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彩石民俗之“走过年”

西彩石民俗之“走过年”

(2012-02-04 12:02:42)
标签:

杂谈

                                                        “走过年”

按西彩石旧俗,人们每年过罢大年初一,从年初二即开始走亲访友,民间俗称为“走过年”。在西彩石人的习俗中,每年有三个集中走亲戚的节日,一是春节,二是麦收以后,三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三次走亲访友在民间的称谓和做客过程有所不同,春节期间的走亲访友称作“走过年”,七姑八大姨三娘六妗子之类的亲戚都要走到,范围很广,亲友家要置办酒宴款待客人,有特殊尊贵客人时还要请“陪客”作陪。麦收以后(其实真正时间是在夏播农作物间苗以后雨季到来的农闲时间)的走亲戚称作“走过麦”,但没有固定的日期,只要大致时间在麦收以后的夏末秋初即可,走亲戚的范围也只限于女儿回娘家,女婿探望岳父母等,亲友家同样也要置办酒宴待客。八月十五的走亲戚称作“送十五”,时间集中于中秋节前的四五天之内,范围与春节同,礼物主要是月饼或时令水果,送礼时间多在晚饭后的夜晚,送礼者一般不在亲戚家吃饭。这一习俗或许与“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说有关。其余时间的走亲访友多是老人生日、孩子满月以及亲友家人结婚或参军、升学之类的应酬,日期不固定,民间也没有统一的称谓。

“走过年”是西彩石村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这一习俗古亦有之,清道光年间的《章丘县志》有“元旦拜尊长,旬日间亲友馈遗往来不绝”的记载。“走过年”的时间一般从大年初二开始,一直到初五六、初七八不等,家中亲戚多着甚至持续到正月十五之前。当然,期间也夹杂着空闲时间,并不一定每天都走亲戚,有的甚至是为了等待某一特定日子——例如亲友的生日等才在较晚的时间走亲戚者。记得我家住孙村镇西徐马村的姑奶奶生日是正月初七,我们家一般要等到这一天才去她家“走过年”。西彩石人“走过年”有一定的规矩,结婚后的青年人初二这一天必定要带妻子去岳父母家,曰“走丈人家”,初三以后可以视情况依次去舅舅家(姥姥家)、姑姑家、姑奶奶家(男性青年走姨家的较少)等等;已婚女性则初二回娘家,随后或随丈夫走亲戚,或去姨家等;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一般不再外出走亲戚,而是在家待客,等青年人走完亲戚后,也会偶尔去看一下健在的长辈亲友或同辈的表兄弟;儿童和未婚男女则或是随父母走亲戚,或是代父母去某一亲友家。西彩石村旧俗中还有一特例,即“款待新客”,“新客”即结婚后第一次“走过年”的女婿。“客”字在西彩石土话中读“kēi”,“款待新客”曰“厚新客(kēi)”。这里的“厚”字是招待、款待、优待、厚待的意思。岳父母家“厚新客”非常隆重,除了年前割肉买鱼筹备宴席以外,还要邀请做菜的大厨——厨师傅掌勺。这一天家族中长辈和同辈的男性均不外出走亲戚,而是专门在家“陪客”和“厚客”,其他诸如舅舅、姑父、姨夫之类的长辈亲友也专程来“陪客”。一般是长辈男性作为“陪客”陪侄女(或外甥女)女婿,同辈男性则权作跑堂的店小二端盘冲茶“厚客”,同时也作为伏兵,酒过三巡“新客”如果喝不倒可以伏兵尽出反复杀几个回合,直到把“新客”放倒为止。第一次来岳父家“走过年”的“新客”也很风光,在宴席上要坐第一把交椅(第二年即无此待遇),西彩石人称之为“坐上岗子”,长辈们也只能屈居次席往下手排列,还要依次把盏敬酒,待遇非常优厚。但“新客”千万不要忘乎所以地敞开饮酒,否则结果必定是站着来躺着走,甚至醉卧老丈人家回不了家。如果是这样必定成为丈人家亲友圈终生的笑料,故而第一次去岳父家“走过年”的“新客”饮酒一定要慎重。据说旧时“新客”也有带本家族中酒量大的兄弟做酒陪一起赴宴保驾护航者,但六十年代以后此种情况甚少。西彩石的另一习俗是春节后徒弟一定要去看师傅,俗语“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徒弟到师傅家“走过年”身份是半客半奴,如果师傅家没有其他重要客人即是客,如果有则要帮师傅招待客人,在酒席宴上也要作为晚辈居最次席并斟酒倒茶。

旧时西彩石人招待“走过年”客人的礼数非常周全,大体程序是进门后先递热毛巾擦脸,取给远道而来的客人洗尘之意,然后上待客茶,遇有尊贵客人还要打扫卫生并“黄土垫街”以示尊重。等客人到齐之后先上一餐便饭曰“点心”,所谓“点心”多是一碗炝锅面或卤子面,碗内面条一般盛八分满,不能是十分满的一大碗,那样客人吃饱后就不能享受后面的佳肴了。可能旧时富裕家庭也有上各色点心者,故而这一餐饭有“点心”之说。“点心”过后则是酒席正宴,先凉菜后热菜,七碟八碗数大件都很有讲究。期间亲朋好友推杯换盏猜拳行令互相敬酒,三杯过后酒酣的人们开始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地胡扯乱侃,古到秦始皇今到乡镇长、大到联合国小到养猪羊都可以是聊,意识流的聊天方式,聊到哪算哪,没有预设的固定话题。宴席一般要持续到太阳落山才能结束。最后又是一餐饭,或水饺、或馒头,客人吃完饭后整个酒席宴就结束了,远道的客人可以打道回府,本村未尽兴的客人也可重新泡茶聊到天晚再走。一天下来,客人几乎全是围着餐桌转,好客的主人倾其所有尽情款待,礼数周全备至,生怕慢待了客人。现在,这一“厚客”习俗在西彩石村依然盛行。

改革开放之前农家生活普遍贫寒,“走过年”的礼物一般是数包挂面、七八个白面馒头和两包点心,但必须充满筐子(多是竹篮或箢子之类),最好筐子顶上冒尖,看上去要满满当当的,然后盖上一条干净毛巾提着筐子走亲戚。少数在外工作挣工资者去看望姥姥、姑姑、舅舅等至亲长辈时偶尔也会买一两个水果或鱼肉罐头,但这种情况比较鲜见。旧时“走过年”亲友也不十分重视礼物的多少和贵贱,看重的是亲情和礼仪,主要体现在情和礼上,只要眼中有亲友这份情谊就足以了。有些远道来的客人提一份礼物可以走数家亲戚,在姑姑家呆上两个小时,然后又提着礼物去了姨家,甚至第三家、第四家。亲戚家留客人礼物也不多,多是留两包挂面或几个馒头,甚至原封不动地由来着带回,点心罐头之类的贵重礼物一般都舍不得留。有的留下客人礼物后还要回上自己家的礼物,只能算是换一下包装而已。最终整个春节期间走完“过年”,礼物没有减少却赚了几顿酒饭,只是挂面、点心等易碎礼物都被揉破了包装。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自行车之类的交通工具在农村尚不普及,人们十里八乡、三十里五十里地“走过年”都是步行。但也有例外,一是女儿出嫁后的第一个春节要骑马回娘家“走过年”。西彩石旧俗出嫁女第一年回娘家一定要娘家人来接,如果“不图子自归”是一件“进退无颜仪”事情。一般由娘家哥哥或弟弟牵着马、骡之类的坐骑,备以大红喜庆的鞍鞯一大早来到府上,简单用餐后妹妹或姐姐骑马,哥哥或弟弟牵马领路,女婿带礼物马后跟着高高兴兴回娘家。这一古风上世纪七十年代时尚存,文革期间也未曾间断,只是后来马骡之属换成了自行车。二是老年妇女骑毛驴走亲戚。旧时老年妇女缠小脚走路不方便,去远路的亲戚家“走过年”多骑着毛驴。上世纪七十年代这一情景时常能看到,那时骑驴“走过年”的老年妇女多是来自西彩石以南虎门、南泉一带来的客人,发髻或帽子上插着数朵鲜艳的纸花,骑驴的姿势也很特别,一般是双腿朝同一方向偏坐在驴背上,还要九十度扭着身子朝前方看路,往往还有一老年男人牵驴(或许是老公或娘家哥弟)。后来随着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普及和那一代老年人逐渐离世,这一景观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过完年走亲戚
【记忆】春节年俗:大年初二,当年带奶油蛋糕走亲戚,你还记得吗?
莱芜人大年初三回娘家都有什么习俗?女婿们对号入座
​趣谈“走人户”
怎,舍得伤你?
过年走亲戚 这些礼仪要注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