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结石病,不用排石方却取得了排石的效果

结石的治疗,不只有排石一法。医案中,一味排石药没用,但是结石却得以排出。就像作者所说“治疗泌尿系结石既不能忽视结石的诊断,又不可囿于此诊断”,还是应该以辨证为主。

见石休排石

明代王应震说:“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无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生毋耗气,遗精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医宗必读》),笔者不避狗尾续貂之嫌,拟加一句“见石休排石”。这来自实践的甘苦之言。

治疗泌尿系结石,按理应当通淋排石,早年,笔者亦着力于此,曾自拟一方,名为“三金草葵排石汤”,取金钱草60克,鸡内金12克,海金沙、车前草、冬葵子各15克,木通10克,以利水通淋,排石化石;牛膝、王不留行各10克,行血化瘀,且木通有宣通血脉之功,冬葵子有滑利通窍之能,牛膝本为下部引经药,能导热下行,得王不留行“走而不停”,催石下行,近20年来以此方治疗泌尿系结石85例,取得了较好的排石效果。

如此说来,见石排石,不亦宜乎?为何又称“见石休排石”呢?

1977年3月14日,患者徐某曾因右肾区绞痛而两次住院,疼痛呈持续性,不向四周放射,并有尿血、尿频、尿痛等症状,经用杜冷丁、阿托品之类解痉止痛药对症治疗,及三金草葵排石汤后,疼痛解除而出院。出院后仍日服该汤1剂。服至20天,小便排出结石1颗,大小如黄豆。

1985年10月2日复发来诊,又予上方5剂,药后腰腹疼痛不已,且伴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舌燥,舌质红,苔薄黄。脉细,一派肾阴不足、虚火内郁之证,当即置结石于不顾,改投六味地黄汤加芦根30克。3剂后症状好转,6剂后竟又排出绿豆大结石1颗,后以知柏地黄丸调理。在服此丸期间又先后排出绿豆大小结石两颗。

又治郭某,女,30岁。西医确诊为左肾结石,向我索方。予排石汤30剂,毫无动静而中辍。1985年5月10日来诊,已妊娠4月,3天来左侧肾区间断性隐痛,阵发性加剧,疼痛无放射性。小便短赤,伴有胸闷不饥、腹胀、嗳气、困倦思卧,舌苔黄腻,脉弦滑。是时曾想予排石汤,鉴于患者有孕在身,用之掣肘,再想患者见症皆为湿热内蕴、清浊相混之证,便投清热燥湿、理气化浊之品。药用:

黄连、枳壳各3克,栀子9克,石菖蒲6克,厚朴、藿香各5克,芦根15克,茯苓12克。

6剂后诸症均减,小便通利。12剂时,小便排出黄豆般大小结石1颗获愈。

前一例见石排石,其石不下,反耗肾阴,后改弦易辙,弃专方专药,取辨证论治一途,选六味地黄汤反排出结石。后一例置结石于不顾,全从辨证着眼,选连朴饮,竟然症去石出。

此二方均非排石方,却取得了排石的效果,此无他,乃辨证论治针对了机体当时的状态,调整了阴阳,因而间接地起到使结石分离、下移或缩小、排出的作用。可见,治疗泌尿系结石既不能忽视结石的诊断,又不可囿于此诊断,“见石休排石”有时是很必要的,故为之记。

益气化瘀治疗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结石属中医石淋、砂淋范畴。一般认为湿热蕴结下焦,肾和膀胱气化不利,煎熬成石。常规治法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为主,但不能以此法贯穿治疗始终。尤其是素体中虚或因久用苦寒通利之品戕伤气阴,中气不足,推动无力,则结石迟迟不能排出。笔者在临术运用益气化瘀法对多例泌尿系结石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剂:自拟益气化瘀消石汤。

方药组成:生黄芪30g,生白术30g,党参30g,三棱15g,莪术15g,川牛膝15g,金钱草30g,赤芍15g,白芍30g,琥珀粉(分吞)3g,海金沙(包)30g,滑石20g,石苇15g,青皮15g。

随症加减:痛甚加郁金1g,元胡15g,川楝子15g;尿中带血加白茅根15g,丹皮15g,小蓟20g;尿中有脓细胞加银花20g,蒲公英1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温服。连服20天为1个疗程。在用药的同时,嘱病人多饮温开水,多活动,特别要多跳动,以利于结石的排出。

病例:某男性患者患泌尿系结石12年,迭经中西药治疗,病情时轻时重。半年来尿频、尿急、尿痛、尿血时作,诸治少效。常服利水通淋排石之剂后,觉神疲力乏,饮食少思,腹胀便溏,舌质淡,苔薄腻,脉细弱。X线摄片提示右输尿管上段结石。尿常规:红细胞+++,脓细胞少许。证属苦寒之品戕伤中气,以致膀胱气化不利。治法益气化瘀。

方药:基本方加小蓟20g,白茅根15g,银花20g,蒲公英15g。每日1剂,水煎3次混合后,分3次饭前半小时温服。服药10剂后,症状减轻,精神渐振,30剂后尿中排出沙石,摄片复查,结石阴影消失,症除病愈。

按:笔者的自拟益气化瘀消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方通塞参合,攻补兼施,相反相成,相得益彰。可使中虚得补,血瘀得化,以助排石,做到补勿壅塞,攻不伤正,故对难治性泌尿系结石能取得良好疗效。应用本法一是病程长,诸治少效;二是有中气虚弱见症,但因补虚并非容易之事,且仍加通利之药,则中虚更加,非数剂便可得补,故服本方宜时间较长,一般在20天以上。有方有守,方能缓收其功。

八正散是治疗湿热蕴结下焦的有效方剂,叶橘泉先生根据临床经验,欲消除尿路炎症并排石者,必在处方中加冬葵子与连钱草,以增强排石功效。

尿路结石的中医治疗

尿路结石,包括肾盂结石、输尿管结石和膀胱结石。结石有大有小,或大如石、或细似砂,当排出时,尿路收缩或痉挛而发生刺痛或绞痛,同时可出现尿血。在中医学中证属“石淋”、“砂淋”、“血淋”。病由肾和膀胱气化功能不利而致本病。

此外,相关病因为肥甘辛辣之饮食习惯。本病多基于下焦湿热蕴结、湿热煎熬尿液,导致尿中浊质逐渐凝结而成砂石。因砂石阻塞尿路的排泄通道,气滞不能宣通,不通则痛,临床则见突然腰部刺痛或绞痛,或见排尿频急、困难、涩痛、尿线中断等症状,或砂、石擦伤尿路,或湿热灼伤血络,症见尿血。病延日久,尿路梗阻,尿液内停,挤压肾脏实质,导致肾虚,进而损伤肾脏功能。本病的主证是湿热蕴结下焦而致石淋。除见上述临床症状外,尚见舌苔多黄腻,脉弦滑。治法以清热利湿,排石通淋为主,实际以临床所见为依据,进行辨证施治,加减用药。

主要方药:以八正散(《局方》)主之。木通三钱,车前子三钱,萹蓄三钱,大黄三钱,滑石三钱,甘草梢三钱,瞿麦三钱,栀子三钱,金钱草三钱,灯芯草三钱。每日一剂,水煎服。

方解:本病主症为小便淋涩不通,小腹胀急,溺时有血而痛,口渴咽干。此均由湿热郁结在下焦而引起,所以用木通、瞿麦、灯芯草,降心火、清小肠、利小便、去湿热而止血。栀子、大黄、车前子、滑石,泻上中下三焦之火,清肺利膀胱,滑窍通小便,再配合利水通淋的萹蓄和止痛解痉的甘草梢,使湿热从小便而去,热淋和尿血也就去除了。所以本方是治疗湿热蕴结下焦的有效方剂。

由于临床证情多样,还要按照临床辨证规律进行加减,根据叶先生的临证经验,欲消除尿路炎症并排石者,必在处方中加冬葵子与连钱草,以增强排石功效。

病案举例

王某,女,13岁,学生。

初诊:1970年9月8日,反复发作的腰腹绞痛,排尿不畅6个月。患者自1970年3月始,间断地出现小便艰涩,有时下腹疼痛、腰痛,严重时伴有汗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尿频,尿液有时混浊,有沉淀物,大便两日一次,偏干结。在南京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诊治,尿检查红细胞(++)(未做腹部X线平片摄影),诊断为尿路结石。由江苏省五七干校安置组介绍到五七干校的校部中心医务室叶先生处就诊。来诊时患者面容憔悴,体格瘦小,语声低弱,苔薄黄,质偏红,诊其脉弦数。此属湿热下注膀胱,治则清利湿热、利水通淋。因予以八正散去山栀子加粉萆薢,大黄改用青宁丸(南京同仁堂制,为熟大黄制剂),粉萆薢三钱,灯芯草三钱。每日1剂,水煎服,另吞青宁丸。嘱服七剂,如觉合适,可再服7剂。两周后来复诊。仍然如是,不进亦不退,惟觉大便顺调,每天1次,小便的沉淀物略减少,排尿时下腹部仍有痛感,患者诉手心发热,心烦口渴,夜眠不安,改予清心莲子饮加冬葵子、连钱草。处方为:党参二钱,茯苓二钱,麦门冬二钱,莲子三钱,车前子三钱,黄芩二钱,黄芪二钱,地骨皮二钱,甘草梢一钱,冬葵子二钱,连钱草五钱。嘱服7剂,如合适可再服七剂。

两周后,患者带着笑容来到叶先生面前,同时带来一个旧报纸包,包内有尿中排出的结石七八粒,颜色褐黑,似煤渣,形状不规则,最大的一块约1厘米*0.3厘米,患者称结石排出以后,小便已通畅,腹痛亦消失,但食欲仍不佳,再以原方加黄芪三钱,嘱再服7剂,可隔日服1剂。以后患者的小便异常及腹痛的症状未再出现。尿液澄清,精神状况亦转佳,食欲与睡眠均有改善,面色亦渐渐转红润,尿中的红细胞消失。乃予小建中汤合茯苓泽泻汤调理半个月。为防止尿路结石的再发,嘱患者每次饭后尽可能多喝1〜2杯温开水,多吃蔬菜,平时注意参加运动,避免精神和肉体上的劳累。1年以后患者的母亲来信称,患者已恢复健康,能参加学校的支农运动。

按:石淋的证型有多种,湿热蕴结型是其中多见的一个证,由于湿热下注膀胱,导致尿频,尿急,小便艰涩,腹痛,尿中有沉淀物,尿液混浊等症状,湿热蕴结而易形成结石、血尿等。临床上也常见腰痛,舌苔黄,脉数等症。服八正散两周后,诸症稍有缓解,但仍处于不进不退的状态,结石亦未见排出,再次辨“证”,观察到患者有手心发热,心烦口渴,夜眠不安。考虑到患者得病已半年之久,影响学习和生活,精神上负担较大,加之平素胃肠虚弱,体力不足,决定换方以清心莲子饮加冬葵子、连钱草。此方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证”为:①平时体力和胃肠功能较弱,比较怕冷,过敏体质的患者。②疲倦乏力,五心烦热,口干舌燥。③排尿困难,残尿感,或排尿时疼痛。

冬葵子,这味中药在《神农本草经》就记载有利尿作用。《名医别录》也记载有排石功效。叶先生在治疗泌尿道炎症和尿路结石患者时常将冬葵子与连钱草合用,本例中用的连钱草是金钱草的一种,属唇形科植物,主产我国南方各省,叶先生在几十年的实践中认为:此种金钱草(连钱草)对尿路结石效果最佳,连钱草的利尿作用强,可以增加尿流量,促进输尿管和膀胱的运动,加快结石的排出,特别对输尿管的下段结石和膀胱结石效果较好。但临床上常常与其他几种金钱草混淆在一起,要注意区别,才可确保疗效。

常常与连钱草混淆的有以下四种:①报春花科过路黄。②旋花科马蹄金。③伞形科白毛胡荽和天胡荽。④豆科龙鱗草。

核桃仁,又名核桃肉,性温,味甘,入肺、肾经。历来医家都认为其是补肾强腰膝、敛肺定喘的要药。对于溶化结石的功效,纵观自《神农本草经》至《本草纲目》等权威性的中药学书籍,均未有记载。

至后世的《海上集验方》有单用核桃仁治石淋,近代名医张锡纯在其《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讲义》核桃仁条目下,言其有“消坚开瘀,治心腹疼痛,砂淋、石淋堵塞作疼,肾败不能漉水,小便不利”等功效。砂淋、石淋实即肾结石。在《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中有山东中医学院周凤梧教授介绍治疗肾结石的验方,即以核桃仁为主药。

核桃仁500克(烤黄),鸡内金250克(炮研细末),蜂蜜500克。先将核桃仁、鸡内金研细,将蜂蜜熬化,再将上药粉投入搅匀,再熬5分钟,即可。装瓶备用。每次1汤匙,每日3次,服后多饮开水。服15~30日,即见效果,或排石,或将结石溶化如乳油色液体排出。

又方:核桃仁、麻油各120克,冰糖100克。用麻油将核桃仁炸酥,研细末,再将冰糖混合磨研,即成。服时以开水调成乳剂。成人每日服1剂,或每次用2汤匙,每日2~3次。

附治验例:顾X,男,40岁,工人。肾区突然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小便轻度不利。经某医院B超检查提示左肾有大小为0.4×0.5cm结石1枚,输尿管中段有0.2×0.3cm结石阴影;尿检白细胞、红细胞各(++)。纳谷欠佳,口淡乏味,舌质偏红、少苔,脉细弦。证属肾阴虚,兼胃阴不足。治宜养阴和胃,利尿通淋。药用怀山药、麦冬、干地黄、泽泻、滑石、徐长卿、炒白芍、生甘草、白茅根等。嘱服5剂。

复诊胃纳已增,肾区疼痛基本缓解,尿检红细胞(-)、白细胞(+),再以原方加银花,再服3剂,同时嘱其自配核桃仁、冰糖的单方。服1月后再行B超复查。后半年,该患者复因泄泻求治,顺询肾结石情况,据告服药至20天时,觉尿道涩痛,小便时排出结石1枚;继服20天,B超复查,左肾结石阴影亦已消失云云。

按:肾系结石的形成,中医学认为系肾虚郁热,或因湿热久蕴下焦,火热炼熬尿液,结为砂石,大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核桃仁为补肾要药。《本草求真》记载:胡桃,……皮涩、肉润、汁黑,汁黑则能入肾通命门。且性味甘温,亦为常用的服食补品,久服无弊。张锡纯说:“误服铜物,多食核桃亦能消化,试与铜钱同嚼,其钱即碎,其能化铜可知。”现用以治疗肾系结石,确有良效。

以上两方,俱能治疗肾系结石,但用时略有不同。第一方内有鸡内金,鸡内金亦有化石之功。在《医林集要》中有用一味鸡内金治“小便淋漓,痛不可忍”的记载。张锡纯说:“鸡内金能化磁石铜铁,善化淤积。”

临床凡遇肾系结石之人,凡体壮者可用第1方,因鸡内金虽能化石通淋,但久服亦能耗伤真气。若体质较虚、结石较小者,可用第2方。若肾阴虚较著者,可配服六味地黄丸。若遇绞痛剧烈者,则须缓急止痛,俟湿热清化后再服。若结石在输尿管者,在排石时或有剧痛,乃结石至输尿管之狭窄处所致,须多喝开水,并蹬足跳跃,俾结石能顺利通过狭窄处,方能顺流而下。

在服药期间还宜节房室,忌辛辣、煎炒之物。

名家胆结石中药处方九个验方

中医处方(一)

【辨证】肝胆湿热郁结,横逆中土。

【治法】利胆排石,益脾止痛。

【方名】胆道排石汤。

【组成】柴胡9克,太子参15克,白芍15克,金钱草30克,郁金草12克,蒲黄6克,五灵脂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邓铁涛方。

中医处方(二)

【辨证】湿热内蕴,积久成石。

【治法】疏肝理气,利胆排石。

【方名】利胆排石汤。

【组成】制大黄9克,枳实9克,虎杖15克,郁金15克,金钱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姜春华方。

中医处方(三)

【辨证】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名】舒肝利胆汤。

【组成】柴胡10克,枳实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虎杖根30克,银花30克,生大黄12克,金钱草30克,茵陈30克,郁金12克,川楝子12克,元胡10克,白芍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谢新建方

中医处方(四)

【辨证】肝气郁结,木郁化火。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化滞,利胆排石。

【方名】清胆化石汤。

【组成】柴胡6克,鹅不食草15克,延胡6克,金钱草15克,金铃子10克,黄芩9克,郁金6克,通草3克,蒲公英12克,北茵陈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翁恭方。

中医处方(五)

【辨证】肝胆湿热蕴结。

【治法】疏肝利胆,清热除湿,理气和营,止痛散结。

【方名】疏肝利胆汤。

【组成】柴胡10克,黄芩8克,海金砂15克,金钱草15克,鸡内金10克,川郁金8克,炒金铃子10克,白芍10克,炒枳实10克,赤茯苓15克,车前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培生方。

中医处方(六)

【辨证】肝胆气郁,湿热蕴结。

【治法】舒肝解毒化石,胆结石秘方。

【方名】舒肝解毒汤。

【组成】柴胡20克,青皮20克,陈皮20克,石斛20克,黄芩10克,三棱10克,白芍15克,连翘15克,金银花25克,蒲公英25克,金钱草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谭景祺方。

中医处方(七)

【辨证】肝郁气滞,湿热蕴结。

【治法】清热,疏肝,理气,通里。

【方名】胆道排石汤。

【组成】黄连6-12克,黄柏6-12克,黄芩6-12克,茵陈12-24克,郁金12克,金钱草30克,猫爪草9-24克,大黄5-20克,法夏12克,西党12克,木香6-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肖银昌方。

中医处方(八)

【辨证】气郁湿阻。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利湿,调畅气机。

【方名】胆石通消糖浆。

【组成】郁金15克,木香15克,黄芩15克,茵陈26克,川楝子9克,虎杖30克,玉米须20克。

【用法】将木香打成粗粉,提取有效成分。另将余药经整理后混合煎汁,共煎2次,每次务使水面高出药材,经煮沸20分钟(指沸后时间),过滤。滤液合并静置沉淀24小时,再吸取上清液浓缩至一定量,加入蔗糖煎沸使溶解,出料前5分钟加防腐剂,过滤。滤液与木香提取液混匀,分装于100毫升,每次饭前15分钟服33毫升,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停药1周后进入下1疗程。冷和平方。

【出处】冷和平方。

中医处方(九)

【辨证】肝胆湿热蕴结,胃肠实热。

【治法】清热化湿,通里攻下,利胆排石。

【方名】三黄排石汤加减。

【组成】黄芩15克,生大黄15克(后下),山栀子15克,茵陈30克,金钱草50克,双花15克,郁金15克,木香10克,厚朴12克,芒硝10克(冲)。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世忠方。

邓铁涛老临床竟然如此擅长应用外治法呢!小编针灸专业,外治的文章读了不少,竟然也不知道拔罐可以排结石啊?而且道理似乎很简单有木有?灸止崩漏、捏脊健脾、针刺治蛔、点舌给药、熏洗治痹等等,跟邓老学起来啊!

邓铁涛运用外治法临床经验介绍

中医外治法,在广义上泛指除口服药物以外施于体表皮肤(黏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如药物外洗、敷、熏、针灸、拔罐、按摩、气功,音乐疗法、体育疗法等。

1、拔罐治疗肾绞痛,排石止痛效如神

尿路结石常常会引起阵发性的急腹痛或肾绞痛之症状。当患者出现剧痛时,可当即使用拔火罐法治疗。其具体操作方法与一般拔罐法相同,而吸定点则随疼痛的部位不同而改变。根据左右,痛点高者对正痛点拔其背面,痛点下者正对痛点拔其腹,其痛的位置往往是输尿管的3个狭窄点部位,上中2点火罐放背面,近膀胱点火罐则拔其腹。

用上述方法进行治疗,不仅止痛效果立竿见影,而且能够使结石往下滑,促使其排出体外。曾运用此法治疗一肾绞痛患者,疼痛发作时便即刻对其痛点进行拔罐。经过3次治疗后,结石落入膀胱,不久后患者便排出结石。

2、艾灸要穴崩漏止,叩击人迎咯血愈

血崩,可把艾绒揉成绿豆大小,置于右侧隐白、左侧大敦,行直接灼灸,1至3壮即可。曾治一妇人,月经暴至量甚多,偏偏此时手头无艾,便急中生智想到借用香烟代艾直接灸之,结果中午施灸,到了下午崩漏就得以止住了。此后以同样的方法治疗一产后大出血并休克之患者,亦是效如桴鼓。

此外,常用梅花针叩击人迎穴以治疗吐血、咯血之患者。具体方法为:以人迎穴为中心,叩击周围直径1寸至寸半,从中心开始圆周扩大,左右各叩击1至3分钟,每天1至3次。曾以此法治疗过肺病大咯血及胃病大吐血之患者,均获得良效。

3、针“阑尾”疼痛立减,刺“四缝”蛔虫自消

急性阑尾炎发作来势凶狠,腹痛难忍。此时往往先施针刺以缓急止痛,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其施针穴位首选阑尾穴(足三里穴下压痛点是穴)。深刺阑尾穴行泻法,先刺一侧,行泻法约数分钟,继针另外一侧又数分钟,如是轮流泻法20~30分钟,然后留针1小时,于留针时可间隔15分钟行泻法1~2分钟。经针刺治疗后,多数患者疼痛症状立减。配合内服加减大黄牡丹皮汤,若兼阑尾脓肿则加上三黄散外敷阑尾的腹部投影处即麦氏点,如此内外合治则效如桴鼓。

治疗蛔虫团肠梗阻,亦常采用针刺疗法,而此症则首选四缝穴。四缝穴,《针灸大成》有载,为脾经之奇穴。穴在两手除拇指之外,其他四指之第二节下之横纹正中间。选粗针针刺四缝穴,进针后每穴捻转1~2分钟并挤出水液或血点,逐穴施针,当八穴针完即可。而且,若针后配合煎服胆蛔汤,双管齐下,则疗效更佳。

4、特色疗法治斑秃,立竿见影疗效佳

斑秃一证,其临床表现为头发成片脱落,可发生于久病、重病、体弱未复的患者,亦可在夜间“无缘无故”突然一片脱落,脱落处全无头发而平滑,边缘部有断发存在,秃发处皮肤正常。如病势继续发展时,脱发斑会继续出现数处,而且秃斑向四周扩大,甚至和其他秃斑融合,形成全秃。笔者认为本病主要与气血肝肾的充实与否有关,其临床上所治之斑秃并多属虚证。

治疗上,常用补血之中加以益气,补肾之中加以养肝之汤药内服为主,同时配合独具特色的外治法:①每天晨起用白兰地酒擦全头发脚(根),脱发处多擦一些。②如脱发面积较大,则在脱发处配合运用毫针平压挑刺患部的皮肤上,再一齐平提起,此时患者的皮肤则被轻轻挑起,如此往返操作,把整个患部的皮肤平压挑刺一遍,每天或隔天一次。内外治法相配合以治疗斑秃,往往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疗效。

5、中医亦治危重症,点舌急救显神通

中医治疗急危重症不仅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还要灵活使用传统之方药。若危重患者出现昏迷、吞咽反射消失,笔者往往采用点舌之法救治。即以紫雪丹、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或含有冰片、麝香、牛黄的丸散制剂,以水溶后用棉签蘸点于舌上,当丸药厚铺舌面,则用开水点化之,化薄后继续点药。运用点舌的方法,使药物直接从舌上吸收,从而克服了不能口服药物的障碍,使之起到醒脑、恢复吞咽反射的作用,为口服中药治疗打开大门。

曾治疗一心肌梗死合并心律紊乱、心衰、感染的患者,病人已昏迷,吞咽反射消失。笔者诊断为真心痛合并暑入心包之证后,便急将至宝丹一枚水溶,用棉签反复蘸点舌上,当丸药厚铺舌面,则用开水点化之,化薄后继续点药,约半小时,病人吞咽反射恢复,取得口服中药之可能,为后续进一步强化治疗争取了机会。

6、中药熏洗止痹痛,直达病所逐邪气

对股动脉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因脉络瘀阻而见肢体痹痛的一类疾病,笔者认为运用外洗药熏洗相当重要,因外洗药物能直接作用于病所,而且脉中之血得温熏热洗必加强其运行,有利于瘀阻的化解。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浸洗皮肤的药液中的某些成分可经皮肤、汗腺、毛囊吸收,渗透进入人体内,故能产生相应药效。

验方:吴茱萸15克,海桐皮、蕲艾、生姜、生川乌各12克,荆芥、红花、桂枝、川断9克,防风、羌活各9克,当归6克,细辛3克,生葱连须5条。煎水加米酒30克,米醋30克,热洗患处,每天2次。

此方用大队温经散寒、解凝止痛、祛风行血和活血通脉之品,温行力大,更兼燥性,若内服对本虚之证容易耗阴伤血,且用方太杂,不成理法,故最宜用于外洗。外洗从肌表直接作用于病处,既可直到病所排解风寒湿邪,使局部经脉疏通舒畅,又可内外配合,相得益彰。而在外洗药中加入的生姜、生葱、酒、醋,主要起到了辛散酸收、走窜渗透的作用,可以加强药力的发挥,有利于肌体组织对药物的吸收。

7、善用小儿捏脊法,除疳消滞补脾胃

小儿疳积、小儿消化不良和食滞腹痛,常用捏脊法治疗。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其具体方法为:患者俯卧、露出脊背,医者两手食指相对,曲按于尾骶部,以脊突为中线,一边往上推,一边用两拇指向后捏起其脊上之皮,两拇指轮番按向脊椎棘突,并捏起皮肤一步步向颈椎方向行至大椎穴止,如是反复共捏3次。从第4次起,拇指每捏前2步,余4指捏紧脊皮用力上提,如是一直至大椎穴,反复捏3次。最后以两拇指按于左右肾俞穴处向外分抹3次即可。每天1次,连续6天为1疗程。

笔者认为,捏脊法所捏之处,包括督脉及其左右之足太阳膀胱经,此分布区又为脏腑背俞穴所在,“迫藏近背”故能调五脏六腑而补脾胃。而脾胃为气血之海,生化之源,捏脊能使患儿之脾胃健旺,饮食增加,运化正常,当然能补气血,安五脏。

8、结语

实践证明,临床上采用外治法治疗某些疾病往往屡治屡效。事实上,长期以来中医外治法因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指导,并受到某些理论的影响,极大地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与创新。尽管几千年来人们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外治法经验,但那些民间蕴藏着的简便廉验的外治方法,却随着现代人的不重视而逐渐销声匿迹。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和重视中医外治法在临床的巨大发展潜力,并加以运用到实践中,为临床治疗某些疾病开辟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张古方搞定尿路结石
“推出”尿结石!中医这招给你加把劲
金钱草石苇治泌尿系结石
前列腺结石的中医治疗_前列腺_前列腺疾病_广仁就医网
中医专家详解肾结石,你绝对没听过!这几味中药,你绝对没用过!
【转载】【中医偏方】中医治疗泌尿系结石偏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