的,以且周末都不休息,第六进行理财销售技巧和话术培训和考试,周日则上街进行扫街、发传单,季度末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后五名解聘。导致朋友的孩子压力特别大,为了完成理财产品销售任务而费尽心机。

其次,银行理财经理为了完成任务拼命推销理财产品,受害最多的是自己的亲戚和朋友

销售理财、基金和保险已经成为理财经理安身立命的最重要的内容,为了完成理财产品销售任务,这些理财师将如何展业呢?

朋友的孩子从入职银行做理财经理以后,全家就快崩溃了:开始是各种理财销售任务,结果全家把积蓄全部拿出来购买理财产品;后来又需要销售基金产品,结果全家动员所有的亲戚去投资基金;再后来又下达了保险产品销售任务,全家动员自己的朋友和同事去儿子的银行购买保险,这时朋友和同事质疑:你儿子到底是在银行还是在保险机构?结果全家人都快崩溃了,都开始迷惑:这工作还要不要继续下去?

实际上,大多数理财经理的做法都是这样的:先把自己的所有的积蓄投进去购买理财产品,然后自然是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储蓄拿出来支援购买各种理财产品,然后就以高息为诱饵将亲戚朋友的钱尽可能多地甚至全部购买财富公司的理财;最后自然是原来在银行工作时的客户存款资金,通过高息诱惑和诋毁银行的存款来激励亲戚朋友来投资购买理财产品和基金产品,最后则是忽悠来银行办理业务的客户、以前银行的存款客户和贷款客户、父母的同事等购买理财、基金和保险产品。

这样的做法是,在理财产品和基金产品收益好的时候皆大欢喜,毕竟理财经理通过忽悠完成了销售业绩,可以拿到一定的提成,而自己的钱、父母兄弟姐妹的钱、亲戚朋友的钱、原有银行客户的钱和父母同事的钱都获得了高收益。但一旦理财产品收益下降或亏损、基金投资出现重大亏损、甚至一些代理的财富管理理财产品出现难以兑付或者暴雷,这些投资将出现重大损失,受害最大的将是理财经理自己、父母兄弟姐妹、父母的同事和一些良好关系的客户,而这样的后果则是所有的人都无法接受的后果。

其三,银行理财经理本质上既是害人者,也是害已者

为什么大家都说理财经理都骗子呢?那是由于理财经理的角色决定的,因为理财经理的目的是把银行理财产品、银行代理销售的理财产品、银行代销的基金产品和银行代理的保险产品销售出去,至于这些产品的风险和收益如何这些理财经理并不清楚。

很多理财经理并不是专业人员,有的甚至的是刚入职银行的实习生和派遣制人员,而几乎所有的理财经理对理财产品的风险程度、投资资产底层逻辑、风险控制和未来可能的收益并不熟悉,甚至他们的专业程度和对理财产品的理解还不如你,但他们必须向你推销这些理财产品,因此,银行提供的话术几乎就是假话的代名词,说假话和套话就成为理财经理的必杀技。

我们在现实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理财经理的骗术。老人去银行存款被忽悠购买了理财产品、基金产品和保险产品;在办理银行业务时,银行理财经理拼命向你推销理财产品,并以高收益、没风险、能够按照预期收益兑付是最经常遇到的话术,但在现在理财净值化的今天,这些话术几乎赞同于骗术。

理财经理这样做的后果是严重的,在理财产品出现风险时将失去亲戚朋友以及父母同事的信任,有的理财经理面对理财产品亏损时为了维护自己的信誉甚至自己贴钱赔偿客户的投资损失,但在损失较小时还能承受,在损失较大时根本没有能力赔偿,导致亲戚朋友和父母同事怨声载道,甚至可能翻脸。

有的人可能会说,理财经理销售理财产品和保险产品时获得了大量的提成,实际上银行理财经理销售的提成并没有那么多,比那些财富机构提成少得不是一点半点,这也是为什么一些银行理财经理跳槽社会财富机构的根本原因。某最近舆论议论较多的财富机构,1.3万人左右职业理财师大部分来自于银行系统,这些理财师在业务扩张时应该是赚得盆满钵满,据说100万销售提成达到1%到2%,已经远远高于银行的存贷款利差,如果每个月完成200万元的销售任务业务提成就2万元。而银行理财提成分配到支行和理财经理手里时并不多。

有的人说银行为什么那么卖命地推销保险?是因为给的提成特别高,曾经保险销售提成最高达到40%。但要明确的是,这个提成构成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根据各银行2023年中报,招商银行代理保险收入92.60亿元,代销保险收入占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54.6%;平安银行代理个人保险收入22.07亿元,同比增长107.2%,保险代理收入占财富管理收入的52.9%;兴业银行代销保险收入10.47亿元,同比增长123.47%;光大银行代理保险收入8.11亿元,同比增长81.03%。银行通过代理保险获得了巨额的中间业务收入,理财经理承担了销售保险的骂名。这就是现实。

银行行长认为,银行理财经理主观上为自己,客观上害自己,同时害了亲戚朋友和父母的同事,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坚持做理财经理呢?当然是收入仍然可观,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非常强的负罪感。要救银行理财经理,还需要银行理财经理自救。如果是你家孩子,你会让他做银行理财经理吗?(麒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保险销售中,如何解除客户的抗拒
银保销售忽悠成瘾 国有银行行长揭露保险销售黑幕
史上最全:购买银行理财十招“防忽悠”
我在招行如何做理财经理
银行撒下的弥天大谎,那些高收益产品背后的秘密!
【展业技巧】银行保险“巧”销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