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种新型投资理财,投2万每周返4千保本并持续分红,可信吗?

大众理财已经不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阶段,而是如何理财才能风险低、收益高?更重要的是如何防范各种理财骗局。

朋友说,现在有一种新型投资理财,你如果投3000元,每周返利600元;如果投20000元,每周返4000元;在收回本钱后可以持续分红。全程在互联网平台操作。朋友想问,这种理财投资方式到底是新型传销,还是旁氏骗局?如果投入了,是否可以保本?怎么防止上当受骗?有没有可行性?

首先要明确一点,所有的理财产品都是不保本的,以前有保本理财产品,现在如果再宣传理财保本肯定是骗局

以前很多人愿意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曾经是老百姓最喜欢的理财产品之一,其根本的原因在于风险程度低,特别是那些保本保息理财更是如此。由于理财保本甚至保息,导致一些人闭着眼睛购买理财产品。

但是理财产品在资产新规发布以后发生了变化,资管新规要在2020年全面实施,整个理财产品市场面临巨大的变革,保本保收益银行理财产品将彻底成为历史,所有的理财产品都不再保本,都是有风险的。这对理财投资是一个大的考验,银行的理财产品将全部转为净值型理财产品,这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百姓来说面临巨大的考验,要面临如何购买净值型理财产品、如何看懂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市值表述,包括如何主动适应“定期理财产品”在持有期间会出现亏损的情况。

现实中也确实出现了银行理财产品的亏损情况,先是招银理财的一款风险等级R2、名为“代销季季开1号”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为-4.42%,从而拉开了银行理财产品亏损连连的序幕,在20天的时间内出现近400只银行理财产品浮亏,这就已经颠覆了人们对银行理财产品认知的底线,到底是颠覆银行理财产品形象还是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突破性选择?这是一个难题。

在这种大形势下,那些仍然对外宣称保本的理财产品肯定是非常危险的和不靠谱的。

其次是从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看,如果过高的收益率一定需要警惕。如此240%年化收益率一定是“杀猪盘”

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情况看,理财市场已经进入跌跌不休的状态。以前大家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都是以年化5%来计算,去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直在下降,今年3月份以来银行理财收益更是“跌跌不休”,不仅已经跌破传统的收益底4%,破4之后仍然不断下行。

而上面所说的投资理财方式,却是投3000元,每周返利600元,周回报率20%,年度收益率达到了240%;如果投20000元,每周返4000元,周回报率仍然达到了20%,年度回报率达到240%;更重要的是在收回本钱后仍然可以持续分红。这就已经不是传销或者庞氏骗局了,而是明明白白的“杀猪盘”了。

试想一下,是什么样的投资项目即使是暴利行业的房地产行业,融资成本也仅仅在年化10—15%,如此240%的投资回报率,你还相信会给你返还或者持续分红吗?这一定是赤裸裸的抢劫啊。

其三,如何防止购买理财产品的陷阱?特别是在疫情以后线上理财活跃和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理财防止诈骗陷阱?

疫情催生的“无接触”金融服务推动了线上理财的服务趋势,这种趋势体现为两种形态,两种不同的形态对于购买线上理财服务者来说,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从银行理财产品的线上方式看,第一种银行线上理财的趋势是银行自身的网络化理财金融服务,是银行网上银行服务的延伸;第二种银行线上理财的趋势是银行借助于互联网公司的网络化理财金融服务,从而在网络上实现了银行理财服务的延伸。其他互联网理财机构也强化了线上理财的服务。

如何防止购买理财产品的陷阱?特别是在疫情以后线上理财活跃和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理财防止诈骗陷阱?

一是一定要搞清楚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到底是谁家的理财产品?选择正规的理财机构这一点特别关键。

无论是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还是在互联网理财平台购买理财产品,都一定要搞清楚你购买的理财产品到底谁的?在线上购买理财产品时,购买谁家的理财产品是最重要的。因此,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看清楚理财产品到底是谁家发行的,因为这家发行主体才会对你购买的理财产品负责。在选择购买理财产品时,选择正规的理财机构产品是防范诈骗的第一步。

二是千万不要相信所谓的“内部员工理财产品”,更不要相信所谓的内部投资、内部消息和熟人推荐。切记,所有的内部理财投资产品的都是骗子,熟人推荐的理财产品是需要警惕的。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大众投资理财的时代,所有的理财产品都是公开发行的,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消息、内部理财,千万不要相信所谓的内部投资、内部消息、内部产品甚至银行行长推荐,靠关系走后门的时代不是投资理财的时代特征。很多理财陷阱都是通过熟人、朋友推荐而上当的。

三是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要直接进入理财产品的发行人账户,千万不要进入个人账户或者第三方账户。切记,千万不要让内部员工代买理财产品,以防范购买了“假理财”产品。

虚假理财财产品、以理财产品进行诈骗的行为,大都不是金融机构发行的真正的理财产品,甚至根本不是理财产品,仅仅是诈骗分子进行诈骗的道具,一定要注意两点:一点是千万不要让所谓的内部员工代购买,不要通过所谓的内部工作人员代购买。二是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一定要进入理财产品发行机构的银行账户上,而不是个人账户或者第三方银行账户,如果没有直接进入理财产品发行方的银行账户,这个理财产品一定是假的。

四是千万不要贪图理财产品投资的高息,利息过高的理财产品有可能是理财陷阱。记住:只要是高息基本上是陷阱和诈骗

所有的理财诈骗陷阱中都离不开最重要的一点:即高息诱惑。如果没有高息就不存在诈骗。在所有的理财诈骗案件中,几乎没有例外都是给予高息承诺以诱惑投资。上面的案例就是典型的诈骗陷阱,年化240%的高息已经超出了常识想象的投资盈利空间,即使民间借贷的利息率也仅仅在30%,现在最高也就是15.4%。曾经有专家说过,超过8%的收益率几乎就是理财诈骗。(麒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了此文,再也不用担心爸爸妈妈理财被骗了
年初理财战打响,谨防这三大P2P陷阱
2015年典型的金融诈骗案例分析
投资理财方式浅谈——固定收益篇
调查:监管令连发之下的吸金利器银行理财产品(2011-10-15)
理财第一要务是保住本金,请远离这5种不靠谱理财方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