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宫收藏的这十幅经典秋景山水图轴,你最爱哪一幅?
userphoto

2024.02.04 上海

关注
在萧瑟秋风中,
欣赏经典秋景山水,不亦乐乎?
故宫收藏的这十幅经典秋景山水,
你最爱哪一幅?


一、倪瓒 秋亭嘉树图轴

《秋亭嘉树图》轴,元,倪瓒绘,纸本,墨笔,纵114厘米,横34.3厘米。
图中绘平坡远岫,草亭嘉树,广阔的江面上露出汀渚一角,幽静雅洁,仿佛笼罩在一片月色之中。画面取三段式构图,用笔尖峭秀逸,树干皆双勾,稍事皴染,树叶点法富于变化。墨色较为干淡,仅以浓墨点苔,提出精神,为沉寂的画面融入了些许生气。

本幅自题:“七月六日雨,宿云岫翁幽居,文伯贤良以此纸索画,因写秋亭嘉树图并诗以赠。风雨萧条晚作凉,两株嘉树近当窗。结庐人境无来辙,寓迹醉乡真乐邦。南渚残云宿虚牖,西山青影落秋江。临流染翰摹幽意,忽有冲烟白鹤双。瓒。” 本卷上诗塘有吴宽、朱果二家题记。曾经清内府收藏。


二、盛懋 秋江待渡图轴

《秋江待渡图》轴,元,盛懋作,纸本,墨笔,纵112.5厘米,横46.3厘米。为清宫旧藏。

《秋江待渡图》作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辛卯(1351年),本幅有画家自识:“至正辛卯歲三月十又六日,武唐盛懋子昭为卤白作秋江待渡。”钤二印。本幅上还有老圃、莹玉菴、刘公叙、庄广义、俞英题记,及清高宗弘历于乙酉年(1765年)御题的七言诗一首。

是图以两段式深远构图法画近树繁茂,远山起伏,中间澄江如练,芦雁惊飞,风吹树杪,一派清秋气氛。岸上一年老儒者携书童坐地待渡,江中一舟载客摇橹而来,意境清幽。画法略近董源,用笔疏简尖硬,是盛氏代表佳作。


三、王蒙 葛稚川移居图轴

《葛稚川移居图》轴,元,王蒙作,纸本,设色,纵139厘米,横58厘米。
元代道教盛行,表现道教题材的绘画作品为数众多,此图描绘的是晋代著名道士葛洪携家移居罗浮山修道的故事,截取了葛洪在移居路上的一段情景。画面以山水为主体,重山复岭,丹柯碧树,飞瀑溪潭,茅亭草舍,一派深秋山林佳境。全画构图繁复,但层次井然,飞瀑、山径引导观者的视线层层深入,使画面气脉贯通,虽满而不迫塞。图中山石纯用水墨,皴擦点染兼参,干湿浓淡互用,勾画缜密,而树木、人物、屋宇则施以赭石、藤黄、花青,设色沉稳浑厚,极富古雅的韵致。整个画面谨严、深秀,创造出一幅理想的隐居环境。王蒙与葛洪虽然年代相隔久远且身份迥异,但在许多方面却有着相同之处:二人皆出自名门,都欲入世作官,却均遭世弃,最终都选择了避世隐居。此图是反映王蒙避世隐居思想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四、吴镇 芦花寒雁图轴

《芦花寒雁图》轴,元,吴镇绘,绢本,墨笔,纵83.3厘米,横27.8厘米。

本幅自题:“点点青山照水光,飞飞寒雁背人忙。冲小浦,转横塘,芦花两岸一朝霜。”钤印“梅花盦”、“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钤鉴藏印“怡亲王宝”、“黄氏仲明”、“虚斋审定”等11方。

以平远法绘秋日水滨景色,水面微波荡漾,蒹葭苍苍,一双芦雁振翅飞起,渔父于舟头仰首凝视。画面空灵寒寂,形成了平淡清远的境界。图中以平行置景的手法表现空阔无际的水泊,以浓淡变化的水墨表现远近层次,平中见奇。


五、蓝瑛 白云红树图轴

《白云红树图》轴,明,蓝瑛作,绢本,设色,纵189.4厘米,横48厘米。
本幅左上自识:“白雲紅樹。張僧繇沒骨畫法,時順治戊戌清和畫於聽鶴軒。西湖外民藍瑛。”钤“蓝瑛之印”。顺治戊戌为1658年,时蓝瑛74岁。
此幅用没骨法以石青、石绿色画山石,用朱砂画小草,树叶也用浓艳的红、黄、青、绿没骨点出,云用白粉渲染。画面色彩浓重丰富,却又典雅清新。自识“张僧繇没骨法”,实为画家自己独创的画风,此幅为蓝瑛青绿重彩画的代表作。


六、蓝瑛 仿王蒙山水图轴

《仿王蒙山水图》轴,明,蓝瑛绘,纸本,设色,纵135厘米,横59.1厘米。
自题:“黄鹤山樵画法于西溪之流香亭,蜨道人蓝瑛。”后钤“蓝瑛之印”(白文)、“田叔”(朱文)印。画以浅绛设色写秋景山水,巉岩峭壁之下,水阁隐士对语,丛树丹黄相间,营造出深秋温暖而略现萧瑟的意境。虽然画家在自题中称仿王蒙画法,但亦参用了沈周的点染手法,笔致灵动跳宕,代表了作者山水画成熟时期的面貌。


七、王时敏 秋山白云图轴

《秋山白云图》轴,清,王时敏绘,纸本,设色,纵96.7厘米,横41厘米。
图绘烟云浩渺、林木葱郁的雨后山景。据款题而知,此图是作者有感于“三伏生秋”之意于盛夏的雨后仿元人黄公望笔意所作的秋景图。王时敏自明崇祯五年(1632年)辞官归里后便潜心于对宋、元诸家绘画的研究,期间创作了大量摹仿黄公望的作品,此图便是其中一幅深得黄氏“浅绛”画风的力作。其笔法松秀灵动,色、墨富于变化而有层次,重叠交错的墨点更是将山形树貌有机地统一于高逸的境界中。

款题:“己丑六月望,过西田村舍,毒热不异炮灼,僵卧挥汗,雠睨笔砚。适雨后稍凉,忆古人三伏生秋之句,戏作秋山白云图。虽曰摹仿大痴,实未得其脚汗气也,愧绝愧绝。王时敏识。”钤“王时敏印”白文印、“西田”朱文印。又题:“此余十年前所作,公瑕将以赠宿章道兄。复携见示,追忆挥汗舐笔时,宛然如昨。今年至力衰,百事慵懒,不复求旧管城公,诵少陵'丹青不知老将至’之句,益深慨叹。辛丑子月时敏又题。”钤“烟客”、“儒斋”朱文印二方。“己丑”为清顺治六年(1649年),作者时年58岁。“辛丑”为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作者时年70岁。

鉴藏印有“润之所藏”、“渭南所藏”、“虚斋鉴定”、“庞莱臣珍赏印”、“伯湖所藏”等诸方。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卷六著录。


八、王翚 秋树昏鸦图轴

秋树昏鸦图》轴,清,王翚绘,纸本,设色,纵118厘米,横74厘米。本幅自题七言诗一首并款署:“小阁临溪晚更嘉,绕檐秋树集昏鸦。何时再借西窗榻,相对寒灯细品茶。补唐解元诗。壬辰正月望前二日,耕烟学人王翚。”钤“王翚之印”、“澄怀”、“不二法”、“来青阁”朱文印,“清晖老人时年八十有一” 白文印。

“壬辰”是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作者时年81岁。此图曾被清末孙毓汶、庞莱臣收藏,鉴藏印有:“莱山真赏”、“虚斋鉴定”等共8方。

此图系根据明代唐寅诗意绘制的秋林小景。构图虚实互映,扩展了画面的空间层次,得平稳淡远之势。笔法娴熟劲健,画风清丽典雅,深得江南山水浑润沉郁之趣。画中振翅盘飞的寒鸦,表现了群鸦归巢时的喧闹景象,成为秋林万籁归于沉寂的前奏,具有“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此图作为王翚晚年的代表作,不仅显示了画家深厚的笔墨功底,还展现出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清淡质朴的文人画风。


九、王翚 秋山万重图轴

《秋山万重图》轴,清,王翚绘,绢本,设色,纵117.5厘米,横53.3厘米。
本幅左上方画家自题七言绝句一首,款识:“仿黄子久秋山笔意,庚辰八月,海虞王翚。中秋日重加点染,寄赠帝锡道翁。翬又识。”钤“王翚之印”、“时年六十有九”、“畊烟外史”、“清晖老人”、“澂怀”印五方。此幅画作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是王翚仿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笔意描绘秋日山林的而创作的,时年王翚69岁。另从题款可知,此画在八月初成,又于中秋节重加补绘后赠与友人。鉴藏印有“虞山张青莲博士鉴藏”、“陈氏家藏”两方。

画面描绘了常熟虞山一带的深秋景色,境界奇幽。画家自题的七言绝句“远近秋山千万重,醉来吾欲采芙蓉。峰头何处歌招隐,如此丹丘不易逢”使画面愈充满了诗情画意,美不胜收。王翚的绘画追随黄公望却不拘于一家一格,他的山水画功力深厚,仿古能达酷似,写生亦具新意,有“集大成”之誉。此幅画虽为应酬之作,却无草率习气,画法上略学黄公望的浅绛山水,笔墨纯熟细腻,画面古意盎然,又不失自家体貌。王翚是一位长寿而创作殊多的画家,其山水画有早、中、晚三期的变化:35岁以前为早期,主要临仿古画,笔墨尚不成熟;35岁到60岁为中期,博采南北诸家之长,面貌多样,笔墨精能,被誉为“海内第一”;60岁以后属晚期,技法更加纯熟,但下笔、构图往往形成一定格式,不及中期生动多姿。王翚曾说山水画要“以元人笔墨,运宋人邱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此幅正体现了他的这一作画观点。


十、奚冈 岩居秋爽图轴

《岩居秋爽图》轴,清,奚冈绘,纸本,设色,纵113.5厘米,横48.5厘米。
图绘峰峦高耸、庭轩虚敞的江南秋景。奚冈的山水画在宗法元四家的基础上又上溯五代董源、巨然,下逮明人董其昌及清人王原祁诸公,萃其逸韵而自成一格。此图是他法黄公望(号井西道人)笔意所作,笔法清秀,润色淡雅,意境深远,颇得黄氏画作中雅洁淡逸之趣。

款署:“仿井西老人岩居秋爽图。嘉庆丙辰小春。蒙泉外史奚冈。”钤“奚冈之印”阴阳文印、“蒙泉外史”白文印。 “丙辰”为清嘉庆元年(1796年),作者时年51岁。 
来源:南山子春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末清初蓝瑛《仿王蒙山水图轴》
清初六大家吴历作品欣赏( 三)
清初画坛“四大高僧”髡残
王蒙《竹石图轴》赏析及元代绘画作品欣赏
清 王原祁 《仿王蒙山水图轴》现藏上海博物馆
王翚的秋景画得有多牛?他一幅画治愈了王时敏的咳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