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1年前信用卡200元没还如今要还三万多,两点并不公道的话

重庆唐女士11年前刷信用卡200元没还,如今要还3万多元,很多人可能都会惊呼:这么多?!然后接下来就会大骂黑心的银行,如何如何为富不仁之类。因为现在这样的套路太常见了,没有什么稀奇的。

首先声明自己目前并不在银行工作,所以,并没有为银行洗白白的意思,况且银行也不是我能洗白的,自身也没有那么大的本事。更重要的是,银行也不白。

这里 ,只是想说两点客观公正的逻辑,只所以说是逻辑是因为并不了解这位女士的具体情况,只是从相关报道的信息进行一下分析和评论,那些骂我是银行的托的人可以不用看后边的文字,因为你看了也没有用,自己生气的同时我也生气。

第一点,一些人银行知识缺乏但又不希望了解,甚至对切合自身利益的银行业务都懒得了解,一旦出现问题就怨天尤人、抱怨银行太黑,这是很多人都犯过的错误

在这个理财的时代,在这个我们根本无法离开金融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与金融发生着关系,我们不需要多么的专业,但起码应该知道我们在干什么?这些事情我们要承担的责任和后果是什么?

从唐女士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出,唐女士11年前与丈夫在北京学驾照时在驾校办理了一张银行卡,用于缴纳交通违章罚款,当时以为就是一张平常用的储蓄卡。还多次使用这张卡把工资存进去,需要用钱时再取出来。直到2009年夫妻俩离开北京回重庆生活,就没打算再使用这张卡了。

这里唐女士犯了一个大多数人都可能犯的错误,办理了一张银行卡却不知道是什么卡?连信用卡和一般的储蓄卡都没有分清楚,还在里面存工资、取现金,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如果和在现在取现是要交手续费的。这是唐女士犯的第一个错误。

现实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在办理银行业务时不认真了解业务,别人让办什么就办什么,直到出现了与自己预期并不一致的结果时才觉得上当受骗了。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骂银行的案例:本来去存款时发现理财收益更高或者银行工作人员推荐了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就以为理财与银行存款是一样的,于是就购买了理财,但是等到取钱时才发现不能提前支取、或者是理财产品收益没有达到目标甚至亏损了,才觉得是上了银行工作人员的当,但实际上根本没有搞清楚理财与存款的区别,只是单纯地认为收益高而没有搞清楚理财是有风险的,而且你再揭示他、给他解释理财非存款也没有用,因他就认定理财与存款是一样的,还收益高。

还有一些人去银行办理存款购买了保险,回家以后或者用钱时才发现不是存款。

这里有银行工作人员误导、诱导的因素存在,但是作为成年人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需要了解清楚再行动是基本的常识吧。你去商场导购给你推销各种衣服也说得天花乱坠的,买还是不买还不是你自己负责,去银行办理业务也是一样的,无论银行工作人员如何推荐选择权最终是你自己负责并承担后果。

第二点,总有那么一些人,对自己信用卡的透支不当回事,直到金额超过了自己心理承受能力才暴跳如雷,殊不知道今天的后果都是自己造成的。

我们再回头看前面的案子,重庆市民唐女士十多年前在北京办了一张信用卡,自己说不知道是信用卡,以为就是一般的储蓄卡。后来在离开北京回重庆前就没打算再使用这张卡了。但是十多年过去了,今年7月份在再重庆办理这家银行的一张借记卡后,银行通知她欠款三万二千多元,到银行柜台打印了流水才想起来十多年前办理的这张银行卡。当时透支了两百多元,从2009年10月份开始每个月都产生了滞纳金和贷款利息。目前一共欠款三万二千多元。

这里有两大逻辑点是有问题的:一是唐女士不知道是信用卡,但是却透支了200多元,难道唐女士不知道只有信用卡才能透支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BUG;二是本来已经不打算再用这张银行卡,既没有销卡,也没有还透支,然后一走了之。是不是以为反正我离开北京了、透支了200元你也不可能去重庆抓我。然后就以为没有事了?这是自己给自己挖的坑。

现实中会出现很多这样的情况:曾经一个银行的朋友,90年代刚开始有信用卡时自己办理了一张本银行的信用卡,然后有一次去香港的机会,在香港刷卡透支购物很爽,疯狂购物3万多港币,开心、兴奋得跟不要钱似的。回来以后该还信用卡了,才发现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坑啊!当时月收入才200多,但已经悔之晚矣。

还有的人对信用卡透支根本不在乎,甚至根本就不想还,还有的人甚至振振有词,你要我利息了,我就不还了。这是什么逻辑?!

曾经我国的留学生们出国以后都可以办理先使用再付费的电话卡和无担保的信用卡,后来一些学生在回国前就拼命找电话、透支购物,然后回国了之,导致留学生群体的信用下降,现在一些国家对留学生已经不再办理先使用再付费的电话卡和无担保的信用卡。

曾经有一位朋友要从银行贷款,向我抱怨被银行拒绝了。我一问才知道这老兄信用卡透支逾期记录有130多次,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就是没有在意,每次偿还信用卡都是等银行电话通知,所以每次都是晚还了几天,时间都不长。只有几次银行没有来电话是在第二个月一次一起偿还的。这是什么逻辑?你要还钱还需要债主不停地催收才偿还啊?!真的是人品和信用双双堪忧啊!

再回到唐女士的案子,我们当然可以指责银行的逾期处罚太重,唐女士可以向银行进行申诉,如果银行的利息计算和罚息有违法违规的情况可以要求剔除,但如果是正当的合规的利息和罚息还是要承担的。当然,也可以向银行申诉要求减免一部分利息和罚息,但那就要看银行的看法了。

最后再归结两大并不公道的结论:一是自己要知道一点金融知识,起码要明白自己办理的业务是什么?要承担什么后果;二是要对自己的信用负责,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这是对自己的负责,不要希望别人为自己的行为买单。(麒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理财基础知识
如何存钱有讲究 揭秘让存款直线上升的暴强高招-理财频道-和讯网
四招盘活工资卡资金
五招玩转工资卡理财
句句见血,信用卡里的钱哪去了?
揭秘:哪家银行利息高?哪种信用卡着数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