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中医讲经方(一):应用时方、经方、自拟方,都要有法,不能乱用

劳动,创造文明;读书,得到智慧。今日五一劳动节,中医出版全体工作人员致敬每一位平凡的医学工作者,祝大家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在五一劳动节期间特推出“老中医讲经方”系列,愿将好文分享,传播中医文化。今日作者是陈瑞春(1936—2008)老师,生前为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江西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第一副院长。从事《伤寒论》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带教、指导的研究生皆以“六经辨证的临床应用”为研究专题。


经方、时方、自拟方

      ——陈瑞春

时下,中医队伍里有的习惯用经方,有的喜欢用时方,还有的多采用自拟方。如果从疗效而论,只要能治好病,什么方都行。可是这三种不同形式的处方,还应当寻根究底,说个清楚明白。

所谓“经方”

有人说是经验之方,只要用得有效,各人都有自己的经验方。此说不能苟同。笔者以为,经方就是经典之方,具体地说,就是《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因为大家都公认,《伤寒论》《金匮要略》是四大经典的两大组成部分。经方是方剂的鼻祖。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方就是经典著作之方。所以,历代医家都以经方为准绳,后世不少方是从经方中延伸演变而成的,有它的规范性。

当然,经方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经验积累,其组织严密,配伍精当,并非是简单的临床经验总结,而是若干代人,历经数千年积攒下来的文化瑰宝,故不能与一般的经验方相提并论。

时方怎么界定?

时方是继经方之后出现的方剂,也是集历代医家的经验而创立的方,可称之为时方。或者说中医的方剂就是两大主流派别,一是经方,一是时方。经方是《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除经方之外的方都是时方。

经方是方剂的鼻祖,时方是依据经方的法度化裁出来的,也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不是随意拼凑的方,组织都很严密,遣药都很精练。有人说张仲景的方严而不死,李东垣的方多而不杂。这正好说明经方与时方各自的特点。仲景方药味少,药量大,严密之中有变化;东垣的药味多,用量小,繁杂之中寓于严谨。所以说,经方是时方的基础,时方是经方的发展。两者是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产物,

这就是中医药发展的轨迹,学术发展的必然。

至于“自拟方”

顾名思义,自拟方就是医生自己将几味药搭配而成的方。现在这种自拟方见诸临床病历和报刊杂志,比比皆是。甚至可以说大有取代经方、时方之势。这是喜还是忧呢?

笔者认为,从目前的形势看,忧多于喜,对于发展中医,弘扬学术是极端不利的。眼下自拟方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中医的自拟方,名曰以某法指导组方,例如活血化瘀,把几味临床活血化瘀药凑在一堆,也不问药物的属性,也不问药物主治功用,就是以活血化瘀的框架选几味药构成一个方,这种组方疗效是不理想的,尤其是对学生影响不好,弄得初学者无所适从,不知道怎样学习老师的招式,到头来不知道掌握哪些门道。另一种自拟方是按照西医的病名组方,比如说脑梗死,用活血化瘀药桃仁、红花、川芎等去“扩张血管”,这能行么?还有治肝硬化,用溶纤方药去溶解硬化了的肝细胞,这又能行么?还有名目繁多的自拟方,不一而足。试想,这些不按中医辨证规律用药,尽管经过“临床验证”,甚至是大样本的验证,其临床疗效都是不确切的。所以,自拟方说到底是不可取的。

为什么不赞成自拟方?自拟方者认为他是以法而立方。其实,自拟方绝对是不符合辨证规律的,理、法、方、药不能相互印证,即使有疗效,也难以在“纸上”说清楚。像这种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东西,也是无法继承和发展,就没有学术地位和临床价值。如果说经过正规院校科班出身的医生,放弃经方不用,时方也不认同,每天都在自拟方,最后非变成无法无方的问症发药的郎中不可。

说到底,临床治病应当有法有方,无论是经方、时方都可以灵活应用,如果说临床功夫还不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还是规规矩矩地好,做学问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地传下去。中医药的发展,也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不然,就很难得到发展。

……以下是广告时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活学活用方剂学,郭老师最新力作,非常难得的实用图文课程
名老中医经验集——余瀛鳌
教你如何开处方
第六百九十九篇:《伊尹汤液经》组方用药法则之迷失方国强
经方的实用效价与研究原则
中医拨乱(6)|“方宗”之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