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刺不得气,用这3个方法调整下试试

所谓得气,是指针刺入机体后,所产生的特殊感觉。它是施行补泻手法的前提,同时也是起治疗作用的关键。《灵枢·九针十二原》称之为“气至”。《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气穴, 则针游于巷”便是对得气的记述。后世医家对得气也作了许多细致的描述。如金·窦汉卿的《标幽赋》说:“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明·张景岳说:气至如独龙摆尾。”杨继洲《针灸大成》又说:“如针下沉重紧满者为气已至,……如针下轻浮虚活者,气犹未至,如插豆腐者,莫能进之,必使之候,如神气既至,针自紧涩,可与依法察虚实而施之。”都形象地说明得气与不得气反应迥然不同。

得气,患者会有酸、麻、胀、重等自觉反应,有的还可能出现凉、热、痒、痛、触电感、蚁行感、水波样感等。但这些感觉不是一起出现,只要产生一种或两种就是得气。在此同时,医者的手指能体会到针下有沉、紧、滞、涩的感觉反应。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感觉比较和缓,虽然感觉沉紧滞涩,但尚能提插捻转运用手法,患者也觉舒适,与病人因肌肉紧张所产生的针下紧涩,针体不能转动,或稍一捻动患者便感到疼痛的滞针情况不同。此外,还会出现可见性的红线、白线、丘疹等沿经感传迹象。

《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吹云,明乎若见苍天。”《标幽赋》:“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针灸大成》:“用针之法,……以得气为度,如此而终不至者,不治也。”这些论述说明针刺必须得气,得气与否与疗效关系密切。

影响得气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的体质:若经气旺盛,血气充盈者,针刺时得气迅速,反之则得气迟缓。

2.患者的病情:有的疾病可以导致某一部位的感觉异常,所以得气与否与病情有关。

3.取穴的准确:若取穴不准则不宜得气。

4.施术的手法:欲达得气的目的, 必须施以适当的针刺手法,同时还应注意针刺的深浅和角度。

促其气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候气法:针刺不得气时,可将针置于所刺腧穴之内,安静地稍久留针,或间歇地运针,施以提插、捻转等手法,直待气至为止。《针灸大成》指出:“用针之法,以候气为先。”说明此法,在针刺不得气时应首先施用, 《素问·离合真邪论》又指出:“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这就提示了,刺之而气不至时,则应耐心地候气,以气至为度。

2.催气法:针刺不得气时,可施以提插、捻转等手法催气到来。《神应经》指出:“用右手大指及食指持针,细细动摇,进退搓捻其针,如手颤之状,谓之催气。”说明此法,是以右手大指与食指持针,在均匀地施行提插、捻转同时,配合摇法,轻轻地摇动针柄,或轻轻地捣动可促其气至。

3.循摄法:针刺不得气时,用手在针刺腧穴所属经脉上下施以循按、爪摄等方法促其气至。《金针赋》说:“气不至者,以手循摄以爪切掐,以针摇动,进捻搓弹,直待气至。”《针灸大成》又说:“凡下针,若气不至,用指于所属部分经络之路,上下左右循之,使气血往来,上下均勾,针下自然气至。”此法在临床中不仅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催气方法,而且也可以作为一种行气方法应用。

《灵枢·九针十二原》“气至而有效”、《灵枢·小针解》“针以得气,密意守气勿失也。”这都是说明针刺治疗必须得气,效果才好,而且要守住气而不让失去。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欢迎留言评论一起探讨中医药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是干货 针法手法一应俱全】孙申田针灸临床特色撷英
程氏三才针法临床应用举隅
郑魁山谈针灸基本功(四):行针候气法
程氏针灸三才针法
针刺得气的技巧
浅议张缙教授透天凉手法操作术式及其精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