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6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提出,要花1400亿来建粒子对撞机
userphoto

2022.09.26 陕西

关注



但11位顶尖科学家中,有6人投了反对票,其中最关键一票,正是95岁杨振宁所投,他说:“那是为国外做嫁衣。”
当时在场的国内顶尖科学家有一半都站到王贻芳这边,在面对持平的投票结果时,杨振宁教授却坚决地投了反对票。
两方的观点都非常的明确,王贻芳为代表的一方认为如果不在中国建造大型的粒子对撞机,那么中国的科技将会落后30年。
而杨振宁认为,花费1400亿来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不如将钱投入到民生当中。
其实建造这种大型的粒子对撞机在欧洲早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章程了,如今中国想要探索到新的粒子,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并且当时的美国也曾经尝试建造粒子对撞机,花费了数百亿,但是到最后却不得不放弃这个项目。
而我国当时的基础研究和国外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有一些顶尖的技术,我们依然没有攻克。
与其花费1,400亿,和30年的时间在一个成功率极小的项目上面,不如拿出这个钱搞其他的科研事业。
并且这种巨型粒子对撞机建造出来之后,每次的实验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金钱。
我国也没有这方面的尖端人才,假设真的建造好了,巨型粒子对撞机也只能请外国人来做实验,这对于我国的科研事业来说没有任何的帮助。
如果同意建造这个巨型粒子对撞机,会很大幅度地挤压其他研究的资金投入,我国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同样需要这笔资金的投入。
假如真的有重大的发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会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什么好的改变,研究意义大过于现实意义。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粒子对撞机的实验数据并非全部都是有用的,其中有99.99%都属于无效的数据。
虽然杨振宁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也非常清楚巨型粒子对撞机的重要性,可以说这也是他的理想之一。
但是面对我国当时的情况,他还是毅然决然地投了反对票。
现在我们看来,杨振宁教授的观点很考虑中国科研人员的情况,在我们国家比较缺少顶尖物理学人才时建造这样的巨型粒子对撞机确实不妥。
假如之后中国培养了一批顶尖的物理学家,并且经济上也比较宽裕的情况下,在着手组建这种巨型粒子对撞机才是正确的选择。
杨振宁先生考虑的方面比较全,不过确实也有一部分的物理学家认为这是不对的。
就比如说其中的代表王贻芳院士。
他的想法就比较纯粹地考虑物理学的发展,他认为虽然民生问题很重要,但是未来还是要靠物理学带来更大的收益。
所以在财政的支出当中,可以向科研适当的倾斜。
我国现在的科研研究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占比还是比较少的。
如果中国要真正地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那么一定要支持科研经费的支出,才可以缩小各国之间的差距。
如果我们国家建造对撞机成功之后,也可以吸引一部分国外优秀的物理学家来到中国,为中国的物理学发光发热,解决了一部分物理学家稀少的问题。
两个人的说法各有千秋,那是杨振宁先生的思路更加适合中国现在的发展,科学地探索固然重要。
但更加重要的是打好基石,可以用这笔钱来为我国培养一些科学家,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光靠科研机器吸引的国外优秀科学家,不能根本地解决中国的问题,基础教育才是关键。
虽然两个人对这件事有巨大的分歧,但都是为了中国能有更好的发展。
我们都深知,各国之间的科学竞争非常激烈,而如今中国的顶尖物理学家却非常的少,我们中国逐渐强盛,缺少的并不是进行科学研究的资金,而是人才。
所以我们要更加注重基础教育方面的投入,才会让我国涌现一批又一批的年轻科学家。
资料来源:
中国知网:对中国是否要建大型对撞机的几点意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8岁杨振宁的最后一战:阻止我国耗资千亿建造超大对撞机!
史蒂芬·霍金教授谈粒子物理学未来与中国巨型对撞机
[专访]香港物理学家戴自海,谈谈中国版巨型对撞机
著名院士力推360亿元建世界最大粒子对撞机,杨振宁:我反对
中青报:中国该不该建巨型对撞机
王怡芳:对撞机必须建!砸360亿怎么了?杨振宁:你考虑得太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